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习,还应该教会6-16岁的孩子什么事情?

时间:2023-09-07 10:29:40 学习 我要投稿

  每个孩子需要有自己的团体

除了学习,还应该教会6-16岁的孩子什么事情?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有那么多的朋友,怕“被带坏”。但是,如果家长一直坚持这种想法,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交际能力会出现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交友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带来好处,一些别人的愚蠢行为,可以增强孩子自身的判断能力。比如,放学后经常拉帮结派,堵在校门口的通常属于大人口中的“坏孩子”。

  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尚处于心理年龄低幼、是非观念不清的阶段,教会他们正确的交友原则,结交那些真挚的、严正的、正直的朋友。好的朋友有个珍贵的特性:并不需要朝朝暮暮。

  如果孩子小时候就有一个玩得好、处融洽的小群体,长大以后必然会有一个很好的社交圈。在这种生活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有归属感、集体感、善于为他人着想。

  坚持多个固有的好习惯

  “成绩决定论“使无数家长和孩子在跳跳框框中拼命挣扎,最后却发现,原来,习惯才是支撑一个人走得更远的根本——坏习惯要靠好习惯去弥补。

  从教学这么多年来,我所接触到优秀孩子们都有2个好习惯:一是发现问题,立马解决。比如,每天出门前再次检查书包里的物品,锁门后再确认一次,改掉“粗心大意”的恶习。

  二是制定每日计划,学习好的孩子们,早上到班里就会拿出笔记本,写下今天要做的事情,然后每完成一件用笔划掉。其中,必定有一个固定要做的事情:看书,先把书看薄,后富裕学识。

  家长要记住,在培养孩子一个新习惯的时候,势必会牺牲一些自己的娱乐时间。快的一个月,慢的两个月,这些习惯培养之后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终身受益。

  当众演讲不怯场

  每个孩子都有在大人面前表演节目的经历,私下里个个能说会道,可到了表演时间,没有自信,不知道该如何说话才算“好”。尤其是开口前几分钟,紧张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其实,当众讲话害怕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当中讲话一点都不紧张的人。克服表达“障碍”,家长可以从孩子丫丫学语的时候,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说话全用第一人称“我”,焦点在自己身上。

  把情绪、思想通过文字写下来、唱出来,转化为肢体行为释放出来......家长多给孩子提高当众讲话的机会,他才能逼迫自己学会大胆地说话。经历多了,也就从害怕中走出来了。

  有拒绝或被拒绝的经历

  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首先,要让他有被拒绝的经历,体验请求帮助时被否定的感受,别人的一个“不”字,可以理解为“你不够好”、“太软弱”、“笨”等负面评价。

  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你帮朋友,是情分,不帮他,是本分。无情一点并没有错,你没必要去讨好任何人。当你学会拒绝别人时,他们反而会尊重你,甚至敬畏你。

  当孩子学会如何理直气壮地去拒绝别人时,便能建立他的价值观“做人要有自己的脾气,适当放高姿态”。从而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也学会了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有一位自己的精神导师

  精神导师,可以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路标。包括学校里的老师、崇拜的偶像,以及对孩子有帮助、有建设性意见的名人、专业人士。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其实爸爸妈妈才是第一位精神导师。培养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独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快乐有爱的家庭人文环境,让他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文素质。

  定期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孩子通常在5-6岁的时候,就会慢慢地痴迷于一项活动,到了10岁左右,他们的热爱已经升华到“疯狂”的阶段,因而形成每天固定的项目。

  当然,这个活动可以是孩子需要有喜欢看的运动,不一定他能做,比如看球赛;或是孩子的某个特长,比如绘画、舞蹈;坚持锻炼,喜爱健身、慢跑等。

  孩子的兴趣越广泛,就越自律,越不容易陷入不良的活动。遇到苦难,他们会在逆境中,爆发出自己真实的力量,明白只有通过刻苦地训练才能取得成功。

  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学习,让孩子们多接触课堂以外的东西,对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方面加以培养,潜移默化下会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

【除了学习,还应该教会6-16岁的孩子什么事情?】相关文章:

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06-10

孩子多少岁学习英语最好09-02

教四岁的孩子学习写字适宜吗08-30

如何满足4-6岁孩子的学习方式?09-05

孩子的语言学习,要从一岁开始08-19

12岁孩子叛逆05-11

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穿、脱衣服08-27

2岁孩子如何培养04-29

六七岁孩子的心理与行为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