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还记得孩子第一天上学回来时的情景,他们放学后就一直站在你的身后饶有兴致地说起学校里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谁谁被老师批评了,谁吃饭弄到了地上……一些芝麻绿豆的事情好像在他们的嘴里是那么的津津有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是一件无聊的事情,甚至是在浪费自己休息的时间。父母总是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一边手里不停地翻动着报纸,一边咿咿呀呀地回应着孩子的话,没有给孩子展示出任何一点感兴趣的迹象。
殊不知,孩子们的这种诉说需求,是孩子向父母敞开心灵大门的先兆。如果总是冷淡处理,很有可能为以后同孩子的沟通埋下障碍。
“妈妈,我……”10岁的姗姗放学回来,一脸沮丧和不开心的样子。 “怎么啦?宝贝,没事,好好说,别着急。”妈妈关切地看着女儿,把她搂在怀里。“今天放学,跟贝贝约好一起回家,可放学后根本没见到她的影子。我自己在学校里等了她好久,最后,学校都没人了,我才一个人回来。”女儿满脸委屈,甚至有点哽咽。
这个时候妈妈微笑地摸着孩子的头说:“哦,她可能忘记了,或者临时有事,明天到学校问问她,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别总是心里想着这件事情。”
“但是她不该忘记我们的约定,让我傻傻地等了这么长时间,我真伤心!”妈妈这时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好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对于别人无意间的错误,我们应该有颗宽容的心去包容,这样,朋友关系才能持久……”
正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妈妈拿起听筒。 “是贝贝打来的,她问你回来没有,向你道歉。”女儿接过话筒说:“贝贝,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
父母对孩子想说的话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和十分认真的态度,这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亲近感。相反,如果当孩子向家长倾诉时,听到的话总是“这点破事你说过几遍了?”“这点小事,你自己解决!”……孩子“说”的欲望全被打消了。
其实,做父母的关心孩子,不仅仅要关心他的吃住、学习,更要关心他的感受、见解、需求等。这些内在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
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父母可多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与孩子靠近,如:一边听着孩子讲话,一边深深地点头说“是吗”表示关注,这样就可以向孩子表明“你说的我都明白了”的意思,这种被关注感不仅让孩子有继续说的愿望,也让孩子有种被尊重的感觉,这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如果你总是阴沉着脸,保持沉默,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这会让孩子很失望。慢慢地,他就会养成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的坏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他们幼年时很可能就是因为缺少好的听众。
父母对孩子所讲的事情表现出兴趣,那么话题自然而然就有趣起来了。孩子一旦认为自己讲的话被父母接受了,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从而更激发他以后多说、多讲,也就会永远和父母快乐地交流下去。
【家长要充满兴趣地“听”】相关文章:
家长要培养好BB的动脑兴趣11-04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10-15
教育要追随孩子的兴趣11-04
课堂之外的兴趣 要多多培养11-02
孩子学习英语要注重兴趣培养09-26
父母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11-04
孕前要理智地与宠物相处09-12
草籽撒播前地要洒水吗09-0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