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早年被错误对待为什么没有得心理疾病

时间:2023-11-07 10:16:40 心理 我要投稿

  很多父母在学习育儿知识的路上,容易越学越愧疚。因为对照那些理论,会发现自己犯了很多错,有太大的差距和太多的问题,于是焦虑、内疚一起来了。

[必备]很多孩子早年被错误对待为什么没有得心理疾病

  一定程度的内疚是好事。它可以促进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比如以前陪伴孩子较少,现在出于内疚,能更好地投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但是,若过度内疚,长期生活在歉疚、焦虑的情绪中,这种负面情绪会波及孩子,还会下意识地给孩子过多的补偿,反倒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必须要允许自己犯错。过去已经发生的,让它过去。现在,我们陪伴孩子好好走,并且相信,孩子们有能力去修复自己。

  如果你仍然无法信任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心理弹性”,也许可以增多我们对孩子的了解。

  心理学家发现,有一些孩子,在幼时虽然身处诸多风险因素条件下,长大成人后仍得到较好的发展,功能完好、适应水平也较高,甚至还很优秀。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心理弹性。当然,这不仅仅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更是这些个体在面对困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时表现出的良好适应性或恢复能力,是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品质和能力。

  看到这,我们可能就要问了:为何有的个体在面对危险时表现出很好的心理弹性,而有的个体却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呢这种能力是如何产生的

  上个世纪,研究者Werner及其同事在对200名高危儿童进行了长达32年的追踪发现,虽然那些在2岁以前曾经历过四个风险因素:母亲的围产期压力、长期贫困、家庭组织涣散和父/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其中仍有72名儿童发展良好。

  Werner总结发现,这72名儿童之所以发展良好、没有成为适应不良的成人,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三大保护性因素:人格倾向性(如,至少正常的智力和能引发他人积极反应的倾向性特征)、支持性家庭环境(如,与祖辈或哥哥姐姐等“替代性”父母的情感纽带)和外部支持体统(如,从青年群体或学校中获得支持和技能,并形成一致感)。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体的发展,是受个体内外的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合力影响的,其中保护性因素起正面作用,危险因素起负面作用。如果保护性因素无力抵抗危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那么个体的发展就会出现偏差。

  我们可能无法帮孩子排除人生中的逆境,无法把错误的过往重新再活一遍,但我们却可以把握当下,去帮孩子探索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增加他应对危险因素时的心理弹性砝码(即保护性因素),让孩子不管是面对顺境还是面对困境时都能积极乐观应对。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了四类与儿童心理弹性发展有关的资源和保护性因子。如:

  孩子自身:具有适应性气质、良好的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悦纳自己、积极乐观;

  家庭方面:家庭和睦、与照料者关系亲密、父母能积极卷入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社区特征:生活的环境是安全的、有良师益友、有足够的娱乐资源;

  社会环境:儿童保护政策、有受教育的机会。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越小,家庭环境越重要。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想要他成长为更乐观积极面对危险和未知的独立个体,父母需要从三个方面做好自己:

  父母做好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一般而言,孩子能走多远,取决于他有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取决于他在婴幼儿时期是否获得稳定的安全感、是否被过多拒绝或干预。研究表明,婴儿期热情、及时的照料、精心的抚育和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弹性发展具有保护作用。相反,家庭不和、养育不当和亲子关系不良则将导致问题行为和心理危机的出现。

  对于婚姻关系不和睦的家庭来说,若孩子与父母中的某一方(或是家庭中其他成员)保持着固定、良好的关系,即使是家里总体气氛不和,这样的关系也对孩子的心灵具有保护作用,孩子也能从中获得积极的力量。这无疑是高危家庭中孩子健康成长的救命稻草。

  这让我想起微信后台一位妈妈的问题:

  是父母感情不和天天吵架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大,还是父母离异自己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给他的伤害大

  不可避免地,两种情况对孩子都会造成伤害,但想要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关键因素还在于父母自身状态上,而不是哪一种关系模式中。

【很多孩子早年被错误对待为什么没有得心理疾病】相关文章:

很多孩子早年被错误对待为什么没有得心理疾病11-07

心理压力太大会导致很多心理疾病04-04

缺乏父爱的孩子易得心理疾病09-20

老人教育的孩子心理疾病多!09-13

隔代喂养的孩子心理疾病多04-10

父母太依恋孩子是心理疾病09-07

孩子患心理疾病的预兆09-06

孩子学习钢琴好处很多08-31

为什么很多女人婚内出轨08-12

为什么水面很多白条却钓不到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