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进行定向培养,就可能出现幼儿时期所表现的“特长”与孩子成人以后的潜在特长不合拍,无意中扼杀了孩子求知的兴趣,影响孩子潜能的开发和全面发展。家长要按照孩子自身的兴趣引导孩子的成长,同时悉心观察他们兴趣的发展和变化,加以正确指导,让孩子在他的年龄充分享受玩耍的乐趣以及享有和大自然合理接触的时间,顺其自然地成长。
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不例外。对孩子实施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本身就违背了幼儿身心发育的基本规律。何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了 “打造天才”而盲目要求孩子只能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造成身心的危害。关于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屡见不鲜,当年被媒体广泛宣传、引得无数家长艳羡的科技大学少年班就是其中之一。事隔20年后,曾经家喻户晓的神童宁铂到现在还只是一个副教授,同样被神童的光环笼罩过的谢彦波后来去普林斯顿读博士,但没能够拿到学位。其他一些少年班的成员毕业后没有并像当初人们所希望那样成为专家、教授,他们大多业务表现平平。不久,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传来:宁铂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而另两位神童:谢彦波和干政,一个自我封闭,一个出现了心理问题。成年后,少年班的“神童”们都说当初不应该上少年班的,但人生成长的路不可重复,他们的遗憾只能作为教训让人深思并引以为戒。
事实证明,让年幼的孩子进入紧张的大学教育是不妥当的。只有其中极少数的孩子能够适应那种少年班教育体制,另外一些就成了牺牲品。幼儿是需要玩耍的,这个阶段的快乐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可以给他们塑造一个乐观的性格、积极的人生观念。另外,幼儿的兴趣极易转移,爱好尚未定型,特长也未显现,过早进行定向培养,就可能出现幼儿时期所表现的“特长”与孩子成人以后的潜在特长不合拍,无意中扼杀了孩子求知的兴趣,影响孩子潜能的开发和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孩子拔苗助长的恶果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都受到伤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家长的盲目从众心理,他们甚至让孩子多学习,不管学什么,只要孩子是在按照家长的意愿学习,他们的心就踏实了。现在很多幼儿教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引导家长,而是迎合家长心理。无论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方法,避免孩子过早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出现厌学和过多的心理问题。现在的家长一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以孩子能认识多少字、背多少首唐诗宋词为荣,就是以孩子能唱歌、会舞蹈、下棋溜冰而自豪,殊不知这只是幼儿早期教育内容中极小的一部分。
用“欲速则不达”来概括家长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一点也不为过,家长不应该给学龄前的孩子太大的压力和太多的期望,也没必要盲从有些媒体对所谓神童的炒作。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应提倡全面发展,培养全才的想法只能是空想、幻想。早在1978年,就有研究者调查过一个大学的神童班,那里的孩子学得多、全、杂,知识掌握得也非常全面。与当年的光芒相比,如今他们中的一半人都非常平庸,这个例子希望能给今天盲目望子成龙的家长带来一点启示。
家长要按照孩子自身的兴趣引导孩子的成长,同时悉心观察他们兴趣的发展和变化,加以正确指导,让孩子在他们的年龄充分享受玩耍的乐趣以及享有和大自然合理接触的时间,顺其自然地成长。不能顺其自然的幼儿教育只能造就“病态”的“天才”,从长远的教育效果看,不但会对幼儿生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违背幼儿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相对于拔苗助长,幼儿园教育应该积极地采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样一种现象:长跑比赛中,一开始就冲在最前面的运动员,往往不但不能得到冠军,甚至连跑完全程也坚持不下来。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过早地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让小小的孩子看起来很“聪明博学”,结果长大后却碌碌无为。急功近利的行为往往导致片面注重孩子的所谓智力开发,忽视孩子的全面成长。其实,除了单纯灌输知识外,家长和幼儿园更应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自学能力。
【拔苗助长扼杀孩子兴趣】相关文章:
不要让兴趣班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10-18
学前班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09-04
孩子阅读的兴趣从哪来03-06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08-27
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04-03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03-16
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10-23
启动孩子学习的间接兴趣10-14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10-15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的真相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