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的结局

时间:2023-09-14 23:12:42 常识 我要投稿

  孤独终老。

  红楼梦薛宝钗的结局1

  红楼未完,没有结局。钗黛二人,作为曹公笔下的两大女主,各与贾宝玉有一段缘分,但两人结局却扑朔迷离,至今没有统一答案。

  那么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真实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

  先说黛玉,有说她自缢而亡,有说她沉湖而死,有说她泪尽而逝的,究竟哪种结局最靠谱,哪种结局最符合曹公本意呢?

  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下世是为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所以她要流尽此生的眼泪,以报神瑛侍者甘露之惠。

  因此,按照正常的情节发展,黛玉最终的结局是泪尽夭亡,泪流尽了,恩还完了,便会回到太虚幻境销号,继续做回她的绛珠仙子。

  但受续文和鬼本影响,不少人认为,黛玉在临死前还深恨宝玉,或说她像判词里预示的那样,既然是“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显然就是自缢而死。

  原文关于黛玉结局,其实有不少暗示之笔,比如曹公多次写到黛玉病情,还通过王夫人问其病情等情节,来交代黛玉病情加重这一事实。实际上,这也是为黛玉后来的花落人亡做伏笔。

  更有一次,黛玉跟宝玉说,近来自己只觉得心酸,眼泪似乎比往年少了许多。其实这也是黛玉将于不久后泪尽夭亡的伏笔。

  实际上,从黛玉一进贾府,曹公就交代了黛玉此生的命运。她的病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这两个可保黛玉生命无虞的方法,黛玉一个都没有遵守,她不仅见了外姓的宝玉,两人识前缘证前缘,还产生了一段深情,且黛玉还因他眼泪常年不断,可以说是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这已经注定了黛玉的结局,脂砚斋也透露,黛玉最终是“泪尽夭亡”的结局,这四个字透露了两条信息,其一,黛玉不是上吊死的,不是投湖死的,而是因体弱多病又常年流泪,最终泪尽夭亡。

  其二,既然是夭亡,也就是黛玉死的时候,还很年轻,她不是老死,不是意外死亡,而是年纪轻轻即病死。

  因黛玉一句“冷月葬花魂”和她 “潇湘妃子”的诗社称号,就认为她最终如娥皇女英一样是投水而死,未免有些牵强了。曹公取潇湘妃子之典,并非全套此事,而是以其泪多比黛玉也。

  且黛玉葬花时,看到宝玉将花瓣丢于水中,也曾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所以,冰清玉洁的黛玉不可能投水而死。

  那么上吊呢?这大概也不是身体娇弱的林妹妹能干出来的'事,且从文学美感来说,曹公也不可能给林黛玉安排这样一个结局。她只可能是泪尽夭亡。

  其实,绛珠仙子下世历劫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还泪,泪还完了,她与神瑛侍者也就两不相欠了,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节外生枝。

image.png  

  再说宝钗,宝钗的结局,也有多种说法,比如早逝说,老死说,改嫁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之后,宝钗如李纨一般,是熬到了两鬓成霜的。

  有人根据宝钗判词“金簪雪里埋”认为她早逝,甚至死的时候漫天大雪,掩埋了尸体,这未免有些捕风捉影了。钗原是两股,但簪只一股,所以金簪雪里埋的真实隐意,应该是指宝钗最终落得孤身一人。

  至于改嫁说,有不少误读红楼者,根据贾雨村的那句“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诗,认为宝钗在宝玉出家后改嫁给了贾雨村,这未免有些荒唐,且不说一直谨守封建礼节的宝钗不可能做出此事,就是曹公,也不会安排如此狗血的剧情。

  在曹公笔下,贾雨村可以纳娇杏,甚至将其扶正,但曹公绝不可能让红楼梦的另外一个女主,最终委身奸雄贾雨村,别说宝姐姐不会同意,曹公不会同意,就是宝玉出家,宝钗要改嫁,贾府这样的门庭,也不可能同意。

  其实宝钗的结局,早已写在贾府那年她的元宵节灯谜里,宝钗的灯谜有这样几句: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显然是写宝钗在宝玉出家后的生活现状,她一个人,煎心焦首,日日年年,直到红颜老去,两鬓斑白。

  以宝钗的人生智慧和为人处事的生活态度,即便宝玉出家了,她也不会改嫁,更不会想不开自寻短见,只会好好地活下去。

  综上来看,下世还泪的黛玉,最终的真实结局是泪尽夭亡。而与宝玉成婚再被遗弃的宝钗,最终的真实结局是孤独终老。

  红楼梦薛宝钗的结局2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特点

  薛宝钗饱受争议,对她的评点,大多是惯用心计,用金钱贿赂林黛玉,史湘云等,目的就是上位。甚至有部分读者对宝钗、袭人、王夫人都有股子仇恨心理,对她们横加指责,近似于谣言和诽谤。

  人性虽然没有改变,但对人性的认知却在提高,我们抛弃掉对宝钗人设的偏见,或许我们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更接近于人性的真实和真诚。

  1、受得富贵,耐得贫穷

  宝钗的家世出身,有两个主要标签:紫薇舍人和行商。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第四回)

  紫微舍人即中书舍人,为皇帝专职撰拟诰敕之责,有文学资望者能充任,地位崇高。如果事有失当或除授非其人,就是觉得不妥的事或任命,可奏请皇帝重新考虑,实际上已正式参与大政方针的讨论及朝廷百官的选派。

  白居易担任过中书舍人,还自称是紫薇郎;大文豪苏轼也担任过中书舍人,这个职位属于四品官,和皇上的关系很密切,还有说是“将相之储”。

  宋代苏轼之前,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都担任过这一职务。而宝钗的祖上薛公就担任过这一职务,这也是薛家成为四大家族的主要原因。

  行商,并非小商小贩之意。薛家专做国际贸易,由内务府员中出领其事,因为和皇帝相关,后来被称为“皇商”。“虽为皇商。。。。。。户部挂虚名”,薛家绝非社会上的一般商人,他们家的生意和王熙凤家不相上下。

  并不如黛玉和湘云说的“太想钱的人”,黛玉和湘云身在闺中不懂俗务,真正的商人都有极高的道德。

  薛蟠娶夏金桂,就是因为门当户对,香菱所说:“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那薛家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

  从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看出,薛宝钗的家世出身,并不亚于林黛玉。但是,这都是宝钗七八岁之前了,随着父亲去世,家境大变,大不如前了。

  宝钗对林黛玉说,“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她对邢岫烟说:“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

  宝玉到了宝钗房里,看见挂着半新不旧的软帘,穿着“一色半新不旧,看来不觉奢华”。我们看到的宝钗,不施粉黛,不喜欢花儿粉儿的。

  宝钗戴上元妃送的红麝串,在她白白的手脖上特别显眼,众人误以为宝钗是追求金玉良缘。如果宝钗经常佩戴饰品,大家也不会过多在乎了。

  因为家世变化,宝钗过早体会人情冷暖,这是宝钗早熟懂事的重要原因之一。宝钗没有因为家境变化而变得自私自利,她更加关注别人的冷暖。

  她关注到湘云深夜做女红,关注到香菱向往写诗,关注到黛玉缺乏温暖,关注到邢岫烟衣裳单薄等等。大家称她为“宝姐姐”,名副其实。

  2、才清志高,洁身自好

  “薛”通“雪”,红楼梦曲“山中高士晶莹雪”,雪代表着纯洁,洁白,这是曹雪芹赞美她如雪般晶莹剔透。

  贾母见蘅芜苑如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贾母说你们家的东西自然没有带来,是替薛家掩饰,真正的原因是薛家比贾府败落的早,要不,薛姨妈一家也不会住到贾府就是十余年。

  而宝钗安于稳重平和,藏愚守拙,保持良好的情绪,与每个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宝钗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宝钗身上最明显的特点,完美的传统妇女形象,严格按照礼制来要求自己,她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女儿。

  贾母也说,我们家四个女儿都不如宝钗(四个女儿指的是黛玉和迎春三姊妹),宝钗控制情绪,善于观察,不断地自我修炼,所以她说,如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我们理解黛玉的成长,容忍黛玉的小脾气,为何对宝钗的成长视而不见?其实宝钗也一样,她一个人悄悄地溶解家境变化带来的贫富差距;

  但并不一味抱怨,她不放弃自我,依然对周遭抱有热情,她眼睛看得见光亮,所以,她写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如果说宝钗向往美好的生活也是错的话,我无话可说。我倒是以为宝钗有一颗上进的心,对于柳絮也能看到它舞翩跹。

image.png  

  宝钗的确是一个世俗人文主义者,她和社会有链接,她看得懂当票,对社会有浓烈的兴趣,这与深闺中的黛玉湘云比起来,更接近于现实,所以宝钗的生命长度更长。

  对于我们常人来说,顺眼的都好,不顺眼的都不好,“我”来源于人的三种认知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就是直爽行动,这只是自私,按照人的`本性中不加掩饰的一面,食色性,贪瞋痴,本能的欲望,原始的生物本能。这不需要练习,就如薛蟠等。

  但宝钗是超越自我。他对内心的讯息要建立,思考,处理,转移,模式,一整套决定自己的行动,这更难,需要反复练习,并且对自我的要求更难。

  不少人见不得宝钗,认为宝钗和纤尘不染的林妹妹争夺贾宝玉。

  我们对林妹妹的爱蒙蔽了我们的心灵和眼睛,我们把对林妹妹不利的一切因素都看作是不好不美,如袭人和王夫人。宝钗的优点都变成缺点,甚至是可恶。这都是我们的误区。

  3、圆融通透,给多于取

  宝钗和上层关系很好,贾母王夫人很喜欢她,奴婢婆子也喜欢她。

  贾母专门为她过十五岁的生日,王熙凤还向贾琏请示,可见对宝钗生日很重视。而宝钗点戏,专点老太太喜欢的热闹戏,西游记,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她和黛玉湘云不同,她连接世俗和风雅,她既不像黛玉和湘云不和外界接触,不懂得柴米油盐的贵,只和诗书相伴。

  她理解人性中的瑕疵,进知芸芸众生,退知诗书田园。但又有鸿鹄之志,看得到曙光,不局限于个人的眼界,但对所处的环境,游刃有余,博得众人的喜爱。

  第五回里说的很清楚,宝钗让得到众人的喜欢,黛玉却很不满,宝钗却“浑然不觉”。湘云到来,坚持要搬去和宝钗一块儿住。

  抄检大观园,宝钗明白自己始终是外人,王熙凤虽没有抄检蘅芜苑,但当机立断,第二天便搬出去。这也是宝钗的识时务。

  她教黛玉做人的道理,不要被一些闲书误导。贾府人员众多,只有宝钗很正式的和黛玉把这个话题摊开了;

  但其他人,从不正面告诉黛玉,任由她自由生长,才导致黛玉的性格野蛮发展。即便是贾母见黛玉喂酒给宝玉,也是用“凤求鸾”的故事从侧面来提醒黛玉。

  对待贾宝玉,贾环,宝钗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贾环庶出而区别对待,这在当时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

  宝钗对社会,给多于取。“眼前道路无经纬,皮春秋空黑黄”,她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她对人性对官场的理解,比黛玉湘云高了几个档次。

  宝钗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触角灵敏。看到湘云的不堪,为她操持螃蟹宴;看到黛玉的不堪,给她送燕窝;

  理解贾环的不堪,处处照顾他的情绪;理解探春的管理,站好自己的位置。凡事进退自如,难道我们真的要顺着本我的情绪,不顾及旁人,才是简单无邪吗?

  林黛玉离我们很遥远,她来自于仙界,神秘感,距离感让我们对黛玉充满包容。

  人对身边触手可及的人和事,对于平等的人,我们认为和他们有着相同的感受,才愿意去评判他,而宝钗就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人,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无时无刻被人提醒,她太完美了,我们见不得完美到无可挑剔的人,我们拿着我们的眼睛去挑剔她。林黛玉遥不可及,我们爱她还来不及,怎么会去评判她呢?

  交芒种节,鲜花盛开,蝴蝶在花间飞舞,宝钗扬着扇子扑彩蝶,累得香汗淋漓。当我想到宝钗,就会想到这经典的场景。

  她肤白貌美,体态微丰,用红楼梦的语言表述就是“鲜艳妩媚”、“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容貌丰美”、“肌肤丰泽”,有杨贵妃的丰韵体态。

  曹雪芹把宝钗比作杨贵妃,比作“雪”,都是一再说明宝钗的性格特点,她出自真诚的爱,才会让黛玉叹服。

【红楼梦薛宝钗的结局】相关文章:

巨蟹和白羊的伤感结局08-22

大团圆结局的作品08-04

属虎和属狗的夫妻结局06-14

李渊22个儿子的结局05-31

李泰的结局是什么06-01

春草电视剧结局怎样09-07

清朝溥仪父亲载沣的晚年结局07-22

魏东亭结局为什么惨08-05

水浒传梁山好汉结局如何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