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育阅读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育阅读随笔1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习了弟子规。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习《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幼儿教育阅读随笔2
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著,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知道,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们造得那么可爱吗?……因为上帝知道,小孩子们会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把小孩子们造得可爱一些,他担心大人会忍耐不住把他们杀掉的”这让我想起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有气恼,有伤心但也有惊喜,有欣慰,有快乐还有希望。
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教育工作性质的阐释“快乐并痛苦着”。“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保持的稳定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
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那怎么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因此,我每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我现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弃这个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他们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会赢得别人赞同。我们要给他们爱要适当宽容他们行为,也要有理由地赞赏他们,正如这句话“增强能力更多着眼于发展自信和积极地自尊,这些个性品质对于儿童积极地行为养成是有利的”。
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还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最后成为一个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据的表扬,鼓励,赞赏……但我认为这些远远不够,班里的孩子毕竟不是一个,班里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几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当孩子需要我们微笑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出现。当下,我认为让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对了不仅有老师会赞美,小朋友会喜欢,自己也要夸奖自己,也要大声对自己说:“真棒!加油!”
幼儿教育阅读随笔3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
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就应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就应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此刻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就应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就应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其实,孩子们每一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
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我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但是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向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个性粗鲁,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其他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
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让让他把教室里的油画棒盒叠好,他一个人忙得满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叠整齐!之后还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震惊!确实,我给他的信任让他感到很自信和骄傲,因为老师已经认可他是个能干的孩子了!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告诉孩子们,你真棒!!
幼儿教育阅读随笔4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
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龋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幼儿教育阅读随笔5
题记:没纪律的语言唠叨细碎的事,我的教育诗记!
今天读了两首关于“车”的儿歌,童声清脆,整齐划一,震耳欲聋,可爱的冒泡,我在一张张小嘴巴旁边矗立着,偶尔来几个小动作,很享受这种感觉,惹得小不点们也蠢蠢欲动,想动就动吧,是要培养静气,但不要小手小脚套上镣铐。
《拉车》
小猫拉车,
老鼠不坐。
黄鼠狼拉车,
小鸡不坐。
灰狼拉车,
山羊不坐。
老虎拉车,
谁也不坐。
《过山车》
上天了
入地了
腾云了
驾雾了
过山车
下山了
我变成
流星了。
瞧瞧,儿歌童谣呀,整齐的韵律,短炼的句式,简单的情感,对小孩子吸引力是斐然的,眉眼、手脚、声音传达的都是快乐。
突然有了灵感,上礼拜读了秋雨儿童诗,前天动植物,我们认识了《鱼儿》、《蝴蝶》、《石榴》,今天是关于“车”的可爱儿歌,赠给孩子五首小诗,家长很兴奋地回赠便条,幸福啊幸福,接下来……?摸索吧!
蜕掉蛹衣
昨天重读《孤独的'乌鸦》,效果不尽人意,新鲜感一过,有些孩子开始交头接耳,而我这次才真正开始通过文字表达引领他们走进小乌鸦的内心世界。嗡嗡声渐渐浩荡起来,讲桌是轻易不能敲的,我尽量克制。用眼神秒杀眼神,那么多个左顾右盼,很难。这时,我停下,合上书,定住神,双唇紧闭,用笔直的站姿说话,一分钟、二分钟,声音渐渐小了,惶恐的、警觉的、尴尬的小脸小手小脚一个接一个放正,三分钟,肃穆,鸦雀无声。
“咱班只要一个字……”
“静……”震耳欲聋!
“知道就好!”严肃的眼神扫着教室每个角落。教师这时做的就是沉住气,以静制静。
下课还是揪着亓子辰、李成龙到了办公室,拼音拼读老大难啊,我有点力不从心地进行补差,即便苏大师说让后进孩子进步的方法是阅读再阅读……拼音,还是抓牢了好(考试要用),想出格先入格。
语文,有时让我很挣扎,在大量阅读被很多人尝到甜头之时,很多人率先示范把阅读课程做出成果之时,我还半是海水半是火焰地在考核、成绩与人性的矛盾中戳戳前行。几十分钟从飞溅的唾沫星中悄然而逝,深深的责怪、可惜之感袭上心头,领孩子真正走进阅读,我的意识强烈,行动渐进,还需要真正放下包袱,做一个……?
幼儿教育阅读随笔6
一天离园时分,琪琪妈妈向老师求助:“老师,我带着琪琪阅读时,他总不停地向我提问,每次读完一本书,我们花在讨论上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本身,我都有些不知所措了……”一起来看看琪琪和妈妈的阅读过程吧。
一天,妈妈带着琪琪读了一本《春天的脚步》,打开第一页,书里描绘的是“一声春雷,万物苏醒 ”。妈妈刚说了一声“轰隆隆 ”,琪琪就问:“妈妈,这是打雷的声音吗?”妈妈点点头说:“是的。”妈妈正想向琪琪详细讲述打雷的知识,他又翻到第二页,一脸好奇地盯着迎春花的图片说:“妈妈,不是说春天到了迎春花就会开吗,为什么我们幼儿园的迎春花还不开呢?”妈妈只好继续解释:“可能还需要再等一等……琪琪,我们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地听妈妈讲好吗?”琪琪好像没听见似的,又往后一连翻了好几页,惊喜地喊:“这儿有一条好长的小河!妈妈,里面会有鱼吗?”妈妈觉得他不是在看书,而是在不停地问问题,还没完没了!原计划的阅读时间是20分钟,可已经过去了10多分钟,连第一页还没开始讲呢……”
孩子为何会这样
相信一些家长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想带孩子读完一本书,总要花不少心思和时间在回答问题上。孩子的问题如果个个都回答,怕影响了阅读的完整性;如果个个都不回答,又担心孩子会理解不了。
孩子的提问与思维发展有密切联系,孩子提问,说明他在自主思考。3~6岁的孩子正处于“好问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会有很多问题。如果父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发展。
教师支招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建议家长要耐心倾听,及时回应。如果为了保护阅读的完整性而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那就本末倒置了。所以,无论阅读到哪里,只要孩子提问,家长都应耐心倾听。因为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情境性,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时常转眼就会忘记自己刚才问过什么。家长如果过了很久才回答孩子的问题,效果就不会很理想。例如,琪琪是在看到书上的迎春花开时,联想到幼儿园里的迎春花还没有开,因此提出了问题。如果妈妈在阅读结束后再回答,琪琪要么忘记了这件事,要么早就已经不感兴趣了。
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要觉得太简单、很奇怪或厌烦而敷衍孩子,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并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来回答。如果您也不知道答案,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然后带着他一起去翻翻书或查资料,这并不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相反,您的这种认真劲、求知欲会让孩子受到感染,孩子还从中获得了查阅资料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寻找适宜的亲子阅读方式
不同家长和孩子所采用的亲子阅读方式大不相同。有的倾向于“平行式”的阅读方式。阅读时家长往往很专注,一丝不苟地给孩子念书,但很少与孩子谈论图书的内容,孩子只是一味地倾听,有时会心不在焉。因此,家长与孩子之间很少产生共鸣。
有的倾向于“偏离式”的亲子阅读方式,即家长和孩子忽略了书中文字的作用,过度注意细节,过多地展开联想。表面看是围绕图书在交流,实际已经游离于故事情境之外了。例如,如果琪琪和妈妈由“打雷”联想到“什么时候会打雷、打雷的声音、打雷的影响、如何躲避雷电”等内容,表面上他们讨论得很深入、与图书内容相关,实则花了大量时间谈论由图书的一处细节引发的'其他问题,脱离了故事的主体线索。
有的倾向于“合作式”的亲子阅读方式。比如,阅读前家长或孩子把书拿出来,指着图书的封面,就书名、作者及画面稍作谈论。接着翻到下一页,家长与孩子一起看书。在阅读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做出积极的反应,根据孩子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判断他对故事的理解,并及时调整讲故事的语气和语调,或改变讲故事的方式。当相同的语言表述结构出现不止一次时,家长会提前让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
阅读过程中,家长偶尔会提问,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阅读完后会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以帮助孩子回忆故事内容,鼓励他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及想法,并协助孩子将故事发生的事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这种阅读方式中,家长适宜的指导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激发能起到促进作用。建议家长采用这种合作式的亲子阅读方式,与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有效的交流。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孩子思考,提高专注力。幼儿的注意力水平有限,东张西望或只注意局部等,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观察的持续性就能不断增强。例如,阅读前,如果琪琪妈妈先就书中的某处内容提出问题,也许琪琪会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而不会将精力放在图书以外的话题上。如果是新书,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若是已读过的书,可以再从书里寻找新的线索,吸引孩子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孩子阅读的专注力就会慢慢提高。
其次,用具体动作帮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较小的孩子观察时,常会边看边用手指点;慢慢会用点头或自言自语等来代替手的动作;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可以逐渐借助内部言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觉。幼儿的观察就是这样从跳跃、无序的状态,逐渐向有顺序观察的方向发展的。家长不妨采用手指点图的方式引导孩子看图阅读。经过长期引导,孩子就会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等顺序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第三,阅读前可以先让孩子翻翻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探索空间,满足好奇心,形成对图书内容的初步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阅读时孩子能集中注意力,与家长协调一致进行阅读。提问反映了孩子思维的过程。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应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引导,借着“一问一答”的契机,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丰富阅读经验,提升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幼儿教育阅读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阅读随笔6篇04-14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04-14
小班幼儿教育随笔04-14
幼儿教育中班随笔04-17
幼儿教育知识随笔04-17
中班的幼儿教育随笔04-15
大班幼儿教育的随笔04-15
幼儿教育小班随笔04-19
幼儿教育教学随笔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