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求儿子的每门课必须超过70分,否则就断绝父子关系。结果,孩子自负抗拒,走入极端,杀死了自己的父母。还有的孩子,屡次失败,屡次遭到父母的训斥,最后采取“无所谓”、“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自信心受到了彻底的摧毁。
所以,在孩子遭受失败的时候,父母的责任是给予及时的安慰、鼓励和帮助,帮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学生李咏说:“我从我父母那儿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信心’了,特别是在每一个转折的时期。”
给李咏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刚上高中时,听人说,女孩子进了高中成绩就要往下掉。李咏也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一时真有点儿失去信心。这时爸爸妈妈鼓励她,说:“你不是那种会掉下来的女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的能力,你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李咏说:“短短的几句话,既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也不是焦急的责备,给我的印象是那么深,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还有一次,是李咏进了少年班以后,一时只觉得手忙脚乱,作业居然还有不会做的,或者做了还有错的,成绩也落在别人之后了,考试下来也不那么兴高采烈了。于是,李咏害怕了,焦急了,一度几乎失去了信心。李咏说:“我感谢父母,帮助我找回了那几乎失去的信心。那诚恳的话语,不是‘要挺住’之类空洞洞的要求,而是认真中肯的现状分析,要我既承认现实和差距,又要看到希望和光明,准备作长久的努力。”
(1)尽可能地降低孩子平时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的错误率
孩子平时作业的错误率高,每次作业本发回来,红彤彤的尽是叉叉,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回答的错误率高,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还有的孩子,平时做完作业喜欢对答案,也是自信心不强的表现。
我在这里说的是“尽可能”,就是说不要求立竿见影。我说的是“降低”错误率,没有说“提高”正确率,就是说在一开始,要求不要太高。
要降低错误率也不是太难,这里先说说做作业的事。
平时,许多家长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这是应该的。
问题是不少家长的做法不合适:他们在检查中发现孩子作业有错误的时候,往往是马上就给孩子直接指出来,并说出具体的正确答案,让孩子改正过来。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帮助,仅仅是保证了孩子的作业没有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并没有好处,相反还有坏处。
因为孩子会想,反正有爸爸妈妈“把关”,自己做作业时就不考虑对与错了。长期下去,孩子就失去了自我判断作业正误的能力。平时做作业、考试答题时就不会检查习题做得对不对,其结果直接导致作业错误率高,并且直接威胁考试成绩,这样的情况一多,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就丧失了。
所以,要降低孩子作业的错误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能够判断作业的正误,而不是靠爸爸妈妈来“把关”。
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达成协议,在每天将作业做完之后,必须自己从头到尾检查一遍,自己判断作业做得全对之后才交给爸爸妈妈来检查。
关于判断作业正误的方法,使用最普遍的方法是顺着解题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检查,也可以重做一遍,看答案是否一致。但是,这个方法有局限,它只能检查出运算错误。如果该题的解题方法本身就错了,即使解题步骤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结果还是错的,就检查不出来了。
最好的方法是用另外的方法做一遍,比较结果是否一致;或者把结果代入题中,按题意进行推导或计算,看结果是否符合等。
孩子自己检查过后交给家长检查时,若家长发现孩子的作业有错误,不应直接给孩子指出是哪一题错了,更不要把具体的正确答案都说出来,只说有错,让孩子自己判断、寻找错误所在。
这样,每一次检查就是一次训练。如果有一天,孩子自己能够判断作业的对和错,那他还会怕什么考试呢?
我在家里也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错误后总是要求孩子自己找出错误来。
有一年冬天,还是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已是深夜12点多了,我处理完自己的工作,翻看孩子的作业,发现孩子的作业本上有个红叉叉,老师批了“重做”,孩子也重做了,我仔细看了重做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正确的。
可是,就在合上孩子作业本的一刹那,我发现重做的答案和打叉的答案完全相同。我又计算了一遍,答案确实不错,那老师为什么打叉?我想,是不是题目抄错了?我找来课本一对,原来是题抄错了。
当时天气虽然很冷,我还是从热被窝里把孩子从睡梦中叫醒,让他穿好衣服,坐在桌边,把作业本放在他面前,用平和的语调对他说:“再检查一下。”我没有大声斥责他,也没有说是题抄错了,只说让他检查。
东子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说:“没错。”
“没错?那老师怎么让你重做呢?”我仍旧很平和地说。
东子听说“重做”,没有回话,就又认真检查了那道重做的题,然后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是没错嘛。”
“那老师批错了?”我仍旧平静地说,“好好想想。”
我没说:“你怎么这么笨,题抄错了都不知道。”而是平静地坐在一边继续做我的事。东子裹着棉袄,两眼瞪着老师打的那个红叉叉,足足愣了20分钟,猛然想到一点,打开课本一对,发现是题抄错了,马上重新抄上习题,做好了递给我。我立即表扬了他,让他去睡觉。
这不只是一次抄错题的改正,是一次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和提高自信心的训练。因为错误是孩子自己找出来的,是他自己的判断。这种正确判断的次数一多,不仅作业正误的判断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家长可以检验一下效果:在检查后发现孩子的作业没有错,故意说有错,孩子检查一遍说没错;家长可以再坚持一次:“没错?你再检查看看。”如果这个时候还敢于说没有错,说明孩子的判断力提高了。
另外,关于“尽可能地降低课堂回答问题的错误率”,则需要搞好课程预习,要学会在课堂上怎样听课。有关如何预习、如何听课的具体方法,将在本书第十章第三节里作详细的介绍。
(2)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心理
日本教育专家村山贞雄在他的著作中举过这样一个实例:
四年级小学生康夫,天资聪颖,功课很好,就是体育课例外,对体育项目和劳动总显得缺乏自信。
有一天,康夫的妈妈带着康夫来找村山贞雄。村山问康夫:“为什么不愿参加班里的联欢活动?”
出人意料,康夫回答得很有条理、很有逻辑性。村山很疑惑:这个孩子思维如此清晰,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为什么会缺乏自信心呢?
村山在交谈一会儿之后,发现康夫有些疲倦,就问他:“你是不是累了?”
他回答说:“嗯。”
坐在一边的妈妈说他经常这样,并说他干什么事都容易疲倦。但又说康夫小时候并不是这样,身体好,好动,对什么都有兴趣。
于是,村山得出结论,康夫对体力活动缺乏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身体弱了。在村山的建议下,康夫的妈妈改变了康夫的培养计划,减轻了康夫的功课负担,加强身体锻炼,结果康夫很快变得积极上进、活泼稳重,也考上了初中。
村山说:“通过康夫的实例,我确实感到‘一个人只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健全的精神面貌’的道理。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第一个条件就是使孩子具有健康的体质。发现孩子缺乏自信心时,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孩子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心理】相关文章:
嫉妒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04-04
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哪些10-03
如何有一个健康的身体06-08
身体亚健康吃什么有帮助08-18
心理健康有哪些表现07-31
心理不健康有哪些表现10-03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10-03
怎样保持健康的身体06-08
独处对心理健康有哪些好处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