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哪些历史名将

时间:2023-10-01 11:10:47 常识 我要投稿

  卫青、霍去病、关羽等。

  山西有哪些历史名将1

  卫青

  卫青,字仲卿,西汉时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

  卫青出身低微,不过好闻乐学,后因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看中,收为皇后,卫青随即入仕。匈奴入侵,卫青第一次领兵北伐,一路奔袭在龙城大战中击溃匈奴,获封关内侯。

  之后接连六次重创匈奴,收复河朔、河套地区,至此匈奴远遁千里,逃亡漠北,卫青因功升任大司马。为大汉立下赫赫战功。

  成就:七战匈奴,大获全胜,入“汉武帝庙廷”,入“武庙六十四将”。

  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时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

  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十八岁便随卫青北伐匈奴,在定襄一战中,霍去病亲率八百精骑灵活出击,战敌数倍,匈奴重臣死伤惨重,获封冠军侯。

  后河西之战,破匈奴王庭,大败敌军,生擒匈奴单于,于漠北一战,再次马踏匈奴王帐,达成史上首个“封狼居胥”的成就。

  成就:屡次生擒匈奴单于,“封狼居胥”,入“汉武帝庙廷”,入“武庙六十四将”。

  关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期名将。

  东汉末期,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关羽与刘备、张飞结义,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温酒斩华雄、诛文丑、杀颜良,更是使其声名鹊起,天下皆知。更是曹操做梦都想得到的顶级战将,后又降于禁,斩庞德,名震华夏。

  成就:名望极高,获“武圣”,“关圣帝君”等等称号几乎历朝历代都加以追封,入“关帝庙”主神位,入“武庙六十四将”。

  张辽

  张辽,字文远,东汉末期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名将。

  于东汉末年入仕,早年辗转于多位诸侯,后归于曹操麾下,开始锋芒毕露,大破袁绍后,北伐乌桓,于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合肥一战,大败东吴,孙权差点被擒,留下“张辽止啼”的`赫赫威名。

  成就:斩乌桓单于,大破东吴,入“武庙六十四将”。

image.png  

  徐晃

  徐晃,字公明,东汉末期河东郡杨县(今山西洪洞)人,三国时期名将。

  东汉末期,于杨奉麾下,劝说杨奉护送汉献帝回洛阳,后归顺曹操,南征北战,败文丑,退马超,屡立战功,于樊城之战大败关羽,被称“有周亚夫之风”,受封阳平侯。

  成就:败文丑,退马超,追杀关羽。“五子良将”之一。

  尉迟恭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州)人,唐朝开国名将。

  尉迟恭天生勇武过人,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天下,平定国内割据势力,为唐朝开国立下大功。后参与玄武门事变,辅佐李世民登基。领命北伐突厥,随李世民远征高句丽,获封鄂国公。

  成就:平定天下,大破突厥,征战高句丽,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入“武庙六十四将”。

  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河东道绛州(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名将。

  出身将门世家的薛仁贵,随军出战高句丽,后生擒契丹王,大败九姓铁勒,灭亡高句丽,痛击突厥,战功赫赫,留下“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等等永世流传的历史典故,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名将。

  成就:生擒契丹王,败九姓铁勒,灭高句丽,大败突厥。

  李存孝

  李存孝,字敬思,唐朝末期代州飞狐(今山西灵丘)人,唐末名将。

  早年被李克用收养,天生神力,骁勇异常。在李克用麾下,屡立战功,素有“唐末第一猛将”“王不过项,将不过李”之称,后受人挑拨,背叛李克用,被车裂而亡。

  成就:“十三太保”之一,十八骑取长安这个不好说真假。

  狄青

  狄青,字汉臣,北宋时期汾州西河县(今山西吕梁)人,北宋名将。

  狄青平民出身,年少时因为犯事,脸上被留下刺字,从而充军。狄青从军后,开始展现自己出众的军事才能,北御西夏,南平侬智高,世人皆称其为“面涅将军”。从军数十年,领兵二十余战,无一败绩,追封中书令。

  成就:北击西夏,南平侬智高,被称为“北宋第一名将”。领兵无败绩。

  孙传庭

  孙传庭,字伯雅,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末期名将。

  早年入仕,因见不得宦官专政而归乡,后又被朝廷征召,再度任职。明末起义军四起,孙传庭斩杀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孙传庭作战杀伐果断,对抗清军也小胜几场被人诬告革职,再度启用兵败李自成。

  成就: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可见当时孙传庭对大明末期的重要性,乾隆都给他加封“忠靖”。

  山西自古名将辈出,多有勇猛过人之辈,都留下了属于山西汉子的豪情与威名。

  山西有哪些历史名将2

  历史4大名将中国公认四大名将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男,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

  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白起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

  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

  那么骁勇善战的战神白起,为何最终被秦王赐死?

image.png  

  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

  1 、功高引发将相不和

  白起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后,打算乘胜追击灭了赵国。赵王知道后,花重金收买了秦国丞相范雎,并提醒他,白起的地位会超越他。

  因此范雎就向秦昭襄王提议,秦国军队疲乏需休养,穷寇莫追的道理。秦王表示赞同,令白起收兵。这直接导致了范雎与白起的矛盾。

  2、原因二: 因果报应

  老人们常说“没有底线的杀人会折阳寿”,有史考证,战国时期死了两百万人,白起一人就杀了一半,坑杀40万赵国士兵更是罪过。

  几年后,秦昭襄王和范雎觉得灭赵的时间到了,于是想让白起率军灭赵。

  但此时白起假装生病也不愿意前往,因为他认为没有胜算,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四十万人,赵国人定会用生命反抗他。最后秦王一怒之下派使者持上方宝剑,让白起自尽。

  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37年,攻城九十余座,歼敌上百万,未尝过败绩,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不世之功。称之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当之无愧。

  上元760年,白起被唐肃宗誉为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中。

  战争必然带来牺牲,但是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应该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白起因杀人而崛起,也因杀人而亡,死前白起也认识到自己罪孽深重,宁可一死也不攻打赵国

  2、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中山郡苦陉县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地求和。

  晚年时,因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去世后葬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境内)。他和赵国上卿蔺相如之间曾发生过“负荆请罪”的故事,传为美谈。

  史书记载廉颇食量惊人,年老时每顿饭还能吃两斗米、十斤肉,并在饭前披甲跨马驰骋校场。

  其晚年赵王曾想重新启用廉颇,派使者请其出山,廉颇为显示自己年轻,当着使者面吃下三斗米、十斤肉并披甲跨马到处奔跑。

  但遭郭开排挤,使者谎称廉颇“一饭三遗矢”(吃一顿饭的时间内,上了多次厕所)。赵王遂以为廉颇老而无用,便不复用。之后楚国暗中派人劝说廉颇,廉颇遂前往楚国为将。

  楚国倒是任用了廉颇,但是廉颇在楚国期间却是没有什么建树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廉颇已经很老了,而最终廉颇也是死在了楚国。

  战国四大将之一的廉颇,客死他乡,结局真的让人感觉遗憾。 廉颇死后不久,赵国便被秦国灭亡。

  3、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王翦年少的时候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

  统一中国后,急流勇退,没有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世尊王翦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

  楚军因为兵少而无可奈何,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4、李牧

  李牧(?~前229年),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长平之战后,赵国45万壮士被坑杀,要不是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将是第一个被灭的大国。

  此时,杀神白起早已名动天下,廉颇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同样身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则还在塞北雁门郡戍边。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六国绞肉机”王翦,率大军数十万进攻赵国,赵国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应敌。

  此时的赵国,经过连年的战争,已经羸弱不堪,加上又发生地震,引发饥荒,基本已是垂死之相。尽管如此,李牧和王翦对峙一年之久,王翦愣是不能前进一步。

  此时白起和廉颇的旧事,给了王翦启发。他派人贿赂赵国佞臣郭开,陷害李牧。这个郭开,就是当初害了廉颇未被启用的那个郭开,一个小人,竟害了“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两个!

  可怜李牧一代名将,最后竟被赵王设计杀害。王翦离间计成功之后,马上发动总攻,一举拿下邯郸,赵国灭亡。此时距离李牧之死,仅仅过去了3个月!

  山西有哪些历史名将3

  关羽是什么朝代的名将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汉末三国时期,关羽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被人们称为“万人之敌”、“虎熊之将”。

  可是到了最后,关羽虽然威震华夏,但是很快就兵败被杀,令后人叹息不已。

  其实,关羽的最终命运就与他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失败也与性格有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关羽的.性格

  对于关羽的性格,东吴方面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吕蒙对鲁肃说:“斯人(指关羽)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

  后来,陆逊也对吕蒙说:“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

  他们两个人的话,基本上概括了关羽的性格,也就是说关羽非常自负、自傲,目中无人,特别立下大功后,就更加骄傲。

  214年,诸葛亮、张飞率军入川,帮助刘备占领益州。与此同时,关羽被任命为“董督荆州事”。

  可是关羽这个人心高气傲,他听说马超归降了刘备,就向诸葛亮写信询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诸葛亮深知关羽争强好胜,就说马超“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指关羽)之绝伦逸群”,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这件事也说明关羽的性格问题。

image.png  

  二、盛气凌人,得罪同僚

  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加封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就非常不高兴,甚至拒绝接受任命,说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在费诗的劝说下,关羽才肯接受印绶。作为荆州地区的一把手,关羽和同僚的关系很差,主要是他盛气凌人,瞧不起那些人,甚至羞怒他们,这直接导致了荆州不战而降。

  比如说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守将士仁,此外还有荆州治中潘濬。这三个人的职责非常重要,可是却都与关羽不睦。

  糜芳、士仁“素皆嫌羽轻己”,后来因后勤问题,还受到了关羽“还当治之”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派人诱降了糜芳、士仁。

  糜芳是糜竺的弟弟,早在徐州时期就跟随刘备了。潘濬是荆州名士,“亦与关羽不穆”,降吴后历任要职。

  三、自恃勇武,兵败被擒

  当关羽得知荆州被偷袭的消息时,他已经被徐晃击败,只得被迫撤退。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北上,沿着汉水进入刘封、孟达防守的上庸地区,另一个是南下,夺回已经被占领的荆州地区。

  此时的荆州已经完全被东吴控制,孙权也来到了此地,有重兵防守。而关羽虽然手中还有万余人军队,但已经没了后方,后勤补给完全断绝。

  明智的选择是北上,沿着汉水进入上庸,这样一来虽然丢掉了荆州,可以保住手中的军队以及自己的性命。

  可是关羽这个人非常自负,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觉得凭借自己的勇武,可以夺回荆州,于是他选择了南下。

  可是在回荆州的过程中,由于吕蒙的计策,导致关羽的军队不战而逃,关羽身边只剩下百余人。这时候,关羽再想逃到益州,已经不可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