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匠杨宪益

时间:2023-10-06 18:10:02 解梦 我要投稿

  一代巨匠杨宪益,杨宪益先生很风趣,面对诸多人生的不幸,他常常一笑了之,在言谈之中也不过是轻描淡写。走下神坛的杨宪益,显得就如我们自家的祖父一样,是个慈祥且幽默的老人,下面介绍一代巨匠杨宪益。

  一代巨匠杨宪益1

  著名翻译家,

  杨宪益。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有人曾问杨宪益,这一生你曾后悔的事是什么?提问者自作聪明,认定杨宪益会说,后悔拒绝哈佛大学的邀请。杨老沉思片刻,轻声说道:“我打过乃迭一个耳光”。

  他举起左手,挥了一下:“就这样,我打了乃迭一个耳光。”这是让人始料未及的答案,却也是让人暖心至极的答案。戴乃迭,是陪伴杨宪益一生的爱人。1914年的某个深夜,一个妇女做了个胎梦。

  没有任何预兆,老虎跳进了她的'肚子。算命先生说,这既是吉兆,又是凶兆。这个男孩将会孤单地长大,他父亲也会因他的诞生而受到威胁。但这个小孩在历经危险与磨难后,便会取得成功。这位算命先生的预测挺准确。出身王侯之家,童年享尽荣华富贵,父亲的离世却将他一夜之间带入没落清贫的境地。

image.png  

  他留学英国,向往社会主义运动,与英国女孩结婚,夫妻二人却被怀疑为特务间谍双双入狱。我们熟知的《离骚》,《楚辞》、《史记》、《资治通鉴》、《鲁迅文集》都翻译自他的笔下,他还是把《史记》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那些你觉得没法译成英文的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著作,都能在他笔下以信达雅的面孔呈现。去翻翻那个年代译成英文的中国文学作品,估计有一半以上出自他和他的妻子。

  实际上,他并不特别喜爱英语,也没那么钟意《红楼梦》,却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二的《红楼梦》全英译本的译者,还是新版《红楼梦》剧组的顾问。他数度在祖国的门口徘徊,一次次想靠近,却又一次次受伤退却。这是位怎样的老人?触摸到的尽是深情……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杨宪益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他的家族,与前清官僚、北洋军阀都有密切关系。小时候穿的丝质黄马褂是袁世凯所赠,当时只有清王室的王子才能穿。

  一代巨匠杨宪益2

  杨宪益:中国文学的英译巨匠

  初闻杨老杨宪益(1915-2009年),因为《红楼梦》。

  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霍克斯刚出版了英译《石头记》(1973—1986年出版全本五巨册)。两年后,中国也出版了英译《红楼梦》(1978—1980年全本三卷),译者为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两部《红楼梦》英文全译本的问世,是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史上的里程碑。霍氏为意译,杨老是直译,代表文学翻译的两大方法,两个译本的不同特点与效果,是数十年来海内外学界持续多年比较评论的课题。

  杨宪益对中国文学英译的巨大贡献,远不仅《红楼梦》而已。

  在半个世纪里,杨宪益与妻子联手,1000多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著作翻译为英文。范围涵盖先秦古文、敦煌变文、唐代传奇、唐诗宋词、宋明评话、清代小说、近现代文学的小说戏剧杂文等各种文体。作品自《诗经》《楚辞》《史记》《资治通鉴》,到《长生殿》《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到《鲁迅选集》《阿Q正传》《白毛女》等大量古今名著。作者从屈原、司马迁到鲁迅、巴金、王安忆……一系列中国文学史上各译著,时间跨度长达2600多年,数量多达百余种,列出名单洋洋洒洒,前文只是随手拈来而已。

  英国汉学家闵福德对杨氏夫妇的评价是:“50和60年代,对那些在困难中研究中国文学的西方人来说,他和乃迭已是当时的活传奇。”“若无他俩极其丰富的翻译成果,我都不知道我们该如何入手。”由此可见杨氏夫妇在翻译界的崇高地位与卓著声誉。

  除了英文,杨宪益还精通拉丁文、古希腊文,英籍的戴乃迭则精通古法文,两人还将多部这些西方古文的名著翻译成中文,如拉丁文的古罗马诗、希腊文的荷马史诗,从中古法文译出的法国中古史诗等。

  杨氏夫妇所翻译的'中国古代及当代文学名著,不少曾被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的大学选作教材,对西方世界认识中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英国汉学学会、意大利但丁学会、香港翻译学会等都授予杨宪益荣誉会员或院士称号。

  2009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杨宪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这是当代中国翻译界的最高荣誉奖项,仅季羡林、杨宪益二人获得。

  杨老也就在当年离世,说他们夫妇“几乎翻译了一部中国文学史”,当不为过。事实上,今后或许再难以有人当得起这一荣誉称号了。

image.png  

  一代才子

  杨宪益一生,太多精彩,以下仅是略记点滴。

  杨宪益出身望族,父亲是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诗词文赋,12岁就写出“乳燕剪残红杏雨,流莺啼破绿杨烟”的诗句。又好读老庄、笔记公案小说及武侠小说。13岁入天津新式教会学校,英籍教师均出自英国名牌大学。他晚年回忆说:“到了上高中时,我已能迅速阅读英文书籍了。……通常我每天读一至两部,因此最著名的欧美小说家和诗人的作品我几乎已经读遍了。”19岁到伦敦,仅苦读5个月,就通过牛津大学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专业笔试,进入牛津大学墨顿学院攻读希腊和拉丁文的荣誉学位。

  在牛津大学,杨宪益与英籍女生戴乃迭相恋,他为了她转读英国文学;而她原攻读法国语言文学,却为了他转攻中国文学,是牛津大学取得汉学荣誉学位的第一人。

  牛津大学毕业后,杨宪益拒绝了去哈佛大学任教的机会,决定回到战乱中的祖国。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根本就没想过离开中国。”杨宪益晚年受访时说。

  1940年夫妇俩一起回到抗战中的中国,在重庆、贵阳、成都等地任教,颠沛流离,生活困顿。1943年两人进入重庆由梁实秋负责的国立编译馆,开始以英译中国经典为终身事业。1949年,两人婉拒了时任国民党教育次长杭立武的赴台邀请。新中国成立后,夫妇俩应在北京主持外文出版社的刘尊棋安排,调入该社从事专业翻译(按:1941年刘尊棋曾一度任新加坡《南洋商报》编辑主任,80年代末刘老曾率团访问,笔者有幸在仁定巷报业中心参与接待)。

  除翻译了数以百计的中国文学经典,夫妇两人还负责翻译大量的领导指示与文件。“文 革”中遭诬入狱四年,出狱后夫妇两人又全身心投入翻译工作,翻译名著积叠起来足与人身等高,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

  一代巨匠杨宪益3

  翻译整个中国的杨宪益真实的最后十年

  在我国的翻译界,伉俪翻译家有很多,例如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两位严格意义上不算专门的外文翻译),巴金和萧珊先生(主要是俄语翻译)等等,其中的杨宪益和戴乃迭先生夫妻两可谓是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巨匠。

  杨宪益先生在翻译界非常德高望重,其翻译的作品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不仅有《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多部大部头的中国名著,而且也有《奥德修纪》、《鸟》、《卖花女》、《地心游记》等世界名著。他的翻译风格是依托原文,在形式上自然顺畅,他总是忠于原文,忠于作者的意图,但也会考试翻译的语言规范,避免出现尴尬的生搬硬套。

  杨宪益先生的一生都在为中国文化发声,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其夫人戴乃迭在杨宪益的.翻译生涯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杨老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其夫人戴乃迭的功劳。而他和夫人的跨国恋情,我觉得是真正的爱情。

  他们在读书时相恋,在国家最动乱的年代排除万难毅然回到国内,不顾家人的百般阻挠,坚持结为夫妻,并且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一直都过了一生。他们的爱情不仅仅是爱得轰轰烈烈,更是在加入了异国文化差异、日常生活的琐碎之后,还能相爱相守,终身为所热爱的事业默默奉献,这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白首相约的爱情,终究是能经得起岁月洗礼的,终究是灵魂的共鸣和长久的陪伴。

image.png  

  《我的舅舅杨宪益》一书整体以日记的形式为主,作者赵蘅将其舅舅杨宪益最后十年的真实情况描写了出来。杨宪益在夫人戴乃迭去世之后的晚年时光,对世间的诸多事情的通透,对妻子的思念,对人生的回忆在书中一一展现了出来。

  从书中也可以看出,杨宪益非常关心下一代成长,作者赵蘅是其妹妹赵苡的女儿,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舅舅杨宪益不仅对其成长影响很大,同时也很关心和照顾其成长的经历,她想要努力做的事情,杨老都会关注且予以支持和鼓励。当然,在舅舅的影响下,赵蘅在自己所在的领域也取得了十分傲人的成就。人生漫漫,在一生中能遇到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珍惜且令人羡慕。

  书中最后的附录有杨宪益先生的手稿照片,也有杨先生本人回忆夫人戴乃迭的生平二三事。日记的形式是真实的存在,本身就给人很亲切、舒适的感觉,读来没有负担。真实的事件能将人完整和真实地呈现出来,自己感觉深入了解了杨宪益先生的晚年时光,就像也一直像作者一样陪伴着他。这种阅读体验像是切身体会,亲身经历,真实不做作,在参与主人公的生活,喜欢这种真实的感觉。

【一代巨匠杨宪益】相关文章:

男性养生益精汤09-12

杨迪结婚了吗08-05

辽宁男篮杨鸣07-26

男性益肾强筋的食物09-09

哪些食物对老人身体益04-16

杨絮和柳絮的区别09-03

响叶杨的养殖方法08-31

鱼怎么繁殖下一代08-21

顺治皇帝下一代是谁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