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视力对照表,许多电脑族、手机族发现自己视力变差了,在改善之前我们还需了解有关视力的标注,下面介绍标准视力对照表。
标准视力对照表1
视力对照表度数标准如下:
1.视力表4.0对应近视度数是650度;
2.视力表4.1对应近视度数是550到600度;
3.视力表4.2对应近视度数是500度;
4.视力表4.3对应近视度数是450度;
5.视力表4.4对应近视度数是400度;
6.视力表4.5对应近视度数是300到350度;
7.视力表4.6对应近视度数是250度;
8.视力表4.7对应近视度数是200度;
9.视力表4.8对应近视度数是150度;
10.视力表4.9对应近视度数是100度;
11.视力表5.0以上基本上视力正常。
以上仅仅是一部分近视患者所患近视的度数所对应的裸眼视力,但是没有一个完全等同的关系,只能这么说,一般情况下近视眼的`度数越高,表现出裸眼的视力越低。此外,裸眼视力还受到视疲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保护视力六不要
第一,不要连续长时间用眼,
第二,不要躺着看书,
第三,不要在吃饭、乘车时看书,
第四,不要在光线较暗或者太亮的地方看书,
第五,不要勉强看不太清楚的物体,
第六,不要随意揉搓眼睛。
除了做到以上六不要,保护视力还需要做到其它小细节,例如,不要乱滴眼药水,不要经常性长时间用眼,每用眼一段时间,最好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选择远近结合的方式放松眼睛,如果手部不干净切忌揉眼睛,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视力。
在平时的日常办公或者学习中,注意书写姿势,不要趴着或者靠近书本,最好坐直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既能让光线很好的照到书本上,保护视力,也能有效预防身体出现驼背的迹象。每天可以适当做一下眼保健操,帮助眼睛放松肌肉,缓解疲劳,日常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锻炼也是有必要的。
标准视力对照表2
视力对照主要分成年和婴儿阶段两种,具体情况如下:
1、成人:视力表4.0对应近视度数是650度,视力表4.1对应近视度数是550到600度,视力表4.2对应近视度数是500度,视力表4.3对应近视度数是450度,视力表4.4对应近视度数是400度,视力表4.5对应近视度数是300到350度,视力表4.6对应近视度数是250度,视力表4.7对应近视度数是200度,视力表4.8对应近视度数是150度,视力表4.9对应近视度数是100度,视力表5.0以上基本上视力正常。
2、婴儿:3个月时视力约为0.01-0.02,可追随移动的小物体,同时也可以辨别不同的颜色;6个月视力为0.06-0.08。1周岁时视力约为0.2-0.3,视觉基本接近成人;3周岁视力大约0.6,有精细的视觉反射运动;5-6周岁,视力可达到1.0或以上,视力趋向于完善。
需要注意的`是近视眼的度数越高,表现出裸眼的视力越低。此外,裸眼视力还受到视疲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标准视力对照表3
视力变差的原因
眼睛视力健康,受到我们自身基因影响和后天因素影响。
1、基因因素 — — 眼睛/视力的抗疲劳能力、营养吸收能力、视力的损伤修复能力等等。
2、后天因素 — — 用眼环境、用眼时间、饮食营养、眼睛护理(消除疲劳、眼部肌肉放松、睫状肌放松)等等。
就自身情况来分析,如果眼睛本身的抗疲劳能力就差,后天因素中在用眼习惯上又没有进行有效的眼部放松、消除眼睛疲劳的措施,那视力的下降就会较快。
就好比,两个人同样是看电脑、看书写字,一个人的视力下降的很快,另一个人的视力确依旧良好,这就和自身有关(本质是基因):
如果自身的眼睛抗疲劳能力、营养吸收能力等比较弱,就需要在后天因素中,更加注重眼睛的保护和提供丰富的眼睛营养,正确干预调节来预防视力下降。但也不乏有人本身的眼睛抗疲劳能力、营养吸收能力等较强,但是非常不注意爱护眼睛,经常连续长时间过度用眼、又不及时放松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眼睛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眼睛视觉疲劳累积,又得不到合理缓解,逐渐还是会导致视力下降。
合理补充眼睛营养:
眼睛也需要营养,其中,视黄醇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因子,视黄醇能够促进眼内感光色素的形成,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有的`人眼睛的营养吸收能力强,比如在正常饮食中,可以有效吸收70%的视黄醇,但有的人眼睛的营养吸收能力弱,只能有效吸收15%的视黄醇。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营养因子吸收弱的人群,就需要格外注意补充营养因子,在饮食中注重补充含视黄醇丰富的食品。
富含视黄醇的食品:
甘薯、南瓜、胡萝卜、羽衣甘蓝、荠菜、豌豆、西红柿、哈密瓜等;动物肝脏、牛奶、鲫鱼、鸡蛋等。
更多有关儿童的成长基因、成长科学,欢迎关注「微因生物科技」~
吃動物肝和肉類對眼有助。
【标准视力对照表】相关文章:
标准体重对照表06-01
标准体重身高对照表05-31
大腿围标准对照表05-25
女子体重标准对照表06-02
女生标准体重对照表06-05
胎儿发育标准对照表06-28
48岁标准体重对照表06-03
胎儿头围标准对照表06-17
股骨长标准值对照表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