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09-10 21:12:23 心理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下面分享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1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image.png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2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什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行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人才,为提高个体、群体、组织与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服务。本专业注重考核考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要求考生以、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并具有分析解决大、中、小学生与其他个体、群体实际心理健康问题的`能

  力,成为能较好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或相关专门人才。

image.png  

  就业方向

  心理师,幼教、初等和中等学校心理学教师与研究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教师,医院、心理咨询等相关行业的心理学专门人才等。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心理健康教育3

  一、心理健康心理

  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情绪稳定、乐观;

  2、人际关系和谐;

  3、人格完整;

  4、正确的自我观;

  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image.png  

  三、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

  一、抑郁症抑郁症是抑郁性神经症的简称,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二、恐惧症指病人具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物体、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回避所恐惧的对象,难以自控。根据恐怖对象不同,可分为社交恐惧症、物体恐惧症、处境恐惧症等。

  三、强迫症指来访者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及严重的内心冲突,伴随的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抗而呈现出的继发现象。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四、焦虑症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着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焦虑是无明显原因的恐惧、紧张发作,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性紧张。

  五、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或变态人格,是指自童年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

  1、偏执型人格;

  2、反社会型人格;

  3、冲动型人格;

  4、回避型人格。六、性偏差性偏差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一般不属性心理障碍。

  七、进食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

  八、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需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