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时间:2023-08-20 02:13:53 动物 我要投稿

  有大熊猫,布氏鲸等等。

  有哪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

  1、大熊猫

  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体形似黑熊,头圆而大,尾极短。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及四肢全黑色。常在竹林内卧睡,平时单独活动,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听、视觉较差、自卫能力较弱。

  2、马来熊

  马来熊是熊类中体型最小的种类,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约50千克。体胖颈短,头部短圆,眼小,耳小而颈部宽。全身毛短绒稀,乌黑光滑;鼻与唇周为棕黄色,眼圈灰褐;胸部有一棕黄色的马蹄形块斑。两肩有对称的毛旋,胸斑中央也有一个毛旋。尾约与耳等长;趾基部连有短蹼。

  3、儒艮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

  4、东北虎

  东北虎,学名西伯利亚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起源于亚洲东北部,曾经遍及俄罗斯西伯利亚至韩国地区,有300万年进化史,速度与力量的结合体让它成为“丛林之王”。

  5、布氏鲸

  布氏鲸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一带海域,在今年6月,广东深圳大鹏湾海域拍摄到鲸鱼出没,只见视频里这头鲸正在捕食,海面上方盘旋着海鸟。而这头鲸鱼正是--布氏鲸。布氏鲸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6、林麝

  作为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林麝就像体型一般胆小懦怯、性情孤独。本来应该是那种不易被人察觉到的动物,但是因为麝香,让其遭遇大量捕杀。

  7、白唇鹿

  是中国的珍贵特产动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最为主要的特征是,有一个纯白色的下唇,因白色延续到喉上部和吻的两侧,所以得名。

image.png  

  8、貂熊

  分布于北极边缘及亚北极地区,中国仅见于东北大兴安岭和新疆阿尔泰山区。善长途奔走、游泳和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窜,有“飞熊”之称,性机警凶猛,力气大。

  9、黑嘴松鸡

  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的落叶松及松树林。由于1987年5~6月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了大片原始森林,过火总面积达133万平方米,使黑嘴松鸡的种群密度急剧下降,处境非常严峻。

  10、遗鸥

  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中国,其越冬地在中国和韩国亦有发现。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中。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并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包括了大熊猫、马来熊、儒艮、东北虎、布氏鲸、林麝、白唇鹿、貂熊、黑嘴松鸡、遗鸥等在内的9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有哪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

  一、中华白海豚

  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广布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

  由于中华白海豚栖息于河口和沿海地区,与经济开发区、航运密集区高度重叠,因此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填海等工程造成的浅海适宜生境的退化和丧失、

  被渔网误伤、被船只撞伤、船只和工程造成的噪声污染、沿海工业和农药造成的水质污染、过度捕捞导致的渔业枯竭等,都威胁着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繁衍。

  二、亚洲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

  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

  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中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猎杀,破坏十分严重。

image.png  

  三、白唇鹿

  白唇鹿是中国的珍贵特产动物,在产地被视为“神鹿”。它也是一种古老的物种,早在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就已经发现了它的化石。目前分布于甘肃、青海、云南西北部、四川、西藏等地。

  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栖息地海拔约在3500-51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仅在中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

  四、河狸

  河狸躯体肥大,雌、雄无明显差异,头短钝,眼小,颈短,四肢短宽,前肢短,足小、具强爪,后肢粗壮有力,尾大、扁平。

  河狸夜间活动,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潜水,不冬眠,自卫能力很弱,胆小,喜食多种植物的嫩枝、树皮、树根,栖息于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河流沿岸,主要分布于欧洲。在亚洲河狸的数量非常少。2002年,蒙古的数量约为150只,中国约700只。该种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