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时间:2024-09-14 05:39:12 学习 我要投稿

  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之一,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其中每个地区的端午节风俗都不相同,下面分享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1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端午的风俗习惯

  走亲访友

  端午节又称“闺女节”,同中秋节一样,是一年之中娘家人看闺女的两个特定日子。相传,古时端午是看闺女家的夏粮收成,中秋是看闺女家的秋粮收成,娘家人担心闺女在夫家受苦,看闺女也就是看生活情况怎样,是否还需要帮助。节前,娘家人的爷们带着粽子看闺女。

  长辈看女儿,同辈看姊妹。还有侄子看姑的,一看老人健康状况,二看表兄弟们是否孝顺、厚待长辈。现在,人们的生活已不成问题了,走亲访友主要是联络感情,拉近亲情,增进友谊;其次是互相探讨过家的谱气,寻找致富生财门路,但看闺女作为一项传统习俗延续下来。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用锅煮熟,端午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的嫩芦苇叶或宽幅竹叶,安丘西南山区用的是一种叫“菠萝叶”的宽幅树叶子,这些都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里面包装的食料来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子。

image.png  

  祛病保健

  (1)门边插艾蒿,祛病驱邪。艾蒿是一种草本药物,有香气,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端午节采挖的艾蒿成色最佳,一次采挖晾晒保存,可享用多年。古人用艾蒿煮鸡蛋吃,可以防病治病。心事是很难隐藏的,

  把嘴巴捂住它就会从眼睛里冒出来。

  (2)佩戴“五毒兜肚”,小儿免生疾病。就是端午节这一天,农村妇女为儿童缝制“五毒兜肚”,图案为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蜘蛛五种毒虫,将五种毒虫绣在兜肚上给小儿佩戴,可以免生疾病。婶婶、大娘还将这种兜肚作礼品送给小字辈。

  (3)“躲午”避灾。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未满周岁的孩子要到姥姥家过端午,称为“躲午”,意为有外公外婆保护,即躲开病魔恶鬼的侵害。

  (4)带绣荷包,系五彩线。系五彩线亦称“缠五丝”。孩子的生母和姑姑给孩儿绣五彩荷包,系红黄蓝白黑五彩线,分别戴在颈、手臂和脚脖上。

  五彩线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共同抵御灾病。也有说五彩线系死五毒,以保康健。

  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2

  1、吃粽子

  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

  2、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3、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

  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image.png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

  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成人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黄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6、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7、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8、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3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image.png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躲端午

  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端午雨

  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

【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相关文章:

端午节有什么传统习俗05-25

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05-25

清明民间有什么习俗05-27

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10-09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08-14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06-26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05-31

中国的古墓有什么09-07

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