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十七帝王列表

时间:2023-10-16 21:12:13 学习 我要投稿

  大禹、夏后启、太康、中康、姒相等。

  夏朝十七帝王列表1

  1、大禹

  大禹,姒姓,名叫文命,他是黄帝的玄孙,父亲鲧是有崇氏部落的首领。尧舜时期,洪水泛滥,鲧治水失败被流放致死。大禹继续父亲的治水事业,通过十三年努力,完成了治水重任,名传后世。大禹后接受舜禅让成为天下共主,他建立国家,国号为夏,定都阳城,划定九州,推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对中国奴隶制帝王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2、夏后启

  大禹的儿子,用武力从伯益手中夺取帝位,将“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即位后,称“后”,人称“夏后启”。在位期间,打击反对势力,武力镇压了强势的有扈氏部落,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晚年荒淫无道,导致五子夺嫡,发生连连战乱,史称“武观之乱”。夏王朝不得不四处平叛,政局动荡,夏启忧心病死,夏王朝由盛转衰。

  3、太康

  太康是夏后启的长子,夏朝第三任国君。太康即位后不修政事,沉迷享乐,经常外出游猎,导致内部矛盾日趋尖锐激化,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太康长期外出游猎之机,率军攻入夏都,控制了夏王朝政权,并废黜太康,史称“太康失国”。太康最终客死他乡,葬于阳夏(今河南太康)。

  4、中康

  中康是夏启之子,太康的弟弟,夏朝第四任君主。后羿控制夏朝后,临朝八年,因诸侯不服,不得已改中康为帝。中康不甘心做傀儡,起兵反抗后羿失败,被软禁忧愤而死,死后葬于安邑附近。

image.png  

  5、姒相

  帝相是中康之子,夏朝第五任君主。帝相在位期间,先是被后羿攻打,流亡逃到帝丘,后羿的手下寒浞杀死后羿,并率军攻击帝丘,杀死姒相,篡夺了帝位。夏朝因此中断了40年。

  6、少康

  少康是帝相之子,夏朝第六任君主。姒相死后,少康为躲避寒浞追杀,四处逃亡,准备寻找机会复国。在有虞氏,他得到首领虞思的赏识,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把纶地(今商丘夏邑县)赏赐给他。少康正是在此地训练军队,谋划复国。经过多年准备,最终出兵打败寒浞,恢复了夏朝。少康复国后,励精图治,夏朝安定繁荣,诸侯来朝,再度兴盛起来,史称“少康中兴”。

  7、姒杼

  姒杼是少康之子,夏朝第七任君主,共在位17年。他曾参加夏国的复国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据说是他发明了甲和矛,是古代战甲的创始人。战甲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夏朝军队的战斗力,对复国战争和对外扩张产生重要影响。

  8、姒槐

  帝槐是姒杼之子,夏朝第八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努力发展社会经济,积极对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方夷、白夷、赤夷等九夷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九夷来朝,夏朝进入最辉煌的时期。

  9、姒芒

  姒芒是帝槐之子,夏朝第九任君主。帝芒即位后,在黄河边上并举行了隆重的祭河仪式,将猪、牛、羊等祭物沉入黄河,祈求河神庇护,称为“沉祭”,这个仪式一直延续了数千年。

  10、姒泄

  姒泄是帝芒之子,夏朝第十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分别赐给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六夷部落爵位,加强了和六夷部落的联系,使夏朝的大一统更加稳固。

image.png  

  11、姒不降

  帝不降是帝泄之子,博学多才,勤于政事。他在位59年,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执政期间,对内努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对外与周边的夷族方国保持友好往来。期间,帝不降还对九苑的叛乱进行了讨伐,他统治期间,夏朝版图达到最大。

  12、姒扃

  姒扃是帝不降之弟,夏朝第十二任君主,在位18年。帝不降在位期间,以姒扃贤能,任他为相,总揽朝政。帝不降晚年,想传位给弟弟,又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争权夺位,于是生前将帝位内禅给了弟弟,自己在幕后充当顾问,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

  13、姒廑(jǐn)

  姒廑是帝扃之子,夏朝第十三任君主,在位8年。帝廑在位期间,东边的商部落开始崛起,夏朝开始走向衰落,帝廑后来迁都于西河,死后葬在西河附近。

  14、姒孔甲

  孔甲是帝不降的儿子,帝廑的堂兄弟,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孔甲性情乖僻,其父帝姒不降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就没传位给他,而是内禅给自己弟弟,也就是孔甲的叔父姒扃。帝扃死后,传位给儿子姒廑。姒廑死后,才由孔甲继位。孔甲即位后,荒淫残暴,迷信鬼神,人民怨声载道,诸侯也相继背叛,国家走向衰落。孔甲即位9年后去世,其子皋继位。

  15、姒皋

  姒皋是孔甲之子,夏朝第十五任君主,在位11年,是一位守成之君,相传死后葬于崤山(今河南洛宁西北)。

  16、姒发

  姒发是帝皋之子,夏朝第十六任君主。姒发即位后,施行仁政,举贤任能,他曾破格提拔当时养马关龙逄为相,关龙逄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夏朝国力得到短暂恢复。

  17、夏桀

  夏桀名叫履癸,桀是他的谥号,意为“凶猛”之意。

  他是夏朝末代君主,帝发的儿子。他即位时,周边的很多诸侯已经叛离夏朝。夏桀文武双全,希望重振夏朝,他在位初期,带兵镇压不服从夏的诸侯,还囚禁了商部落君主汤,后来又把他放了回去。

  夏桀晚年沉迷享乐,日夜与妺喜饮酒作乐,导致国政荒废,夏朝国势日衰,内外矛盾激化。东边的商部落在汤的带领下日渐强大,最终起兵反夏,在鸣条决战中打败夏朝军队,活捉并流放了夏桀。

  数年后,夏桀死于南巢。自此,夏朝灭亡。

  夏朝十七帝王列表2

  夏朝怎么灭亡的3个原因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夏桀一直被史书认为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他与商代纣王一样,在位时荒淫无度,排挤贤臣、重用奸臣,穷兵黩武,搞得天怒人怨,所以商汤登高一呼,诸侯、百姓云集反桀,通过鸣条之战一战灭夏。

  总之,古代史书笔下的夏桀,就是夏朝灭亡的根源!

  然而现代研究表明,夏朝灭亡另有深刻的原因,夏桀只是夏朝灭亡的表象原因,将夏朝灭亡的全部原因归咎于夏桀,则明显是冤枉了他。

  夏夷战争,让商汤得利

  贯穿夏朝始终的敌人,是来自东方的夷人,而在夏朝晚期,夏桀与东夷的战争中,商人部落在商汤带领下开始崛起。

  夏朝初期,代表东夷势力的伯益,与代表夏族势力的夏启,双方之间爆发过争斗,《史记》中说的伯益“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夏夷之间的争斗。

  不久之后,后羿代表的东夷势力反扑,史称“太康失国”,后来少康击败东夷势力而中兴了夏朝。《竹书纪年》记载:“后相元年,征淮夷,畎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

  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方夷来宾。”其中,“相”是太康侄子、中康之子、少康之父。

  虽然少康中兴夏朝,但东夷势力并未消失,直到夏朝晚期还困扰着夏朝。《竹书纪年》记载:“(后发,夏桀之父)诸夷宾于北门。”

  对于夏朝的灭亡,《左传》中说“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桀克有缗以丧其国。”所谓“有缗”,是一个古国名,位于山东济宁金乡县东北,是部分东夷人建立的国家。

  由于夏夷的长期斗争,一方面削弱了夏王朝的实力,一方面使得夏桀将目光重点放在了东夷身上,于是商族暗中积蓄实力,最后商汤灭了夏朝,《墨子》中记载是“桀无待汤之备,固亡”。

  其实,这与商代灭亡有些类似,纣王首要敌人是东夷,他长期与东夷的战争,让西方的周人部落获得迅速崛起的战略时机,最终“纣王克东夷而亡国”。

image.png  

  夏朝衰落,灭亡的根源

  纵观中国历史,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都与国力衰落有关,真正强盛时不太可能突然灭亡。关于夏桀时期夏朝的国力衰落,史书有以下三方面记载:

  首先,《史记》中说“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叛夏”,孔甲是夏朝倒数第四位君主。一个诸侯叛夏,可能有着特殊的原因,但“诸侯多叛夏”,大抵是夏朝国力衰退,无力控制诸侯了。

  因此,少康中兴之后,东夷一度臣服夏朝,但到了孔甲时,随着夏朝实力衰退,于是诸侯就接二连三的叛乱了。可惜的是,司马迁认为诸侯叛乱是“君主不修德”,而不是从实力对比方面分析。

  其次,《国语》中说“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河流干枯自然不是上天认为君主“无德”降下的灾难,而是一种异常天气。

  《中国历代气候变化》中提到“夏商时期是温度偏高明显的气候时期”。气温较高,就可能带来干旱问题,所以夏朝有“羿射十日”的传说,胤甲(孔甲之父)时西河枯竭,《墨子》中说“至于夏王桀,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直到商初仍是“汤七年旱”。

  显然,对于古代农耕国家来说,长期干旱必然导致国力受损。

  第三,《史记》记载夏朝分封了很多宗族,比如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他们是夏朝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康失国的过程中,斟寻氏就保护过“相”,并在少康复国过程中给予少康帮助很大。

  但在商夏斗争过程中,却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影子。因此,要么是这些分封出去的宗族被衰落或灭亡了,要么不与夏后氏一条心了,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夏王朝在衰落。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著名学者翦伯赞在《先秦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之末,商族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超越夏族了。

  这从小屯的遗物中可以看出来,商族就挟着他们较高的生产力,向夏族展开征伐,在不断的战争中,商族又从夏族的诸氏族中,获得不少财富,并且开拓了广大的疆土,及由此而来的贡纳。”

  翦伯赞认同“夏商并存说”,认为商族早已向夏族发动战争,不断攻打夏族以及其分封的宗族,削弱了夏朝壮大了自身,最终由商汤灭掉了夏朝。

  由于夏朝国力不断衰落,商族国力不断上升,此消彼长之后,夏桀根本无力改变夏朝命运,最终商汤灭夏也就符合王朝兴衰更迭的逻辑了。

  可见,夏朝灭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夏朝国力衰退、以及与东夷的战争,而夏桀自然不可能没有责任,只是相对于前两者,夏桀只能算是夏朝灭亡的.表象原因,将夏朝灭亡的原因全部归咎于他,显然是冤枉了他。

  然而,历代史家将夏朝灭亡的原因,却归咎于夏桀的“无道、不修德”,甚至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极有可能虚构或放大了夏桀的一些恶行!

  司马迁崇儒,他在《夏本纪》中将夏朝灭亡的原因归于夏桀无德,商朝兴起的原因在于商汤有德:“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后来,司马迁编撰《殷本纪》时,也是突出纣王无德、文王有德。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史书可能虚构了一些内容,比如纣王酒池肉林,夏桀也有“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但这明显不太可能。

  有趣的是,夏桀与纣王还有很多事迹非常相似,夏桀囚禁过商汤,纣王囚禁过文王;夏桀宠信妹喜,纣王宠信妲己;夏桀杀劝谏的忠臣关龙逄,纣王杀劝谏的忠臣比干.......如此种种,很难让人不怀疑其真实性!

  当然,史家出发点是美好的,突出夏桀纣王等个人品行问题,以此告诫当时的帝王,不修德政、荒淫无道的话,就可能像夏桀纣王一样亡国,这对于规劝帝王品行是有益的。

  但虽有警示作用,却忽略了对王朝兴衰真正原因的探索与总结,于是就很难发现治国中存在的真正问题,或许这也是中国陷入“王朝周期性兴衰怪圈”的原因之一。

【夏朝十七帝王列表】相关文章:

绿帝王绿帝王的养殖方法绿帝王的养护知识08-19

古代出名的帝王历史十大帝王排行榜07-16

什么风水地出帝王04-26

甲亢不能吃的食物列表09-06

女人身上有帝王气04-19

世界上最大的帝王坟墓05-28

帝王翡翠值多少钱07-07

大宋历代帝王名字09-06

南北朝历代君主列表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