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事件,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朝代,它的建立者是赵构,南宋是在北宋灭亡后建立的,它延续了北宋的统治,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变化和发展,下面看看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事件。
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事件1
公元1127年,女真人把宋朝百般戏弄后,终于决定一举灭掉宋朝。赵宋唯一的嫡系成员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宰相张邦昌与孟太后议定,下诏立赵构为宋朝皇帝,改年号为建炎,定都临安府,史称南宋。
皇权与相权的力量不同
关于朝代更迭,历史上有种说法叫“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其实,往后各个朝代都是如此,隋唐承袭汉朝的典制,北宋的政治更加倾向于隋唐,南宋的政治有点类似明朝。
它们最大的差别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步尖锐。隋唐有汉朝的遗风,具有浓厚的皇帝与丞相共治天下的味道,宰相在朝廷的影响力很大,具备谏诤皇帝的权力,出现魏征、长孙无忌等名相。
北宋也是如此。它是历代明君辈出的时代,除了宋徽宗以外,没有出现一位昏君。北宋的皇帝以雅量闻名历史,侧面上催生出北宋一大批名相。
从宋太祖和太宗时代定下的“重文轻武”政策便能感受到,以丞相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具有很高的话语权,基本上历任皇帝在位期间,都出现直言敢谏的名相辅佐。
到南宋时期,封建皇权专制的味道越来越浓烈。
建炎南渡不久,南宋政权尚不稳定,为了便宜从事,宋高宗打破祖宗惯例,所有军国大事皆由自己决定。即使绍兴和议前后,南宋已经在南方站稳脚跟。
宋高宗也只是设置宰相一人,由秦桧担任。依照宋朝的规制,正宰相(平章政事)设置两人,其余副宰相(参知政事)若干。
宋高宗此举,只有一个目的,表面上是宠信秦桧,实际上是让秦桧充当他的马仔。这种皇权与相权密切合作的模式,为明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找到蓝本。
所以,从皇权与相权的力量对比失衡来说,南宋不是北宋的延续。
文臣与武将的地位不同
历史上有种说法“北宋武将,南宋无相”,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宋朝立国之本“重文抑武”的思想,也跟北宋与南宋面临的外患有关。
北宋的强敌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和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南宋的边患是女真人建立的'金朝。
辽朝和西夏不同于金朝,他们从唐朝开始已经效仿中原文明逐步走向汉化,金朝可是刚崛起的游牧民族政权,原汁原味的野蛮部落。
因为边患对象的文明程度不同,使得北宋与南宋两朝文臣与武将的地位不同。北宋自澶渊之盟后100年里没有大规模战争,武将因此被边缘化。
南宋因为金朝的咄咄逼人,倒逼宋高宗和宋孝宗两朝名将辈出,涌现出岳飞、韩世忠等战神级将领,大大掩盖住文臣的势头。
又因为地处水流丰富的江南地区,南宋的战略战术较北宋也有很大的进步,水军作战的意义更加凸显,像韩世忠黄天荡大捷等等。
若是从文臣与武将的地位以及军事战术方面来说,建炎南渡的宋朝也早已不是汴梁时代的宋朝。
经济贸易的方式不同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评价宋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的确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时期,它翻开华夏文明辉煌灿烂的篇章。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有过一句著名的论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文化的繁荣必定是物质的高度发展。两宋时期,华夏文明的富裕程度达到封建社会之最,究其原因是朝廷鼓励商业发展的结果。
宋朝建立时,中原王朝已经逐渐丧失对陆地丝绸之路的控制权。
从宋太宗时期,西夏已经彻底崛起,势力延伸到河套和河西地区,河西走廊彻底沦陷。宋朝对外贸易只能从河湟地区沿着青海北部的吐蕃部落绕道而行。
后来,北宋也曾尝试进行海上贸易,但是王安石变法后,北宋的商业被官府化,东南沿海的海盗势力越来越猖獗,朝廷对港口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海上贸易并没有真正繁茂起来。
北宋的经济主要以农耕和内部商业为主,比如取消宵禁,鼓励发展夜市等等。
南宋建立后,农耕文明的范围逐渐南迁,此前能够掌握的河湟地区也被西夏人占领,陆地丝绸之路彻底断绝。
因为南宋的政权中心设在南方,朝廷对东南沿海的控制更加有力,海盗势力逐渐消退,南宋偏安一隅,只能想办法重建海上丝绸之路。
一时间,南宋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出现登州、密州、泉州、广州等十二处通商港口,泉州与广州两处港口的贸易范围达到非洲和埃及。
源源不断的茶药、丝绸和陶瓷销往海外,全球各地的白银、玛瑙等珍贵物品流入南宋。
如果从贸易方式的角度分析,南宋与北宋的贸易方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别,甚至不存在延续性。
历史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既有联系,也有不同。如果给华夏文明做一个分层。
北宋延续隋唐两朝的属性,更具有原汁原味的汉唐遗风;明清两朝的皇权专制属于另一种全新的局面;夹在中间的南宋与蒙元则充当着衔接两个历史断层的角色。
所以,南宋只是北宋在血统方面的延续,但并不是规章典制的全盘复制,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更像是两个不同的朝代。
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事件2
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可宋朝为何分为南宋和北宋?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曾存在过八十多个朝代,而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和称呼,就比如隋朝、唐朝,还有明清等等。
除了这些明确的、固定的称呼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称呼,那就是带有前后含义的。
比如东汉、西汉等等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王朝分裂以及重新建立,人们这么叫更加容易分辨,也有利于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分立、重建的朝代都这么叫,除了我们熟知的东西两汉、两晋,还有南北两宋,那古人这么称呼究竟是有何原因呢?为什么不叫东宋和西宋呢?
被“拦腰折断”的汉朝
汉朝在历史上分为西汉和东汉,而这西汉在前,为汉高祖刘邦建立起来的,他经历楚汉之争,击败了项羽,从一个草根摇身一变成为了汉朝的皇帝。
不得不说刘邦的经历和故事还是挺励志的,只可惜西汉末年的时候,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这种形势,汉哀帝无能为力,也没什么本事能够逆转乾坤,虽然有不少大臣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可此时的汉哀帝,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百姓心中都已经失去了威望。
而与此同时,出身官僚的王莽看准时机,通过发动政变成功夺取政权,建立了新朝,本以为这将会改朝换代,却不曾想王莽进行改革把自己改“死”了。
他建立新的政权之后意图变革社会制度和官僚体系,甚至还提出来土地归国家所有,不得私人买卖,不得不说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却不符合那个时代,严重触犯了地主以及贵族阶级的利益,最后仅仅存在十四年就灭亡了。
随之而来的是刘秀建立起来的东汉,他作为汉朝皇室后裔,自然要继续延续祖宗的江山基业,谁也没想到兜兜转转汉朝又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整体的实力不如以前,但是汉朝的皇室的血统以及国号依旧存在,王莽只是“拦腰折断”的一下,并没有彻底实现改朝换代,而人们为了区分前后两个汉朝则以东西两汉为称呼。
而这个称呼并不是随便叫的,是和两汉的首都有关系的,西汉时期建朝定都长安,即现在的陕西西安地带,等到刘秀建国并没有继续留在原来的都城,而是迁都洛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一东一西,也就有了这样的简称。
逐渐没落的晋朝
说完了东汉和西汉,我们再来看看东晋和西晋,晋朝的建立可以说是很意外的情况,要知道东汉末年分三国,本以为是这三方势力胜出一方,没想到司马懿后裔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这样一来局势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后来东吴也被西晋所灭,天下出现了短暂的统一局面。
可是后来出现了“五胡乱华”的战乱发生,西晋灭亡,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要知道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险些取代中原王朝政权,还好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迅速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史称东晋,这才保住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地位。
而东西两晋的称呼由来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西晋建都洛阳,而东晋因为战乱原因不得不南迁,定都建康,即现在的江苏南京市,那这样来看东西两晋怎么不叫南北两晋呢?
其实古人这样叫并没有错,首先从距离上来看,东西距离大于南北,再加上当时人们渴望夺回领土,并不称呼为东晋,而是中晋,寓意“中兴”,直到晋朝灭亡之后世人才更愿意称东晋。
其次就是从统治的辐射范围来看,东晋掌控的地区主要为东南地区,而政治中心辐射的地方也以东部地区为主,南方尚未完全开发,人口远远没有北方多。
所以人们潜意识中更注重东西两地区的实力对比,不过东晋的实力大不如前,并没有重现西晋时的统一局面,最终渐渐走向了没落。
宋朝为何分为南宋和北宋?
那最后我们来看看为何宋朝时期分为南宋和北宋,其中有什么原因?首先就是北宋是保持经济中心始终位于北方,建都则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整体辐射的区域也以北方为主。
但是后来北方的辽国和金国先后崛起,他们不断南下,开始侵占北宋在北方地区的控制器权,一点点争夺领土,等到靖康二年的时候发生了靖康之难,宋徽宗、宋钦宗等人被金军所俘虏,北宋都城被攻破,宋朝也随即灭亡。
可是金军能够控制的地区有限,无法彻底占据宋朝的疆土,尤其是南方地区,于是宋高宗赵构带领残余的军队和旧臣退守南方,建都临安,即现在的浙江杭州地带。
此时宋朝无论是政治重心还是经济重心都已经发生了南移,而且南北距离远,整体来说是一种南北对立的局面。
在加上历史上人口的南迁,比如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北方人口出现了迁徙,而到了唐朝,因为安史之乱,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再一次南迁,而宋朝则是金军南下,人们还是为了活命,只能背井离乡,来到南方。
同时宋朝时期经济高度繁荣,南方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更何况一些沿海地区还是商品贸易的重点城镇,所以更受统治者重视,此时宋高宗又将自身兵力囤聚南方,因此人们从多个角度上去看,也就称之为南宋和北宋。
结语
其实人们这样称呼不同时期的政权是为了更好区分开,也方便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
不过大家要知道有些朝代分立并不是新建的政权,而是旧朝的延续,比如东晋、南宋,而东汉就不一样了,它区别于西汉,是新的独立政权。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止,少有安宁的时代,不过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也正是在不断的前进和变革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