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不满意、不适应、不知道
我们把孩子送进了大学,想象着他们将来毕业、工作、成家立业,就松了一口气。但孩子们却对这样的生活表现出了如此多的不:不满意、不适应、不知道。
一家门户网站教育频道做了一份29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最新一批的大学新生中,有35%的本科生对大学表示不满意。根据调查,对于48类专业的满意度无一超过5%,个别专业的满意度甚至低于1%。
除了对专业的不满意,学生们说,体会最多的就是面对独立生活的无知。是的,这种凌乱的寝室景象你一定不陌生:堆成小山的衣服,或者试图洗干净但依旧隐约看见油渍的衬衫。
我就曾撞见过这样有趣的一幕:推开某间寝室,一位偷偷帮孩子们擦地的家长居然像犯错的小学生一样试图躲起来,继而跟跟我们解释说自己是物业的人员,顺便来帮帮忙。老师们都很无奈,因为就在几天前新生报到的时候,这个家庭大包小箩12个亲属一齐送孩子来校的场景实在令我们难忘。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又利用了自己在大学教课的机会,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便和学生闲聊起来。
作为一名9级新生,来自江西的女孩瑶瑶回想起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那段日子: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跟着学长学姐们准备迎新晚会,那些以前只在电视屏幕上观赏的舞台灯光,如今她也可以置身其中……她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期待。
然而,随着独立生活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事情让她感到不适应——是从小小的寝室开始的。瑶瑶的寝室里,另外3位女孩分别来自天津、武汉和哈尔滨。四个女孩来自四个地方,天南海北的差异,有时难免有些摩擦和小问题。以下就是一个小例子:依依每天晚上1点半一定要上床睡觉,这样一来,其他3位女孩想一起来段卧谈便很难;没有了卧谈会,又习惯晚睡的靓靓只好躲在被窝里和远在家乡的男朋友煲电话粥,即使声音小,也难免让大家怨声载道,但又不能说什么。
至于其他,不管男孩女孩,小到每天早上抢着用热水,大到奖学金、入党、竞选干部这些竞争的时刻,大大小小的矛盾总会多多少少的出现——
就像“29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中显示的:如今的大学新生们普遍反映,迈入新的社会后他们不满意,他们不适应,他们不知道,而在所有的不满意、不适应、不知道中,屈居首位的便是那微妙的人际关系。
【四理】:间歇心理、茫然心理、落差心理、怀旧心理
很多老教师或是上了年纪的人常抱怨:“看看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出来什么也不会,还天天宣扬什么个性,跟别人处不来就是有个性?”
其实,如果我们细细想来,之所以大学新生们会出现上述的“3不”是有原因的,可以归结到他们的4种心理。
首先是间歇心理。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考是一个极其明显的转折点。为了这个标志性的考试,无数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在前面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卯足劲地奔波。各式各样的练习题、补习班充斥着孩子的生活。而一旦考上大学,便犹如解放——这便引发了间歇心理。经过多年长跑,孩子们获得了许多知识,然而他们的心理能量却也严重透支。他们想要尽快逃离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和唠叨,想尽情上网、玩游戏、看电影,想去逛街、打球,无拘无束。由于心理彻底放松,又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喘喘气、歇歇脚的想法深植心中,学习上无动力,行为上也提不起劲。
其次是茫然心理。
如果你去大学生中问一圈你打算做什么,你在上了大学是为了什么。我想很多人无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者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方向。
来自德国的支教老师卢安克说过:“中国的教育变得只是为了满足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标准,而似乎不是为了小孩。小孩在满足这个标准的过程中,脱离了他的天性,脱离了他的生活。在这里教育难道是只为了获胜?我不想继续跟学生一起奔跑着参加这场竞赛——这场一直匆忙地奔跑着,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跑的路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竞赛。”
在高中时我们之所以努力奋斗,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将高考作为了我们生存的唯一标准,所有人都是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方向的——几本的线,多少分。而来到了大学,没有人再盯着你写作业,没有人再作为拐棍告诉你下一步怎么去做。我们的孩子便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茫然起来。其实很多很多的孩子是非常好的苗子,他们聪明领悟力强,他们有能力有干劲,然而他们就是不知道路在哪里。他们习惯了别人为自己铺好石板、指好方向,犹如看到飞盘的灵犬一般可以迅速完成任务,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么做,只知道它得到的命令就是如此。据调查,在我们身边89%的大一新学和73%的大四毕业生均存在着这样的迷茫感。
再次,落差心理。
“成王败寇”的思想是我们的特色。在高中的时候,我们的标准很单一,主要就是成绩,在很多很多人眼中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而进入大学,进入这个人数更多、更加多元化的小社会,我们标准不仅仅只有成绩,这样的变化颠覆了新生们的认知体系。每个人无法登上每一项金字塔塔尖,甚至许多原来地方的精英,从小到大回回拿一百分又多才多艺的孩子,进入全国性的人才圈后变得那么普通。还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看到了更加缤纷的社会,看到别人手中潮流的新品,而感到自卑。这种人生的重新洗牌,便带给了许多新生落差心理。
除了迷茫落差和间歇的心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层怀旧心理。
当今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拥有极其强烈的独立意识,追求个性话的个人本位思想严重,往往在集体生活中容易表现出格格不入,唯我独尊。加之大学生活远离父母、亲友,如果在之前的家庭生活中又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际能力,习惯于依赖家庭,这部分学生都会产生怀旧心理。
不仅仅只有这四类,正是在面临人生新的改变时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里想法,我们便容易滋生困惑。但学会面对这些困惑也正是每个大一新生步入学校后所要经历的新的一件人生课程。
【五调】:自我调适、学校调剂、社会调整、家庭调节、朋辈调处
越来越多的大学其实已经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因此绝大多数学校也都设置了一些新生教育。但是面对这样的人生转折,我们每个人还是应该以自我的力量进行调适。不仅仅是大学新生,于很多刚刚走进社会的青年来讲其实都是一样的。当我们从一个习惯了的环境中迈出脚步,步入一个新的环境中时,如果可以培养好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你就会赢在起跑线上。不要去抱怨别人没有给你什么,你要去想你能怎么才能获得那些。除此之外我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辨识自我,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条路那个目标。以每一次新的开始作为新的挑战,而不仅仅是上一次的结束。积极的自我调适,向着梦想追风前行。
而作为育人摇篮的学校,仅仅关注是不够的。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要给予大家人生的教育,完善中等教育的不足。将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的优秀思想继续发扬,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进行调剂,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作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
既然说到学校,不得不说说大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教育对于人生的认可,我们有些普遍流行的思维也应该随之进步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似乎可以有一些“非主流”的变化,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及时适时的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我们的孩子们可以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成长。
当然除此外家庭上的支持和教育,学长学姐以及同伴朋友间相互的调节处理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大一新生们、帮助我们的社会未来的主人们及时的走出迷茫,及时的找到自己的。但愿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以后的学生们能够尽量少的有着如此多的困惑与无奈。
【大学生心理常见问题】相关文章:
问题孩子没问题 陈德军 孩子常见问题心理分析父母必看04-08
大学生心理健康09-02
种植辣椒常见问题08-23
激光脱毛常见问题08-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游戏08-12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9-02
大学生求职失败的心理原因08-30
大学生学会心理减压09-04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08-24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