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作文

时间:2024-12-01 08:44:03 学习 我要投稿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的作文

学习的作文 篇1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苦中有乐,我的快乐来自学习。

  攻克难题后,快乐无比。

  周末,我又兴致勃勃地写着作业,因为完成后便可出去放松放松。可没料到,在完成“大业”之中,猛地跳出只“拦路虎”,来势之凶,威力之大,“打”得我措手不及,同时也寸步难行。

  我可不信邪,要我放手,没门!

  脑中每闪过一个解题方法,就立马抓住,不让它逃走。写在草稿纸上,仔细验算,哎,可惜是错的。揉成团,丢入纸篓中。推倒,重来!就这样,我试了一种又一种方法。纸篓中的纸团越来越多,绞尽了脑汁,也没能将其破解。

  我忽然又想起一种解题方法,一试,果然成功了,我终于破解出来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美滋滋的快乐感涌上心头。我继续跳入题海之中,想再次体验那种解题后的快乐和自豪。

  考试成功的体验,快乐美妙。

  期末考试中,我考了个不错的成绩。刚听到消息时,我有些不敢相信。确定那是真的后,我喜不自禁。我一学期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增加了我学习的自信和快乐。我将这喜讯告诉了家人。父亲和母亲承诺我要重重的奖赏我,让我提一个奖赏的要求、方式,他们将尽可能地满足;外婆、大姨、小姨等纷纷奖了红包,远在外省读大学的两位表姐也发来了祝贺,甚至连平时不轻易表扬我的外公都夸了我。取得了好成绩,竟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奖赏,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

  我的快乐来自学习,它使我感到了自豪和喜悦。

学习的作文 篇2

  暑假天气炎热,不宜外出,该做点什么呢?和孩子一块加油充电倒是不错的选择。还是做个计划吧,一来避免了漫无目的想干什么就看什么,二来对教育孩子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于是依照孩子定下了简约计划:

  早晨5时半起床做饭

  6时——7时半,早饭收拾完毕。

  7时半—8时10分,和灿灿一块儿比赛背诵课文。既了解了孩子学习内容,又对孩子形成一种鼓励,更重要的是享受了亲子共读的那种浓浓惬意,共同享受了书香四溢的美好。

  8时半—到9时10分,灿灿写数学暑假作业4页(或检测卷一张),口算两页。我读自己的教育教学书。不仅制造了书香氛围,让孩子知道学习需要安静的思考。更重要的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9时10分—9时半,孩子休息,我来给她检查作业,并指导改错。这期间只要我这面一呼喊(大约常在后10分钟)孩子会立刻关掉电视,跑过来。“哪儿错啦?”边说边认真地改起来。让孩子明白必须有错就改,这是自己的任务没完成好,要立刻改正。

  9时半—10时,灿灿做语文暑假作业4页(或检测卷一张),练字一张。我照旧读自己的书,并作笔记。留心观察孩子会时不时的`看看我。常听家长说,孩子坐不住,一会喝水,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又去上厕所……总之外面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他就坐不住。但是经过这样的安排,我发现小灿灿每次都能提起前完成任务,剩余的时间总偷偷读自己的课外书,该休息了还不肯离开。是孩子天生“爱”学习,非也。是学习的氛围在感召她。享受亲自共读的阳光雨露真好。

  10时—10时半孩子照旧休息,我检查作业,最后5分钟孩子改错。

  10时半——11时孩子做现代文阅读2篇。这次我和孩子一块阅读,共享美文,享受儿童文学带来的诗情画意和美轮美的童话世界。在这里让我最不好讲的就是“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和教育?”怕是像大女儿考卷“阅读理解”中的问题,理解有偏颇,抓不住要求的精髓,而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在这里,总想和孩子一块儿认真读。另外,孩子也特别愿意让我和她一块儿学习,问其原因是,因为这样,她问我时,我不必再读课文就知道是什么?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是为欣赏美文带来的意境,能正确教孩子阅读。

  11时准备做饭,12时开饭,然后刷洗餐具。午休,简单打扫家庭卫生。

  下午3时-3时半陪灿灿写一篇写话,写出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然后我和孩子一块儿略加修改并打在她的博客中。一是激励,二是指导(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孩子写的不是不找边际,不做太大改动。)其余时间自由支配,或各自读书或画画。写作业和去书店读书交替进行。陪孩子一块安静的坐在书屋里读书,真是一种难得的安静与悠闲。真如陶渊明先生《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

  晚饭后,不再管灿灿,检查大女儿课程预习和暑假作业完成情况。一是熟悉孩子教材,但主要是督促作用,往往有些题目,我还不及孩子会的多。

  回头想想一天的经历,真的收获颇多。我自己学习了,也指导了孩子学习,关键是给孩子营造了学习的氛围,享受了亲子学习带来的阳光雨露。

学习的作文 篇3

  不要学躲避大海的企鹅,因为大海永远不会平静;不要学在屋檐下苟且偷生的家雀,因为长空永远不会晴空万里。困难,这一个代名词,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带来的更多是恐惧。但,它赋予我的,是喜悦。因为,我曾克服过它!

  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试,很遗憾,年级前3名与我无缘,我落到了第4名。回到家,我用泪水来宣泄,用文笔来倾诉。我尽力了,窗前的灯光仍在闪亮,它似乎在昂空长笑。它不是在讥笑我吗?是想激励我吗?哎,也许吧!

  我不信我与前三名无缘,于是,我便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学习。抬头看,墙角上的蜘蛛在得意地吃着它网到的猎物。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捕捉到自己的“猎物”呢?

  在六年级第一学期里,我发奋学习,同龄人尽情玩耍的时间我放弃了;同龄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放弃了;同龄人欢乐的笑容我放弃了。只乞求在书中寻找快乐,在学习中寻找快乐。终于,我成功了,六年级第一学习,我登上了年级第二的“宝座”。心中微微开起了一朵向日葵,永远向太阳绽开笑脸。

  不要因为摔过交而放弃奔跑,不要因为受过风雨的.袭击而憎恨大自然;不要因为曾经失败过而永远放弃……热爱生活的人,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勇往直前,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找到生活中的闪光点!克服困难,你才能享受到快乐的滋味!我体会到了,因为,我曾经克服过它!

学习的作文 篇4

  一、学习语文作文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一个基础学科,是离不开的重要工具。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是我们每天都不能够脱离的。在整个学生阶段的学习中,语文伴随着每个阶段,这也从侧面展示了其基础性和重要性。而语文能力综合的一个方面就是写作文的能力。作文能力不仅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其次,升学考试离不开作文的贡献。因为在语文考试中,有这样一个公式:作文=1/2语文。也就是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是占据比重最高的一块。根据调查显示,只要语文成绩较高的学生,其作文一般都是高分。而且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对作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文摘》资料显示:90%的初中、高中的尖子生们,都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也告诉大家,要想取得较高的语文成绩,保证自己的升学考试能够顺利,对于作文的重视千万不可小觑。

  再次,未来就业离不开较好的写作水平。望眼过去,各行各业都会需要较强的写作能力。例如研究生需要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等;教师需要写教学计划、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总结等;科研人员需要写项目申请、项目总结等;词作家需要写歌词、剧作家需要写剧本等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过硬的文笔才是王道。初中对于作文的学习是培养自己写作能力的基础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后,生活中需要。在生活中,作文可以成为人和人之间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便捷工具。例如日记、请假条、说明书、感谢信、表扬信、招聘启事等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离不开写作的,因此要让学生在初中这样一个基础的阶段,打好过硬的写作基本功,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处处受益。

  二、学习作文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方面。(1)自身能力匮乏。在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由于存在过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教师其自身的作文理论就比较匮乏,对写作以及其教学的知识只有很少的了解和掌握,其掌握的程度根本就不能够去很好地指引学生。其中也会有很少的一些教师去偶尔翻阅一些研究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资料或者书本,而一直在关注的却是少之又少。(2)教学方法比较古板。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古板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模式: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种模式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在命题结束以后,教师往往就会拿出一个范文,然后向学生灌输其写作思路和模型,让学生学会模仿,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直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所能做的就是去接受教师引导出来的知识和想法,并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一直这样进行作文的教学,最后只会导致学生对其失去兴趣。(3)突出自己选材的想法。在命题的时候,每个教师的心里都会有自己的认知和想法,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往往有的教师就会在课堂上过度地强调自己的思想,这就相当于将自己的思维强制地塞给了学生,让他们陷入了自己思维的圈里,从而使学生完全失去了自己对命题的理解,限制了他们的灵感,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也都是没有韵味的,失去了创新性。(4)批阅作文方式过于单调。作为学生来说,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用心写出来的,肯定都会希望自己的教师写完之后,能够给予一定的评价。但是面对那么文章,很多教师却是应付了事,看头看尾,根本就不去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做出来的评价也只是单一的方式,这就导致了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从而失去了对写作作文的兴趣。

  另一方面,学生方面。在很多学生的心里,写作文只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他们心里作文是非常没有意思的。因此出现了很多学生在写作上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较低的现象。面对这样一个现状,教师要从心理上让学生对作文产生认同感,从而接受并喜欢上作文。其实在教导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内心的一种需求和心理需要。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对于作文的写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缺乏写作的欲望,对于作文的完成仅仅是为了取得成绩、得到家长或者教师的表扬等,而对作文的写作根本就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

  对于这类学生来说,题目合意了会非常迅速地进入到写作的过程,但一旦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题目,就会搜肠刮肚,很痛苦地将其完成。(2)写作中往往会出现编、仿、背、抄等四种情况。编则是指编一些不切实际、根本就没有做过的事情;仿就是模仿着别人的论文,改变的只是人物;背就是在考试之前背一些文章,在写作文的时候将其默写下来;抄就是抄袭优秀作文,不做一点变化。这四种情况对于作文的写作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些弊端,导致写作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新奇性,内容空洞而又不真实。

  三、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策略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所以要想学生的学习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1)增强自身的能力。教师自己要不断地充电,加强自己知识的储备;还要放下自己的教师架子,能够向学生学习;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在教学中只能够对于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具有开发性的意见,供其参考,绝对不能够过度点拨。(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所出的题目要紧紧围绕着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够以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为写作的内容,从而将其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愿望,要将其自己内心想说的进一步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游戏或者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进行讨论和感悟,从而产生兴致勃勃的想法和语言,这样写起来自然就不会有困难,也不会表现得非常生硬。其次,用激励的方式激发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要对其很小的进步给予很大的表扬,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这样才会激发其兴趣。另外,注意学生的个体性,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教师切忌"一锅煮"的教学方式,这样只会导致差的学生越来越差。所以教师对于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减少作文难度,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一点点地在进步,从而激发起其写作兴趣。(3)采用多样性的作文教学方式。在作文教学中,针对于每个阶段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例如可以开展多样的作文活动,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能够有创造性的思维。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作文的学习,除了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可以试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改善自己的写作能力。(1)加大自己的阅读量,从而积累写作的素材。作文就是要做到有物可以写,有话可以说。作为学生,需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可以阅读一些合适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文选以及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等;还可以通过制作阅读卡,将自己喜欢或者是写得比较精彩的片段、名人名言、妙词佳句等等都进行抄写或者剪裁进行分类整理,如果有自己的感想可以在旁边进行批注,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2)多练手,写日记、记随笔。当课外时间不是很充裕,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大量的读物时,学生可以平时的时候多多练笔,比如写写日记、记录随笔感言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就会觉着自己的笔头熟悉很多,素材也跟着丰富了起来,其中有很多的内容也可以被运用到作文当中去,进而减轻了自己写作的难度。对于随笔来说,学生有着非常大的自由度,选材、命题、文体、字数都是不受限制的,能做的就是要写出东西,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可以通过抒情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总而言之就是随心所欲。这样可以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欲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兴趣,相信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3)认真体验生活,多到社会生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取之不尽的。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细心去体会万事万物,感受生活的真谛,开阔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写出具有真实情感的文章。

  对于作文的写作来说,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想提高初中生作文的写作能力的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但是只要坚持,做到以服务学生为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艳。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xx,8(11):58-59.

  [2]薛金花。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引文版:教育科学,20xx,(1):62-62.

学习的作文 篇5

  大爱铸造师魂——学习行知思想,诠释教育真谛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晓庄师范学院,寻找陶先生的“高大身影”;当我登上劳山,向先生陵墓敬献花篮,解读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诲;当我站在陶行知纪念馆前,细细品读“犁宫”两字,反复阅读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当我再一次拜读《高大的身影》,被其中的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所打动时……我的心为之震撼,震撼于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震撼于他“爱满天下”的无私胸怀,震撼于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虽然先生离开我们已六十四年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永远镌刻在一代又一代教育者的心中,我想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教育思想求真创新,在于他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更在于他有一颗伟大的师爱之心。陶先生经常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个“捧”就是奉献,这个“心”就是师爱之心,“捧”给谁?给人民和儿童。

  陶先生的一生,正是为教育事业、为祖国富强无私奉献的一生。一个留洋归来的学者,毅然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开荒盖房,创办乡村学堂,让穷苦的孩子享受教育。即便在生活窘迫的时候,他依然把从加拿大华侨那里募捐的捐款和个人演讲的门票收入都汇寄香港保卫中国同盟,支持抗日斗争。

  先生不仅自己有奉献之心,而且还教育学生有奉献之心。所以他倡导“小先生制”,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教不识字的贫苦大众。正是先生以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才让爱心得以延续,得以涌动,汇聚成更大的爱心。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陶先生的时代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先生对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勇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如,被周总理称为“国宝”的'、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在六十一年平凡的教育生涯中,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理念,以慈母般的爱,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尤其偏爱特殊的学生,从未惩罚过一次学生,从未向学生发过一次火,更没有向家长告过一次状,霍老师所做的一切着实让人佩服,更让人赞叹,可以说这是霍老师用人格、师爱、信念、学识、魅力来用心诠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大爱无边的教育真谛。虽然霍老已离开了我们,但“传道授业解惑躬耕一生,彰爱扬清懿德垂范千秋”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由此,我想到“大爱是师德之魂”,一名幼儿教师只要拥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爱生如子的博大胸怀,才能时刻把幼儿放在心里。幼儿进步了,她感到欣慰;幼儿退步了,她感到焦急不安;幼儿犯了错误,她感到痛心和自愧。

  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必须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伟大的师爱之心,奉献幼教事业,理解孩子,赏识孩子,在平凡的幼教岗位上甘于清贫,兴趣盎然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认真研读孩子这本大书,让每个孩子在人生的起始阶段获得全面、和谐、快乐的成长。

《学习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的作文

学习的作文 篇1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苦中有乐,我的快乐来自学习。

  攻克难题后,快乐无比。

  周末,我又兴致勃勃地写着作业,因为完成后便可出去放松放松。可没料到,在完成“大业”之中,猛地跳出只“拦路虎”,来势之凶,威力之大,“打”得我措手不及,同时也寸步难行。

  我可不信邪,要我放手,没门!

  脑中每闪过一个解题方法,就立马抓住,不让它逃走。写在草稿纸上,仔细验算,哎,可惜是错的。揉成团,丢入纸篓中。推倒,重来!就这样,我试了一种又一种方法。纸篓中的纸团越来越多,绞尽了脑汁,也没能将其破解。

  我忽然又想起一种解题方法,一试,果然成功了,我终于破解出来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美滋滋的快乐感涌上心头。我继续跳入题海之中,想再次体验那种解题后的快乐和自豪。

  考试成功的体验,快乐美妙。

  期末考试中,我考了个不错的成绩。刚听到消息时,我有些不敢相信。确定那是真的后,我喜不自禁。我一学期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增加了我学习的自信和快乐。我将这喜讯告诉了家人。父亲和母亲承诺我要重重的奖赏我,让我提一个奖赏的要求、方式,他们将尽可能地满足;外婆、大姨、小姨等纷纷奖了红包,远在外省读大学的两位表姐也发来了祝贺,甚至连平时不轻易表扬我的外公都夸了我。取得了好成绩,竟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奖赏,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

  我的快乐来自学习,它使我感到了自豪和喜悦。

学习的作文 篇2

  暑假天气炎热,不宜外出,该做点什么呢?和孩子一块加油充电倒是不错的选择。还是做个计划吧,一来避免了漫无目的想干什么就看什么,二来对教育孩子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于是依照孩子定下了简约计划:

  早晨5时半起床做饭

  6时——7时半,早饭收拾完毕。

  7时半—8时10分,和灿灿一块儿比赛背诵课文。既了解了孩子学习内容,又对孩子形成一种鼓励,更重要的是享受了亲子共读的那种浓浓惬意,共同享受了书香四溢的美好。

  8时半—到9时10分,灿灿写数学暑假作业4页(或检测卷一张),口算两页。我读自己的教育教学书。不仅制造了书香氛围,让孩子知道学习需要安静的思考。更重要的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9时10分—9时半,孩子休息,我来给她检查作业,并指导改错。这期间只要我这面一呼喊(大约常在后10分钟)孩子会立刻关掉电视,跑过来。“哪儿错啦?”边说边认真地改起来。让孩子明白必须有错就改,这是自己的任务没完成好,要立刻改正。

  9时半—10时,灿灿做语文暑假作业4页(或检测卷一张),练字一张。我照旧读自己的书,并作笔记。留心观察孩子会时不时的`看看我。常听家长说,孩子坐不住,一会喝水,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又去上厕所……总之外面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他就坐不住。但是经过这样的安排,我发现小灿灿每次都能提起前完成任务,剩余的时间总偷偷读自己的课外书,该休息了还不肯离开。是孩子天生“爱”学习,非也。是学习的氛围在感召她。享受亲自共读的阳光雨露真好。

  10时—10时半孩子照旧休息,我检查作业,最后5分钟孩子改错。

  10时半——11时孩子做现代文阅读2篇。这次我和孩子一块阅读,共享美文,享受儿童文学带来的诗情画意和美轮美的童话世界。在这里让我最不好讲的就是“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和教育?”怕是像大女儿考卷“阅读理解”中的问题,理解有偏颇,抓不住要求的精髓,而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在这里,总想和孩子一块儿认真读。另外,孩子也特别愿意让我和她一块儿学习,问其原因是,因为这样,她问我时,我不必再读课文就知道是什么?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是为欣赏美文带来的意境,能正确教孩子阅读。

  11时准备做饭,12时开饭,然后刷洗餐具。午休,简单打扫家庭卫生。

  下午3时-3时半陪灿灿写一篇写话,写出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然后我和孩子一块儿略加修改并打在她的博客中。一是激励,二是指导(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孩子写的不是不找边际,不做太大改动。)其余时间自由支配,或各自读书或画画。写作业和去书店读书交替进行。陪孩子一块安静的坐在书屋里读书,真是一种难得的安静与悠闲。真如陶渊明先生《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

  晚饭后,不再管灿灿,检查大女儿课程预习和暑假作业完成情况。一是熟悉孩子教材,但主要是督促作用,往往有些题目,我还不及孩子会的多。

  回头想想一天的经历,真的收获颇多。我自己学习了,也指导了孩子学习,关键是给孩子营造了学习的氛围,享受了亲子学习带来的阳光雨露。

学习的作文 篇3

  不要学躲避大海的企鹅,因为大海永远不会平静;不要学在屋檐下苟且偷生的家雀,因为长空永远不会晴空万里。困难,这一个代名词,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带来的更多是恐惧。但,它赋予我的,是喜悦。因为,我曾克服过它!

  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试,很遗憾,年级前3名与我无缘,我落到了第4名。回到家,我用泪水来宣泄,用文笔来倾诉。我尽力了,窗前的灯光仍在闪亮,它似乎在昂空长笑。它不是在讥笑我吗?是想激励我吗?哎,也许吧!

  我不信我与前三名无缘,于是,我便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学习。抬头看,墙角上的蜘蛛在得意地吃着它网到的猎物。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捕捉到自己的“猎物”呢?

  在六年级第一学期里,我发奋学习,同龄人尽情玩耍的时间我放弃了;同龄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放弃了;同龄人欢乐的笑容我放弃了。只乞求在书中寻找快乐,在学习中寻找快乐。终于,我成功了,六年级第一学习,我登上了年级第二的“宝座”。心中微微开起了一朵向日葵,永远向太阳绽开笑脸。

  不要因为摔过交而放弃奔跑,不要因为受过风雨的.袭击而憎恨大自然;不要因为曾经失败过而永远放弃……热爱生活的人,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勇往直前,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找到生活中的闪光点!克服困难,你才能享受到快乐的滋味!我体会到了,因为,我曾经克服过它!

学习的作文 篇4

  一、学习语文作文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一个基础学科,是离不开的重要工具。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是我们每天都不能够脱离的。在整个学生阶段的学习中,语文伴随着每个阶段,这也从侧面展示了其基础性和重要性。而语文能力综合的一个方面就是写作文的能力。作文能力不仅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其次,升学考试离不开作文的贡献。因为在语文考试中,有这样一个公式:作文=1/2语文。也就是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是占据比重最高的一块。根据调查显示,只要语文成绩较高的学生,其作文一般都是高分。而且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对作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文摘》资料显示:90%的初中、高中的尖子生们,都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也告诉大家,要想取得较高的语文成绩,保证自己的升学考试能够顺利,对于作文的重视千万不可小觑。

  再次,未来就业离不开较好的写作水平。望眼过去,各行各业都会需要较强的写作能力。例如研究生需要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等;教师需要写教学计划、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总结等;科研人员需要写项目申请、项目总结等;词作家需要写歌词、剧作家需要写剧本等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过硬的文笔才是王道。初中对于作文的学习是培养自己写作能力的基础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后,生活中需要。在生活中,作文可以成为人和人之间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便捷工具。例如日记、请假条、说明书、感谢信、表扬信、招聘启事等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离不开写作的,因此要让学生在初中这样一个基础的阶段,打好过硬的写作基本功,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处处受益。

  二、学习作文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方面。(1)自身能力匮乏。在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由于存在过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教师其自身的作文理论就比较匮乏,对写作以及其教学的知识只有很少的了解和掌握,其掌握的程度根本就不能够去很好地指引学生。其中也会有很少的一些教师去偶尔翻阅一些研究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资料或者书本,而一直在关注的却是少之又少。(2)教学方法比较古板。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古板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模式: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种模式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在命题结束以后,教师往往就会拿出一个范文,然后向学生灌输其写作思路和模型,让学生学会模仿,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直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所能做的就是去接受教师引导出来的知识和想法,并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一直这样进行作文的教学,最后只会导致学生对其失去兴趣。(3)突出自己选材的想法。在命题的时候,每个教师的心里都会有自己的认知和想法,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往往有的教师就会在课堂上过度地强调自己的思想,这就相当于将自己的思维强制地塞给了学生,让他们陷入了自己思维的圈里,从而使学生完全失去了自己对命题的理解,限制了他们的灵感,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也都是没有韵味的,失去了创新性。(4)批阅作文方式过于单调。作为学生来说,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用心写出来的,肯定都会希望自己的教师写完之后,能够给予一定的评价。但是面对那么文章,很多教师却是应付了事,看头看尾,根本就不去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做出来的评价也只是单一的方式,这就导致了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从而失去了对写作作文的兴趣。

  另一方面,学生方面。在很多学生的心里,写作文只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他们心里作文是非常没有意思的。因此出现了很多学生在写作上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较低的现象。面对这样一个现状,教师要从心理上让学生对作文产生认同感,从而接受并喜欢上作文。其实在教导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内心的一种需求和心理需要。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对于作文的写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缺乏写作的欲望,对于作文的完成仅仅是为了取得成绩、得到家长或者教师的表扬等,而对作文的写作根本就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

  对于这类学生来说,题目合意了会非常迅速地进入到写作的过程,但一旦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题目,就会搜肠刮肚,很痛苦地将其完成。(2)写作中往往会出现编、仿、背、抄等四种情况。编则是指编一些不切实际、根本就没有做过的事情;仿就是模仿着别人的论文,改变的只是人物;背就是在考试之前背一些文章,在写作文的时候将其默写下来;抄就是抄袭优秀作文,不做一点变化。这四种情况对于作文的写作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些弊端,导致写作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新奇性,内容空洞而又不真实。

  三、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策略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所以要想学生的学习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1)增强自身的能力。教师自己要不断地充电,加强自己知识的储备;还要放下自己的教师架子,能够向学生学习;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在教学中只能够对于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具有开发性的意见,供其参考,绝对不能够过度点拨。(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所出的题目要紧紧围绕着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够以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为写作的内容,从而将其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愿望,要将其自己内心想说的进一步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游戏或者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进行讨论和感悟,从而产生兴致勃勃的想法和语言,这样写起来自然就不会有困难,也不会表现得非常生硬。其次,用激励的方式激发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要对其很小的进步给予很大的表扬,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这样才会激发其兴趣。另外,注意学生的个体性,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教师切忌"一锅煮"的教学方式,这样只会导致差的学生越来越差。所以教师对于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减少作文难度,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一点点地在进步,从而激发起其写作兴趣。(3)采用多样性的作文教学方式。在作文教学中,针对于每个阶段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例如可以开展多样的作文活动,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能够有创造性的思维。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作文的学习,除了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可以试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改善自己的写作能力。(1)加大自己的阅读量,从而积累写作的素材。作文就是要做到有物可以写,有话可以说。作为学生,需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可以阅读一些合适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文选以及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等;还可以通过制作阅读卡,将自己喜欢或者是写得比较精彩的片段、名人名言、妙词佳句等等都进行抄写或者剪裁进行分类整理,如果有自己的感想可以在旁边进行批注,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2)多练手,写日记、记随笔。当课外时间不是很充裕,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大量的读物时,学生可以平时的时候多多练笔,比如写写日记、记录随笔感言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就会觉着自己的笔头熟悉很多,素材也跟着丰富了起来,其中有很多的内容也可以被运用到作文当中去,进而减轻了自己写作的难度。对于随笔来说,学生有着非常大的自由度,选材、命题、文体、字数都是不受限制的,能做的就是要写出东西,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可以通过抒情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总而言之就是随心所欲。这样可以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欲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兴趣,相信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3)认真体验生活,多到社会生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取之不尽的。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细心去体会万事万物,感受生活的真谛,开阔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写出具有真实情感的文章。

  对于作文的写作来说,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想提高初中生作文的写作能力的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但是只要坚持,做到以服务学生为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艳。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xx,8(11):58-59.

  [2]薛金花。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引文版:教育科学,20xx,(1):62-62.

学习的作文 篇5

  大爱铸造师魂——学习行知思想,诠释教育真谛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晓庄师范学院,寻找陶先生的“高大身影”;当我登上劳山,向先生陵墓敬献花篮,解读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诲;当我站在陶行知纪念馆前,细细品读“犁宫”两字,反复阅读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当我再一次拜读《高大的身影》,被其中的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所打动时……我的心为之震撼,震撼于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震撼于他“爱满天下”的无私胸怀,震撼于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虽然先生离开我们已六十四年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永远镌刻在一代又一代教育者的心中,我想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教育思想求真创新,在于他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更在于他有一颗伟大的师爱之心。陶先生经常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个“捧”就是奉献,这个“心”就是师爱之心,“捧”给谁?给人民和儿童。

  陶先生的一生,正是为教育事业、为祖国富强无私奉献的一生。一个留洋归来的学者,毅然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开荒盖房,创办乡村学堂,让穷苦的孩子享受教育。即便在生活窘迫的时候,他依然把从加拿大华侨那里募捐的捐款和个人演讲的门票收入都汇寄香港保卫中国同盟,支持抗日斗争。

  先生不仅自己有奉献之心,而且还教育学生有奉献之心。所以他倡导“小先生制”,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教不识字的贫苦大众。正是先生以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才让爱心得以延续,得以涌动,汇聚成更大的爱心。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陶先生的时代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先生对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勇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如,被周总理称为“国宝”的'、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在六十一年平凡的教育生涯中,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理念,以慈母般的爱,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尤其偏爱特殊的学生,从未惩罚过一次学生,从未向学生发过一次火,更没有向家长告过一次状,霍老师所做的一切着实让人佩服,更让人赞叹,可以说这是霍老师用人格、师爱、信念、学识、魅力来用心诠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大爱无边的教育真谛。虽然霍老已离开了我们,但“传道授业解惑躬耕一生,彰爱扬清懿德垂范千秋”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由此,我想到“大爱是师德之魂”,一名幼儿教师只要拥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爱生如子的博大胸怀,才能时刻把幼儿放在心里。幼儿进步了,她感到欣慰;幼儿退步了,她感到焦急不安;幼儿犯了错误,她感到痛心和自愧。

  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必须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伟大的师爱之心,奉献幼教事业,理解孩子,赏识孩子,在平凡的幼教岗位上甘于清贫,兴趣盎然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认真研读孩子这本大书,让每个孩子在人生的起始阶段获得全面、和谐、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