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子》随笔

时间:2024-08-26 22:16:35 阅读 我要投稿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母与子》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母与子》随笔

《母与子》随笔1

  早饭后,妈妈下楼送儿子上学。

  刚到楼道口,一股寒流袭来,只见一片洁白的世界。昨晚下了一场大雪,儿子对妈妈说,停放的汽车变成奶油面包了。

  妈妈这是第一次步行送儿子上学。不仅仅是雪天不能骑车,还有一个原因,妈妈暂时还不能告诉儿子。

  有人摔倒了,也有自行车电动车躺在地上,一辆汽车,拐弯时候,前轮一直打滑,撞到了路沿石才停下来。

  妈妈没有牵儿子的手,儿子起初被雪景吸引,等走了几步,才发现,妈妈已经在很远的前方。

  儿子叫了几声妈妈,妈妈没有反应。儿子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因为有了雪,原来的地面简直变了样,就像抹了一层润滑油,考验着人的平衡能力。

  儿子小心翼翼,还是来了个四脚朝天。儿子好不容易翻过身,爬了几次,都没有站起来。妈妈好像没有听到声响,也没听到儿子的呼唤。

  儿子明白,爬起来,对他来说,很难。儿子对今天妈妈有点反常的'表现,也想志气。他发现身边有棵行道树,扶着树,竟然挣扎着站了起来。

  拍打掉身上的雪渍,整理书包,继续前行。这段路原来都是在妈妈背上,后来在妈妈车后座上度过。这次,仿佛是爬雪山过草地般艰难。

  终于到了学校门口,妈妈没有正视儿子,儿子也赌气直接走进校园。儿子没有看到,妈妈眼里流出的泪水,已经在脸上结了冰。

  望着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儿子,一瘸一拐的背影。妈妈心想,这样的举动太过残忍。可昨天自己不好的体检结果出来之前,在这个单亲家庭,妈妈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至。

  这是20xx年的第一场雪。

《母与子》随笔2

  父母的欢乐藏而不露,他们的悲哀与恐惧也是这样。欢乐他们无法说,悲哀与恐惧则不肯说。子女使他们的辛苦变甜,也使他们的`不幸更苦;子女增添了生的忧虑,却减轻了死的记怀。传宗接代是动物的通例,而名声、德行和功业则为人类独有。人们一定看到,丰功伟业总是出自无儿无女的老绝户之手,因为这种人力图在他们肉体的形象后继无人的情况下表现他们精神的形象,所以没有后代的人反而最关心后代。创立家业的人对子女最纵容,因为他们把子女不仅看做家族的传承,而且还看做事业的延续;所以他们既是子女,又是造物。

《母与子》随笔3

  父母疼爱子女时往往厚此薄彼,有时候心眼偏的没有道理,尤其是母亲。正如所罗门所言:“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人们一定看到,有的家里儿女满堂,老大老二深受器重,老小备受娇惯,居中的几个好像被父母遗忘,然而事实往往证明他们最有出息。

  父母对孩子的零用钱抠得太紧,必生祸患。这样做使他们变得卑贱,学会投机取巧,结交一些狐朋狗友,日后手头宽裕时,更会放浪形骸。因此当父母的`权威用在严管子女,而不是严管钱包时,才有最好的结果。

《母与子》随笔4

  父母底欢欣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底忧愁与畏惧亦是如此。他们底欢欣他们不能说,他们底忧惧他们也不肯说。子嗣使劳苦变甜,但是也使不幸更苦。他们增加人生底忧虑,但是他们减轻关于死亡的记忆。由生殖而传种是动物同有的;但是名声、德行与功业则是人类特有的;而最伟大的事业是从无后嗣的人来的这种事实也是确实可见的;这些人是在他们底躯体底影象无从表现之后努力想表现他们精神底影象的。所以,无后代的人倒是最关心后代的人了。首先树立家业的人们是对于他们底子嗣最为纵容的;他们把子嗣看做不但是本族底继嗣,而且也是自己事业底继续;因此,他们对自己底子嗣与自己所造的事物都是一样的看法。

  培根的话非常准确会把握了为人父母者的心结,天下所有的孩子若是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怕是能早些懂事了。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对于孩子的缺点,父母往往是既无可奈何又讳莫如深,而对于孩子的优点和成绩,父母却往往有意无意地夸大和颂扬,唯恐天下人不知。此皆人性之弱点。爱孩子靠天性足矣,教育则既是一门学问,又得靠父母本人的修行。

《母与子》随笔5

  人们有一种愚蠢的作风(父母、老师、仆人都是这样),就是挑动年幼的弟兄争强斗胜,结果成年后往往兄弟失和、家庭不安。意大利人不大区分子女侄甥或近亲。只要同居一族,纵然不是亲生子女,也无所谓。说实话,在性质上,这大体是同一回事。由于血缘使然,我们有时会看见某个侄子或外甥更像叔伯,舅舅或是别的亲人,却不像他的生父。

  父母打算让子女做何种职业,走什么道路,应趁早选定,因为小时候他们的.可塑性最强。父母不必太拘泥儿女的爱好,别以为子女最爱做的就一定能做得最好。当然,如果子女的爱好和天赋非常突出,那就最好不要横加干涉。不过一般来说,这句格言讲得很好:“选择最好的,习惯会使它变得轻松愉快。小弟通常很幸运,但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因为兄长被剥夺了继承权而走运得福。

【《母与子》随笔】相关文章:

随笔04-05

教育随笔小班 小班教育随笔01-24

繁华的随笔01-26

高中的随笔01-29

教学的随笔04-06

学生的随笔04-07

生日的随笔05-27

假期的随笔05-27

初中随笔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