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幼儿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幼儿随笔1
快过节了,我们在班里挂了很多的窗花、雪花等装饰物。幼儿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几个范例、多彩的正方形手工纸、剪刀。教学一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准备好的范例,孩子们都很喜欢。情绪特别高涨,都跃跃欲试。可是当我讲解示范完剪窗花,让幼儿练习时,幼儿们便接二连三的叫着,“老师,我不会。” 于是我便依次地去帮助、辅导这些幼儿。
一个活动我一直在个别指导,其余的幼儿根本无法顾及。分析:活动结束后我反复思考:是我的示范讲解不到位吗?还是幼儿对本节课没有兴趣?为什么这么多的幼儿都说不会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在缠绕着我。首先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现在在家里都是被娇宠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的机会很少,能力也都比较差。特别是为了安全家里一般都不许孩子动剪刀一类的东西。其次既然我的示范讲解说的很清楚,幼儿竟然接二连三地说不会。幼儿是真不会还是假不会,他们对剪窗花是感兴趣的,在以前的折纸课中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我对他们不能置之不理。
所以我从他们的角度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这些幼儿里面确实有不会的;又缺乏自信心的;也有的.懒惰的;甚至有部分幼儿是跟着起哄的。目的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要想改变我们班级这种现象,我首先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指导语言上,我更多的是使用谁来玩玩,谁来试试,谁来教大家等商量的口吻,激励的语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这样做让老师了解到哪些幼儿是真正不会的,
今天我们班上了堂美术课,其中一个作画要求是“涂色动物时要注意跳开眼睛”。在分组教学时我们运用了不同的语言取得的效果大不相同。 镜头一-老师:我们来给小动物的脸涂上颜色,涂颜色时要注意,脸上要画满,不能看见白颜色,涂到眼睛时要注意跳开眼睛。 幼儿反应:教师讲解时反应不热烈,作画时不能自觉跳开眼睛,需要老师不断提醒。 镜头二-老师:今天要小朋友给小动物洗洗脸,我们给小动物洗脸的时候,要洗的干干净净的,肥皂水要洗满整张脸,能不能把肥皂水洗到眼睛里去? 幼儿反应:热烈,作画时基本能自觉注意跳过去。 反思:这是教师的两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第二位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将涂色和洗脸联系起来,轻松地让幼儿明白了涂色跳开眼睛的效果。而另一位老师就显得平淡,缺少儿童化成分,幼儿兴趣不高,也不易接受,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教师能否巧妙地运用一定的儿童化的语言,与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分不开的。
中班幼儿随笔2
今天上午区域活动时我和美工区的孩子们谈论着一些有趣的话题,我顺手拿起一支蜡笔在纸上画了几条小鱼,我得意洋洋地问孩子:“老师画的好看吗?”“好看!”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也在预料之中。在众多肯定的声音里,我还是听到了一个持否定意见的声音。
我高兴的心情突然消失了:“是谁说不好看的?”很快有孩子告诉我:“是黄文杰说你画的不好看。”这时候我发现黄文杰满脸通红低着头不敢看我。我想也许孩子有自己观点和想法,黄文杰是平实是一个比较聪明活泼的孩子,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平时画的很好而且想象力也很丰富。于是我说:“我知道黄文杰的意思是他会比我画的漂亮,对吗?”只见黄文杰使劲点了点头,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孩子们也纷纷向他投去了佩服的目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肯定的评价,连孩子的评价也不例外。
平时,我画的每一幅画,做的每一个简单的举动都可以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有时甚至是惊叹,尽管在大人的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和不足为奇。习惯了孩子们的肯定,我也变得“洋洋自得”,偶尔的不赞同听来是那么的刺耳,但是我想我们和孩子的交流是平等的,对孩子否定的评价也应该坦然地去面对,我的一句“黄文杰会比我画的更好看”,不仅是对孩子持不同意见的尊重,而且这平心静气的一句话能让更多的孩子不局限于老师的权威,敢说真话,感受平等。让孩子们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中午吃过午饭,我带着孩子们在种植园地里散步,一阵微风吹来,清新的菜花香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蜜蜂蝴蝶在花中快乐的飞来飞去,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孩子们追着蝴蝶跑来跑去,格外兴奋。看着他们那么高兴的样子,我就让孩子们解散,自己去玩玩,感受春天带来的'气息。过了一会儿,看到孩子们已经满头大汗了,我就让他们回到教室,休息一下,准备让他们午睡了。
这时,沈乐言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张老师,我们要送你一件礼物,已经放在午睡室的桌子上了。”我说:“是吗?那张老师去看看。”我走了进去,看到桌子上放了好多美丽的仿真鲜花,原来这些仿真鲜花是早上沈老师上课教给孩子们做的。就是这样一份简简单单的礼物,却让我特别的高兴,这胜过任何一件值钱的东西,因为在这份礼物里包含了孩子对老师的爱,知道在孩子的心中有老师。沈乐言问我:“张老师你喜欢吗?”我摸摸她的头说:“张老师太喜欢了,谢谢你们送老师的礼物,老师会保管好的。”她又说:“我们觉得仿真鲜花很漂亮,所以想把它送给张老师。 这是孩子们的劳动成果,也是孩子们的心意,作为老师收到能不高兴吗?所以我想把这份喜悦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中班幼儿随笔3
如果不能保证陪伴的时间,不如保证陪伴的品质。而且即度我们想陪孩子,孩子也不一定总有时间让我们陪。所谓提高陪伴品质,就是“陪孩子做孩子想做的事,给予孩子合适的共情”。陪孩子做他想做的事,就是跟随孩子。他玩玩具,你就跟他一起玩;他看书,你就陪他一块儿看;他疯跑,你就和他一样疯跑。总之,他玩什么你玩什么,不会玩就向孩子学,不懂就向孩子问,放下父母的架子。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时候确实是从跟随孩子开始的,但玩着玩着就变成控制孩子、指导孩子了,最终可能不欢而散。这是万万要不得的。跟随的过程其实是父母“放下控制,放空自己,摘下面具,真正做回孩子”的过程,也是“回归此时此刻,享受当下,回归本心,享受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我称之为与孩子“作伴儿”。如果家长真能与孩子“作伴儿”,玩到一起,便会更容易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也会更乐意和我们分享他的世界。当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悲喜与感受时,自然就很容易接纳他的情绪,不会看到孩子哭就觉得小题大作;不会看到孩子害怕就假装鼓励,实则埋怨;也不会看到孩子生气就发更大的脾气把孩子“压下去”。当孩子看到自己所有的'情绪都被接纳后,他知道自己是重要的,是被看见的,是被关注的,自然学会了接纳自己,接纳他人,进而学会了爱自己,爱父母,爱别人。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不自信呢?也正是因为孩子知道父母在情绪和感情上可以完全接纳自己,无条件地爱自己,所以父母提出的要求,孩子也都会欣然接受,哪里还会有不听话的孩子呢?
很多书上都说0-3岁的陪伴特别重要,我不否认,但在我看来,幼儿期开始真正意义的陪伴也不算晚。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父母改变了,孩子的变化会是惊人的。其实我们只要让孩子知道,即使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或十五分钟,我们也是完全和他们在一起的,我们是完全属于他们的,这就够了。
中班幼儿随笔4
在和家长交流时常常听到他们说也不太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哪些东西,只知道孩子们会背几首儿歌、会唱一些幼儿歌曲。可参加了我们的开放日以后才感觉到他们的孩子原来会许多知识,幼儿园老师教师知识面太广泛,生活太丰富。这是他们意想不到的。为了让家长们能够对孩子在园学到的内容有个别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把每月学习的主题和每周要学习的大致内容都贴在家园栏上供家长观看,课他们细心看的人却很少。为了让家长能对幼儿园的生活有更深的了解,也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我尝试了新的`方法,让孩子回家当“小老师”。于是我先让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活动中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读童谣、背古诗,做各种表演等。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能主动参与的还是小部分。我又利用每天下午离园前的十来分钟帮助幼儿简单的复习当天所学主要内容,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祖母们当“小老师”,把当天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本领教给自己的家人,并比一比谁的“小老师”当的。
这个办法还真好。第二天早上果真有好多家长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飞孩子在家里当小老师教他们学跳舞、背诗歌了等等。有了家长方面好的反馈,我心里很开心,同时也坚定了这个做法。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中班幼儿随笔5
经验体验:魔法扣游戏
此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体验等待的心情。游戏简单又有趣:老师扮演巫婆给小朋友们施了魔法,小朋友们都被冻住了,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动,等待同伴找到魔法扣、并打开魔法扣来解救自己。善良的仙子会用魔法棒解救几名小朋友,这几名小朋友就开始寻找魔法扣。就这样有的小朋友先被解救了,有的小朋友仍然保持一个姿势耐心等待伙伴的解救。
游戏结束后,我们采访了几名最后被解救的小朋友的心情。有的小朋友说:“等待朋友来解救自己的时候,有点着急,因为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被解救了。”还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在等待的过程中很高兴,因为我知道朋友一定会来救我。”老师由衷地表扬了一直在坚持等待朋友解救的小朋友,肯定了他们的耐心等待。
经验拓展: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等待
有的小朋友说:“我和妈妈去游乐园玩,有个游戏项目每次只能进lO个人,我排了很久的.队,结果我是第11个,我就一直等他们玩完以后才能玩。虽然有点着急,但是我可以先去玩别的,再回来。”
有的小朋友说:“我第一次去北京玩,在高铁站等了很久才上车,我又高兴又有点着急。”
还有的小朋友说:“去超市买东西,要排队交钱,有时候要等很久呢。”
孩子们说了很多在生活中需要我们等待的场景,而且还知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耐心等待。从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等待的心情和等待的意义。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再遇到等待的场景,孩子们也会把自己等待的心情说出来,并愿意耐心去等待,而不是急躁或发脾气。
核心提示
孩子做不到耐心等待,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等待的心情,不理解等待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要等待。只有我们做到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因此,当幼儿在等待的时候感到很难受、着急,表现出没有耐心时,我们可以试试以下3条原则。
1.接纳和理解幼儿等待时的感受,并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从而愿意表达出自己等待时的心情。
2.引导幼儿发现和理解等待的意义,知道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3.鼓励幼儿找到让等待变得容易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等待。
中班幼儿随笔6
时间犹如一叶小舟转瞬即逝,转眼间一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我所任教的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回顾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些许心酸,些许甜蜜。孩子们的笑脸和纯真,老师的付出和回报,都逐渐在内心沉淀,无息的发酵成一种感动。调皮的凡智、懂事的思婷、漂亮的郭腾、聪明的祥瑞。此刻,孩子们的身影逐一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幸福的,在孩子们的包围中,没有忧虑,有的只是感动和欢乐。我和孩子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我们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一起画画。他们总像你的“小尾巴”,时时刻刻跟在你的身旁。孩子们有什么小秘密,有什么开心的事总喜欢与我分享,而我也乐意做他们最忠实 的听众,用心去感受着他们的小情感。一年里,孩子们学会了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懂得了感恩父母,知道了团结友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看着他们的进步,心里满是开心和骄傲。记得有一次,园长妈妈问我们班的思婷:“孩子,你就要升大班了,开不开心?”思婷说:“我不喜欢上一年级,上了小学就不能和我们的吴老师在一起玩了,我想和吴老师在一起。”听到这稚嫩的声音,天真的话语,叫我心里怎能不感动。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虽然有时候觉得工作挺累的,但是孩子们总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快乐。看着孩子们在自己的教育下,慢慢的懂事,慢慢成长,这种幸福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
孩子们需要老师公平的对待他们,老师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孩子一旦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公平的种子,他就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公平的对待别人,我们应该把机会给予每一名幼儿,使其能够展示自己的亮点和风采。
乐乐是中班的孩子,她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小嘴特别甜,胖乎乎的,很可爱。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就连她犯错时我们也舍不得批评她。今天乐乐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打扫卫生,没扫完就出去滑滑梯了。家文说:“老师,乐乐没扫完就玩去了,”我正在拖地,家文的声音又低,我没听到,也没在意。家文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老师真偏心,乐乐没扫完的就走了,老师也不说她。”这次家文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七嘴八舌的说:“就是,就是,老师就偏向乐乐”。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我都是给乐乐开绿灯,使乐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加上我没有及时制止,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老师偏心,只喜欢乐乐不喜欢自己。我的做法既害了乐乐,也伤了全班孩子。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孩子们点点头。
是的,孩子们需要老师公平的对待他们,老师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孩子一旦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公平的种子,他就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公平的对待别人,我们应该把机会给予每一名幼儿,使其能够展示自己的亮点和风采。这时我们幼儿教师应该牢记的。
中班幼儿随笔7
我们班近一段时间,孩子们喜欢上了剪纸,美工区的展板上放了不少孩子们的作品。有帆船,有房屋,有大树,有小花,有动物……但是同时问题也出现了,孩子们浪费纸的现象严重,二是孩子们只停留在照着书本儿上画好的图形剪。怎样引导孩子进入更高层次的活动呢?一天早上,我走进美工区,只见尤红丽小朋友剪了一个像玫瑰花一样的窗花给细席欣怡小朋友看,席心怡得意的给我看。我说:真的很漂亮!接着我对她说:我还可以让花朵变得更漂亮呢!
“怎么变呀?”美工区的六个小朋友都围过来,我故意很神秘,把你们剪下的边边角角的.纸拿过来,我用废纸剪成了花柄和叶子,然后和小朋友剪下的玫瑰花组合成一朵完整的漂亮的玫瑰花。孩子们都惊叫起来:“老师,好好看呀!好好看呀!”我说:“你们现在可以大胆想一想,是不是还可以剪一个花盆就更完美了?”
于是一个小朋友去拿纸,让一个小朋友剪花盆儿。我又问:现在花有了,花盆儿也有了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把花儿粘贴在花盆儿上。不一会儿工夫,一盆儿漂亮的玫瑰花儿剪贴好了。孩子们甭提有多高兴。老师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提醒他们用边角废料作辅助材料减少浪费。目前,许多老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孩子们自己自主探索而不需要老师的过多指导,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老师可以适时指导,孩子们才不会停留不前,才会向更高层次,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中班幼儿随笔8
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不足,对于在园活动中教师的处理问题的结果会出现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和教师唱反调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注意处理问题的技巧。
首先,幼儿正确的方面,幼儿的长处给予肯定和鼓励,有利于于幼儿产生进一步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再对幼儿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幼儿才可能接受。在午睡的'时候,小敏乘老师帮助其他幼儿时,翘起观看,看到老师转过来,立刻躺下,被子却没有盖好。教师迅速处理前一个事情,立刻去帮助小敏,帮他把被子盖好,跟他说:你要是被子盖好不动,一定会很快睡着,休息好了,一定很聪敏。
其次,教师对幼儿讲理要“合理。”不要讲大道理,或是胡编乱造,一眼就被幼儿看穿,孩子不能接受。在幼儿园中经常有孩子被说成是说谎的孩子要长长鼻子的,可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孩子长长鼻子,那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第三,要给幼儿有说话的申辩的机会,看一看幼儿是不是有可信的地方,帮助幼儿提升交流处理问题的能力。
最后,还应该注意幼儿的情绪状态,在幼儿十分情绪化的时候,将问题暂缓处理,待幼儿情绪稳定以后在进行处理。
中班幼儿随笔9
在一次意愿画活动中,一副充满创意的画在淘淘的笔下显现了出来:大吊车的吊钩勾着一个小女孩的辫子,小女孩在腾空舞蹈。我请淘淘介绍一下,他说:“一个小女孩想在天上跳舞,就让大吊车的吊钩勾住了她的辫子,把她吊起来,她很高兴,就在天上跳舞了。”
我觉的.淘淘的想象力很丰富,表扬了他。
但淘淘悄悄告诉我:“教师,你可千万别告诉我妈妈,她总是批评我乱想乱画,不喜欢我这样画。”我点了点头,并与他拉了勾。
我们的孩子及时这样的:春天让他们花柳树,他在树上画满了花朵;教他画汽车,他就在车上画上两个翅膀,还说要是遇到堵车了,按下电钮让车飞过去。
中班幼儿随笔10
活动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太阳公公要来看你们怎么上课呢!”我刚一说完,孩子们就指着太阳说:“太阳公公在这里呢!”由于有了太阳公公的关注,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利用周围环境逐步深入,“太阳公公出来了,今天天气真好,什么都开了呀?”草坪旁边正好有一棵桃树开得如火如荼,北面菜花开得金灿灿,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花儿都开了”,请再仔细看看,“你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呢?”通过我的引导和提问,孩子们欣喜的看到,原来歌曲中的内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东西,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孩子们真是开心极了。
中班幼儿随笔11
幼儿的健康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以下几种表现,是医学上已经得到证实了的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一,孩子过于多动
孩子多动也要看多动的表现,例如,你的孩子如果有情绪波动大,注意力极度不集中,控制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等等表现的话,那可能就是多动症了。这类孩子不仅给幼儿老师带来极大的难度,而且对于家庭来讲,也是十分有伤害性的。
二,孩子表现焦虑
好些孩子过分焦虑,过于敏感,食欲低落,甚至是动不动就哭闹,对于突如其来的时候,表现出来极大的恐惧状态,这就是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一旦环境有变化,小朋友之间有矛盾,孩子的心理不健康尤其表现得更加直观。
三,孩子有攻击性
如果你的孩子有极大的攻击性,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就攻击别的小朋友,那也要格外注意了,可能是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孩子有攻击性,并不代表孩子活跃有力气,而是一种心理偏失的体现。
四,人际关系极差
本身孩子都是讨人喜欢的,而且同龄人在一起也能结交好朋友,但是你家的孩子如果没有好朋友,而且与其他的小朋友相处不来,甚至是与家长都相处不来的话,那么你的孩子也有心理问题的。
当老师发现孩子有以上的表现时,就要及时向家长沟通。可能许多家长不会理解老师的这种行为,但是就算家长不带孩子去查看到底有没有心理问题,老师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给家长讲清楚了,也免得以后出事时,家长找麻烦。
中班幼儿随笔12
近日,有幸拜读了朱家雄教授发表于《教育导刊》第6期的文章《观察、纪录旨在解读儿童而非读懂儿童--三谈幼儿园教师应该做的事情》,非常欣赏文中关于儿童观察和评价的手段与目标之间关系的阐述与辨析,同时也引发了我这名儿童探究者对"读懂儿童"这一命题的深思。我们究竟能否读懂儿童?是否需要读懂儿童?如何才能读懂儿童?这是一个值得探析的话题,但似乎也是一个难以证实的问题。根据文中观点,朱家雄教授认为,我们("真正的专家和幼儿园教师")是"无法读懂"儿童的,最多只能是"解读"儿童,并且企图去"读懂"儿童的任何努力可能都是一件徒劳无益甚至贻害无穷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名近3岁孩子的父亲,在与孩子频繁交往互动过程中的经验又告诉我,儿童似乎又是"能被读懂"的。
这里,首先必须要辨析两个看似一样但实则有差异的概念,即"能被读懂"与"能够读懂"。前者是基于儿童的客观实在性而言的,后者是基于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而言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可能与实现。所以,要表明我们"能够读懂"儿童,首先需要承认儿童"能被读懂"。关于儿童"能被读懂"这一命题,认知神经科学与儿童发展科学已提供了大量的证明,这里无需赘述。但是,关于我们是否"能够读懂"儿童这一命题,以及是否"需要读懂"儿童这一疑问,似乎就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读懂"他者,可以说是人类甚至一些哺乳类动物的互动交往与社会适应所需的一项基本能力,似乎天然而成,但又似乎习得而生。例如,在网上流行的"两个双胞胎婴儿的对话"这一视频里,他们之间的交流与默契,似乎表明彼此"读懂"了对方,虽然整个对话都只是几甸简单的"哒哒哒哒哒"。当然,这一事例不足以说明我们是"能够读懂"儿童的,只能证明儿童是"能够读懂"的。那么,成人能读懂儿童吗?基于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然而,根据朱家雄教授文中的观点,为什么说我们这些职业工作者("真正的专家和幼儿园教师")又是"无法读懂"儿童的呢?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值得探析的问题。难道说"能够读懂"儿童的,都不能被称为真正的专家或者幼儿园教师?这个问题的确把我给搅糊涂了。
"读懂儿童",这应该是科学保教的前提和基础。正如王振宇教授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王烨芳,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书的`序言中所述,"对于一个称职的幼儿教师来说,他的第一个技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是读懂幼儿,能够从幼儿的行为和行为变化中分析出他们的情感和需要。"虞永平教授在《怎么看怎么评怎么干--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需要三思而笃行》(《中国教育报》1O月13日第1版)一文中,阐释了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六个方面的基本专业能力,这些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关键的能力,按先后顺序分别是:第一,观察能力;第二,作品分析能力;第三,谈话能力;第四,课程设计能力;第五,活动组织能力;第六,评价能力。前三种能力指向的应该是"解读"儿童或者"读懂"儿童,它是后三种能力的应用前提和效用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解读"儿童或者"读懂"儿童的途径和方法。这些阐释似乎与朱家雄教授一文中所述的"读懂儿童不是幼儿园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有相悖之处。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殊途同归或视角差异的问题吧。这些阐释至少都表明,我们应该重视对儿童的认知与研究。
毋庸置疑,儿童是"能被读懂"的;但是,就我们是否"需要读懂"以及是否"能够读懂"儿童的问题,的确是当前业界亟需澄清的一个话题。它既涉及到我们的价值体系(如儿童观、教育观、成就观等),也涉及到我们的知识经验(如学科知识、育儿经验、职业经验等),还涉及到我们的方法技术(如观察、分析、谈话、评价等),因而是一个不能简单回答或者轻易定论的难题。
中班幼儿随笔13
折纸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之一。它既能锻炼孩子手的矫捷性,成长孩子的目测力、空间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孩子的几何形体观点。
教4—5岁的孩子学习折纸,具体的做法是:
一、做一些色彩鲜艳、形状较大的折纸动物作品让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它们是纸折成的。
2、按照孩子爱仿照的独特的地方,成人可让孩子和本身一起用纸举行简单的折叠,如边对边折、角对角折等。
3、4—5岁的孩子注重力保持时间只有十分钟。是以,成人不要太永劫间的举行折纸游戏。防止孩子不感兴趣的.方法是时常变换折纸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孩子折好头两步,后面几步由成人折好,将折好的皮球给孩子玩,可加强孩子对纸工的兴趣。
4、4—5岁的孩子手指动作能力较差,还不能协调地动作。是以,成人要手把儿地教孩子,不能轻易下论断:“太笨”、“太傻”,这都会打消孩子折纸的积极性。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多肯定孩子的成绩,使孩子在兴奋的心态及第行折纸游戏。
五、教孩子折纸时,可接纳游戏的口吻。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时,说成是“中心妈妈”亲吻“四个宝宝”。孩子在亲切的气氛中没察觉地学到本领。
中班幼儿随笔14
我在XXX幼儿园工作已是第九个年头了,这九年既短暂又漫长,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我就随便记录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保教质量。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活动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活动中我投入激情了吗?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再上这个活动,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有承担才有成长。
三年前,领导安排我做了班长,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在这三年里,我尽我所能、用心地做好领导安排给我的这份工作,熟悉了班级管理,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有所提升。
五、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那样你满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才七十二。爱因斯坦小学呆头呆脑,学校开除;黑格尔大学毕业,辅导员的评价:“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长哲学”。没有想到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黑格尔成为哲学大师。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我们怎能凭孩子的一时表现,判断他的一生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知道自己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要说年轻就是资本,只要有着不甘落后的进取心,激情地奋斗、开拓、进取,一定会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中班幼儿随笔】相关文章:
中班幼儿随笔04-16
幼儿中班教育随笔04-07
幼儿中班教学随笔04-05
中班幼儿教学随笔04-07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04-14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04-14
幼儿园中班随笔04-16
中班幼儿随笔15篇04-16
幼儿教育中班随笔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