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这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几次慰问能解决的,以下分享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导。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导1
一、推动“三位一体”的进行
(一)教师言行适当幼儿园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当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角色,同时充当类似幼儿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开展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应当注意到尚在幼儿阶段的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较为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无论是心理还是行为都极易受到外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每一个行为、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幼儿铭记于心,或是对幼儿脆弱的心灵造成难以挽回的打击。教学案例:小王同学是作为今年刚升入大班的小朋友。
因为喜爱画画而总是受到美术老师的表扬,小王十分高兴,这也促成了小何同学对美术更加地投入,最后代表幼儿园参加了全国幼儿美术大赛,毕业时她的美术作品也被张贴在幼儿园的展览墙。美术老师对小何的鼓励直接促成了小何的'成长,也为她建立自信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教学氛围健康在教育过程中,营造舒适、健康的氛围,以期使幼儿能在健康、积极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理解生活并学会生活。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将幼儿熟悉的生活进行情景化设置,让幼儿在情景中发挥自我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
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学案例:将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为围裙妈妈画像”一集的生活情景搬入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幼儿在快乐观看动画的同时,能够演绎自己的生活。幼儿通过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导入,在这样健康的环境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方式多样幼儿教育以五大领域为主,因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简单绘本,通过幼儿的阅读、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最后可以进行班级小舞台的展示,通过让幼儿表演绘本中的故事,提升感悟,培养其健康的心理。
教学案例:《猜猜我有多爱你》是幼儿阶段教育中可以推荐给幼儿阅读的一本绘本故事,故事通过讲述一只小兔子与一只大兔子互相比较谁对对方的爱更多的故事。
告诉幼儿在对生活的比较中,我们更应该去比较生活美好的方面,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懂得爱的意义,发现幸福,而不是执着于物质的比较。这之后,通过幼儿的表演,将自己与故事角色融为一体,让幼儿在内心学会珍惜现在,拥抱未来,懂得充满爱的世界,收获健康心理状态。
二、助力“家园共育”模式的形成
(一)营造良好家园合作关系充分、有效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幼儿园的动态合作。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将幼儿园的艺术节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图片、文字、视频、语音等)展示在公众号上,父母不仅能及时关注幼儿的状态,看到孩子的成长,而且也能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其健康心理。
(二)建立家园互动长效机制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彼此相互延续的。当教师在幼儿园教会了幼儿如何叠被子,家长就应当与教师共同努力,将学习融入实际生活。家校共育,是使幼儿教育链完整最重要的过程。
三、培养幼儿自身的教育能力
(一)加强引导教育学前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还处于不完全的阶段。学前阶段的儿童各方面素质发展均不能够在短期内给成年人(老师、家长)一个很好的反馈。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等待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完善自我,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二)强化沉浸式体验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对新闻故事的理解,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有效塑造健康身心。
幼儿园教学中,必要的意识熏陶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方式,同时也是最温润如雨的方式。教学案例:教师在学校中通过对今年年初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情况的简单讲述,设置一个以“我要怎样保持健康”为主题的绘画、舞蹈等才艺展示课。
让幼儿在对课中了解健康的重要性,感悟生命。这样一个过程的教学中,幼儿不仅能收获知识、充分展示自己,更能通过他人的展示,在一个个表演中陶冶自我,净化心灵。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伴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幼儿园内、家庭之内,都是绝佳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场所。找到正确的教育思路和方式,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同时进行有效的调整,不断地吸收新鲜思维与理念,帮助幼儿在自我与人格上,得到健康提升。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导2
儿童时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我们现在对儿童的年龄定义是六到十四岁称为儿童。那么在这八年里,其实是需要分阶段去看到他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的。
结合我的临床实践以及平时接触的青少年儿童,我倾向于把六到十四岁这样划分;六到十岁为一个阶段,十岁到十四岁为一个阶段。
六到十岁的孩子,在小学里面是处于低年级。这个时候的孩子依然对父母会有较多的依赖,同时服从父母的管教以及权威,认为父母是全知全能的。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也慢慢的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同伴群体身上,并且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这个时候对他们影响越来越大的一个因素。
那在这个年龄阶段,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一般来说,在这个年龄阶段,爆发心理问题的比率还是比较少的。但如果这个阶段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对孩子的培养不到位,那么就容易在后面十到14岁,也就是接下来要谈到的青春前期爆发问题。
那么孩子到了十到十四岁,因为现在的营养条件都好,所以很多孩子其实已经开始身体加速发育,在十岁左右,有的孩子都已经会跟成人个子一样高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已经长大的感觉,但是从社会经验生活知识上却非常的欠缺。加之青春期体内激素急剧发育,所以导致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为了彰显独立而跟父母故意对着干,不再像十岁以前那么服从管教。
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出现文化反哺的.情况。由于现在接触互联网信息非常的容易,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要远比几十年前我们多得多。
所以这个时候也许很多东西他们知道了解,但是父母还依然不知道。那么也就会导致父母从神坛的位置上走下来,他们不再认为父母是唯一的权威,也更加敢于挑战父母。
所以这个时候亲子关系的冲突非常剧烈。
再加之此时面临小升初,初中的转折,所以学业的压力也会更加重。
种种因素,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综合,就会导致该年龄的孩子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有情绪波动,难以控制行为冲动,沉迷手机并且学业问题,比如厌学退学。亲子冲突,顶撞父母等等…这些那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就会发育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在6到14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一定要跟上。
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塑造一个健康,有弹性的心理和人格特征做起。
作者 黄孜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治疗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正念瑜伽导师
儿童时期心理特点有哪些?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
幼儿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导】相关文章:
如何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09-09
厌学的孩子如何引导08-10
如何引导让孩子爱上读书06-21
13岁的孩子如何引导09-14
孩子如何引导学习数数09-09
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英语08-28
如何引导孩子的妒忌之心10-03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英语09-16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早期阅读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