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

时间:2023-06-02 18:09:52 学习 我要投稿

  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是移动式机器人Shakey。

  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1

  1968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成功研制出移动式机器人Shakey,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带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够自主进行感知、环境建模、行为规划等任务。 该机器配有电视摄像机、三角法测距仪、碰撞传感器、驱动电动以及编码器等硬件设备,并由两台计算机通过无线通信系统控制。限于当时的计算水平,Shakey需要相当大的机房支持其进行功能运算,同时规划行动也往往要耗时数小时。

  一种基于分形几何的连锁食品和饮料容器获得了南非公司和知识产权委员会(CIPC)的专利。该专利的确认于7月28日发表在该委员会的期刊上。

image.png  

  但与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最新期刊上列出的数百项专利不同,这个容器不是由人类概念化的。该专利确定达布斯(Dabus)——统一感知的自主引导装置——为发明者。

  达布斯的`发明者史蒂芬·塞勒是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授予的专利所有者。

  这是由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的瑞安·阿博特领导的人工发明家项目 (AIP) 的重大胜利。该项目于 2019 年申请了第一批专利,该项目建议使自然人有资格成为发明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机器在功能上自动化,在该案例中,以 达布斯(Dabus)为代表。

  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2

  第一位名人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

  他对人工智能的贡献集中体现于两篇论文:一篇是1936年发表的《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在文中他对“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设想,从数理逻辑上为计算机开创了理论先河;

  而另一篇论文对人工智能的影响更为直接,其名字就是《机器能思考吗》,在这篇论文中,图灵提出了一种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实验方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这台机器就是智能的。

  “中文房间实验”正是图灵测试的`一个变种。可以说,图灵是第一个严肃地探讨人工智能标准的人物,被称作“人工智能之父”当之无愧。

  第二位名人是一位神童,18岁即取得数理逻辑博士学位,这就是“控制论之父”维纳(Norbert Wiener)。1940年,维纳开始考虑计算机如何能像大脑一样工作,发现了二者的相似性。

  维纳认为计算机是一个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转换的系统,只要这个系统能得到数据,就应该能做几乎任何事情。他从控制论出发,特别强调反馈的作用,认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可以用机器模拟的。维纳的理论抓住了人工智能核心——反馈,因此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行为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其对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也影响深远。

  第三位名人经常与图灵抢“人工智能之父”的帽子,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名词。他就是LISP语言发明者,真正的“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

  在1955年,约翰·麦卡锡与另一位人工智能先驱马文·明斯基以及“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一道作为发起人,邀请各路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在达特茅斯学院共同讨论人工智能。会上,正是约翰麦卡锡说服大家使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术语,参会人员也热烈讨论了自动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和神经网络等经典人工智能命题。

  而一个关键地点,便是上述会议的举行地达特茅斯学院。达特茅斯会议正式确立了AI这一术语,并且开始从学术角度对AI展开了严肃而精专的研究。在那之后不久,最早的一批人工智能学者和技术开始涌现。达特茅斯会议被广泛认为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从此人工智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image.png  

  从诞生之日至今天,人工智能一方面被视作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受人追捧而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备受批评,且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史称“两次人工智能寒冬”。

  其中,1956年至1974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这期间,“通用解题机”(GPS)被制造出来,而约翰麦卡锡发明了重要的LISP人工智能语音,这种语音直至今天仍有许多程序员在使用。

  人工智能程序在问题求解、语言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而美国ARPA(即后来的DARPA,国防高等研究计划局)每年也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至少300万美元的经费。

  然而,民众和当局似乎对人工智能期待过高,当研究成果不尽人意的时候,人们开始丧失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另一方面,当时作为神经网络先进成果的感知器受到强烈批评,人工智能的研究遭遇瓶颈。

  从1974年开始,人工智能遭遇第一次寒冬,投资者和政府对AI研究的资金投入骤减。

  直到1980年,人工智能中专家系统的商用价值被广泛接受,企业订单增多,人工智能研究才开始复苏。这主要归功于符号逻辑学派的发展,神经网络的突破性进展则是80年代末的事情。

  然而这种复兴未能持续太久,从1987开始 Apple和IBM生产的个人电脑性能不断提升。这些计算机没有用到AI技术但性能上却超过了价格昂贵的LISP机。人工智能硬件的市场急剧萎缩,科研经费随之又被削减,AI经历了第二次寒冬。

  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3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向制造业等行业渗透,来推升新经济,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人工智能,这个诞生至今已有60多年的概念,正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动下深刻改变人类生活。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表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时代正在到来,而“智慧云制造”是云计算在制造领域的落地和拓展,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的一种智能制造模式和手段。

  专家和人工智能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智能操作等特征。与所有颠覆性技术一样,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统筹谋划、科学引导。

  多年来,国家科技计划持续支持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发,并取得重要进展。应该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比如,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方面差距较大;

image.png  

  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超前研发布局;尖端人才远不能满足需求。

  规划要求,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全面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针对薄弱环节,规划强调,一方面将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从前沿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部署;另一方面,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专家建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地发展。

【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相关文章:

世界第一个人是谁06-01

世界第一个人是怎么诞生的05-31

世界上第一个人类是谁06-02

世界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05-31

世界第一个人造卫星叫啥05-31

世界第一个人是怎么生出来的05-31

世界第一个人类叫什么名字06-01

人工智能的影响05-22

人工智能的坏处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