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儿子。
嘉庆有几个儿子1
嘉庆皇帝有五位儿子。
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敦恪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
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端怀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
皇五子爱新觉罗·绵愉,惠端亲王,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妃。
扩展资料: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颙琰自圆明园起程,前往避暑山庄。一周后,到达山庄。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颙琰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死,终年61岁。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帝即位。
嘉庆皇帝的长子出生在恰龙四十五年,因为幼年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随意连封号和名字都没有。嘉庆二十五年的时候被追封为穆郡王。
第二个儿子就是绵宁,绵宁的生母是孝淑睿皇后,绵宁继位之后就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嫡子继承皇位的皇子。
皇三子是绵恺,四皇子是绵忻,两位皇子都是嘉庆帝的第二位皇后孝和睿皇后所生的.儿子。在嘉庆二十四年的时候,绵忻被封为瑞亲王,次年绵恺也被封为了惇亲王。第五位皇子是是绵愉,是嘉庆皇帝的如妃所生,道光皇帝即位之后被封为惠郡王。
嘉庆皇帝有几个儿女
嘉庆皇帝有5子9女。
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未命名,幼殇。
皇二子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予赘述;
皇三子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
皇四子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八年七月。
皇五子惠端亲王爱新觉罗·绵愉,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同治三年十二月薨。
皇长女(1780.4.11—1783.11.1),其母简嫔关佳氏。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嫁索特纳木多布济。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嫁蒙玛尼巴达喇。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逊嫔沈佳氏。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华妃侯佳氏。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皇八女(1805.2.8一1805.11),其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嘉庆有几个儿子2
嘉庆皇帝在位多少年
清朝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口是心非”地主持了大清朝每年一次的祭祖仪式。在仪式上,乾隆公开把自己的政绩汇报一遍,然后祈求祖宗庇佑。但在乾隆的内心,则在向祖宗嘀咕另外一件事:
“如所立皇十五子永琰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上天潜夺其算,令其短命而终……”
乾隆的意思是说,自己打算立十五阿哥永琰为太子,如果永琰能够担起这个责任,则希望祖宗保佑他;如果他所选非人,希望祖先们把永琰“弄死”,他好再选一个太子。
当然,乾隆说完这些话后,可能怕祖先觉得自己太绝情,又加了一句:
“朕非不爱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
意思是,我咒自己的儿子,并非不爱他,但是,大清基业事大,不得不这样。
大清第七位皇帝、爱新觉罗·颙琰的王者道路,其实是从他爹乾隆的诅咒开始的。
历史上的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有人说他宅心仁厚,是清朝难得的仁君,有人说他故步自封,是清朝衰败的罪魁祸首。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嘉庆帝的一生。
在此之前,笔者先要和大家说明一下,明清以来,人们习惯用年号来代指某个皇帝。例如,人们习惯把爱新觉罗·玄烨称作康熙,把朱翊钧称作万历,其实“康熙”和“万历”只是年号。正确的叫法应该叫他们为“康熙帝”或清圣祖、万历帝或明神宗。
比如,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后人叫他唐太宗(国号+庙号),很少有人叫他“贞观”。这是因为,明清时期,大部分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可以用年号来代指这个皇帝。本文所说的乾隆和嘉庆等,除了用于纪元外,皆是代指皇帝其人,希望大家不要较真。
1、多子多孙的乾隆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离奇去世。鄂尔泰、张廷玉、允禄、允礼四位大臣取出雍正遗诏,立皇四子弘历为帝,是为乾隆帝。
相比于自己祖、父,乾隆是无比幸运的,因为雍正在位期间,先后推行各项新政,励精图治,乾隆接手的,是一个富庶的大清朝。
乾隆和他的祖父康熙一样,是一个多子多福的帝王。不同的是,康熙晚年,儿子们年富力强,因为可供选择的接班人太多,因此酿成“九子夺嫡”。而乾隆晚年,放眼望去,可供选择的接班人只有5个,而且都不能让乾隆十分满意。
乾隆皇帝一共有17个儿子,因大清朝自开国以来,还没有皇后嫡子继位的事情发生。乾隆想促成嫡子继位,“以成天命”。不幸的是,富察皇后先后生下两个儿子,都夭折而亡。乾隆痛心不已。
富察皇后死后,继后那拉氏的儿子永璂也算名义上的嫡子,只是在那拉氏被废之后,永璂彻底和皇位无缘,郁郁而终。
除了三个嫡子外,乾隆还曾中意五阿哥永琪。
永琪聪慧过人,能骑善射。乾隆二十八三年,圆明园九州清晏店发生火灾,乾隆被困在大火之中,其他皇子都不知所措,永琪得知情况后,奋不顾身冲进火场,背出乾隆。这件事让乾隆看到永琪的与众不同。
后来,乾隆派永琪去东陵祭祀富察皇后,然后又封永琪为荣亲王。种种迹象表面,永琪曾经离太子之位很近了。可惜,乾隆的这位五皇子,只活了25岁便因附骨生疽,不治而亡。
乾隆三十八年,已经64岁的乾隆放眼望去,自己17个儿子竟然仅剩5个,他最终选中嘉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乾隆用排除法把其他四人一一排除了。
八阿哥永璇是名义上的长子了,但他患有“足疾”,说话有些磕磕绊绊,有失帝王体统。十二阿哥永璂,因母亲被废,他被连累,因此无缘太子之位。
十七阿哥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也是嘉庆的同母弟,但永璘处世荒诞,好色好酒,因此被排除。
排除了以上三人,还剩两位皇子了,分别是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
公平地说,若论聪慧程度,永琰远远比不上永瑆,永瑆才华横溢,还是个大书法家。但永瑆有一个很著名的缺点,那就是爱财如命。在乾隆心中,永瑆更像一个文人,而非政治家。
十五阿哥永琰性格纯良,为人随和,没有太突出的优点,但也没什么缺点。另外,永琰的生母是皇贵妃 ,受宠20余年,在那拉皇后被废后,长期主持后宫,这算是永琰的优势。
因此,在经过再三斟酌后,乾隆决定,秘密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乾隆选中永琰,其实是无奈之举。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在乾隆四十三年,他主持祭祖仪式的时候,私下祷告:
“若其不贤,亦愿上天潜夺其算,令其短命而终。”
2、住在毓庆宫的皇帝
面对乾隆的“诅咒”,永琰没有“短命而终”,乾隆心情释然了许多。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五十四年,永琰才被封为嘉亲王。可见,乾隆虽然秘密立储16年之久,但一直都在保护永琰,避免他提前暴露在众人面前。
乾隆六十年,因早年曾承诺过自己在位时间不会逾越康熙,因此乾隆决定提前禅位。当年九月,乾隆公布了自己早年写好的传位诏书,公开册立永琰为皇太子,三个月后,乾隆决定举行内禅,并改次年为嘉庆元年。
乾隆举行禅位的时间很微妙,是在嘉庆元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说,乾隆一直把他第六十年的皇位坐到底,才肯交权。
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天还没亮,乾隆一大早就沐浴更衣,永琰早就在门口等候,父子俩一起去祭祀宗庙,然后回到太和殿举行禅位大典。
在禅位大典上,群臣毕至,少长咸集。永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恳请乾隆不要禅位,表示自己一定兢兢业业恪守皇太子的本分,乾隆非常满意,当着众人的面将玉玺交给了永琰。并且把永琰的名字改成“颙琰”(为避讳)。颙琰登基了,是为嘉庆帝。
禅位结束后,嘉庆乖乖地把玉玺又还给了乾隆,表示自己太年轻(已经岁),让父皇为他把关。然后,乾隆仍然住在养心殿里,而嘉庆却仍然住在毓庆宫(太子府第)。
太上皇继续行使着皇帝的权力,皇帝仍然摆着太子的姿态。大清朝的紫禁城,其实什么事都没发生。
从太子到“皇帝”,嘉庆的人生改变很大,他每天卯时(5点)准时出毓庆宫,等着给乾隆请安,乾隆当了四年的太上皇,嘉庆坚持了四年,风雨无阻。即使这样,嘉庆也免不了被乾隆多次敲打。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劳累是其次的,精神压力却不是常人能承受的。
两年以后,嘉庆的妻子、皇后喜塔腊氏(道光生母)病逝,嘉庆肝肠寸断。当时乾隆已经年至耄耋,为了照顾乾隆的感受,嘉庆下令皇后的葬礼一切从简,乾隆非常满意,直夸嘉庆孝顺。
天下或许没有受委屈的皇帝,但肯定有受委屈的儿子。如果只有来自乾隆的压力也就算了,嘉庆还要面临乾隆的宠臣、“二皇帝”和珅的挑唆。和珅每次下了朝,直奔太上皇住处,好的坏的一股脑都和乾隆说。
嘉庆登基之后,身边没有得力之人,于是,他和乾隆协商,要把广州巡抚朱珪调回京城,担任大学士,乾隆本来已经答应此事。
和珅得知消息后,立马阻拦,和珅知道,朱珪是嘉庆的老师,若他担任大学士,嘉庆如虎添翼,于是和珅向乾隆告状,说嘉庆为朱珪写了一首夸赞的诗,有笼络人心之嫌。乾隆听闻后,便延缓了朱珪入京。
嘉庆对和珅恨之入骨,无奈和珅得乾隆宠信,嘉庆奈他不得。
一言以蔽之,住在毓庆宫的皇帝,自古罕见,憋屈的嘉庆帝,名为皇帝,实为皇储。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如履薄冰。
3、盛世之后的烂摊子
平心而论,乾隆登基之初,也是一位勤政的帝王,他进一步推动国家统一,清朝版图最大的时期,就发生在乾隆朝。
乾隆还先后五次普免天下赋税,把“康乾盛世”推到了高峰。但是,乾隆晚年,好大喜功、吏治败坏,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他六下江南,花费巨大,此时的大清王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另外,在乾隆闭关锁国的同时,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已经萌芽,内应外因加在一起,清朝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
所以,嘉庆接手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
乾隆后期,清朝的人口已经突破三亿,没有科技加持的古代农业,能够养活这么多人,其实非常了不起。但随着人口增加,贫富差距加剧,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于是走上了另一条路。
成千上万的饥民,因为食不果腹,加入了白莲教。
而嘉庆帝登基后,遇到的第一个大麻烦,就是白莲教起义。
嘉庆登基的第七天(嘉庆元年正月初七),清朝开始出兵镇压白莲教,这场仗打了九年。
康雍乾三代,清朝打了不少仗,但几乎都在边疆。
上一次,清朝发生大规模的内乱,还是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但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朝国力日渐强盛,逐渐进入盛世。
如果说,三藩之乱是盛世的序幕,那么,白莲教起义就是盛世丧钟。
三藩之乱,一共持续了八年,而白莲教起义,用了九年的时间才略微镇压下来,但并未根除。
究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因为社会矛盾太过剧烈,百姓们把白莲教当做“信仰”,为这个组织卖命。信仰的力量是可怕的,是可以死灰复燃的。
其二,乾隆晚年,八旗将士们承平日久,过惯了唱曲斗蛐蛐的太平日子,根本没有了昔日的彪悍,所以,嘉庆不但没能成功镇压,更激起了饥民的反抗,白莲教愈演愈烈。
后来,嘉庆帝分析白莲教起义的根本原因,认为大部分教徒都是被贪官污吏逼得走投无路的。于是嘉庆提出:
“害民之官必宜去,爱民之官必宜用。”
他开始惩治贪官污吏,安抚百姓,提拔清官。在嘉庆的努力下,清朝动用了举国之力,终于在九年之内平定了白莲教起义。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嘉庆朝的国力,一直没有恢复。
笔者认为,白莲教起义虽然发生在嘉庆时期,但归根结底,还是乾隆留下的后遗症。嘉庆平定白莲教起义,也发生在太上皇乾隆驾崩之后。
所以,有史学家认为,嘉庆早期用武力镇压暴民的.命令,或许出自太上皇乾隆。但因为没有史料支撑,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公元1799年(嘉庆四年),十八世纪的最后一年,当了四年太上的皇乾隆驾崩了,享年89岁,这位中国历史上当政最久的帝王,没能见到十九世纪的太阳。他的去世,意味着名义上的“康乾盛世”结束,清朝进入“嘉道中衰”。
当然,所谓“盛世”,其实也有很多水分。
乾隆的去世,压抑许久的嘉庆帝,在10天之内,以迅雷之势宣布了和珅的20条罪状,然后下旨将和珅抄家处死。看在和珅是乾隆亲家的面子上,改为赐自尽,算是给皇家留一丝体面。
有句话叫“和珅倒,嘉庆饱”,嘉庆想要的,不是和珅的巨额财产,而是皇权的独立。
虽然扳倒了和珅,但嘉庆当了一辈子孝子,再加上他性格随和,四年的“儿皇帝”,已经在他内心生根发芽,这也直接导致了他的执政风格。嘉庆执政25年,他最常说的两个词是:“圣人心法”和“祖宗旧制”。
嘉庆在位期间,一共减免了24次赋税,除了他驾崩的那一年外,几乎每年都有减赋的政令,他惩治贪官污吏,给百姓发放种子和耕牛,这都是他的“圣人心法”。
同时,嘉庆把《圣祖实录》《高宗实录》等熟记于心,他每颁布一道政令,都要查一查祖上有没有这个先例,这完全禁锢了他的思想。
一个朝代的制度,往往从初代帝王时期定下基调,然后再由接下来的几位帝王进行修饰。而到了中后期,这些条条框框被固定下来,完全禁锢了继位者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汉、唐、宋、明、清都是如此。嘉庆帝的“墨守成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局限。
4、最后一个“仁宗”
嘉庆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仁宗”,他待人宽厚,心地善良,不管是对待自己的兄弟子侄,还是大臣后妃,他都很少动怒。不过,嘉庆虽然善良,但他却遭遇过历史罕见的两次刺杀。
嘉庆八年闰二月,嘉庆遭遇了一场诡异的行刺。《清史稿·仁宗本纪》记载:
乙酉,还宫,入顺贞门,奸人陈德突出犯驾。
当时,嘉庆刚参加过礼部的农坛勤耕活动,就是带着众位亲王亲自下地干农活,体验民生不易。
之后,嘉庆坐轿子回宫,在入宫经过神武门往顺贞门的路上,旁边的耳房里突然冒出两个人,他们手持短刀,直接冲向御辇,声势凌厉,大有“十步杀一人”的气势。
事情发生在皇宫之内,顺贞门前的路边,有大量的护卫,戒备森严,但面对这一幕,大家却都不知所措,一时间竟然都没有抵抗。毕竟,有些人当了一辈子宫廷护卫,也只是做做样子,皇帝遇刺这种事,几百年才发生一次,他们完全没有准备。
紧急时刻,嘉庆的侄子绵恩用身体挡住了刺刀,嘉庆的姐夫拉旺多尔济将凶手扑倒,二人和凶手缠斗半天,侍卫们才反应过来。
经过审理,才知道凶手名叫陈德,是个厨子,因家破人亡,于是想带着儿子到宫中干一票大事业,想死得轰轰烈烈。
嘉庆看到审理结果,一阵冷笑。皇宫戒备森严,一个外来的厨子,怎么进来的?他躲在哪里?怎么就能知道嘉庆回宫的准确时间的?最关键的是,这父子俩的身手平平,完全没有格斗的经验。
嘉庆说:“所惭惧者,德化未昭”。
他说是自己的德行修养还不够,不能怪别人。
嘉庆最终决定,奖赏保护他的人,对于那些没有及时救驾的侍卫,他也没责怪。
上文说,皇帝遇刺,百年不遇,可是,嘉庆一生却遇到两次。
嘉庆十八年,一个叫林清的天理教首领,成功策反了一个太监。
当年九月,太监趁夜打开城门,林清带着3000多名教徒,冲入皇宫,到处杀人放火,声势浩大,皇宫内的侍卫一时不知来了多少人,慌乱不已,有些后妃甚至打算收拾细软逃出皇宫。最后,嘉庆的二皇子绵宁(后改旻宁,即道光帝)临危不乱,带着侍卫用火枪击退众人。
堂堂大清王朝的紫禁城,被3000多散兵游勇搅得稀巴烂,嘉庆觉得十分丢人。这件事发生后,嘉庆下了一道“罪己诏”,说自己遇上了“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把此事归咎于自己德行不够,下诏自我检讨。
嘉庆皇帝的死,是充满悬疑的。嘉庆二十四年,六十大寿,群臣恭贺。嘉庆非常开心,举着酒杯对大家说:“朕的60大寿,你们办得非常简朴,等朕70大寿的时候,也要如此。”
嘉庆没想到,他这辈子只活了61岁,离70岁差的太远。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庆根据“祖制”,前往木兰猎场,路过承德避暑山庄时,下了一场大雨,电闪雷鸣。众人劝他等雨停了再走,但嘉庆认为,自己的祖先昔日打猎时,哪顾得上阴晴雨雪,所以坚持骑马奔走。
不料,半路上,一声惊雷,电闪而过,只见嘉庆的御马前蹄惊起,61岁的嘉庆被掀翻在地。等群臣赶到,嘉庆已经七窍流血,气息微弱,随后驾崩。
这种死因,着实让人难以接受,更难以启齿。清朝后来编写《清仁宗实录》,对嘉庆的死因进行美化,有说他是病逝,有说他是因天气炎热,中暑而死。
《嘉庆遗诏》中说:
迨抵山庄,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甚,恐克弗瘳。
下雨天,闪电、雷鸣,帝王驾崩。因为在场大臣侍卫有上千人,所有人都目睹了这一幕,于是,民间便有谣言,说嘉庆帝是被雷劈死的。更有甚者,说嘉庆帝的尸体已经被烧焦,入殓的时候不堪入目。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仁宗,就这样结束了。
他的帝王生涯,以诅咒开始,以谣言结束。
在位25年,虽然励精图治,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的颓败。
5、生错了时代
《清史稿》评价嘉庆:
仁宗初逢训政,恭谨无违。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
清仁宗嘉庆勤政砥砺,爱民如子,他一生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但是他跳不出“祖宗旧制”的魔障,这是他一生的局限。
嘉庆在位25年,他无时无刻不在应对清朝的各种矛盾,白莲教起义、东南匪乱、天理教起义、惩治贪官、安抚流民、治理河工、整顿旗务、减免赋税,各种事情,让他疲于应对。
有人说他资质平庸,其实,他对每件事情的处理,都还算得当,只是,乾隆留下的黑洞实在太大,终嘉庆25年帝王生涯,都未能填平。
嘉庆在位25年,他没有杀过一个功臣,更没有造成一起冤案。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嘉庆从来没有为难过文人,更没有“文字狱”的发生。嘉庆在位期间,虽然仍在坚持祖训,搞木兰围猎,但大幅缩减了规模。嘉庆要做要给好皇帝,也想做一个好子孙。
笔者认为,终嘉庆的一生,他遇到了两大尴尬:
第一,嘉庆的父亲乾隆好大喜功,留给他一个烂摊子,让他顶着“盛世”的脸面,却背负“衰世”的内衬。嘉庆的境况,即使换成宋仁宗、明仁宗这样的皇帝,也未必能实现翻盘。
第二,嘉庆所在的时代,正逢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乾隆定下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嘉庆成为闭门造车的工匠。即使嘉庆本身在进步,但西方发展的太快,两者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这是嘉庆的悲剧,也是闭关锁国下清朝的悲剧。
所以,笔者认为,嘉庆是个好皇帝,无奈,生在了世界大变革的时代。若放在唐宋时期,他可能会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仁宗”,但在清朝,他只能是背锅者。
【嘉庆有几个儿子】相关文章:
朱标有几个儿子07-09
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子05-30
狗有哪些特征有几个特征07-25
人有几个大脑05-25
兵马俑有几个坑05-22
狗知道自己有几个孩子吗07-10
养生效果最好的几个动作有哪些03-08
儿子有出息看妈妈面相05-20
儿子百岁有什么讲究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