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的主人公是谁

时间:2023-08-18 19:11:25 学习 我要投稿

  杯酒释兵权的主人公是宋太祖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的主人公是谁1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千秋万代的梦想,自秦始皇始。

  不可否认的是,后世的帝王们,也均有此野望。

  宋太祖赵匡胤亦然。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夜之间,赵匡胤甩脱了臣子的身份,登顶为皇。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赵匡胤能有此“机缘”,不可谓不幸运。

  只是,这种“机缘”十分容易复刻,因此,为避免类似事件重演,他独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杯酒释兵权”。

  可惜的是,在解除大臣军权威胁的时候,他唯独漏掉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他日后最大的威胁,后来从他手上夺去了宋朝江山。

  这个人就是赵匡胤的胞弟赵匡义。

  在这个名字之外,他又名赵光义、赵炅。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出生在五代时期一个军人家庭。

  他的高祖、曾祖曾在唐朝任有官职,祖父在后梁当官,父亲则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四个更迭的小朝代的官员。

  赵匡胤的官途,就与他的父亲有一部分重合。

  赵匡胤长大后,投奔到了后汉枢密使郭威的帐下,当了一名亲兵。

  等到郭威称帝、建立起后周之后,赵匡胤就成了后周的武官,与他的父亲一同执掌禁军。

  赵匡胤跟随的后周太祖,也就是郭威,曾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亲军,后因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有功,在后汉有了不错的发展。

image.png  

  只是,到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的时候,郭威的处境就变得糟糕了起来。

  备受猜忌的他,眼见自己的前程被蒙上了阴影,索性就在部将的推戴下,于澶州黄袍加身,发动政变推翻了后汉,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后周。

  可以说,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很大程度就是受到了郭威的“启发”。

  这也是赵匡胤称帝后,十分担忧有“第三个人”发现这一条路线的原因。

  不可否认,赵匡胤能够成功“复刻”郭威的路线,离不开天时、地利与人和。

  其中,“天时”和“地利”是包括赵匡胤在内,有“异心”的后周将领可以把握的要素,因而,赵匡胤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实现了“人和”。

  事实上,在赵匡胤成功发动“陈桥兵变”之前,比赵匡胤拥有更大兵权的侍卫亲军司统帅李重进,以及长期担任殿前司最高统帅之职的张永德,都被认为更有可能发动政变。

  其中,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他们与郭威养子、周世宗柴荣没有血缘上的联系,和后来幼年继位的周恭帝更是疏离。

  周世宗病重时,非但不能将他们作为助力,反而要更加提防他们的存在,而作为周世宗的嫡系部将,赵匡胤就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重用。

  这是他实现“人和”一个表现。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他实现“人和”的又一原因。

  赵匡胤的军旅生涯是从基层逐次上升的。

  他的军事才能和功绩皆有目共睹,这是他能够取信于数万精兵、在军中立足的重要原因。

  在最早的`时候,他是郭威帐下的一名亲兵,因跟随郭威平叛有功,在郭威建立后周后,补任东西班行首,官拜滑州副指挥使。

  两年之后,他又被安排到郭威养子、也就是后来的周世宗柴荣身边任职,眼见前程一片大好,自然就有不少武将愿意与之交好。

  最早和赵匡胤确立“兄弟”关系的一批武将,一共有九人,世人将他们并称为“义社十兄弟”。

  义社十兄弟中,除赵匡胤外,最出名的就是石守信、王审琦、李继勋三人。

  到周世宗病逝时,石守信已经官至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也成了右厢都校,李继勋则担任战棹左厢都部署,三人皆已成为后周手握实权的高级将领。

  而韩重赞、杨光美、刘廷让等六人,也分别坐上了诸如控鹤军都指挥使、铁骑都指挥使和铁骑右厢都指挥使的位置,同归为中、高级将领。

  他们都希望得到更大的好处,这也是后来他们支持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原因。

  只是,在得到这一批武将的拥戴的同时,赵匡胤也面临着很大的政变阻力。

  其中,张永德因为受到了周世宗的猜忌,被剥夺了手上的实权,因此他对赵匡胤的威胁并不大,但李重进掌管的侍卫亲军司,还是给赵匡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在发动政变之前,赵匡胤想方设法地通过周恭帝的养母符太后,也就是弟媳的亲姐妹,达成了分化侍卫亲军司的目的。

  他把侍卫亲军司里与自己敌对的人,如李重进、袁彦改任为节度使,安排到地方任职,换句话说,就是把他们从中央排除了出去。

  同时,他又为自己的密友如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等人做了升职调动,让“自己人”把控住了最重要的职位。

  除此之外,他还维持中立人员如韩通等人的职务不变,减弱甚至消除他们的提防心理。

  就这样,赵匡胤“润物细无声”地促成了一轮权力的更替,之后的“陈桥兵变”也就是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杯酒释兵权,赵匡义成“漏网之鱼”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摇身一变,成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但在“如何将皇位传至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之前,他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

  要知道,赵匡胤能用“陈桥兵变”胁迫周恭帝禅位、改国号为“宋”,与唐末后藩镇跋扈局面长期存在,政权“转移”成了常态,以及周世宗去世、周恭帝幼年即位、后周政局不稳等离不开关系。

  一旦这些“要素”被另一个人所掌握,那么刚刚登上帝位的赵匡胤,就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被夺权的“周恭帝”。

  因此,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保全宋朝的江山,赵匡胤就必须思考如何集中军事权力,抑制地方军阀抬头,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封建统治,防止军人实力派的颠覆活动。

  这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个重要课题上,相国赵普给赵匡胤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对主兵权的“故人”,也就是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主人公是谁2

  赵匡胤采纳了这个建议。

  他在建隆二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预备了一场丰盛的酒会,邀请包括石守信在内几位故人一起饮宴。

  在喝到尽兴的时候,赵匡胤屏退左右侍奉的人,对石守信等将领说道:“我如果没有你们的协助,也没有办法到如今这种地步,想到你们的恩德,实在深厚无穷。然而做天子也很艰难,实在不如当初当节度使那么快乐,我现在早晚都不能安心,也睡不好觉。”

  天子赵匡胤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在场众人也只能放下酒杯,来为天子排忧解难。

  石守信等将领纷纷开口询问天子的忧愁,赵匡胤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并不难明白,天子的位置,谁不想坐呢?”

  话说到这里,在场众人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赵匡胤是忌惮他们,害怕他们有了反心。

  当下,石守信等人齐齐跪下叩头,惶恐着称自己绝无二心。

  跟赵匡胤对这个回复并不满意,他接着说道:“你们虽然没有这个意思,却并不代表你们的部下没有这个想法。如果有一天,他们想要富贵,把黄袍强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就算不想做,也不行呀。”

  听到这里,诸位将领只能再次叩头,哭着表示自己蠢笨,从没想过这种事情,还望陛下可怜他们,给指一条生路。

  石守信等人的“识相”取悦了赵匡胤。

  赵匡胤自然也是直接,表示可以放下兵权,购买一些良田美宅,为子孙立下永久的基业,再多安排些歌舞美女,每天喝酒作乐一直到老,这样一来,君臣之间就再没有嫌隙。

image.png  

  石守信等人听完,一再拜谢,次日就纷纷上书,以“病重”为由,请求皇帝解除他们的兵权。

  赵匡胤很快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作为补偿,他又把他们安排到一些散职上,同时在经济上做出让步,或者以联姻的方式表明对他们的看重。

  这样一来,赵匡胤既解决了心头大患,又不至于使其他朝臣寒了心。

  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武将里,不乏有为他建立宋朝立下大功的结拜兄弟。

  然而,在权势、地位面前,任何友谊都像泡沫一样脆弱。

  唯有一个人成了例外,他就是赵匡胤的同胞兄弟赵匡义。

  赵匡义与赵匡胤同父同母,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位名叫“赵匡济”的长兄,但他早早夭折了,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

  赵匡义比二哥赵匡胤年幼12岁。

  在赵匡胤于后周担任都点检等要职的时候,赵匡义的经历还很少见于史书。

  等到赵匡胤谋权篡位,建立宋朝时,赵匡义也没有多大建树,因此,在军中,他也很难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更不用说要和赵匡胤“较量”了。

  尽管赵匡义表现不是很突出,但在赵匡胤建立宋朝的途中,他还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时,因为血亲的关系,赵匡义天然成了赵匡胤的`同盟,站在了拥护他的一边。

  后来,借助舆论,为赵匡胤披上黄袍的人也是他。

  除此之外,赵匡义还有一大贡献,那就是间接地帮助赵匡胤排除敌对力量,为更好发动“陈桥兵变”做准备。

  这是赵匡义另一个身份给予的“底气”。

  在后周显德年间,赵匡义就迎娶了魏王符彦卿的第六女符氏为自己的继室。

  这使他拥有了一个厉害的岳父和一个有倚仗的妻子。

  比如,后者的两个姐姐就先后成了周世宗的元后和继后,也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大小符皇后。

  其中,大符皇后生下的儿子,在周世宗去世后登上帝位,成了周恭帝,而小符皇后则以姨母的身份接过抚养周恭帝的重任,成了朝臣口中的“符太后”。

  只是,临朝听政的符太后既无吕后的强势,也无吕后的手腕,在幼帝长成、能够亲政之前,她很难守住柴家的天下。

  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与其将江山拱手让与其他没有关系的人,不如如了有姻亲关系的赵家的心愿,在这点上,符彦卿和符太后父女隐讳地达成了共识。

  这才使得赵匡胤能够通过符太后,对侍卫亲军司内部势力做新一轮洗牌,达到排除异己、安插亲信的目的,更好地发动了“陈桥兵变”。

  因此,后来新朝建立,符彦卿不仅重新得到重用,还能悠游终老、全身而退。

  而让出权力的符太后则避世出家,在61岁去世时,被宋氏朝廷补以皇后之礼,葬于懿陵,和亲姐大符皇后一起长眠在了西北。

  符彦卿、符太后之所以愿意帮助赵匡胤夺权,一是因为他们很难替周恭帝守住江山,二是因为六女符氏嫁给了赵匡义,他们和赵家建立起了姻亲关系,赵匡胤登上帝位,符合他们的利益。

  因此,可以说,赵匡义用婚事“加速”了赵匡胤的称帝。

  基于这些原因,也基于他们之间的血脉亲情,相比其他武将,赵匡胤对赵匡义要更信任、更耐心,也更包容。

  因此,在其他有拥戴之功的武将被解除兵权的时候,赵匡义幸运地成了“漏网之鱼”。

  这个时候,赵匡胤不能想到的是,漏掉赵匡义,将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

  杯酒释兵权的主人公是谁3

  赵匡义夺走宋朝江山

  赵匡胤登上帝位后,为避讳,赵匡义和四弟赵匡美纷纷更名为“赵光义”和“赵光美”。

  历史上,亲王为保全身家性命,往往在政治上“避之不及”,然而,这样的“惯例”放在赵光义身上却不起效。

  赵光义不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相反,他对政治事务极有热情,不仅敢向赵匡胤拼死进谏,私下里也不断培植自己的亲信,争取和赵普等官员交好。

  他的野心可见一斑。

  赵匡胤并非不清楚赵匡义的野心,但比起提防自己的兄弟,他更愿意花心思在保全宋朝江山上。

  赵匡胤经历过漫长的乱世,也见惯了王朝的更迭。

  宋朝建立时,赵家宗室的力量还十分薄弱,除他和赵太后之外,就只剩下21岁的`三弟赵光义、还没成年的四弟赵光美,9岁的长子赵德昭,刚满周岁的次子赵德芳。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赵匡胤出现人身意外,唯一能勉强顶上的就只有赵光义。

  因此,赵匡胤认为,与其和兄弟内耗,不如为保全赵家江山,把赵光义拉到和自己同一条战线上。

  这样一来,赵匡胤势必也要表现出一些诚意。

  因此,赵匡胤对赵光义作出承诺,那就是他会把赵匡义当成继承人培养,日后等他退位,坐上皇位的人也不会是他的儿子,而会是赵光义。

image.png  

  这个承诺一出,本就野心勃勃的赵光义就更将皇位当成自己的囊中之物。

  早先,为消除赵光义的顾忌,保护宋朝社稷,也保护自己的儿子,赵匡胤始终有意压制自己儿子的地位。

  但等到赵德昭、赵德芳渐渐长成后,赵匡胤却开始安排他们参加一些重大场合的政治活动,并且有意撇开赵光义而拉近与四弟赵光美的关系,显然,赵匡胤有意打破原有的“兄终弟及”的承诺,而更倾向于将皇位传承给自己的儿子。

  这让赵光义变得气急败坏,兄弟俩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事实上,这个时候,因为多年的“储君”身份,晋王赵光义在朝中的势力已经是根深蒂固,赵匡胤的儿子即便已经成年,却也很难与之抗衡。

  在察觉到赵匡胤有改换储君的心思后,赵光义提前行动了。

  公元976年,10月19日当晚,赵光义被赵匡胤留宿宫中,次日清晨,赵匡胤病逝。

  随后,赵光义提出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以“赵匡胤生前曾向杜太后承诺日后会将帝位传给赵光义”为由,即位为宋太宗。

  在这之后,赵光义更名为赵炅,赵光美为避讳,更名为赵廷美。

  宋朝江山就这样脱离了赵匡胤一脉,被赵炅所夺走。

  刚刚即位时,赵炅还有不少顾忌,因此,他特意下诏,把“皇侄”赵德昭封为武功郡王、赵德芳封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而“皇侄”二字一出,赵德昭、赵德芳也就被断了继位的可能。

  等到赵炅坐稳帝位之后,赵德昭、赵德芳相继殒命,赵炅就更加理所当然地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

  此后,宋朝的江山一直在赵炅一脉中流转,直到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因没有子嗣而收养赵匡胤七世孙赵昚为养子,赵匡胤一脉才终于在赵昚登上帝位后,重新恢复了“正统”的身份。

【杯酒释兵权的主人公是谁】相关文章:

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08-05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07-08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08-03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人公是谁08-08

人世间主人公的结局08-12

虎男狗女谁更爱谁06-15

鲨鱼的天敌是谁06-26

貂蝉是被谁杀死的08-02

黄鳝的克星是谁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