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

时间:2024-09-28 15:23:58 心理 我要投稿

  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心理学上的「黑暗效应」是恋爱的必备技巧。在黑暗的场所中,双方无法清楚感知对方情绪时,能够大大降低不安感,擦出爱情的火花。下面来了解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

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

  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1

  如何面对一个愤怒的人?

  一般人觉得别人生气时,会下意识认为那个人非常可怕。

  其实不是的,越情绪失控的人内心越有可能伴随着脆弱、无助。他们是感觉外界有伤害了,于是只能竖起防御的刺。

  下次当你遇到愤怒的人,或许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对方:他/她只是一个受伤的人。

  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原则:每个人为自己产生的情绪、感受负责。

  发现了有些情境下的愤怒是伴随着受伤的,绝非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拯救、负责谁的情绪。

  而是下次在经历亲人生气、与人争执、自己生气时,我们可以专注在愤怒背后的受伤感,内心一定是感觉缺失了什么、或者认为被冒犯了什么、或者有需求但无法直接表达。

  而这种察觉,可以让氛围缓和下来,让自己的情绪一下转化成平和与松弛。

  难过的时候该怎么办?

  怎样快速走出负面情绪?

  当我们遭遇到拒绝、失恋、痛苦时,总想着要想办法快点摆脱难受的情绪、快点解决自己当下的状态。

  怎么样快速走出负面情绪呢?这也许是一个所有人都要明白的事:好好的接纳是快速走出负面情绪最好的办法。

  接受当前的事实,接受自己这些难受的感觉,接受这个局面,就是最快的恢复方式。

  比任何逃避、折腾、运动、暴饮暴食都好使,也更健康。

  在心里腾出个空间,容纳和理解你的焦虑、你的悲伤、你的脆弱、你的恐惧。

  从小到大,或许我们一直接受的信念和教育,都是对于负面情绪予以排斥、否认、回避,可是这样做其实让人更为消沉,因为这意味着:

  我们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情绪都并无对错,它们都有其出现的原因。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在情绪的感受中,看见真实的自己,挖掘出深藏在情绪背后的某些渴望、匮乏、需求。

  为什么我们懂了这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道理”你只是懂了一次,而真正决定行动和无意识反馈的,却是在你身体里运行过成千上百次的自动化意识。

  那些从别处搬来的“道理”,在真正用的时候压根不会起作用,因为它在你的意识中太浅了。

  为了让后来认同的真理植入到脑里成为新的思维,你只能一次次去加深懂得。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绝对不是读一次就顿悟,就可以从今以后都过好生活了。

  培养一个可见的习惯,我们都明白需要重复尝试去做,培养一个摸不着的思维其实也是需要重复去尝试。

  所以,一时做不到,改变缓慢且反复,不用苛责自己,坚持下去,才会真的有所改变。

  如何在短时间内发展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这也许是许多学习“心理学”或者走上“心灵”道路的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答案是:每天花3分钟关注自我内心。

  我们可以这样探索:

  我最希望自己拥有什么特质?

  能带给我幸福感的是什么?

  我最有兴趣的是什么事?

  我在逃避什么,我在羞耻的是什么?

  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

  最能让我满足的是什么?

  做了哪些事可以提升我的价值感?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是24小时都在和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呆一起的人。

  我们理应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密的朋友。

  而当你不厌其烦地去正视、察觉自我时,这就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你也能从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加深自我了解的一些小操作:

  1、自由联想

  自己写日记,发语音给自己听。把脑海里的,可能是有些一闪而过的、不愉快的,都在一个安全的氛围里写出来,毫无拘束,不用顾及逻辑,让想法一展无遗。

  想成为情绪的主人有个前提,先意识到,捕捉到,察觉到。

  2、写下故事

  细致地记录下关于自己的经历、追溯过去,和身边人的相处关系,细节越多越好,感受越多越好。

  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过往生命被赋予了意义,你也从中收获了感触,同时抒发了情感,不再那么压抑。

  3、和安心信任的人倾诉,和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倾诉等等

  无论是宗教、冥想、心理学,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让人们回归自己的内心。

  了解自我还有个好处,你愿意耐心了解自己时,你通常也会愿意耐心了解别人。

  如何让自己正面情绪越来越多?

  如何正面的滋养自己?

  现在,情绪化、负面能量爆棚、容易焦虑、抑郁似乎成了很多人的通病。

  我们都想让自己保持一个正面的情绪状态,也想让自己内在的力量越来越强,可以不用轻易的就被坏情绪和琐事所带走。

  如何增强自己的正面情绪?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好心情?

  我们都知道有好心情会让自己更好地行动,但行动同样可以反过来唤起好情绪。

  你走路让自己抬头挺胸,思维会跟着调整为自己是个更自信的人。

  你每周运动3次,思维会默认为自己是个有活力的人。

  你一个月里又学了新的知识、又完成了一项棘手的工作任务,思维会跟着调整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

  如果你现在是个执行力、行动力差的人,通常有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原因造成的:

  1、给自己压力太大

  那就每件事设定的完成量越小越好,小到不用耗费什么意志力就可以完成,但在执行过程中不设上限。

  具体例子:一天只做5个俯卧撑,完成。咦,状态不错,那就再做多几十个也可以。

  旨在不会因为目标过大而在受挫中途放弃,同时又维持了一个持续的行动过程。

  2、怕失败,怕挫折

  认为自己失败一次,做错一次,后果就会非常损失自我价值。

  此时可以用局外者角度去看待自己,设想如果是朋友拥有这个紧张的担忧的念头,你可能会发现存在着僵化、严苛的假定,你也会发现别人并没有那么关注你,意识到后就会消除不合理性。

  3、否定自己

  还没有做时就下结论认为自己一定不行,做不到,干脆不尝试。这是成长时期经历造成的负性信念有关。

  我们可以多提醒自己,回顾下过去曾经做过哪些成功的事,虽然有困难但也完成了,用实际的例子去驳斥脑海中这个想法。

  告诉自己再试试,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重新通过行动,去塑造另一种可能。而不是去一味相信过去脑海中的声音。

  做一个既会依赖又能独立的人,这样的人最幸福。

  你知道吗,人类与生俱来存在着两个相处方面的需求:

  一是依恋他人的安心感,

  二是独立自我的效能感。

  我们需要依恋他人,每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无条件地看见、倾听、理解时,都会流露出安心幸福的一面。

  并且个体都有属于自身的局限、精力、若想生活得更好,就是承认自己需要依恋别人,与别人合作。

  别人也同样有这个依恋需求,想要被我们看到和对待。这本身可以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滋养的状态。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拥有独立自我的效能感。

  自尊来源于一个人可以应对得了生活的冒险、挑战、有选择权、表达权,并在探索世界这个过程里体会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力量和价值。

  常见的压抑、低自尊、回避失败都是在对自我效能感的限制,专注于加强自身的效能感和胜任感,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

  倘若在过程中遇到挫折了,可以回头看看第二条。

  最后,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你也有点帮助。

  做一个既会依赖又能独立的人,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平衡点,享受在自己里面,那是非常幸福的感觉。

  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2

  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互相影响。

  2、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4、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5、抑郁和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6、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7、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8、预防老年痴呆症,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9、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1、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3

  首因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效应。

  在人的交往中,往往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形成最初的印象;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对后来的信息就比较不重视了,这种现象叫首因效应。

  另外,第一次上课,第一次上主题班会,第一次组织学生集体活动,与学生第一次谈话等等,都要注意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会给以后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马丁·路德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人们基于对环境的认识,进而产生了价值感和目标感,进而导致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动机,但动机是否必定产生相应的行为,则还取决于行为导致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个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所激发的动机也就越强烈。

  平时,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经常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远大、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这样,通过分步目标的逐步实现,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拼搏。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到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测试。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不过这个善意的“谎言”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产生了心理暗示,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关注和期待,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上课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时常用一个满意的目光、激励的动作去鼓励学生,给他们传递“我能行”“我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


  心理学知识: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有研究表明,遗忘过程在识记后很快就会发生,其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几小时遗忘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如在识记停止后2分钟,遗忘了需要41、8%时间内所学的内容,两天后,遗忘了72、2%时间内所学的内容,到31天后,只比两天后多忘6、7%时间内所学的内容。

  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平时学习中往往是按照上课听课,课后做作业的模式去学习、生活,只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临近时,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地进行复习,这样做当然学习效果就不大,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及时复习”的记忆原则。

  一是要及时复习,较多地复习,防止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遗忘,这好比“加固建筑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采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复习时,单纯地一遍遍阅读的效果并不好,应当在材料还没有记住以前就不断地试图回忆,复习效果可以提高。回忆是一种比阅读更为积极的过程,有利于记忆;

  三是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复习。可以用阅读、背诵、问答、整理笔记、比较、练习等多种方法,让信息通过多种感觉通道到达大脑皮层,对同一内容建立广泛地联系,加强记忆。

  四是通过操作活动促进记忆,对一些单纯用阅读很难记住的材料,可以把活动和操作参与到这些材料的记忆中去,如学习电子电路的原理时,可以去绘制电路图,帮助记住各元件的特征和连接规律,乃至电路的原理。

【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相关文章:

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点03-14

性知识都有哪些04-04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03-13

心理学知识有哪些03-14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技能03-12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类型03-14

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学知识03-09

布料都有哪些05-31

薯类都有哪些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