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随笔

时间:2023-04-06 13:56:46 阅读 我要投稿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的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的随笔

教学的随笔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主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这五大领域中,健康排在首位,可见健康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所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特别重要。众所周知,体育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体育活动中,幼儿是最真实的,最开心的,也是最享受的,同时它也是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并不是一种单一的体能训练,它是一种综合的游戏实践活动,所以通过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而体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最佳途径。在体育活动中,我为幼儿设计了克服不同困难的情境,因为幼儿只有克服了一定的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了,付出了某种努力,具有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将体育活动进行下去。如大班“跳伞运动员”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椅子,让幼儿分别从一个椅子高度、两个椅子高度跳下,幼儿完成得都很好。但当搭至三个、四个椅子高度时,有的幼儿胆怯了,特别是小女孩。这时候,教师的鼓励和信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当一个孩子勇敢地跳下后,教师总会适时地翘起大拇指:“你真棒!”当孩子稍有犹疑,教师就会伸出双手,做出安全保护的样子,鼓励孩子“你能行!”教师的鼓励和保护让幼儿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大部分孩子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跳。最后,只有一位小女孩,站在四个椅子的上面,无论教师如何鼓励,就是不肯往下跳。她眼含泪花,想跳又不敢跳,不跳又不甘心。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她终于跳了下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她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她兴奋的小脸上,可以看到克服困难为她带来了勇气和乐趣。

  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喜欢游戏,但更喜欢游戏的成功。这是因为游戏的成功一方面给幼儿带来愉悦,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父母、教师、同伴的赞许。”《指南》中也指出,幼儿阶段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如果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常常遭受失败,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否定的“自我”倾向,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动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做到在言语和行为上处处照顾每一位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对于那些活动能力差的幼儿,也要在言语上、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应轻易加以否定或批评。如在组织幼儿跳绳子的时候,有个别幼儿由于无法掌握动作要领,老是被绳子绊住,对跳绳失去了信心,对自己也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肯定不会跳了,对活动产生了排斥心理,当他们面对甩过来的绳子时,脚就不听使唤,这时老师就用鼓励的口吻说:“你行的,试试看好吗?”,哪怕只跳过了一下,老师也要为他加油:“真棒,再来一次。”“加油!加油!”这些幼儿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影响下,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克服了畏难心理,掌握了动作要领,也树立了自信心。

  三、促进幼儿思维灵敏性的发展

  《指南》中要求幼儿“动作协调、灵敏”,因为这样的幼儿思维比较敏捷,并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他们对单纯的体育活动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的角色推动活动的开展。如游戏“小狗爬爬”,游戏以小朋友扮演小狗去给好朋友送礼物这一流程作为主线,在整个游戏中,我们着重以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为目标。因为爬本身是一种单调,枯燥的运动,如果把爬变成为一种愉快的运动,既有益于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又有利于幼儿思维的灵敏性的发展。首先,小狗爬时要根据老师发出的信号的变化,不断变换爬的方式。如,小鼓节奏快,小狗要爬得快,小鼓节奏慢,小狗要爬得慢,有节奏地和着音乐的节拍爬,同时老师不时地变换方位,让小狗朝指定目标爬行。这样的一种游戏方式既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又可以让幼儿的思维做出快速思考和反应,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四、促进幼儿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指南》在目标中要求幼儿“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现代社会大多是核心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幼儿的玩伴特别少,很难有集体概念,而体育活动基本上是集体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接触频繁,协同活动多,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幼儿集体概念的建立和发展。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体育游戏来完成其教学任务的,体育游戏有它特有的规则、情节,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为了达到游戏目的,幼儿必须通过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项活动。如在“送汤圆”的游戏中,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比赛,每个人必须手拿勺子,上面放个“汤圆”(乒乓球),跨过“水沟”,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将“汤圆”送到小白兔家里,最后,比比哪一组送的“汤圆”最多就获胜。通过这种合作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如何协调配合完成任务,使幼儿知道,要取得游戏的最后胜利,必须与同伴友好合作,互帮互助。因此,教师应多组织一些竞赛性强,合作多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在幼儿充满竞争色彩和趣味的体育活动中,幼儿通过不断的努力和锻炼,体验成功与荣誉,形成活泼健康、自信乐观、团结互助,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竞争的良好品质,促使幼儿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一个坚强的人。

教学的随笔2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学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当我在演示时需要同学来当助手,他们都积极要求当助手,在演示时他们配合得相当好。

  教学启示:

  在评价理念上,要由过去仅关注认知领域单唯目标的实现,而转变到关注“三维”课程目标的整体落实上来;要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由仅仅注重教师的行为表现,而转变到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上来。臂如,要关注学习者是否实现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习者是否主动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立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活动过程中去;师生之间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与沟通;学习者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的反思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是否获得了适宜的条件和环境,等等。

教学的随笔3

  一首学生多年以后回到母校的小诗,在我饱含深情地读完之后,听到的是阵阵不肯停息的掌声心中本已被诗句熏陶的我,此时更无法平息那种激动,孩子们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老师,等我长大了,也要回到这里来看您!”“那时候老师早不在这儿了!”“老师,您会忘记我们吗?”教室寂静片刻后又开始沸腾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道。“老师,等我们回来时,我开车接您去!”——转头一看,是我们班中最淘气的男孩子,我便摸着他的头,用满意的目光给了他无声的答案,这或许也能给他好好学习的动力吧!

  看到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我心想:何不趁此机会组织一次活动呢?突发奇想的我,在班中宣布了——“举行一次朗读比赛,就读刚才这首诗,自愿到班长那里报名,下午进行!”“语文万岁……”“万岁语文……”

  回到办公室,看到班中半数以上人员参加比赛的.名单,我陷入了沉思:这是我那群曾经最不爱学习的孩子们吗?这是我那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吗?这是我那群曾经不知道什么是语文作业的孩子们吗?……“语文万岁!”这句话的分量太重了,这不仅仅是孩子们对我语文课的肯定,也是对我本人的认可,这种与学生的感情、思想融为一体的感受,我以前有过,但却没有今天这么浓!

  短短一年时间的接触,对于毕业生的他们来说,课题的兴趣对成绩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喜欢老师才能喜欢他(她)所教的科目,喜欢这个科目才能喜欢写这科的作业,喜欢写作业才能使成绩上升,成绩上升不正是我们的期盼吗?我在课堂上从不给学生太多太大的压力,时不时的开个玩笑,调节一下班级气氛,他快乐所以我快乐,我的收获也同样多啊!

  为着“语文万岁”继续努力加油吧————

教学的随笔4

  一个学期工作即将结束,我将带领孩子们就此告别了三年级,迎来四年级的学习生活。这个学期的工作是繁忙的、充实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更加重视认真钻研教材这个基础上,把吃透教材作为教师进入课堂的必经环节。每堂课后重视课后反思,从多角度去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查阙补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教学的随笔5

  《窃读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后,抓住小女孩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来体会出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到小女孩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热爱。也是为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读书,谈读书的收获与体会”作铺垫,如何让孩子也爱上阅读,喜爱读书呢?我备课时颇费了一番心思。

  上课伊始,我用名人大家的格言,让学生知道读书的乐趣,顺利引入课文的理解,“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女孩在书店里偷偷地读书。”“再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文中哪句写出了小女孩窃读的感受?”“我很快乐,也很惧怕。”“真不错,孩子找的很准呀!”我心里暗暗窃喜。“默读课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的.快乐与恐惧,重点是写小女孩动作和心理的句子。”过了一会儿,课文读完了,“怎么孩子们没拿出笔画呀?”我不觉纳闷了。于是我又启发到:“如果你不喜欢,感觉不快乐的事,你愿意去做吗?”“不愿意”。“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如饥似渴的读书,那么这些句子也就是使她快乐的句子呀!”他们茅塞顿开,笔在书上勾画起来。交流汇报时,有的同学说:“我从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从这句话体会出小女孩读书时像饿狼吃食似的,她很爱读书;有的同学说:我体会到,她读书时很着急,怕被老板发现。说明窃读时她很恐惧。”多好哇,孩子们能从同一句话中体会出不同的感受,这正是新课标提倡的个性化阅读!看到孩子的进步,我心里异常高兴。引领孩子爱上阅读,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这才是让学生一生受益的财富呀!当孩子在积极交流完自己的体会,我抓住孩子敬佩小女孩的契机,我因势利导:“正是由于小女孩小时候嗜书如命,对知识如饥似渴,从书中不断汲取营养,最后使她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成了著名的作家。想认识这位小女孩吗?我顺势出示挂图,林海音的画像和她的作品《城南旧事》。学生发出一声声赞叹。“孩子们,想要学到知识,请先爱上阅读吧!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远很远。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们智慧的源泉。”

  孩子们在静静地思考着。这节课结束了,留给我的是深深的思考──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爱上阅读,引领孩子读整本书,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

教学的随笔6

  三月是一个明媚的季节,这个月自感收获颇丰,学生的纪律加强,自律性提升,学习积极主动,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人人为理想而拼搏,几次语文测试成绩喜人,进入90分的人数增加,成绩提高幅度大,考进高中录取线的人数增多。

  从复习方面看,一切按中考复习计划去走,去实施。三月份是第一轮复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通过专题测试复习,进行全面普及。从中考语文几大知识块看:

  一、基础知识:

  少数学生还有错字、别字现象,个别学生间接默写句子判断不准,导致失分。这方面还须加强,需针对个别学生加以特殊指正。

  二、(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失分率不高,对理解分析类题,得分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学生的基础薄厚不同,想达到一刀切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在下部的复习中,尽量使成绩再提升一些。

  现代文阅读,强化理解,由整体到局部,加强剖析,抓主旨,抓题干,学生理解力普遍提高,现代文阅读分数,一般都能达到20分以上,整体情况比较乐观。名著阅读一项中考4—6分,从大量的综合测试看,这一块丢分人数较多。在今后的训练中,强化多写、多感悟。

  三、作文方面:

  中考作文分值和其之大,60分,比政史一科的分值还要高。不能有任何偏差和忽视。作文的好坏关系着考生的前途。

  本月的普及训练,主要从字迹、书写上要求学生,因而得到了很大层次的`提高,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达到卷面干净、工整。从内容上看,能用身边人,身边事叙写,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说,树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才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开花落。生命有根,思想有根,文化有根,事情的缘起就叫“根源”。正因如此,学生的作文有了明显的提高,象刘世军、薛志刚等的作文就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三月份的学习与生活令人欣喜,令人回味,在教育教学方面皆获丰收。

  在剩下的两个月里,我会以更激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站好最后一班岗。

教学的随笔7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将内容理解、语文基础、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熔于一炉,相互渗透、有机整合,这是我们课改实验老师应该着力探讨的一个话题。我想,今天陈小燕老师的这节课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陈老师积极创设情境,富有创意地把课文串编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在一个个的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会怎样读好轻声,生字“公”的书写,认识“八字头”,认识问号、问句,如何读好问句等等,学生乐于学,也乐于读,充分调动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把写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卡片与各自的尾巴特点的词语卡片一一对应起来,这种活泼有趣的形式就是熔生字词的巩固、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于一炉,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再者,新课标突出“语言实践”,这节课中陈老师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大量语言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充分地读,合作读,你问我答,合作拍手读,表演读、反复接读(对对对,──的尾巴──)等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上这些都是值得我所借鉴的。下面我再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当我发现黑板上学生摆好的词语卡片连读竟成了“猴子长、兔子短、公鸡弯、鸭子扁、松鼠好像一把伞、孔雀最好看”,不禁哑然失笑。因此建议在两张词卡中间再摆上各种动物的尾巴图片,这样,学生既很形象地记住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又能避免出现误导情况。其次,我们老师还要善于挖掘语文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拓展和延伸,从而活化教材,活化语文教学。

教学的随笔8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一、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而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达心的中情感。我经常采用课堂音乐教学多样化,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即兴创作

  最需要动脑筋的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是每一位教师最直接的研究课题,是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无需动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怎样让儿童真正动起来,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育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儿童在成长、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奥尔夫说过,原本性的音乐是让儿童很早就开始以即兴活动形式,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即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他称此为他的“音乐教学方式的独特之处,音乐学习和创作的基本部分。”

教学的随笔9

  一年级学生年小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

  《找春天》这一活动教学时,我则是站在尊重学生学习独立性的立场上,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前,我先让学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让学生通过找找、看看、画画、唱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带着独立学习的成果进课堂与师生交流、探讨、合作。学生们有的带来了找到的图片,有的唱歌跳舞。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说到了春的节气,春天里的节日,动手做风车。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显现着独立学习的魅力。

  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文章,整篇课文读起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课文中通过写几个孩子寻找春天的过程以及找到春天的结果,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 ,讲述这篇课文时,对于识字写字我采用部分生字随文识字,大部分生字将课文后集中识字。课文讲解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初年这个美好的季节,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天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的:河里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绽放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春天来了。所以学生在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同时,在大脑中也播放着自己找到的画面。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让学生感悟春天的特点,正因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好像跟孩子们捉迷藏,孩子们才需要仔细地找到了春天的迹象。

  再次,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比如说“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在理解词的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新字词的记忆。

  此外,除了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掌握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通过最后一段,我还为学生的写话训练做出了指导。课文最后一段中写到“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这个句子中的四个动词“看、听、闻、触”,告诉我们描写事物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信息,这样面对写话,学生才能有话可写。

  讲授这篇课文时,虽然抓住了重点,对教学目标也进行了落实,但在课堂中缺乏了“多读”。这么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发现美。课堂中的失误,也印证了那句话“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课后的反思,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这将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去改进,使课堂不断地去完善。

教学的随笔10

  承蒙学校安排,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我与朱家壮老师前往恩施参加恩施州教科在龙凤中学举办的“恩施州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这次会议历时一天,虽时间短,要收效颇丰。现就此次龙凤之行向各位教师同仁作一个汇报: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剪影。

  龙凤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该校位于龙凤建设新区中心地带衙门台,前临318国道 ,后倚清清带水河,距市中心15公里。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2100余人。这所学校为:恩施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省级校本研究实验试点学校恩施州远程教育运用实验学校;恩施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恩施市远程教育运用先进单位;施市文明单位。

  二、学校开办学生心理教育的背景。

  20xx年中考,学校一男生因中考压力过大,为能顺利过中考大关,于是将目光盯住了学校教学大楼三楼的一间保密室,因保密室存放着当年的中考试卷。深夜,该学生爬上了教学四楼的楼顶,要从楼顶后面下入三楼的后窗进入试卷保密室,结果便从四楼摔下至一楼,学校得讯后,迅速将其送往医院,但因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引起了巨大反响,校长就地免了职,学校也遭上级通报。新校长邓红旗上任后,便着手创建学校学生心理教育咨询室,简称:“心语室”。

  三、教室设置。

  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专门设置了心语室和心理宣泄室。

  心语室布置:心语室布置较为独特,有花有草,有书籍,窗帘布置较为神奇高雅。任何走进这间心语室都会感到一种温馨的而舒坦的感觉。里面的每一件物品都具有它的象征意义。

  心理宣泄室布置:这间室是专门用于在学生心烦意乱之时发泄心中的怒与火。布置较为简单,有用海绵做的墙,和地毯,还有一些小棍棒可让学生在室内尽情发泄自己。当然这些都 离不开心理教师的指导。

  四、教育机构的设置 。

  学校校长挂帅,学校还专门配备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再由指导老师协同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师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都有多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还实行单双周制,每逢双周作为开放周,欢迎学生家长到学校一同指导学生教育工作。

  五、现场会后的一点体会。

  当前教育形势

  近些年来,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越来越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因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投入的越多,期望也就越过大。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我校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 表现在:

  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近几年来,我在班主任管理中深有感触,班级管理越来越艰难。学生心理出现音问题的人君越来越多。

  其二,不少学和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正确的认识态度,而不少家长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

  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们这样的山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未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十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学习竞争十分激烈的初中学习中,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自己在老师、学生中的地位,害怕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因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学生想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一时难以接受且又不能摆脱。因此,学生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少数成独生子的学生在家倍受宠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在向教师倾述中说道:“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前途渺茫,于是灰心丧气,自信心尽失。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从而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5、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初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教学的随笔11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没有耐心、没有主见的小猴子不断改种果树,最后什么果树都没有种成。

  课文其实浅显易懂,如果按照教参上课费时而且趣味性不强,于是我便设计了不同于教参上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猴哥”是老朋友

  猴子是童话故事的常客,但小朋友以前的课文他可没有出现过,所以,为了拉进他和孩子的距离,我把我们小时候的课文《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小猴子下山找食物,看见了桃子,他就去摘了一个,他往前走了走,小猴子看见了西瓜,他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看见了小兔,他就扔了西瓜,去抓小兔,小兔跑到森林里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了。

  [这里不仅拉进了孩子和文中主角的距离,还把猴子见了这个,丢了那个的特点展现在孩子面前,也是对新课的铺垫。]

  我说:“小猴子下山后,就决定要种果树了,那究竟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起去看看。”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急切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二、明确目标:“猴哥”为什么种了树却没有果子吃?

  初读课文后,我请学生默读课文,找找猴子种了几种果树,学生回答四种: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我又说种了这么多树,为什么没有吃到果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指出一节课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课后第4题中就有“为什么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只有明确目的,教学才有效。]

  二、授之以渔:学习方法,自主读书

  我先和孩子看第一次种的梨树,说说小猴种树怎么样?后来树成活了,又怎么样?学生都能看出这只小猴是很心急,急于求成,但是听了乌鸦的话却没有自己的主见,改变了主意,当我问这是只怎样的猴子呀,发言的学生很积极,有的说“没有耐心”,“没有主张”、“不能坚持”、“半途而废”……于是,我请孩子找找下面几次种树的情况,4人小组交流,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没有种成。

  在第一次种树的理解下,孩子选择了一棵树,交流得很投入,人人参与,最后,我请3位代表来交流,并出示板书

  梨树乌鸦梨五杏四

  杏树喜鹊杏四桃三

  桃树杜鹃桃三樱二

  樱桃树樱桃好吃树难栽

  看了板书,交流的同学说得很清楚具体。接着,我又出示板书,请孩子自己填一填:

  正当xxx成活的时候,一只xxxxxx地对猴子说:“xxx”。

  猴子一想:“xxx。”于是就xxx。

  学生认真地自己练说着,指名练说的同学基本把课文复述了下来。这样,接着的课文剧表演,就成功脱稿了。

  三、升华主题:学生是主角

  课文学到这里,才用了半节课多一点的时间,我知道课文学生能理解了,不用再说教。于

  是,我又问:有些小朋友想,都是乌鸦那些小鸟,他们不来就好了,你觉得他们有错吗?农谚有错吗?学生马上说,不能怪他们,如果猴子不听他们的,自有主张,别人再怎么说也没有关系。我便请这位同学上台板书自己的观点:没有主见。看到上台写字,其他学生可把手举得高高的,于是,黑板上又出现了“没有耐心”“心太急”“不能坚持”“不动脑筋”……

  [其实,孩子总结的,就是今天要解决的目标,这里,他们就是主角。]

  平等的环境下,一个学生举手了:我觉得这是只很笨的小猴子,他为什么要把书拔掉呢?它听了小鸟的话,可以在边上再种树,这样,到了第三年,可以吃桃子,到了第四年杏子,可以吃梨子。

  这是在张锦霞老师的博客上看到的她的孩子的见解,本来想引导孩子说的,却产生了没有预约的精彩。

  趁热打铁,练习册上刚好有第二年,小猴子又种树了,这次会怎么样?请孩子上来演一演,这次请的都是比较出色的学生,他们的'表演让我太幸福了:

  旁白:第二年,小猴子又开始种树了,他种了一棵梨树,勤劳地浇水、施肥。(小猴作出勤劳的动作)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飞来。乌鸦:“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呀?你不知道梨五杏四吗?”

  小猴子:“没有关系,我有这个耐心,我能等待,我喜欢吃梨子呀,但是我也喜欢杏子,我就在梨树边上种一棵杏树吧。”

  乌鸦点点头:“你真聪明呀!”

  旁白:于是小猴给两棵树浇水,施肥。

  喜鹊高兴地说:“你真是只有耐心的猴子。”

  杜鹃说:“你真有自己的想法呀!”

  旁白: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小猴子不知道樱桃好吃树难栽,几年都没有栽活,虽然吃不到樱桃,但是,没有关系,因为小猴的耐心,他种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几年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下,小猴子可高兴了。

  [经过表演,聪明、勤劳、耐心的小猴子,给孩子流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孩子对孩子进行教育。]

教学的随笔12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见生活。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又时时都能觅到生活的足迹,找到生活的影子。语文的学习内容是生活的,语文的学习形式也可以是生活的。语文离不开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九课《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也是一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教材。“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特点。文句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全文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小朋友”,活泼、亲切,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和背诵课文,因此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巩固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表演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通过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把学生调到指定的“频道”,设置一定的氛围,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趣味中收获,在求知中得趣,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由生活生成课堂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学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本课中出现的“前、后、左、右”方位,开课伊始我请学生们说说:我的左边是( ),右边是( ),前面是( ),后面是( )。由介绍自己周围的同学来建立清晰的方位概念。再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解“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时,教师很自然地谈道:“我想起小时候邻居家养的一条小狗,总爱围着主人转,亲近它的主人。咱们班哪位小朋友家养过小狗,能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吗?”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来引导学生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的特点,体会出这一比拟的形象。亲切的家常话题,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二、在读中体验生活

  语文课标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作为起始阶段的阅读教学,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朗读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课中我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感受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读,范读,讨论读,大组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并在读中体验到“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的这一特点。尤其是我注意了指导朗读的技巧。如:朗读“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时,首先让学生说说小朋友和影子在一起玩,快活吗?猜猜他心里会怎么想,再试一试该怎样通过读来表达快活的心情。从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表情、推测人物心理、体验人物情感入手是本课朗读指导的别具匠心之处。

  另外,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表演边朗读,神情兼备、形式多样,充分展示出课文活泼、俏皮的语言风格,通过反复地感情朗读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进而学生背诵课文也就“水到渠成”!

  三、在游戏中回归生活

  对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的魅力是无穷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太阳方位的移动给影子带来的变化,我设计了学生用手电筒照小物件的小组合作“影子游戏”,学生6人一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实践探索,课堂呈现出一派生动的活跃气氛。汇报时学生们说:“我用手电筒从左照物体,影子在右边,影子比较长”、“我从上照,影子在下面,影子比较短”等学生用自己的“眼睛”、“亲自”获取知识,其乐无穷。进一步的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课堂进入尾声,“手影游戏”使学生们又一次活跃起来,他们纷纷上台表演,一双双小手变成了小鸟,小燕子、花蝴蝶、小狗、斑马、大公鸡、大灰狼。学生们一边说,一边比划,那丰富的联想,形象逼真的表演,闪现出小小艺术家心灵手巧的聪明智慧。孩子们沉浸在快乐之中,营造了一个民主、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达成到了情感的交融,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本课教学从生活现象入手,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生活再实践。整个过程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反映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语文如果离开了生活,就会失去了魅力,失去生气。教材不是语文的全部,只有当教材与生活相通,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机。我庆幸为学生打开了语文通往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生活处处皆语文,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大语文教学观吧!

教学的随笔13

  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宣告旧教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走出旧教材的阴影。在备课时,看完新教材看旧教材,新旧教材轮番轰炸。一颗心亡命于新旧两条路上,太辛苦了!

  问其故,方得之。新教材的文字说明部分太少了,讲课时无话可说,只得从旧教材中获得一点谈资。

  新旧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构建理论。旧教材立足于教师的怎么教,新教材立足学生怎么学。新旧教材的教学理念是不一样的。这种做法就是穿新鞋走旧路,无论你走得多么精彩,也走不出传统教育的天地。

  既然素质教育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我们为何不把学生怎样配合教师活动想一想呢?一味的回头看旧教材能得到什么呢?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去咀嚼新教材。例如在讲《海陆变迁》这节时,为了增加学生兴趣,把两张质地不同的白纸和有图案的纸,一张剪成非洲的形状,一张剪成南美洲的形状,拼合在一起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活跃,得到一个普遍的看法:这是一种巧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出结论是巧合就够了。然后把书中的三十三页撕下来,再从中间撕开。提问学生假如你没看见我从中间撕开,你凭什么能判断出这两张纸原本是一体的?有的.学生说撕开的两部分图残缺,拼合在一起是一副完整的图画。这些都能说明撕开的两部分原来是一体的。接着让学生读活动中的图(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学生很容易接受非洲和南美洲原来是一体,后来由于地壳变迁而分离的观念。课后我曾比较一下,做过“一拼一撕”的班级的学生参与数远远大于没有做过的学生数。这“一拼一撕”也正是我在备课时反复斟酌的举措。

  所以说,只有教师在备课时感到有兴趣,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自己在备课时觉得无味,在课堂上学生也一定厌烦,他们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呢?为什么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学生能时入梦乡?为什么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学生的每一个细胞都亢奋呢?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每个从教人员思考吗?

  新教材有许多创新之处,这是旧教材无法比拟的,希望我们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把我们的精力集中在新教材上,用新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充分研究新教材创意,圆满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

教学的随笔14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有用的有价值,有用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上好一节物理实验课,将直接决定着这一节物理课的成败.而如何来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历年来物理教师们已作过不少尝试与努力,直到现在仍是我们物理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就如何来提高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效果,谈几点小小的看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刚接触物理实验的初中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对物理实验课缺乏正确认识,从而导致物理实验课教学很难组织,并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要想上好实验课,就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物理实验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素质。

  2、明确实验目标。教学应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应以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和实验素质目标等。

  3、布置实验预习题目。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比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之前,先布置预习题,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作用,根据什么知识可求的电阻?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应如何进行?这样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一门美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设置实验情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塑料纸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塑料纸鱼的位置那么准确。这时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塑料纸鱼的上方,然后引导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再美的事物,如果不被发现,那无异于明珠暗投,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物理教学的艺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

  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然展现的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比如: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等。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

  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做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节成功的物理课,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随笔15

  《问银河》是一首散文诗歌,描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所引发的许多绚丽的遐想,反映了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文中语言流畅,童趣性强,琅琅上口,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进入诗的意境。因而本文采取读与说结合的学法,让学生读出对大自然的好奇、探究心理。另外,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师:现在,小朋友的脑子里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银河,你们能学着小作者的样子问一问吗?

  生: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威风的龙虾吗?有两只大钳的螃蟹吗?

  生:银河呀,在你一望无边的河面上是不是开满了美丽的荷花吗?小蜻蜓在上面玩耍吗?

  师:哎呀,这么美丽的银河如果真有这些活泼的小动物的话那一定更加迷人。

  生:银河呀,在你的河底也有潜水艇吗?

  生:银河呀,在你无边无际的河面上也有快速行驶的快艇吗?也有快乐的鸟儿在上空自由地飞呢?

  ……

  师:小朋友都是一位聪明的诗人。看来大家对宇宙充满了好奇,现在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等将来掌握了科学知识,就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好吗?

  生(齐生):好。

  通过让学生学做一回小诗人,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的随笔】相关文章:

小班教学随笔04-07

大班教学随笔04-07

高中教学随笔04-07

我的教学随笔04-04

初中教学随笔04-05

教育教学随笔04-06

小班教学的随笔04-17

化学教学随笔04-08

小班的教学随笔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