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时间:2024-08-08 23:40:26 养生 我要投稿

  养生是一门学问,是一门中国的传统学问,有理论也有方法。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1

  一、中医学对人体健康的概括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是气的产物,精、气、神是生命的构成要素。精、气、神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三者充盈,则脏腑功能保持动态平衡,人体健康无病,益寿延年;精、气、神不足或亏虚,将导致生命活动的减退或早衰,甚至多病。换言之,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活动是“气”,而生命的体现是“神”。

  中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是从精、气、神三个方面考虑的。善养生者,定会养其精,精气充盈了之后气就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则长寿少病。

  因此,中医学对人体健康用精、气、神做了概括:

  形体壮实,比例恰当;眼睛有神,柔亮有光;

  面色红润,表情舒展;眼睛有神,灵气荡漾;

  呼吸从容,不急不慢;食欲旺盛,美食三餐;

  牙齿坚固,不蛀不伤;听觉灵敏,耳内不响;

  声音洪亮,气息悠长;腰腿灵敏,不痛不酸;

  二便便利,排放正常;舌红苔薄,脉象匀缓。

  采用现代标准,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以下几方面: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⑥体重适当,形体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⑨头发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精气不足、营养不良、五脏损伤、情志失控、劳逸失度、遗传禀赋、气候环境等。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因素包括空气、水质、土壤、噪音、噪光、气候、放射线辐射等;

  生物因素包括生物致病菌的'侵袭、疾病与意外伤害等;社会因素包括职业、医疗条件、战争等;

  个人因素包括遗传、性别、身高、生活方式、饮食情况、心理因素、劳动强度等。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与自己的日常养生有关,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与社会因素有关,8%与医疗条件有关,7%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关。

image.png  

  三、一语道破健康养生真相

  1、人是“死在嘴上,懒在腿上”。一个人一定要从年轻开始,保持标准体重。一旦超重了,就要减肥。减肥的关键是控制嘴,迈开腿。走路是一种不错的减肥方法。当然,走也是有讲究的,要快走(逐步快走),程度达到1分钟走130步,心跳要达到1分钟120次,才能达到锻炼心脏的目的。坚持半年,则心肺功能可以提高30%~50%,体重也会明显下降。

  2、人不是老死的,是“气”死的。《黄帝内经》讲“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悲伤肾,百病皆生于气”。很多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而是气死的。

  有的人甚至为一点小事整天不愉快,郁郁寡欢。这样不生病才怪呢。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情”,是感情丰富的表现。假如人只有一种感情,就不健康。但千万记住:一是不要过度,二是过度了但持续时间不要过长,学会很快调整过来。这才是健康的。

  3、科学吃好三餐。俗语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有些人却秉行“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常常夜宵”。这就是百病之根。如晚上过饱,易诱发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胰腺炎等疾病。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一定要吃营养早餐,包括牛奶(或豆浆)、蔬菜、水果、鸡蛋等。如只吃两种以下,就属于低质量早餐。

  4、健康生活记住“1~8”:即每天一盘蔬菜、两种水果、三勺清油(不得超过25克)、四两米饭或四个馒头、五种优质高蛋白(肉、蛋、奶、鱼、豆),每天食盐总量不超过6克,每天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每天喝8杯水。

  春夏季中医养生保健

  一、养阳

  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平补适合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

  什么是清补呢,其实,清补就是指选择一些偏凉性的食物,比如百合、梨、藕、荠菜等之类的。

  二、养阴

  阴虚内热体质者,春季易虚火妄动,加重病情,宜多食养阴之品。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甜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有些虚病在春天加重,可适当服用蜂蜜等养阴食物以增加疗效。

  三、养气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生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生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四、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克—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芹菜以及红枣煮水当茶喝。

  五、养脾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六、养胃

  “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七、养肾

  春天天气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仁、黄瓜及香瓜等。

  八、养热

  早春时节气候仍冷,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供给。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及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能量。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2

  养生是一门学问,是一门中国的传统学问,有理论也有方法。这门古老的学问,目前越来越受到今人的重视,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养生学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是中医关于“治未病”的学说体现。是研究个人如何通过自我修养,合理安排好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逸,并进行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药饵调养,以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获取健康长寿的目的。

  从养生方法分析,养生的基本内容有心身修养、功法锻炼、药饵补养、祛病养病几个主要方面。其中防病治病是一项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外环境正邪斗争的结果,是人体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人与自然,人体脏与脏,脏与腑等内外环境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现今中医把致病因素分为五大类:

  1、 自然因素:包括天时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地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2、 生活因素:包括情志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劳逸、饮食、药邪、环境等几个方面。

  3、 意外因素:主要是指外伤、一些物理因素致伤和一些化学因素致伤。

  4、 病理因素: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致病因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等。

  5、 体质因素:是人体在机能、结构与代谢上存在着潜在的致病倾向因素。

  由于以上各种致病因素(一种或同时多种)的影响,造成人体中以五脏为核心的脏腑阴阳失调,因而产生各种疾病。如:

  肾虚时:会出现腰膝酸软、脱发、白发、健忘、耳鸣、盗汗、遗 精、月经不调、骨代谢发生障碍、造骨功能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与骨折等。

  脾虚时:会出现食后饱胀、腹部冷痛、腹泻便溏、消化功能下降、贫血、气短无力、易患传染性疾病等。

  肝虚时:会出现头晕眼花、四肢发麻、面脸苍白、胸胁隐痛、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

  心虚时:会出现心悸、气短、肢冷、浮肿、疲乏无力、心烦失眠等。

  肺虚时:会出现咳嗽、咽干、痰血、盗汗、气短无力、体软等。

  当今推崇的各种养生措施,如食疗养生、药疗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娱乐养生、心理养生、生活起居养生等,其实质就是保持或恢复人体五脏阴阳平衡。

image.png  

  中医养生调理的作用

  本馆用食品胶囊对顾客进行中医养生调理,目的是使顾客保持或恢复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中医养生调理的作用:

  一、预防疾病。预防疾病的实质,就是预防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失调,保持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得病,所以经常进行中医养生体检和调理很有必要,一出现失调,马上调理。

  二、祛除亚健康状态。由于现代人的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所以好多人的身体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如果及时进行调理,则能迅速恢复健康,否则任其发展,则会向疾病方向转化,很有可能酿成大病。

  三、美容养颜。特别是年轻女性,通过中医养生调理,保持了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就能迅速改善呼吸、消化、代谢、微循环、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容颜红润、皱纹少、皮肤细腻和润泽的美容效果。

  四、自愈疾病。人体的所有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于五脏六腑阴阳失调而产生的,有病通过中医养生调理,恢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疾病就能逐渐自愈,就连疑难杂症(包括癌症),也会慢慢痊愈。

  五、延缓衰老。中医理论讲,人的衰老是由于肾气虚(先天之本)、脾气虚(后天之本)等脏腑虚损造成的。通过中医养生调理,可以减慢肾、脾等脏腑的虚损速度,就能起延缓衰老作用,人会显得更有精神、更年轻,所以长期坚持养生调理的人不易老。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3

  春季养生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重点要养阳 。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 。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 。仲春饮食宜辛甘 。晚春饮食宜清补 。

  夏季养生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 。夏季饮食多清淡 。夏季饮食宜补气 。

image.png  

  秋季养生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重点要养阴 。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 。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 。这一理论提示人们,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顺应时令的变迁,注意保养肺气,避免发生呼吸系统疾患 。饮食润燥:秋季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燥是秋令主气 。摩鼻健身:中医理论认为“肺开窍于鼻” 。

  冬季养生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 。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 。冬季饮食宜滋补 。冬季忌食寒性物 。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相关文章:

中医养生学心得06-03

立冬的中医养生及讲究09-16

中医季节养生的特点07-21

夏季中医健康养生观10-12

中医养生学学后感11-17

中医肾脏保健养生概论08-23

中医运动养生基本要点05-30

女性中医养生小知识10-13

中医饮食养生护理方法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