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不应该给孩子报班,许多家长会往往会有这样的心理,不给孩子报就觉得对不起孩子,或者就焦虑孩子以后比别人落后。这个其实不能一概而论,主要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考虑:
一、从孩子的年龄考虑
不同的兴趣班其实对孩子在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虽然这里有个体差异,但是大概还是有一个适用于大多数孩子的区间值。
比如,让4岁的孩子去学毛笔字或者去学小提琴,他们手部肌肉力量、小肌肉协调能力可能并不能达到相应的状态。闲来无事试一下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频繁强度高的练习,孩子反而会因为吃力而丧失兴趣,对于孩子的发展也并不一定有好处。
那些没有太多年龄要求的,或者从小开始会更好的兴趣班,通常就没有年龄限制了。比如外语,研究证实早期接触不同的语言环境对于孩子是有益的。
二、从孩子的性格特征考虑
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说我们就是有考虑孩子的性格特征呢,你看我们家孩子就是太爱动了,所以我要让他去学要安静坐在那里的兴趣班,画画、钢琴、毛笔字等;有的家长则说,我们孩子就是太担心怕生了,所以我特地给她报了足球班、表演班。
严格来说,这么考虑也不能算错,或者说不是不可以这么干。但是,问题在于爱动的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其它时间给他释放,这些“安静的”兴趣班中老师是否会根据孩子个体的情况在教的过程中做出调整,以及学习的过程是否有趣、孩子是否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如果家长的想法是借助于外界的压力(父母的批评惩罚或者老师的严厉要求)来抑制孩子的“动”,孩子没有机会放电,学习过程压抑、沮丧和痛苦,我想家长是看不到想要的结果的。
同样,对于一个社交退缩很明显的孩子,如果她很害怕和别人说话,很害怕小伙伴之间的肢体碰触,足球队中的碰撞和追赶,或者表演中要进行的当众说话跳舞唱歌会让孩子非常焦虑。家长很快会发现孩子会哭闹着不愿意去,甚至有孩子会出门就呕吐。
我们曾经在社交退缩的讲座中提过,没有缓冲地带直接把孩子丢到她非常紧张害怕的区域,其实对于孩子的社交退缩的改进反而会起反作用。相反,如果家长用脚手架理论,使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总是给孩子情感理解和支持,适时适度去鼓励和引导,孩子才会逐渐改变。
三、从孩子的兴趣考虑
经济条件有限,孩子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让孩子尝试所有的兴趣班,这是肯定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孩子的兴趣通常会是我们的首选。但是,确实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孩子没去前表示很感兴趣,但是去了两次就不愿意去了。
如果操作得当,早期多尝试其实没有坏处。因为不尝试的话,大人和孩子对一些兴趣班的理解都只停留在表面;但是同样的,兴趣和坚持其实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很多时候坚持下来了,我们就可能喜欢上,也可能因为成就感而更有坚持的动力。
对于如何坚持这个问题,我会这么考虑: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孩子表示感兴趣想去学,我会考虑。但是同时,我也会和孩子说清楚:如果开始,至少要坚持一个周期(不同的活动应该周期长短不同);如果一个周期结束了,孩子还是觉得事实和自己原来的预想不符,真的不喜欢不想去,我也不会勉强。就这个共识,我会和孩子一起签一个“君子协议”,双方签名生效。
可能会有父母还是觉得这样会浪费钱,我其实觉得有这样相对深入一点的尝试,会比只剩几天要有更多体会,也不至于让孩子一直坚持他真的不喜欢的内容,错失他可能真正有兴趣的内容。
而且,这些尝试不一定完全就是浪费了,尝试过其实就会留下痕迹和影响,虽然这些影响不是一下子我们就看到了。
孩子就像潮湿的水泥,无论什么落在上面都会留下印记
四、从家庭经济情况考虑
这个我虽然放到最后一点,但重要性和前面几条是一样的。因为有家长告诉我,为了不让孩子比别人落后,不让孩子以后埋怨自己,即使家里经济情况非常紧张,生活费要精打细算,还是咬咬牙要送孩子去各种兴趣班。
我总觉得如果为了兴趣班让家里经济紧张,父母压力大,为生活焦虑,也会因此对孩子的兴趣班成绩更加看重和焦虑,这样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兴趣班也好,才艺班也罢,在我看来,更多是锦上添花。如果生活因此紧绷,导致父母互动受影响,亲子互动受影响,感觉更像舍本逐末。如果不是孩子特别热爱,父母只是觉得别人孩子上,所以咬紧牙关也要上的话,真的大可不必。
【再难也要上?如何正确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相关文章:
如何选择适合宝宝的兴趣班11-02
兴趣班,上还是不上?11-02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10-15
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04-03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03-16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08-27
如何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08-29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09-05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