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比李治大多少,李治从小长大,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重担跟压力,而且不争不抢还没有野心,不仅对上恭孝,对兄也宽容大度,以下了解李承乾比李治大多少。
李承乾比李治大多少1
9岁
唐高宗李治
李治的母亲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的膝下共有三个儿子。李治排行老三,但在他九岁时,长孙皇后就去世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治一直沉浸在悲痛哀伤中。
太宗疼惜失去母亲的幼子,便对他非常偏爱,留李治在宫中生活,即使后来李治的王府建成,也没让他离开,长久的皇宫生活,也让李治对自己父皇的性情更为了解,可以说他是在太宗身边长大的。
李承乾大李治9岁,李泰大李治7岁,李治的这两位哥哥能力都极为出众,也是两名野心勃勃的皇子,两人都急于上位,斗得昏天暗地,介于李治年龄尚小,谁也没将他放在眼中。
李治从小长大,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重担跟压力,但在失去母亲的庇护后,李治也逐渐开始精于算计,看则置身事外,实则暗藏伏笔,李承乾倒台之后,李泰觉得这位年幼的弟弟也有了威胁性,他就去威胁李治,李治没有跟他争论是非。
史书上记载,李治在李泰离开后,只表现得不言不语,整天忧心忡忡,李治连续几天的憔悴状态,便引起了太宗的注意,在太宗不断地追问下,他才跟太宗讲李泰跟对他说的威胁话,这就让太宗对李泰极为不满,这也为李泰失势埋下了伏笔。
李承乾误在失徳,李泰失在经营,唯有李治,不争不抢还没有野心,他不仅对上恭孝,对兄也宽容大度,这就更得太宗的看重,太宗一路扶持,最后将李治立为太子。
相比起太宗登基的经历,李治这皇帝当得太顺利也太理所应当了,皇太子这个位置是皇帝给的,因此很多的人都说他只是因为运气好才坐上皇位,但其实,他能稳稳坐上这个位置,是凭借他自己的本事。
李治的本事
王皇后是李治的`第一任皇后,也是唐太宗亲自指定的,王皇后背后的势力庞大,高宗李治登基之后,他的根基不稳,一没有心腹,二没有实权。
朝堂大权当时旁落于长孙无忌等几位顾命大臣手中,李治基本上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任人宰割,他想要掌握实权,就必须消减贵族手中的权利,将绊脚石一个个扫除。
高宗李治首先想要削弱的便是关陇门阀势力,高宗手下势力不够,又急需一批能完全为他所用、听他指令的高层官员,唯有扶持寒门子弟这一条路可走,但想要收天下士子之心就需要一个契机,王皇后就成为了一个切入点,废王立武是最快捷而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立后是天下大事,高宗李治就算是满朝文武反对也坚持立武则天为后,但立后这事儿要说公也可以,要说私事也行,高宗自己便可以做主,不用大臣掺和,大臣也拿他没办法。
寒门子弟看到皇帝废了王皇后,立了没有任何根基,是商人女儿的武后。逐渐明白皇帝是不在乎出身的,皇后的废立也让寒门弟子看见了希望。
然而虽然李治立后容易,但是他想提拔人就难了,李治没有权力,只得徐徐图之,他先是跟舅舅长孙无忌合谋废除了其他皇子,而后待羽翼丰满,他削弱了长孙无忌的权利,废掉关陇贵族后,朝堂上就逐渐成为李治的一言堂。
李承乾比李治大多少2
李世民的第一位太子
李承乾太子之位的确定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从小就被李世民给予厚望,希望他长大之后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在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被李世民册封为太子,到后面14岁的时候,李世民不断的外出平定叛乱,而留守在京城之中监督国家大事的也总是这个少年,看着自己太子政务能力的不断进步。
李世民在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一直有将自己太子就这样培养下去,直到自己老死或者驾崩的那一天将皇帝之位顺利的`传给他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作为大唐皇帝的使命了。
为何要快速确立新太子
很多人一直疑惑为何李世民要在那么早就开始确立太子且后面十多年坚持不定的支持李承乾,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原因就是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传承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
很多朝代虽然出了顶天立地的伟大君主,但就是因为在自己继承人问题上处置不当导致了国家过早衰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像秦代秦始皇功业非凡,可是到长子扶苏二十多岁的时候都没有确立下来太子的名号,最后导致了胡亥篡位,使得大秦二世而亡。
李世民和前朝皇帝经验
李世民和前朝皇帝的经验都是指导李世民这样去做的一个原因,过早的确立太子可以使得李世民生育出来的那十多个儿子断绝了争夺储君之位的念头。也可以让朝廷之中的大臣不用为了支持谁去做这个太子而站队,因为一旦这些朝臣选择了站队也就标志着这个国家开始了分裂,无论是谁做上皇帝对于朝廷都会有所削弱,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精通帝王之道和当上了皇帝之后才懂的经验。
李世民对于太子的期望
李世民对于太子的期望其实很大,从太子李承乾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李承乾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子,是李世民人生之中的第一个儿子,至于之前和其他女人生育之后处死或者流产的就已经是不清楚了,反正他就是嫡长子,从他一出生开始就被李世民取名叫做承乾,字高明。
其中含义就是李世民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承接乾坤大业。乾坤在古代代表着世界的两个对立方面,其实隐晦的含义就是天地,读书人都懂这层道理。
李承乾比李治大多少3
李世民传皇位给谁
李世民传位给李治。
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扩展资料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又命高士廉、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
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李承乾比李治大多少】相关文章:
李承乾和李治的关系05-30
李承乾和李治谁适合当皇帝05-30
李承乾和李治谁能力更强06-02
李承乾和李治关系好不好06-01
李治和李承乾是一个母亲吗05-30
李承乾和李治谁能力更强一点05-30
李承乾是太子的时候李治多大06-05
李承乾为什么要谋反05-31
李承乾为什么死那么早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