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随笔

时间:2023-04-08 14:57:38 阅读 我要投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的随笔

清明的随笔1

  又是清明,又是如丝细雨。似乎几千年来从未更替的气流交换如期带来了一场渗着寒意却又充满暖的希望的细雨。假期里并无许多事情可做,祭祖事宜早已完毕,家中诸事也都有长辈张罗,不甘于宅起来的我披起雨衣出了家门。

  出了楼道,风雨寒意一起席卷过来,一个激灵带走了我懒洋洋的倦意。小路,小山,小河,往昔明了的'一切似乎都在苍茫的天地间化作了一片。我已然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默默地游逛着,漂流着,不知不觉的灵魂也已经化进了天地。

  人生短短三万天,如梦似幻,每个人都好似一柄刻刀,在这个似乎无穷大却又无穷小的世界里勾勒着各种痕迹。每一道都那么的漫不经心那么的随心所欲,每一道却又在历史规律这只大手之下显得那么的张弛有度,那么的井然有序。

  抖一抖雨水,回过神来想到自己,我不过是天地棋局的一小卒罢了,我应该如何作为才能让自己百年光阴不至于白白耗尽呢。大概就是尽力的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里的人。我的一生或许不会留名青史,但是我的所作所为不论是善的还是恶的都会留下哪怕是及其细微的印记。

  不如归去,抖去私心杂念,捻起路边的一片柳叶,一朵落花,情与意都回归身体,回家的路上,仿佛听见了号角与金鼓,透过雨雾,小山的后边,光芒仿若就在眼前。明天,新的征程,新的人生,依旧由我自己主宰!

清明的随笔2

  随着春天的脚步走进了清明。

  古往今来每逢清明,人们都会怀揣着对先祖故亲的祭拜来表达自己的孝心,饱含追思和愐怀亲情,这也是一年中拜祭先祖忆念故亲最为集中的节日,现在清明节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了,也被纳入了国家法定节日之中。

  清明,老公借了车陪我到县城去给父亲上坟,吃过早饭后老公先下楼去擦车,我在家装着上坟用的物品,心情却是那样的沉重。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十二个年头了,他的一生很辛苦,自己省吃俭用把我们姊妹拉扯大,等到我们都成家立业后,日子好过了,他却因病永远的里开了我们,孤零零的长眠于大地……怀念的思绪不由地涌上了心头,收拾好黄纸,香烛,冥币和炮等物品后,想着父亲在生前的日子里喜欢喝点酒吸点烟,这又给装了一瓶酒一盒烟,心里还不踏实,想着给父亲再拿点水果,当我把两个苹果仔细的放上洗洁精在水龙头冲洗时,心里想着洗的再干净父亲能吃上吗?满腹的凄楚,无尽的`怀念悲情占据了我的心头,思念的切肤之痛哽咽了我的喉咙,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老公的催促电话把我又拉回到急切的行动中,赶紧装好东西后下楼了。

  清明前,天气就不好,乍暖还寒的,此时天气更是乌沉沉的,阴霾笼罩着苍穹。车子行驶在通往县城的柏油路上,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麦田,农家院旁果园里开满枝头的桃花一簇簇一簇簇的红了一片,路边的树木也长出了嫩绿的小叶,绿茵茵的,本是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色,在这阴霾的笼罩下,显的有几份沉寂,无心赏景,心里有的只是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渐渐的起风了,关紧车窗看到外面已经是尘土飞扬,这样的天气只有放慢车速,当到了县城车子驶进了通往坟地的山冈上的小路旁,因为车子很多就紧紧巴巴的找了个停车的地方停好车,此时已经是狂风大作,沙尘满天,枯叶、纸屑被狂风吹到空中,飘飘摇摇的上下翻滚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用这样一个片段描述了清明时情景交融的一个场面,可现在不是雨纷纷,是风嚎,不管怎样的天气,我在想也许宇宙是完美的统一体,具有无法诠释的内在规律,每逢清明天公也会保持与人间惊人的同步,用阴冷、大风抑或细雨哄托悲悯忧郁和凄婉,达到天人合一融通互联,这是一种天地和谐也是一种奇特的宇宙感应。

  提上包缩着头顶着风行走在通往坟地的小路上,路上上坟的行人络绎不绝,用不同的状态顶着大风行走着,大家都是一个共同的心愿去祭拜已故的亲人,手上提着的包里不仅仅是装着黄纸,香烛,冥币和炮等物品,更重要的是装着一份对已故亲人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坟前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能点燃冥币等让它化为灰烬来传达我对父亲的思念,离开时心里有千万个不舍,默默的向父亲告别:父亲,在下个清明节我们还会看你来。

清明的随笔3

  淡蓝的天幕上还挂着几颗不肯消影的星,楼下已升起袅袅的炊烟,母亲已起床,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门外,细雨仍沙沙地轻打着绿叶的琴键,拨着竹枝的琴弦,叩着水面的鼓。

  清晨,火红的朝阳还未探出暗黑的山头,然东方已经吐白。几缕透过密织着的树叶的白光,穿过桌前那面腐朽的木窗,射在那些零乱的书本上。只听见窗外沙沙作响,也许是风,或者是雨。不禁想起:今日是沉重的清明节。

  天空中飘零着纷纷的细雨,模糊了那块嵌在窗上的玻璃。想起那“清明时节雨纷纷”,便想到了“欲断魂”。淡墨色的远山上竟闪着星星之火,还偶尔听见爆竹爆炸的声音在寂寥的道路上回响。心不觉得沉重了。

  淡蓝的天幕上还挂着几颗不肯消影的星,楼下已升起袅袅的炊烟,母亲已起床,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门外,细雨仍沙沙地轻打着绿叶的琴键,拨着竹枝的琴弦,叩着水面的鼓。山上愈发地绿了,仿佛被洗去了一层膜色,呈现出本身的绿。翠绿,嫩绿,墨绿,青绿……交汇成一片。

  下楼吃早饭,望着墨绿的清明馃,想到绿的山头,绿的平地,绿的春天。吃了一口,外面虽平淡无味,甚至有些苦,但清明馃中的甜蜜,却触动了我的心:丧去亲人的'悲痛后,必要将悲痛化为力量!活着的人,该好好地活下去,不要使故去的人再看见他们不愿看见的事发生!

  由我经历见证过故去的亲人,忽地在眼前浮现了。我望着他们,在心中大声地呐喊:我不会令你们失望,不会令你们失望!

  窗外的雨愈来愈小,终究停了。鸟儿在雨后的洁净中唱响了它们的歌儿。太阳也拨开了云层,温暖着大地。人生总会遇到阴雨天,甚至雷电交加,狂风暴雨,但我们,总会迎来温暖的阳光。

清明的随笔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说的一样,每年的清明心中总会有一丝淡淡的莫名的哀伤,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

  “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在我的岁月里,这首诗给予我的是一种恬美的意境。

  童年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春天放起的一只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今天读这首诗,是那么的哀怨,那么伤感。

  因为爷爷已经去世十年了,可这个生前对我百般呵护的.人,我却一点印象都没有,心中不免有许多内疚……

  现在的我时常听妈妈说:“媛,爷爷在世的时候对你可好了,每次我出去有事都是爷爷在照顾你,连喂你吃个饭,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把你噎着了……”每当听到这些话,我总在竭力想像爷爷究竟长什么样子,到底是浓眉毛还是淡眉毛,大眼睛还是小眼睛,高鼻子还还是塌鼻子……“爷爷”,这个在他人可能不陌生的称呼,我对它却一丝熟悉感都没有;这个在他人可能每天都可以见到的人,我对他却有一种素未谋面的感觉;

  这个在他人可能每天都要喊上好几遍的人,我却没有机会喊一声……爷爷,今天,我多想这样叫您,多想每天一睁开眼就看见你,多想每天放学就可以看见您那慈祥的脸,多想与小时候的我一样依偎在你的怀中,多想与其他人一样,始终有个疼我爱我的爷爷永远守在身边。

  可是,现实总是会很残酷……因为您已经永远地走了……

  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无尽的悲伤缠绕着天地,思念的泪水,洒向人间。

  此刻我的心与天堂的您在一起,久久的,久久的……

清明的随笔5

  遇见清明

  人生如同一条人来人往的大马路,总是熙熙攘攘,有时却好像与你无关。但无论何时,你总是不断地在遇见,又不停地错过。

  今年的清明,如期而至。也许是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那几天雨丝不断,缠绵着挠得人心痒痒的,雨珠子不大也不小,让走在路上的我颇有些尴尬,手里拿着伞,真是撑也不是,不撑也不是。想必路上的行人也是“欲断魂”吧!

  其实“清明”对于我来说也许真得只是一个假期,一个可以供我托着腮望着天毫无顾忌的神游的假期。在我们这边,上坟是早在清明前二三个礼拜就完成了的。而我的爷爷和外公在我出生之前就离世了,对他们基本没什么概念的我更不会有什么悲戚之情。

  但在以前,我也依旧会十分期待这个日子。那时候的墓都建在山腰上,要扫墓,就必须“翻山越岭”。这对大人来说也许只是累,但对永远充满活力的我们来说,却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

  那时候,妹妹们和我都还小,没什么主见,只会想小喽啰一般跟在哥哥身后跑。而哥哥也就如领导人一样,“挥一挥衣袖”,就轻轻松松地把我们“骗”了过去。

  我还记得当时扫墓是要登上一条十分陡峭蜿蜒的山路,对于年幼的我来说,那的确是“险象叠生”。作为“老大”的哥哥,每次都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第一个。当然,他还会在路边“物色”一根结实的木棒,并把这次扫墓美名曰“探险”。而我们则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头,一路上还不忘和他拌嘴。

  大人们最讨厌下雨天上山,但对我们,这无疑只会激发我们体内更多的活跃因子。要知道被雨水洒过后的山径,更加险峻,更加有吸引力。所以,在细雨飘渺的山路,你总会看到这样一幅有趣的画面:大人在身后扯着嗓子喊“你们慢点啊,路很滑的.,等会儿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而跑在前头的小孩子们却好像没听见一般,只顾着往上爬。彼时的我们,既要留心踩着雨水冲刷后露在外面的石头前进,有要小心避让从山上下来的行人,一边还要不时的抬头看看,看有没有被“大部队”落下,真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是精彩的还不止这些呢!等我们蹦跳着到了目的地,哥哥总会找到一些视野极好的地方。站在那里,望着山坡上青葱的绿草,还有远处山腰上五颜六色的伞,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

  可惜,时光荏苒,不仅仅是“人非”,连“物”也不“是”。现在,往日的墓早已搬迁到了公墓,那一级级宽敞的台阶,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少了劳累。但是,为什么我没有了那时的兴奋与期待呢?在以前,两个姐姐都会如期而至,但自从上班了,她们错过了多少次“清明”呢?往后的年复一年里,还会留下多少个当初雀跃的身影呢?

  现在的我,依旧记得以前墓的位置,但在很久很久的以后,我的脑海中还会不会有它模糊的轮廓呢?

  我们究竟遇见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呢?

清明的随笔6

  大家知道清明节我去了哪儿吗?回老家?不,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清明节我们是在长沙过的,妈妈带着我,还有惠子阿姨带着禹骞哥哥。那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登上了去长沙的飞机,一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黄花机场,小茹阿姨和惠珍姐姐开车来接我们,第一站我们去的是橘子洲头。

  橘子洲头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公园,在湘江中央。我们先坐了观光车来到毛**指点江山的地方,一眼望去,开阔的江面真是美景尽收眼底啊,再看到的'就是毛**毛**的巨大头像,真是神采奕奕啊!看着这么大的石像,我想雕刻这个头像的人一定也很辛苦,据说这里也是毛**写下《沁园春——长沙》的地方,也就是激扬文字的地方,来之前我特地背了这首词,看着眼前的湘江水,我想起了那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之后我们去了有名的火宫殿去吃湘菜的美食,实在是太辛辣了,我们福建人肯定大多都吃不下,辣得我和禹骞哥哥两个人好几次都跑到卫生间去“泪奔”,不过湘菜好吃啊,下午我们去了第一师范,就是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地方。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先后去了韶山的毛**故居、天心阁、岳麓书院和马王堆汉墓展览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在马王堆汉墓展览馆边上的湿地公园里,我和哥哥过了一把骑马的瘾啊!

  四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结束了快乐的旅程,真是舍不得长沙啊!

清明的随笔7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心头,也唤醒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已故的亲人。他们走,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却免不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那颗忧愁的心……

清明的随笔8

  清明微雨,天色灰蒙,一大早,我与可儿,妹妹一家同行在回家的路上,来看望久别的你。

  你是否知道,三年来,没有你的日子,我是怎么走过这一路的。至今,我都难以相信你已离逝的事实,一直以为你和我们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可是,你真的不在了,住在了天堂。我希望像科学家说的,离世的人真的有电磁波,让我能感受到你的存在。

  世间事很多如你一样不幸,又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忍受痛苦的别离。你是否知道,你的兄弟一一我们的同学病了,病得让人感到希望渺茫。我和可儿去看他,就像看你一样。在医院十楼,我推开门,看到了病床上的同学。疾病的折魔让他枯叶般的干黄,被深埋在被窝,让人似有似无。他看见我,眼神像剑一样有了亮光,背后却如你一样犹豫。他吃力地笑让人心痛,几句问候之后,他告诉我们,说他想将遗体捐赠医院,可这样的身子,又有什么器官可用。我一时无语,觉得我所有的语言都是那样苍白无力,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看到他嘴唇干涩,我急忙上前,试图让他喝点水或用棉签润润。他硬是不让,也许怕把病菌传染给我们,也许怕触及我的伤心,也许……

  临走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信封放在床角,他断然拒绝。说我们母女不易,还这么热心关怀着别人。看他身体虚弱,我们未敢久留,匆匆而恋恋不舍地走出病房,像是永别。我猛然醒悟,觉得自己好愚蠢,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哪一点微不足道的金钱吗?他需要的是世间亲友的点滴温情。我知道,他所剩日子不多,不久你们弟兄就要团聚。可在疾病的恶魔面前,你和你的哥们让我们是多么的无奈和无助,我又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花开无语,芳华盈盈;花落无言,残香阵阵。人生亦如这无言的花开花落,绽放凋零,一切都将在岁月中老去,重归尘土。他也是跟你一样,在即将凋零,重归尘土时候,心里总为他人着想,往往忽略自己,甚至病重时亦是如此。看着他这种境况,我不由想着你。你走之后,我行走在悲伤与温暖之间。三年来,失去你的酸楚和无奈,虽然时时在啃噬我的心,但我却感受到了更多的无数的温暖。我们的同学,领导,同事,众多的亲戚朋友,都无时不在向我传递着一一人间真情大爱。行走在喧嚣的人世,我内心不再恐惧,而更加惦念众多的嘱托,也充满了希望,使我懂得用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将发霉的思想在阳光底下晾晒,并让它温暖如初。打开爱的窗户,用心接纳阳光,也用心将爱传播。

  迎春花伴随阵阵晚风,开得正是灿烂。隐约间,仿佛看到了你,与青山相依站立,在天边与我们默然相向,微笑不语。在你的坟前,我们摆上祭品,燃起香纸,缕缕青烟,索绕坟头。闭眼中,我们似乎又在一起。生病中我们的`谈笑打趣,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你给我说,人要洒脱地看待生死。可我没有传说中的坚强,我只知道美好已不在了。我多想永远依偎在你身边,寸步不离地守护着你,即使你卧床不起。只有这样,病痛才不是那么可怕,我的心也不会孤寂。你走了,留给我的是美好快乐,更多的是苦痛的回忆。

  岁月无情,黄土无言,只有鲜嫩的翠柏,含笑守护。一如生前的你,低调沉稳,勤劳坚毅。你坚定的品质让我也挺身站立,也从无气馁。瞬间,我明白死亡是我们必然的经历,这是生命的注定,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生命到了这里,就该让它自然地离开。但一定要它开始地壮烈,结束地绚丽。

  明天,我又要赶回渭南,你说,我应该不应该再去医院看他。我想,我还是决定不去了,我知道,他不想见我,不想让我再次经历生离死别的场景。我也不敢见他,我怕他的故事让我伤感,让我更加想你,让我心难受。不见也罢,就让他平静淡然地走吧。多次的生死离别,让我看到了人生的真谛。人人都祈愿生命安好,岁月无恙,可真如此吗?每一个闪光的生命,从出生开始就意味着死亡。不要妄想,人世间还有不老的苍桑。岁月何曾安好,人生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我虽不像达观者,做到不悲不喜,淡看生死;也不能像高僧一样,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但我会记得花枝满春,天心月圆,因为心里永远有你。

清明的随笔9

  在我的老家安庆,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清明节祭祖”,别认为这很普通,其实我们全家人对其是非常重视的。

  在离老家几十公里处,有一个小镇——许岭镇,是我们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许岭,安葬着我们徐氏几十代先人们。

  山上,数不清的树木,荒草和荆棘,证实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为了祭拜祖先,我们也不会屈服,折断多余的树枝,踩平多刺的荆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坟地,我们看见了大大小小的坟。爷爷带路,先找到我们最亲近的先人,然后爸爸和叔叔除去坟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张纸钱插在坟头上,接着叔叔拿出一叠纸钱在墓碑前点燃,我当时亲眼看见墓碑上玄孙一栏里有我和两个弟弟的名字,还有几个没见过面的堂兄弟的名字,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为什么他们没有来祭祖呢?也许是他们在外地过年,没有回来。然后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们就要给祖先叩头了,叩头时,先要双膝跪下,然后双手触地掌心向上,叩头三次,这样重复三遍才是对祖先最恭敬的`礼节——三拜九叩大礼。最后,我们要把祖先“请回家”。

  回家后,要将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还要摆上供品,这供品也是有讲究的,鸡、鱼、肉、豆腐、糕点、水果、酒、茶等一样都不能少,而且鸡和鱼的头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时,餐桌上也要空一个座位,那是留给祖先享用美食的。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断的,否则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们就要送祖了,送祖时要将供品移到餐桌上,鸡和鱼的头也要向着门外,我们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门外拜三拜,以示将祖先送回到极乐世界。这样整个清明节祭祖仪式才算结束。

  就像奶奶祈祷时说的那样,祖先们时时刻刻在身边保佑我们,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吧,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让我们也时时刻刻怀念他们吧!

清明的随笔10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今天就是清明节了,每逢清明节我就会想起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大家是否去扫过墓呢?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们今天回老家拜山,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一次机会。我们回到老家,吃完午饭,便向山出发了。

  火辣的太阳晒的我们又增加了一点疲倦,好不容易我们来到山顶,我就拿起扫帚扫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叶,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亲人和我一起度过的时光,不禁潸然泪下。但是我不一会我就扫好了,每次祭祖时,我们都会想起为他们烧一些纸钱、放置一束鲜花。说着我就拿了伙计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妈妈却有点难过的为他少了一些纸钱。爷爷把一些鸡肉、美酒和水果摆在墓前,祝愿他们能在天堂的那一边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为了我祝福他们,我们便跪了下来,好想在为祖宗守灵,愿他们能保佑我们幸福平安、生体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机点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

  我临走时,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坟墓,擦干了眼眶的泪水,随着下山了。心里怎么感觉在百爪心挠?但我也许愿祖宗能在天堂过上和我一样的生活——快乐。通过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来祖宗在天堂的那一边也应该有一个舒适而又温暖的“家”。所以我们应该要珍惜生命的点点滴滴,生命不是游戏,那么大家在清明节有木有拜过山呢?

清明的随笔11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使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高声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清明的随笔12

  20xx年4月5日凌晨7点半,我和永年报主编郑主任由电力局李主任开车县城名关出发,直奔姚寨乡阎门寨村。在李寨村边,邯郸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孙副主席早在那里等候。见面后孙主席和我们一起开车,到阎门寨村。8点半,父亲在门口等着,后上车和我们一起到南大庙。

  9点到达,赵寨大爷刘孟钢和会计在庙门口等待。南大庙位于大西堡村东200多米,没有庙门。院子挺大,有两排大殿,前排为主神黄飞虎,后排为二层楼,下面主神为玉皇大帝,楼上为元始天尊(前面)、混天老祖(后面)、赤脚大仙、道德天尊等神灵。两旁是八仙过海八仙塑像。西边是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张果老;东边是汉钟离、李铁拐、蓝采和、曹国舅。雕刻细致,形象逼真。倒是楼上一副对联写得好:

  三境三清放三洞生祥光,三阳开泰

  五灵五老降五方蕴真气,五谷丰登

  郑主任全程摄影,后在石碑前合影留念。这块碑立于20xx年,高2米,宽80公分。镌刻着修建者名字及建设过程。而后,刘孟钢详细讲了南大庙的传说及每年农历3月28庙会情况。(改日详写,此处略)

  十点左右,我们离开并把父亲送到家。后开车到闫门寨村杨露禅本家杨永志家。老汉67岁,中等个子,头发花白。向我们展示了杨露禅坟地照片及杨露禅后代上坟照片。最大的当属杨振铭照片,七寸大,黑白照片,拍于香港。郑主任一一反照。

  20分钟后,杨老带路领着我们到村西杨露禅祖坟(现杨露禅坟自20xx年12月26日由我村迁至广府,此为杨露禅祖先坟)。该坟在村西麦地里,此时麦苗油绿,出地半尺多高,煞是好看。坟前有一石碑,上面写着:杨公一清之墓。崇祯二年立。我们在坟前摄影保存。杨一清原为明末大财主,家庭兴旺,妻妾众多。到了杨露禅时家道衰落,后到广府古城卖煤土,并三下河南陈家沟学太极拳。学成归来,众生教拳,死后从这里迁走,埋到闫门寨村后。要不是杨老父子长期保护,估计尸骨也不好找。多年来,杨露禅后代感恩和老杨有来往。

  11点半,我们在饭店就餐。

  1点半,我们和孙主席、杨老分开。开车直奔油菜园、桃花园。先到油菜园,一片金黄,两只白色蝴蝶翩飞,还有蜜蜂在采蜜。人到跟前也不飞走。我到了菜花地里,查了查菜花花片,一分为四片。我想了一副下联:四瓣黄花格外香。后合影留念。我也粘了光,出了地里,裤子上粘了一片片黄色花粉,擦也擦不掉。

  20分钟,到桃花园,位于十里店村西与广府旅游线交叉口,二母多地,各种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绽放,白色蝴蝶和黄色蜜蜂点缀其间,在阳光照耀下,很有一番风味。郑主任找了桃园小姑娘和其淘气抱红色皮球的弟弟及他们母亲,作为模特,在桃树为背景衬托下,照了好多照片。人面与桃花辉映,美妙绝伦。我查了每朵花,只有五个花片,又想了下联:五瓣桃花格外红。我们也简单拍了两张照片,后一起走了。

  3点,我们到广府西环桃花岛上看了一下,垂柳依依,翠杨吐牙,一簇簇正深色桃花依然绽放,美不胜收。郑主任边照相边说,这是观赏型桃花。只开花,不结果。这次,我终于健全了对桃花的认识。

  4点,我们开车,到许庄梨园。此时梨花盛开,满目雪白,耀眼夺目。400多亩地,到处是白色海洋。路两旁停着很多汽车,大都从远处慕名而来。现在是假期,有老人,有少女,有儿童,有成年人。三五一伙,各拿手机或相机拍摄。欢笑声、咔嚓声、鸟叫声不绝于耳,梨树下黄色野花,期间个别红色桃花在点缀,色色辉映,景象鲜明。我们徜徉于期间,呼吸着新鲜空气,赏着千树万树的白色仙子,甚是爽呀!到处取景留念,物我两忘,取得暂时的舒畅。

  五点,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梨园并返回县城。

清明的随笔13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只他娶她时送的银镯子,已经被磨损的看不清花纹;老到他为她戴上银镯的手,已经变得颤抖。清明时节雨纷纷,让人想起那时的他和她。

  他年轻时,也是个皮相极好的小伙;她年轻时,也是隔壁村里爱漂亮又朴实的农家女。或许是一天,她背着背篓在清明的小雨中,偷采了烂在山中的白茶,在温泉边奢侈地用茶泡脚,遇见了他;或许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坟,却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总之,似乎是缘,两个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叶萦波荷s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簪头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银镯子,稳稳地。

  亲戚邻里们说,她嫁得好。她是农家女,却真不会做菜做饭。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馒头,煮好豆浆,她便起来了。每年清明,她准会吃到她做的清明馍馍。听她讲晋文公,介什么推。他是文化人,也是爱读书的农村人。他是说过怎样做清明馍馍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听着,因为她知道,他会做给他吃。

  后来他们有了一双儿女,他是严父,她是慈母。他做父亲可做得真好,儿女们还未入学,他便把他们抱在腿上,讲讲气壮山河的历史人物,长长的中华历史。那会儿农村,有哪家孩子受这般教育,他是前瞻远见式人物。每每过节,他也会应时节讲讲玉兔嫦娥,年兽,晋文公,介什么推的。他讲这些时一向严肃,板着脸,唔,他说敬畏文化和历史。她在儿女面前,不怒自威。但对村里的其他乡亲,他却热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难,他手一挥,便把他们的小半积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内心的善良、热忱以及执着。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紧肋裤腰带时,他再借钱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里的苦涩。在他心里,四周的邻里,均是骨肉至亲,村子里的每个人,都与他有着同一个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并不完美。那时无油无盐的饭菜,她也会做,却无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灯下,等她的丈夫从大队下班回来。

  再后来他们的儿女长大了。

  他们给她买了电饭煲,她终于可以煮香白的米饭,虽然有时夹生。他们可以供养他们了,田里的农活在逐渐减少。她经常在午后,同他踱到后面的竹林打麻将,口中哼着老旧的歌。竹林里的邻里都是和他们差不多年岁的。一群老人颠三倒四地打牌,稀里糊涂地开心,一元两元的不谓输赢。

  更后来他们有了孙子,他和她在慢慢变老,他的执拗劲更厉害了。他接孙子放学,孙子今天的拼音还没掌握牢。那会儿教育开始现代化了,汉语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孙子往路中间一放,直到孙子把拼音念得滚瓜烂熟,他才用自行车把孙子载回家。她只是在听到糟老头的倔脾气后,想起了当年那些借走的钱。转眼间利息已经回来,黄二娘的鸡蛋,王五的鱼,张小子的桑葚……这次他所坚持的,说不定也是这因果的链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讲起清明寒食的来源,是为纪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给儿女孙儿们讲的语句,年年都讲,连她这个农村老妇都记得了。

  后来他们更老了。他开始经常伤风咳嗽,她倒还健康,时时照顾他。

  有一次他不知从哪里听来医生给他用的药不对,犟脾气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药。于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诉医生。医生赶至,责怪他生病还那么武断,居然不遵医嘱。他脸色铁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当他是一时犯倔脾气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记了怎样喝水,怎样咽饭,怎样穿衣。似乎一刹那,她把什么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认不得经常玩的麻将,甚至,有时,连他们的.儿女也不认得了。但她唯一记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样、声音,熟悉而清楚。自从生了病,她变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里最好的医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着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医院守了几天,竟伤了风,但仍不忍离去。

  冥冥之中,他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她在儿女的劝说下,纵心里不舍,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养病。他说,好,明天来看你。

  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发,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车,他慢慢走近。夕阳很暖,他牵着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宁愿被火烧死,也抱着树不放,不离开母亲,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离开他们,不离开安谧的村庄,他们的家。

  又是清明,门口开花的的玉兰树因小雨变得疏落。空气里泥土开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人,渐渐远行。孙女要向他学做清明馍馍,她知道,或许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动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没学会呢。她,他和他们的子孙去给祖先上坟。雨一直不停,落在叶面,落在泥土上,汇成细流,和他们的光阴一同逝去。或许有一天,他们也要这么,长眠地下。她想,谁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来临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来临之后,他愿同她,静静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烟雨纷纷。

清明的随笔14

  时近清明,草已青青。那些朝至暮去的渴望在干燥温暖的风中逐渐隐匿消亡。依旧喜欢在无所事事的下午睡长长的觉,让自己置身光怪陆离的梦境而不得脱身。还好,这些年里,我没有糟糕到再度失眠。

  想当初因为一些人一些事而把自己推向崩溃的边缘,那些幼稚的想法与举动,实在是无比地可笑,值得庆幸的我还可从旋涡中全身而退。生活在不段地变换着你我的角色,无法选择也无从选择,当然我还不想把这定义为“悲观的哀叹”。初春多风,夹杂沙尘的天气让人略有不适感,偶尔我会抬起头思考这让人无所适从的`天气是否因为那危言耸听的20xx。

  断断续续地有写一些文字的念头,只是少有闲情逸致长时间地对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更多时间打开电脑后,茫然一无所知。电脑的桌面依旧是去年夏天我在C的家乡拍摄的一组画面,被放大了的淡紫色的花穗摇曳在风中,依稀可以记得当时欢欣的心情。岁月总会在逝去后,被一段莫名的心绪重新拾起,只是事过境迁,一切已然面目全非。惯性般地打开空间,在虚拟的农场世界忙碌,种菜收菜,无比快乐地消磨时日,看着金币值刷刷增长,内心竟然有一种小财主的自得和满足。

  闲云野鹤地生活了那么久,故而不大适应有太多人的日子。但不适应总归要变成一种习惯,这点我比谁都明白。昨晚,婆婆和我说清明了该去给祖先们上坟去了,我才忽然意识到今年的我已经多了一个家庭,或者说身边多了很多人,那些在世的和不在世的,他们都和我有了或多或少的某种关系。

  拥有和失去,永远都是那么对立。想遥远的过去,我是那么地害怕失去,甚至于小小的一块橡皮。漫长的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失去了那么多,那些我记忆中的珍藏,那些我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人,他们一一离我远去。我开始学着一边流泪,一边欢笑,生活也在剥夺的同时赋予我所得。

  这个清明,我依然会去看望我的父亲。我想我该把我的喜怒哀乐交给他一同分享。天空开始飘起了雨丝,薄薄的凉意。

清明的随笔15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没有一个是闲着的,都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祭奠死去的亲人们,比如扫墓、烧纸钱、上坟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前夕,家家户户忙个不停,准备好扫墓用的祭品。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到了。这天,我回到老家,奶奶先让我穿厚点,因为那里非常冷。之后又带上纸钱、供样、香等祭品,坐着爷爷的拖拉机向亲人的坟墓开去。一路上,我开心的边唱歌边摇头。伴着我的歌声,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一看“唉,盼望已久的美丽风景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呀,真扫兴!”我望了望田野,很是荒凉。但乡间小路上,三人一伙,五人一群,来的,回的络绎不绝。点起火堆,烧起香烛,处处弥漫着清明的气息。我们一起烧纸钱、扫墓、给先人坟上填土,我还把自己亲手做的.纸花一一插在了祖先的坟墓上,没过一会儿,我们就已经“凯旋归来”了。

  回到家,我怀着好奇心,在互联网上查询了一下有关清明节的习俗,让我大开眼界。知道了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知道了清明节的历史,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爷爷还告诉我,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扫墓、烧纸钱、上坟是我们这些晚辈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年复一年,寄予了人们对老一辈人的无限哀思和祝福,每逢这个时节,家乡的人们总是忙里忙外,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更给予了对新一年的希望。

  家乡的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盼望着下一个清明节的到来……

【清明的随笔】相关文章:

清明的雨随笔04-08

清明的思念随笔04-10

关于清明随笔04-06

清明祭祖随笔04-16

关于清明的随笔04-13

清明节的随笔04-10

清明的随笔(15篇)04-12

清明的随笔15篇04-08

清明的雨随笔14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