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要学会读懂黏人宝宝的心理需求
有的妈妈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宝宝时,可能都会遭遇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宝宝越来越黏自己,有时候甚至连做饭的时候,宝宝宁愿抱着妈妈的大腿跟妈妈在厨房里一起玩,也不想离开妈妈半步。宝宝黏妈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专家建议,在宝宝15个月之前出现黏人的情况,是正常的。但如果宝宝在15个月之后仍然很黏妈妈,这就需要妈妈们仔细读出宝宝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了。
一、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需求没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你想让他黏你都难;还有人觉得,太黏人的孩子独立性差,大人越顺着他,越会助长他的依赖感,所以必须拒绝他黏人。”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周女士的困惑也困扰着许多父母。
“对待15个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随意宠他,不仅不会宠坏他,还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智灵童国际教育事业机构教学总监、智灵童国际幼儿园总园长荣合灵说。
事实上,宝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但如果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这个人。”郑大教育学院心理系老师叶青青提醒,在妈妈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员尤其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
二、孩子黏人顺从还是拒绝因人而异
“至于15个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长该顺从还是拒绝,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对待。”荣合灵说。
安全感不足。这类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平时照顾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难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于是,这些孩子多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离开视线,就极度恐惧,哭闹不止。
建议:尽量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离开,也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让他明白: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回来。最好每次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且一定要守时;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的爱的语言和抚摸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和外界接触少。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既不太注重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人员,又很少请朋友来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陌生人沟通,更没有体验过和外人交往的快乐,因此,他们常常因为恐惧外界而过于黏父母。
建议:帮助孩子逐渐接触外界。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比如家里)接触外人,刚开始接触外人时,家长可以紧握孩子的手或紧紧搂住他,让他能够在安全感较强的情绪下尝试交往,当孩子看见陌生人退缩时,更要抱紧他,给他安全感。
心理依赖感较强。由于家人从小到大包办过多或太过溺爱,孩子的依赖感就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建议:10个月、1岁、2岁……孩子会出现很多执拗期。他为什么执拗?就是要从思想、行为上体现他的独立。这时,家长要避免干涉、包办过多,否则,他会慢慢丧失承担责任的需求,导致心理依赖越来越强;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三、孩子太黏人要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此外,在对待黏人的孩子时,荣合灵还提醒家长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有时,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却撒娇让妈妈帮他穿。其实,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是想从你那儿获得关爱。这时你不妨亲亲他,说:“妈妈好喜欢你,你赶快穿好鞋,妈妈在门口等你啊!”
2、平时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爸妈,回家后最好和孩子独处。
3、千万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语言吓唬孩子,否则,孩子只会更害怕,反而更黏你。
4、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哭着看到你离开,比你骗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则,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妈妈们要学会读懂黏人宝宝的心理需求】相关文章:
如何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09-12
周岁前宝宝的心理需求09-14
宝宝心理需求的行为表现09-18
要怎样帮助妈妈们进行产后的心理护理呢11-16
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10-31
关注:幼儿期宝宝心理需求09-17
任性是宝宝的一种心理需求09-21
关注宝宝两大心理需求11-15
详观宝宝表情洞悉心理需求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