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头的故事,分别出自《汉书》和《战国策》,后人把这两个故事组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刻苦学习的人,来看看成语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头的故事。
成语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头的故事1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分别出自《汉书》和《战国策》,后人把这两个故事组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刻苦学习,发奋用功读书的人。
"头悬梁"出自《汉书》,原文是: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东汉时期的孙敬喜欢学习,不分昼夜的读书,有的时候撑不住了,就会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孙敬就找来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古时候男子留长发)拴在房梁上,并拉紧。
每当自己打瞌睡的时候,一低头,绳子就会猛地一拽,自己感觉到头皮疼,就没有那么困了,于是继续读书。
孙敬靠着头悬梁这种方法,给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饱读诗书,后来孙敬成为了有名的政治家。
"锥刺股"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原文是:(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喜欢读书,他夜里也时常犯瞌睡,故事发生的时候,苏秦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所以他就对自己比较狠,他每次犯困的时候,就用尖尖的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股"是大腿,不是屁股),用疼痛让自己保持清醒,继续读书,有的时候扎出血来,一直流到脚上。
这股对自己的狠劲儿,颇有几分"容嬷嬷"的气势,不过容嬷嬷生活的世代比苏秦要晚,可能容嬷嬷还是跟他学的呢。
苏秦值得说的事情就比较多了,他拜入了当时比较有名的鬼谷子门下,属于当时百家争鸣之中的纵横家,后来苏秦周游列国,最多的时候,手里边一共有六个国家的.相印,相当于是把楚、齐、魏、韩、赵、燕六国的力量都凝聚了起来。
后来的前倨后恭、藏书数十等成语,说的也都是苏秦。
古人没有很多提神醒脑的方法,就只能用疼痛强迫自己清醒,挤时间用功读书。现在有很多的咖啡、清凉油等东西,我们对读书的热情却不是很高了。
要是古人知道有咖啡这种东西,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是会尝一口就苦的受不了呢?还是视若珍宝、甘之如饴呢?
成语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头的故事2
人物介绍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联盟解散后,自燕至齐,被齐国众大夫因争宠而刺杀。
原文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①,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②,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③,嫂不为炊④,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⑤秦⑥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⑦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注释
①纵横之术: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合纵即战国时东方的齐、燕、赵等六国联合起来抗秦;连横即秦国用远交近攻的方法逐个击破东方六国。
②用:采纳。
③纴(rèn):纺织。
④炊:烧火做饭。
⑤皆:都。
⑥秦:我,苏秦自称。
⑦卒:终于。
译文
苏秦是洛阳人,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采取他的主张,给秦王的信有十封以上但是都没有被采纳,苏秦资金缺乏,穷困潦倒地回家了。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织布,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
苏秦于是叹气道:“这些都是我苏秦的错啊!”然后就发愤读书,他说:“哪有游说诸侯国君而不能成功的人呢?”读书到快要打瞌睡的时候,苏秦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最后终于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一同抵抗秦国,苏秦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文言知识
说“股”:
“股”的本义是: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上文中的“引锥自刺其股”,意思是“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又如,《狼》:“屠自后断其股”,意思是“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
“股”引申指“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如“八股文”、“股份”。
“股”古时指不等腰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勾三,股四,弦五” 中的股即为此意。
“股”还可用作量词。如“一股香味”、“拧成一股绳”、“一小股敌军”。
出处
据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改写
启发与借鉴
苏秦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头悬梁,锥刺股”中“锥刺股”的主人公。苏秦在穷困潦倒、众叛亲离之际,没有丧失信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引锥刺股,终成一番伟业。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斗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必须首先强大自己,然后向着目标努力拼搏,让一切的冷眼和嘲笑成为激励你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