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缺父爱的孩子心理变化

时间:2023-06-26 09:10:55 婚姻 我要投稿

  原生家庭缺父爱的孩子心理变化,童年时期父母的影响很重要,尤其是在人格形成之前,原生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幸福程度,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以下分享原生家庭缺父爱的孩子心理变化。

  原生家庭缺父爱的孩子心理变化1

  第一:性格上容易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只要别人对我好,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好,我都会忍不住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在小的时候松子就用扮鬼脸来让父亲喜欢自己,长大后又不断用讨好、委曲求全换来短暂又绝望的爱情。

  松子的一生,不断被爱、被抛弃、再被爱和再抛弃,明明想要和命运抗争,却一次又一次被命运牵制,明明长得很漂亮,自身也很优秀,但是在别人的眼中长得好看的女生地生活也该是美好的,可偏偏是一手好牌被打得稀巴烂。

  缺乏安全感,对爱的需求度大。当和对方谈恋爱的时候,对方要付很多很多的爱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一旦有时候感受不到足够的爱就会产生敏感多疑,会有那么一刻感觉对方是不是不爱自己了,然后自己就会比较难受,稍加情绪就会难以控制自己,甚者还有可能抑郁或伤害自己。

  过度的索求爱,容易增加感情里的疲劳感。一个人的精力还是有限的,过度的索求,一旦有一点达不到对方的需求和满足,自己心里就会落差变大,同时也很容易感到劳累,在爱情里你我平衡互补才是硬道理,一旦过度索取对方在感情里会让人很累的。

  第二:心理上容易内心恐惧,产生暴力倾向

  湖南男孩吴某上小学六年级,因为在家中偷偷抽烟,被母亲陈某发现后用皮带狠狠揍了一顿,由于不满母亲的管教,吴某竟然拿起菜刀一连砍了母亲20多刀,导致陈某当场死亡。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杀死母亲后他悄悄地收拾现场,将衣服换洗干净,带着弟弟在家中睡觉,还假借母亲口吻向老师发信息请假。

  当警察在处理这个案件时来到家里,吴某居然还笑得出来,还说:“我恨她。”

  缺少家庭的爱,长大后的孩子也不会懂爱。吴某是留守儿童,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留给家里边的爷爷奶奶照顾。而有一次出车祸他伤到头部,挺严重的,他的父母也没有回来看他一眼,也没有去关心他的日常生活。缺少父母亲的关怀,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了,往往会产生一种极端和叛逆的情绪,在环境中一旦爆发,就会造成暴力倾向的局面。

  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责任。身为一个孩子的父母,就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要用自己的爱去呵护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如果一个父母都对自己都不关心,那么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爱,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就会对世界厌恶,负面情绪过多,即使别人对自己的好也认为是有意图的,感受不到一点温暖和快乐。

image.png  

  第三:感情上不会爱,也不懂爱

  小李和她女友在一起两年了,他对女友非常好,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分享的人都是她,只要他女友一句话,无论刮风下雨都会来到她身边,久而久之,她女友就觉得这些是他应该做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就是这样相处的模式下,小李在感情里感到越来越累,直到后来决定放弃她。后来才了解到原来他女友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一直都是由妈妈照顾,使得缺少父爱的她,导致在爱情里也是不会爱,也不懂爱,更不懂得珍惜一个人的感情。

  从小缺爱的人,在感情里不会爱。当谈恋爱时,对方对自己也很好,可是只懂得接受别人的爱和付出,自己却不去给对方做出一点点的回报,最后让对方感受不到温暖,导致放弃和离开了自己。而在感情里双方相互的爱是共同付出的,只有一个人的爱注定走不远这段关系。

  原生家庭缺父爱的孩子心理变化2

  孩子严重缺少父爱的表现

  1、害羞胆怯: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性格比较胆小,遇事喜欢退缩,内心自卑又内向。

  2、情绪沮丧:没有父亲的陪伴,孩子内心容易焦虑,情绪变化波动大,时常陷入一种悲观、消极的负面情绪中。

  3、自暴自弃: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抗挫能力差,遭遇失败后容易一蹶不振,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4、不求上进:父亲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自己整日玩手机、打游戏以及打麻将等,如何要求孩子学习好?

  5、沉默寡言: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内心缺少底气,既不喜欢又不懂得如何打交道。

  6、缺乏自信:父爱充足的孩子容易独立,自信心很强,而缺爱的孩子容易自卑,常觉得

  7、感情冷漠:缺少父爱的孩子,容易自私自利、做事急躁冲动。

  8、不喜交际:上幼儿园和上学后经常游离在集体之外,显得过于内向。

  父爱缺失的孩子长大后什么样?

  1、男孩容易缺少责任感

  父亲在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关心和陪伴不可缺,因为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观察和模仿男性的言行,对父亲和丈夫的身份建立认同感。如果父亲的家庭责任感缺失,会给儿子树立一个自私自利、没有担当的`影子,在长期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会逐渐复制其秉性,长大后也可能会变成一个对家庭冷漠、对配偶没担当的人。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父亲角色缺失容易让男孩变得胆小、懦弱,缺少男子气概,遇到事情总是喜欢退缩、逃避,不敢主动承担责任。

image.png  

  2、女孩子容易遇到渣男

  父亲是女儿接触到的第一个异性,他们的相处模式直接决定孩子将来与异性的相处模式,如果父亲无法给予女儿足够的宠爱和呵护,可能导致孩子内心自卑,缺少安全感,在与异性相处时手无足措,容易在感情中受挫,被男人的甜言蜜语和小恩小惠感动,遭遇渣男的概率很大。

  3、存在情感障碍

  研究显示,成长过程中与父亲相处较少的孩子,普遍存在心理焦虑、自尊心低下、意志力弱等问题,经常情绪化处理问题,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出现逃学、早恋等行为。专家认为,孩子的抗挫能力低下和父教缺失有直接关系,父亲身上的勇敢、坚强、进取等男性气质能促使孩子人格发展更为健全。

  4、社会交往受限制

  母亲给予孩子的多半是情感需求,而父亲则是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待人处事的能力,缺少父爱的孩子,社交能力和处世能力容易受到限制,父亲是家庭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引路人,他们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扩大交际圈、如何妥善处理问题等等。

  原生家庭缺父爱的孩子心理变化3

  第一种、叛逆心理

  孩子的成长脱离不了家庭的教育,而在青春时期孩子的叛逆心理使得很多家长烦恼焦虑。

  出现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我们追溯到孩子在儿童时期下父母培养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管教方法。

  孩子的出现叛逆的心理,更多在于家庭中单方面的管教,家庭里唯有母亲在教育,父亲却忙于工作而疏离或者缺少陪伴孩子。

  又或者双方父母都不注重孩子的教育,过于宠幸孩子,父母关系的破裂等等。

  通常这几类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单纯的来说就家庭仅限有的因素,教育上的缺失就会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这种叛逆的心理。

  针对叛逆的心理需要怎样的去引导孩子呢?

  父母先理清自己的情绪,平和地与孩子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到孩子出现叛逆心理的真正原因。

  第二种、未来择偶影响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人选择的理想对象与自己的父母有很多相同之处。

  尽管你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在你孩童时期,你对异性的认识是来源于父母,这种形象会印在了你的潜意识里一直伴随着你成长,直到你爱慕的人出现。

  你心底的所谓理想形象才得以唤醒。家庭始终是一个整体,父母与孩子的生活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形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总能潜移默化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因为孩子小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知道其真正的目的,只是通过单一的场景和事件来认识事物和生活。

  所以孩子在未来的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时,孩子正是缺少了父亲的关爱和陪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影响。

  说到这里就不免能看出来,生活里谈论母爱之伟大,则父爱也不可或缺。

image.png  

  第三种、性格上的缺陷

  原生家庭的教育真的不亚于学校的教育,好的教育也是学无止境不断精进的过程。

  谁都是为人父第一次,父亲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形象总能带有阳刚勇猛之气,在孩子的教育上需要个人去平衡得与失,担当好作为父亲的角色。

  孩童时期的心理相对会比较敏感和脆弱,常出现的性格缺陷有缺乏安全感,回避型人格,过度的消极悲观等等。

  虽然说生活中完美的人格是不存在的,但是上述说到的几点。

  如果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就需要我们父母援助并通过正确的措施干预。

  作为父亲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并加以引导,在生活中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知识和理念。并在真实地出现的场景中去运用这些抽象的'概念,尽可能地让孩子理解。

  也尽可能地给予父亲所能给到积极乐观自信开朗等等优秀品质,这样才能减小孩子出现性格的残缺的几率性。

  第四种、社交上的恐惧

  说起孩子的社交恐惧,看到陌生的人就躲避,胆怯,不敢打招呼,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抢了玩具也默不作声等。

  很多作为父母的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属于正常现象,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而导致孩子社恐的原因在于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的感情不和睦,因为生活的琐碎吵架起争执,父亲常常不作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心理就会变得愈发的敏感,进而是自卑。 作者:心理咨询师王艳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049193 出处:bilibili

【原生家庭缺父爱的孩子心理变化】相关文章:

原生家庭缺父爱的男人心理06-21

原生家庭缺父爱的男孩心理分析06-26

原生家庭缺爱的男孩如何治愈06-26

缺父爱的男孩心理问题06-25

离异家庭的孩子缺爱吗06-21

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通病06-21

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06-22

离异家庭孩子心理缺陷06-17

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