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随笔

时间:2024-08-22 13:23:26 阅读 我要投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学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教学随笔15篇

优秀教学随笔1

  或许是好久没有强调作业的基本要求了,今天在改作业本时,又发现有好几个平时贪玩的孩子没有了督促便开始字迹潦草、涂涂改改的,于是一生气就挑出了几本糊里糊涂的本子准备让他们抄在作业纸上重新做一遍,来一个“杀鸡儆猴”。

  下午放学,我就把这几个孩子叫来,先狠狠地批了一顿,然后吩咐他们按照我的要求重新抄着做一遍。其他孩子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唯独有个个子小小的男孩却依旧站着不肯离去,哦,原来是他!他是我班的小调皮,平时特别贪玩,但学习成绩也还不错,也特别有礼貌,见到人总是把他那小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特别可爱。可这时看他,却是满脸的委屈,看上去很不服气的样子,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难道,是对我的惩罚有意见?

  于是,我立马将他拉到身边问:“怎么了,别人都已经去写了,还愣在这干嘛,还不快去!”可是,他却光顾着流眼泪,而对我的提问置之不理,脸上写着的全是委屈。于是我又耐心地问了两遍,他依旧一声不吭,我不禁有点发火,拉着他到我旁边坐下,强忍着怒火继续寻根究底。终于,他开始抬起头来,泪眼婆娑地望着我,支支吾吾地说:“我不想抄!”

  呵!我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在反抗我的命令吗?我强压着将要喷发的怒火,尽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问:“为什么?都已经开始不听老师的话了!你既然这么有想法,那就跟我说说不抄的理由吧?”只见他抬起了头,理直气壮地对我说:“老师,我觉得我写得并不糊涂,我们班小叶的字平时比我差多了,为什么他就不用抄!”

  我惊呆了!才多大点的孩子啊,竟然这么有性格,抵触情绪还挺重!可是平时这孩子不都挺乖巧的么,除了贪玩作业潦草之外,我还挺喜欢他的,可今天讲的这些话实在令我意想不到!他说得有道理,另一个孩子小叶的字的确不怎么样,这孩子比他好多了,难道在这件事情上我真的没有公平对待?不!不会!我相信自己在改作业这件事上一定是公正的。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故意在找他麻烦,我特意找出小叶的作业本,准备给他看个究竟。翻开当天的作业,我发现小叶的这几次作业都比之前的清楚多了,虽然字写得还是歪歪扭扭,但涂涂改改明显少了很多,为了鼓励他,我还在他本子上写着:清楚多了,继续努力!

  看了小叶的作业本,再看着孩子,只见他想与我据理力争的眼神明显暗淡了不少,高高昂起的头也慢慢低了下来。我把他的作业本放在小叶的边上,轻轻地问:“你的作业真的比他清楚吗?”他低头不语。我正想再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抬起头对我说:“老师,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看着这位学生离开办公室,我静下心来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幕,给了我一些启发,那就是对学生多一些“慢”教育,慢下来,让学生正确地面对错误;慢下来,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慢下来,让我们正确地教育孩子。

  有人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它应具备正直少却虚伪、具备无私少却自我、具备广阔少却狭隘,具备爱心少却动怒;它可以使学生在逆境中得到安慰,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在顺境中更加奋发,不骄不躁,永远向前。

  又到了人生的拐角处,在乡下工作了二十多年,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进城了,可我找不到一丝兴奋的感觉,对那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充满了惶恐与好奇,虽然无数次给自己打气,无数次对工作做好了计划。当这一切真的来到,让我但任四(3)班56位学生的班主任时,我还是紧张了,15年了,15年没当班主任了,我不知迎接我的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一切都从零开始,既然要做了,就要做最好,这是我做事的一贯准则。

  作为班主任老师,每一天都在与学生打交道,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与学生相处,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面临的问题。学生在行为习惯,道德养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与我们的教育密不可分,学生又是一个有个性、有差异、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我们信服、对我们信任、对我们倾心。现实当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上课无心听讲,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往往上课都上不下去,下课欺负其他同学,翻越围墙逃课,谎话连篇,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想尽一起办法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找理由,考试作弊家常便饭,作业从不完成,搞得班上同学都不喜欢他们,科任老师都头疼他们,他们不思进取,学习、生活、行为一团糟。如何来引导他们,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快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我接手的`是23位女生,33位男生的大班,有父母离婚的单亲孩子,有不爱吃饭的问题学生,有整天不爱做凳子的多动小男孩,有需要妈妈陪读的学生。干开学的第三天,原来的班主任就跟我说“你们班的洪哲豪同学脑子是很灵,可从来不自觉做作业,上课回无缘无故离开坐位,独自走出教室玩,课间在教室打闹,接下来则不做作业、迟交作业、上课就睡觉、闲谈、看漫画、玩手机、玩游戏机,搞得课堂不得安宁。下课向其他同学要钱,甚至会翻越围墙逃课等。同学与他常闹矛盾,大家都嫌弃他,各门功课单元测试都相当差,科任老师说有他在班上,老师上课就是一种精神和体力的折磨。听了后我脑袋一大:“完了,我该怎么办?”种种行为让我非常气愤,也让我头很疼。想是这样想,但应该怎么办,不可能说不要他吧。

  但我能做的只是找他谈话,看看有没有效果,这样,他成了我们办公室的常客,多次谈话与努力都没有用,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更加变本加厉,怎么办?在这样下去,毁的不将是他,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或许是整个班级,我要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后来在家看了一部电影《跑酷青春》,里面有一句话震撼做了我“如果教育要多方面培养人,那么首先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这时我反思自己,我了解他吗,我除了知道他的名字外,其他的我是一无所知,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他工作:

  一、我决定先从班上入手,请班上成绩较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同学先与他做朋友,了解他的内心想法,掌握他思想上的动态,我并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来接近他,先与他拉近关系,为下一步作铺垫。

  二、是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每次见的都是他妈妈,去了才知道他父母离异,他随母亲生活,母亲要养家糊口所以很少监管他,她自己更没什么文化,也不懂教育的方法,仅给儿子吃饱了穿暖和了就认为可以了,很少与儿子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关心他、爱护他,使他缺少了应有的关爱,是一个性格倔强,自尊心很强,很有个性的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是很优秀的,后来还因此进了城,但由于没有人监管,养成了打游戏,上网等坏习惯,最后竟慢慢与社会上的人有来往,就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又是一个缺乏父爱,母爱的孩子。小小年纪真可怜,接下来该怎么来帮助他呢,我想还是先设法接近他吧,唯有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才有发言权啊。

  接着应从内心里消除对孩子的隔阂,与他拉近关系,信任他、理解他,并尽全力来做好工作,刚好不久我们学校科技节要举行“鸡蛋碰地球”比赛,每班选三名歌手,我想机会来了,我点名要他做领队,这位学生折纸、拆卸动手能力特好,特喜欢,我正唾沫四溅的讲解题目时,他肆无忌惮地站起来,莫名其妙来一句“老师,我折了一条小船”“老师我作天拆了电视机”,对,让他全权负责,我则什么都不管,他虽感到有点意外,但也很爽快地答应了。接下来每天都看他在不停的拆卸、组装机械,此时我看见了他脸上少有的自信的微笑,最后在他的带领下,我班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班上的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并告诉他,是因为你的努力我们班才获奖的,我希望你能努力的把其他方面做好,并让我们都为你、为班级骄傲自豪。接下来我给他妈妈打电话,让他母亲在校门口租个房子监管他,并告诉他母亲我的想法,只要一学期就可以了,先杜绝他与班上及学校其他行为习惯不好的同学交流玩耍,把他的习惯养成好。并要不断的表扬他,先发挥他的特长,让他更加自信,他母亲按我说的办了,我再与科任老师经常让他帮我们做事,亲近他,让他知道我们对他没有鄙视,只有更喜欢、只有更信任,我都没有在为此头疼了,关键是他上课再也不会迟到了,接下来则是在学习上,他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在帮他找了一个成绩很好的组长来帮助他学习,并且自己经常到班上去问同学们我做不到的数学题,还常常故意让他帮我讲解,让他认为老师都可以这样问学生,他们还有什么不敢问的。就这样经过我、科任老师、同学们的努力帮助,他已改变一切旧习,变的爱学了,上课不讲话了,不逃课了,偶尔还要问我的数学、英语,害的我也跟着要学习了。

  为此我很高兴,才觉得学生你只要用心了,就一定能够收获到一份别样的礼物,我也希望接下来它能够更加快乐地成长。

  时光如流水飞逝,转眼已从教多年。经常当班主任的我接触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而且身为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更是家常便饭,但是有一件事却一直萦绕在脑海中,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几年前的开学第一天,我很早就来到了教室,那是我第一次任教七年级,正当我兴致盎然地对学生进行始业教育时,突然发现下面有学生在讲话,马上搜索定位后发现是一个小男生,我看了他一眼,给他一个警告便继续我的话题。没过多久,悄悄话的声音又想起来了,还是那个男生,这一次,我有点生气了,开学第一天就这么无礼,年轻气盛的我觉得他是在挑战我的权威,必须把他“镇压”下去。于是我让那个小男孩站起来,我说:“你似乎对老师的话题很感兴趣,新学期伊始,你跟我们谈谈你的计划和打算好吗?”结果那小男生一直不吭声,只是站着,有些不高兴。后来我就让他坐下了,其他同学一直很安静,那个男生也没有再讲话。

  课后我又找到那个男生,我想跟他沟通一下,谈谈上课的事,让他心里不要又太多想法,知错就改就好。没想到,在我办公室的一个小时里,他的头始终瞥向一边,不看我,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没有不高兴,更不生气,至始至终一声不吭,任凭我说什么,软硬都不吃。我彻底懵了,这个学生是怎么回事啊?直觉告诉我,这个学生的行为背后肯定不简单。于是我向其他学生打听了一下情况,又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确认,原来他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下他,离家出走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听了这一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原来这个男生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在缺少父爱和母爱的环境下长大,难怪性情不同寻常。

  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对于他这样的性格,批评指责只会适得其反。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行为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于是我尽可能多的搜集他的信息,他性格有些孤僻,不爱跟其他同学交往,文化课成绩中下,体育成绩却比较突出。既然他沉默寡言,见到老师从不问好,那我就先跟他打招呼,在生活上也经常嘘寒问暖,一开始他感到很惊讶,后来慢慢地,脸上会出现腼腆的笑容。平时注意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并大加表扬。运动会上让他大显身手,重拾自信,同学们对他也另眼相看。

  学习方面,课后我经常主动找他,问他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一开始很不配合,一直不说话,我好说歹说就是撬不开他的嘴。最后我想了一个好方法,我发现他跟班上的一个男生比较要好,于是我补习的时候找他们俩,让他们一起学习。过一段时间后,那个男生的表现终于有了改观,他不再一言不发,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偶尔也会看到他跟其他同学打闹。看到他的这些改变,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一开始,我觉得教师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学生必须怀着敬畏的心态对待老师,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每个学生性格的形成都又一定的家庭背景,要多了解、关心学生,给予学生关爱。教育学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味地训斥只会把学生越推越远,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学生会理解你的用心,慢慢地向你靠拢,走向进步!

优秀教学随笔2

  我天生爱哭,也爱笑。自从干了幼儿教师这一行,我发现“笑”可以帮你攻克“艰难险阻”,拉近与小朋友的距离,同时也可以增强小朋友的自信心。

  在幼儿看来,老师的笑是对自己的.肯定,表示老师“喜欢我”,它会使小朋友情绪愉快,信心十足。所以我常常对小朋友们微笑,更注意对自信心较弱的小朋友微笑。我尤其重视早晨的“一笑”,因为早上是幼儿情绪较易波动的时刻。每当小朋友跨进活动室,我就迎上去,送给他一个甜甜的微笑,看到小朋友情绪不佳,我就亲切询问、安慰,直至小朋友脸上绽开笑容。

  生活中不乏对小朋友的微笑,它可以使小朋友们乐意接近你,愿意与你交朋友。老师们,既然笑的力量这么大,我们又“何笑而不为”呢?!

优秀教学随笔3

  对教学实践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

  中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文性

  2、审美性

  3、实践性

  课程的基本理念分为: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中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了它的知识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显然,这种注重“知识”忽视“艺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审美”。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长此以往,学生们必然会在“审美”的艺术教学中受到熏陶,从而用他们的“爱”去感染身边的人,最终使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美的社会。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多营造一些发现美、传播美的良好氛围。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再努力、再学习,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优秀教学随笔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社会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师教与儿童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已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在《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一理念贯彻始终。在课的开始,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回忆、讲述自己的父母为家庭辛劳的事,感受父母对自己倾注的深厚的爱;可以播放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把学生带入感人的日常生活回忆中,体验一下当父母的感觉这一活动,让孩子换个角度去看自己、看父母,得到不一样的感受,从而能理解、体谅父母的`苦心。教学中,老师要坚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加深彼此的情感沟通,因而孩子们在说内心感受以及自己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真情充分流露,说得也就非常感人。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要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了解、感受、体验,让社会为他们提供接受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践阵地。为此,还可以进行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并且将行为落实到“你最想做的一件事”这个虽小但很集中的目标上,并让家长参与评价,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真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学会做人。

优秀教学随笔5

  今年我们学校来了好多新教师,为校园增添了生机,记得开学第一天的会议上,新教师的自我介绍就很精彩,一个个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再读,名校的本科生,一张张意气风发的面孔,彰显出智慧与精神,在近一个月的接触中我看到了这些新教师的努力与工作的认真态度,觉得很欣慰,我为学生高兴,为学校高兴。但同时我感到了一种危机感。

  这些天听了部分新教师汇报课,每节课都有新的亮点,从教学过程的安排,从教师的教态,每位教师身上都散发出优秀教师的气质,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落后了,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此刻对这句学无止境的理解尤为深刻,有些道理明知是对的,可是只有自己亲身感觉到才能领会。这周新教师的汇报课还在继续,我将继续去听课,学习,从每位教师身上吸取闪光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去年觉得自己是很勤快的了,每天早早的起床和同学们练习小号,中午给特长生练习钢琴,下午大课间给特长生唱视唱,听音练耳,但是现在每天等我早上来练号的时候,我能看得很多新教师的身影,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忙碌的?人的事业就像长跑,如果不抓紧前进,那么我就会被慢慢的落在后面,等跑到后面的时候就会慢慢的习惯那种后面的感觉,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靠后已经是最后了。我没有想过自己在事业上要有一番何等的作为,但是我最起码要做到对的起自己,对得起人民教师的称号,对每位孩子负责,对

  每位家长负责,所以我要不断的让自己进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尽我所能把我的音乐课上好,希望会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优秀教学随笔6

  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并进一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在切实感受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也遭遇到随之而来的尴尬。

  对于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而言,也同样面临着这种两难境地。比如对于“四季星空”系列的教学,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引导学生对星空进行长期观察,通过他们的观察最终获得关于星空知识的第一手资料:星星等级的感知、星座的形状与组成、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变化规律等,有了这些资料作为基础,那么再学习相关的知识自然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但现实问题是,对处于我们这个小县城的学生来说,观察星空早已成为一种远逝的奢望。要保证观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找到一块开阔地,需要远离市区寻一方浓郁的夜色……这些地乡村孩子看起来都是唾手可得的条件,对于寸土寸金并不断扩张的小城而言,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了。因此,本来应该经常进行的观察活动,对学生来说至多只能是一次高贵的`体验,的确难以长时间坚持下去。且不说这样的现实条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教学《夏季星空》这节课,吴老师决定采用指导学生绘制星空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北斗星与北极星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它们随季节的变化情况。于是,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北斗星的斗柄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展示在平面图上,竟然出现这样一种结果:左西右东,上南下北。这样的现实,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日常平面图的方向是左西右东,上北下南”产生了矛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正确的表示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冲突的出现,也就是说,我们应在不轻易改变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让他们实现对新知识的顺利理解,进而掌握。

  遵照上述原则,通过讨论,我们一致决定采用“模拟再现”的方式来突破所遇到的困难。具体做法是,授课教师不过分强调星空方位与学生头脑中已建立起来的平面图方位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以尽可能避免因此而造成学生学习新知的困难。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北斗星与北极星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北斗星和北极星之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画出来的图形举到各自的头顶,形成自己的“一方小天空”。接着,老师再指导学生摆出春季时北斗星和北极星的位置,即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方。最后,老师再指导学生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指示出与其他季节相对应的北斗星斗柄的方向。通过这样的活动,淡化了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结构的冲突,重点突出了学生对斗柄方向与季节之间对应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当然,这样的方法只是针对北天星空的方位而言,对于南天星空方位来说也同样适用,学生也很容易得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的结论。

  课堂上,吴老师按照大家的建议来引导同学们开展学习活动。果然,同学们理解起来比较轻松,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她启发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学习,同学们都已清楚了北斗星的斗柄方向与季节之间的对应关系了。另外,我们也应该知道‘斗转星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的节气是‘春分’,也是春季中间的一个节气,你们思考一下北斗星的斗柄现在应该指向哪里?”

  同学们略作思考,便或是果断地用手指指,或是响亮地回答“东南”。

  “谢谢同学们的回答!不过,要想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以验证自己的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坚持进行观察,做一个当代的数星星的‘小张衡’。那么,你一定能够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难题终于得以解决。回想起来,这样的成功得益于我们科学组全体教师对同学们认知结构及认知特点的关注,得益于教研活动的深入进行。

优秀教学随笔7

  今天中午午饭后,我带着小朋友们进行餐后活动,我们围起来讲故事,我邀请了几位小朋友出来讲故事,小朋友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小黄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螃蟹与鸭子)引起了小朋友们的一场争论。

  小黄小朋友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说:螃蟹与鸭子比赛跑步,最后一起到达终点,裁判让他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胜负,鸭子死也不干,他说:“剪刀、石头、布我一定不会赢。”听了这个故事我突发其想,我问了小朋友一个问题:“为什么鸭子死也不干呢?”孩子一下子就知道鸭子的`手是蹼,但螃蟹的的手就是钳,所以螃蟹必定会赢鸭子。就因为我的这个简单而随意的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小朋友的争论,小吴说:“如果鸭子跟马比赛的话,鸭子就不会输,因为马的手是马蹄。”小黄立刻说:“如果是鸭子和马比赛,马是赛跑能手,那就会跑赢鸭子,还哪用猜拳来决定胜负呢!”肖苏婧小朋友说:“那就和乌龟赛跑吧,那鸭子肯定会赢。”曹晓东小朋友说:“那鸭子像小兔子一样去了睡觉的话,那就肯定会输。”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起劲。

  幼儿园的课程就是这样,不用特定的时间也不用特定的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简单的提问,小朋友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就从这里得到了表现和提高。

优秀教学随笔8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相当重要的程度。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

  激发学生兴趣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教材,解教材的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解和有。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优秀教学随笔9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0页到74页的内容。是同学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知道了长度单位、学会用直尺单位直接量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据《数学课程规范》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具体目标要求为: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合同学熟悉的物体引导同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同学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本节课在探究面积和面积单位形成过程中,改变了保守的“传送——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感知----操作——观察---发现——验证”的模式来进行的,以同学活动为主,同学亲自参与探究过程,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同学在交流,这充沛体现了新课程规范的理念——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只让小朋友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时充沛、主动、积极地表示自我,同时还合理的使用了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重合、色彩变化等手段演示面积单位形成过程,形象、生动演示,推出面积单位;最终使同学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面积单位这一结论。使同学经历了有效的探究过程,体验到了学习胜利的快乐,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还利用多数学同学的生活实际创设堂上训练。

  同学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从而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优秀教学随笔10

  《阿姨叔叔辛苦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让学生了解平凡劳动者工作的苦与乐,激发学生产生尊重感。

  教学本课,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采访准备活动,在课前进行扎实的采访内容指导。在教学开始时,先让学生把在课前调查的不同劳动者苦与乐的内容进行交流,对能较准确地把握采访内容,言之有物的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明白课前的准备和资料的搜集也是十分重要的,也为下面学生能与劳动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打下基础。

  接着,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巧妙安排活动内容,如邀请为学校服务的保安叔叔、清洁工阿姨到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身边他们所熟悉的平凡劳动者们工作的苦与乐,激发学生产生尊重感。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给予不同的.带有指导性的意见、激励性的评价,如“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希望你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等等,在学生与劳动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时,也适时地穿插评价语,起到“穿针引线”,帮助学生与劳动者沟通的作用。

优秀教学随笔11

  数感的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深厚兴趣。我们老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发掘生活中的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感十分重要。例如:在体育课上,参加跑步训练,感受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距离;到超级市场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一分钱硬币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即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就成功发掘出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课堂中的数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2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200毫升;有的说1200毫升;有的说1又1/5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三、发展比较中的数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因此,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较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辨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方法多样,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尽的,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发现、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人。小学生有较强的数感,会对小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数学有重要的意义,会使学生在数学王国中更有发展前景。

优秀教学随笔12

  20xx年,我们七年级美术开始改版。这一年,七年级第一次改版用上了人教版的美术教材。新改版的教材和我们以往所用的河北版教材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教材,我认真看了教师教学用书,然后在10月的某一天,我认真观看了书后配备的优秀教师教学课例光盘。

  这是天津市五十一中的张蓉老师讲的优秀课例《多彩的学习生活》这一单元的一个活动内容——优美的校园。这一活动内容是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里活动一的内容。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

  听了张蓉老师《多彩的学习生活》一课后,我深有感触,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的听课感受吧:

  首先,张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来设计这堂课。

  在设计这堂课的过程中,我觉得她在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上颇下了一番功夫,特别是她带领学生制作的取景框以及很多的具有明显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照片,这些都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吧。这些东西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供了条件与方便。也使学生对这样的课更加感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动手研究探讨的积极性。张老师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会好。只有学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地看、听、摸、耐心地体验观察的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有感情,就会对它十分感兴趣,对什么东西越感兴趣,对它的感情也就会越深。

  张老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围绕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其次,张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新。

  我认为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对于绘画的透视关系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说,更需要用直观的景物来让学生来观察,理解,分析,归纳,再到得出结论。而张老师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做到了这一点,她让学生利用取景框开描绘眼前的景物和照片上的.景物透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自己的动手探究来总结得出风景画以及物体透视变化的规律。并且张老师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她的教学方式比较新,她改变了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从张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她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像她这样的课就是强调学生积极的参与,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以及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另外,她的课上活动方式多样化。体现了她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具体来说,在这一课里,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需要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学生分头搜集资料。搜集大量具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照片和制作取景框。再由教师组织大家观看校园的建筑物,组织大家观察,交流,指导大家正确地在取景框上描绘出眼前建筑物的透视变化。最后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得出透视变化的规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不同,体现了目前基础教育中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观看张老师的教学光盘,我认识到张老师与以往传统的美术课不同,传统的美术课它是把透视的知识由老师去说,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而张老师她却把班级的同学分成了两组,分别负责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第二个问题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张老师让第一组同学把搜集来的风景照片在照片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上通过描绘、勾勒建筑物的轮廓或风景的这种透视的现象,来了解透视的这个变化,第二组是让学生在操场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通过观察远处的建筑物的透视的变化和现象,来让学生体验透视的理论和知识,张老师的这个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的这个教学理论,也就是说,他是主要让学生主动地通过观察,体验,描绘来了解复杂的透视现象。这种教学的方式把透视这种枯燥的理论变成了学生主动地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只要通过最后的她在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学生确实在这一课堂上学到,了解了透视的知识,这些透视的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后的体验,然后了解到的透视变化规律。所以我认为张老师的这些教学方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

  没有活动的课堂,特别是艺术类的课堂是一个死的课堂,在如何将教学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像张老师的这堂《多彩的学习生活》一课设计的就较为活泼,开朗。每个学生都没有偷懒,都拿着他们手里的取景框认真地描绘着眼前的景物透视线,张老师让学生自己亲自观察校园建筑的透视现象,然后利用取景框描绘出建筑物的透视变化得出透视的变化规律就是个不错的活动,跟课堂气氛的整体构建比较统一。这一刻我更在乎的是那份人人参与的过程,只要过程是积极的、向上的,想必学生们的心灵都经历了一次历练与熏陶,多少能给他们的人生成长起到一些促进。在这堂课里学生们的自我感觉都不错。我认为这点很不错。

  总之,张老师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从学生们自己的兴趣出发,把学生分成两组来分别研究两个不同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地了解认识到透视的基本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地方。

优秀教学随笔13

  这节课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导学提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觉自己学得的知识能用于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我还特别注意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在该节课里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因为时间的把握的不好,学生在做图的'过程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后面的概括也没有时间,学生中一些问题还没有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几个学生还是出现了制图不完整,所表达的语言都是不全面,不够准确的。其实学生的表达也说明了学生对于该过程的掌握还是不太稳固。

优秀教学随笔14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

  课文中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词语的优美,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儿开放时美丽的情景,让学生再次在想象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然后,我鼓励学生背诵这一段,并进行小练笔,仿照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花园一角,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以“读”为本,结合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配合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节课,感觉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我的预设有些出入,表现在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效果不好。也许是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花钟美的环节没处理好,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花钟美,就急于让他们感情朗读课文,没有激发情感,所以学生感情朗读效果不好,下一阶段教学一定要注意改善。

优秀教学随笔15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上好一节物理实验课,将直接决定着这一节物理课的成败.而如何来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历年来物理教师们已作过不少尝试与努力,直到现在仍是我们物理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就如何来提高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效果,谈几点小小的看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刚接触物理实验的初中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对物理实验课缺乏正确认识,从而导致物理实验课教学很难组织,并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要想上好实验课,就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物理实验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素质。

  2、明确实验目标。教学应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应以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和实验素质目标等。

  3、布置实验预习题目。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比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之前,先布置预习题,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作用,根据什么知识可求的电阻?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应如何进行?这样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一门美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设置实验情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塑料纸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塑料纸鱼的位置那么准确。这时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塑料纸鱼的上方,然后引导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再美的事物,如果不被发现,那无异于明珠暗投,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物理教学的艺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

  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然展现的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比如: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等。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

  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做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节成功的物理课,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优秀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优秀教学随笔04-11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04-14

优秀幼儿教学随笔04-15

优秀中班教学随笔04-16

小学优秀的教学随笔04-16

幼儿教学优秀随笔04-06

小学教学优秀随笔04-12

优秀的中班教学随笔04-12

优秀教学随笔(15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