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说,女儿2,3岁的时候很喜欢涂鸦,这里画画那里涂涂,到处都是孩子蜡笔的痕迹。妈妈很高兴,看来孩子喜欢画画呀,她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便张罗着给孩子报了兴趣班。一开始孩子很兴奋也很积极,连续上了4节课后突然说不想上了。这位妈妈很着急,毕竟交了这么多学费,不上了很浪费啊,因此她千方百计逼着孩子上,结果孩子每次上课都要闹别扭,刚开始时的热情已经没了踪影,回到家再也没见到孩子拿起蜡笔到处涂了。后来让孩子学舞蹈、学弹钢琴也是这样。
难道自己找错孩子的兴趣了吗?
这是很多父母已经遇到的事情。为什么孩子一开始看似喜欢,但做了几次后就不热衷了呢?到底孩子的兴趣是发掘出来的还是培养出来的?幼儿说想到了孩子喝粥,某个孩子一开始很喜欢喝猪肝粥,妈妈发现孩子喜欢吃,很高兴地经常做、每天做,甚至当孩子腻了不想吃了还强迫吃……孩子能不看到就吐吗?避免孩子吃东西厌倦,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经常做同一种,保持某种食物的新鲜感和诱惑力,那么就能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但是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来说,这样做的方法不可行啊,不可能让孩子偶尔学一学便停下来,这不叫培养兴趣,顶多只能算消遣,怎么办呢?
多种兴趣同时来怎么样?
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可以这样做,为了不错失孩子真正喜欢的事儿啊,并且孩子还能在多种兴趣中切换,不会因为太集中太频繁而让孩子对某种兴趣产生厌倦,还能在对比筛选中发现孩子持续得最久的,这很可能便是孩子的兴趣点。
但这种方法也有弊端,不够专注啊,孩子的宝贵时间都浪费在试错中了。并且多种兴趣班同时来,多了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这可是要耗费精力的,孩子会不会因为过于超负荷从此抗拒做任何父母安排的事情?除此之外,最根本的不足,是这种方法是从外力推动孩子进行的。
内因是驱使持久动力的根本原因,维吉尔说,人们之所以做得到,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到,这就是内因。那么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因呢?
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
孩子之所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因为孩子对某件事情未有足够的兴趣时,父母便匆忙介入。是否有某种兴趣是孩子天生就会疯狂爱上,会让年幼的他们每天自动自发不用监督催促都在做的呢?不能说没有,但凤毛麟角。
有句话说得很好,吃遍天下美食,总觉哪里不够好,便会忍不住自己做一顿;博览天下群书,总觉哪里不够有劲,便会忍不住自己写一篇;赏遍天下画作,总觉哪里不够完美,便会忍不住自己画一副;听遍天下音乐,总觉哪里欠缺,便会忍不住自己唱一曲甚至创作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