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依靠鱼鳍活动,体温随环境变化。
鱼有哪些特点1
1、形状
鱼的形状各种各样,有时相差大,但总的来说大多数鱼呈细长的流线形状,一般在水中速游的鱼身体细长,而慢游或在水底生活的鱼比较扁平。但也有的鱼的形状非常出奇,比如海马。最小的鱼不到1厘米左右,最大的鱼(鲸鲨)可以达18米。
2、体温。
鱼是冷血动物,一些金枪鱼及鲨鱼(特别是鼠鲨科的鲨鱼)体内的`温度比周围环境的温度高,黑鲔鱼是唯一恒温的鱼。
3、骨骼
鱼的骨骼是由软骨(软骨鱼)或硬骨(硬骨鱼)构成的,在头骨的两边有四至七片鳃,其中最前面的一片演化成了下劾骨。鱼的脊椎骨是与头骨连在一起的,在胸部有肋骨与脊椎相连,在背部,尾部和腹部有从脊椎伸出的长的刺。
4、皮肤
鱼有两层皮肤,表层的皮肤内含有能够分泌粘液的腺,内层有许多连接组织,鳞和色素细胞也在这一层里。外层的粘液帮助鱼减轻其游泳时的阻力。软骨鱼没有粘液,但它们皮肤上细小的、牙齿般的突起有类似的作用。
5、鱼鳔
鱼鳔是鱼体内一个充气的囊状器官,主要用处不是呼吸,鱼靠鱼鳔来调节它们的比重,鱼借由鱼鳔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鱼类皆有鱼鳔这个调节浮力的器官。
鱼有哪些特点2
1 草鱼,是鲤科、草鱼属鱼类。体长形,吻略钝。背鳍无硬刺,鳃耙短小。体呈茶黄色,腹部灰白色,体侧鳞片边缘灰黑色,胸鳍、腹鳍灰黄色,其它鳍浅色。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分布广,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至云南元江(西藏、新疆地区除外)。已移植到欧、美、非等各洲。
2 青鱼,是鲤科、青鱼属鱼类。体长可达145厘米。体长为体高的3.3~4.1倍,为头长的3.5~4.4倍,体粗壮,近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无硬刺,外缘平直。体呈青灰色,背部较深,腹部灰白色,鳍均呈黑色。个体大,最大可达70余千克。
3 鲤鱼,鲤科、鲤属鱼类。体延长而侧扁,肥厚而略呈纺缍形,背部略隆起,腹缘呈浅弧形。头中大,头顶宽闻。吻钝圆,上颌包着下颌。口略小,下位,斜裂,呈圆弧形。咽头齿3列。须两对,吻须较短,颌须较长。鳃耙短而呈三角形。体被圆鳞,侧线完全,略为弧形。
背鳍硬棘Ⅲ;臀鳍硬棘Ⅲ,分枝软条5;尾鳍叉形。背鳍与臀鳍第Ⅲ条硬棘后缘有锯齿。体背部暗灰色或黄褐色,侧面略带黄绿色,腹面浅灰色或银白色。背鳍和尾鳍基部微黑色;胸鳍和腹鳍微金黄色。
4鲫鱼,鲤科、鲫属鱼类,体长46.9-255毫米。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缘窄而无皮棱;眼侧中位,后缘距吻端较近。眼间隔宽凸。前、后鼻孔相邻,位于眼稍前方。口前位,斜形,下颌较上颌略短。唇发达。无须。鳃孔大,侧位,下端达前鳃盖骨角下方。
鳃盖膜相连且连鳃峡。鳃耙外行发达,有许多小突起;内行宽短。螺分2室。肛门位于臀鳍始点略前方。背鳍始于体正中央的稍前方;臀鳍短,始于倒数第6-7背鳍条基下方;最后硬刺似背鳍硬刺;胸鳍侧位而低;腹鳍始于背储始点略前方;形似胸鳍;除少数小鱼外,均不达肛门。尾鳍深又状,叉钝圆。
鱼有哪些特点3
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
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鱼类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过度捕捞、污染和环境变化都会破坏鱼类资源。
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三万二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鱼类各纲之间的差异之大就如陆生脊椎动物各纲之间。
扩展资料:
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程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从而导致动物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真正的鱼类最早出现于三亿余年前,在整个悠久历史过程中,曾经生存过大量的鱼类,早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绝灭,生存在地球上的鱼类,仅仅是后来出现、演化而来的极小的一部分种类。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种,给以名称,通常所说的“鱼”包括水中的所有动物,因而把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均冠以鱼名,把鲸、海豹、鱿鱼、章鱼、海星、海蜇、海绵、文昌鱼等与鱼类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