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时间:2024-10-15 15:02:01 阅读 我要投稿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经常思考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务必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透过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应对的问题透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比较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二、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潜力。为此,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三、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资料,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之中,这种"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思维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潜力和素质得到发高。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向永恒不变的追求。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教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推广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

  3.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撰写小论文等。

  5.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执行教材的忠实奴仆,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在课程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体例,可以适当改变课程顺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程。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5.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3

  学生的思维训练角度来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从知识结构入手,考虑教学概念与已学过相关概论的关系以及教学概念本身的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考虑,能够训练或培养学生的什么思维方法,创设切实可行的情境。下面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让概念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生成的一些做法,供同行者参与。

  1、通过归纳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代数,对新内容的学习较多地使用了归纳的方法,相当部分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都是通过归纳出来的,即是从个别、特殊的事物探究出一般的规律,它不是严格的数学,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它不仅适用于公式、定理、法则的归纳与发现,也适用于对某些概念本质属性的探究,可以作为情境创设方法,以单项式概念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代数式是什么样的式子?(找几个同学分别写出几个代数式)

  分析:提问三五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五个左右的代数式,其中可能有单项式,也可能有多项式,然 后 老师把其中的单项式选出,若个数不够,老师可以把备课时事先准备好的单项式再补充进来,得到一组三到五个单项式的集合,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所研究的单项式大部分是由学生提供的。

  问题2:认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代数式( 4a 2c , 2y, x3, 0.1m2 n3),说出这几个代数式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分析:学生可能对“相同的地方”不太明白,老师可以给予提示,即它们之间在运算种类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以便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思考、讨论,朝着“它们都是数与字母的积”的方向努力。在此基础上观察出它们不含有什么运算,也为以后学习多项式作好准备。

  问题:同学们好好想想,2、x,是不是单项式呢?

  分析:又回到特殊情况,使学生懂得单个数、单独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通过类比创设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一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一些概念之间往往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那些相近或相似关系的概念,因为它们有着诸多的相似,所以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类比的方法不是严格的数学证明方法,它是根据事物间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可以作为概念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下面以同类二次根式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回忆同类项的概念,写出一组同类项,并指出这一组同类项“同”在什么地方?

  分析:由于同类二次根式与已学过的同类项的'共同特点是“同类”,的所以在类比之前要强调“同类”的含义,只有弄清楚了同类项中“同类”的意义,再进行类比到同类二次根式才能产生思维的飞跃。

  3、直接说出概念创设教学情境

  概念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学习到某种思维方法,然而有的概念,它的定义象名词解释一般,这种概念的教学情境创设可直接给出其定义,然后让学生分析理解定义的文字表述,从而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以多项式的项与次数为例加以说明。

  请认真看并理解投影或小黑板上的语句: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问题1: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有没有常数项?常数项是多少?

  3x+1,5x22x7,a22ab+b2,a2ab+2ab26

  分析:只要学生在讨论中搞清了如上问题,则说明对上述定义中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不断加深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4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有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另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 职责” ,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 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建议,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 有备而去” ,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 三动” 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每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5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二、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 ,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 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三、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之中,这种"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思维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6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学习反思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通过对达到某种学习目标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反思,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1、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反思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 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反思、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学习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抓住学习的契机,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反思,使学生学反思。

  2、在数学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悟出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3、在题目做错之后学会思考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思考,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分析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7

  (一)

  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选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使之有序),有学情分析(可以出现的结论预测)“四明白”即明白知识点,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便于小结)。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

  (二)

  把初中数学课程比喻为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

  1、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数学的目的,使他们真正对数学感兴趣,这就是这棵树的根,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动力。

  2、初中数学课本最基本的概念及运算,好比这棵树的主干。所以无论如何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清晰简明、精炼扎实、贯通一体为要,同时要反复提炼、归纳,使之在学生心中变得愈简明愈好。

  3、围绕课本上这些最基本的概念而灵活运用的习题,好比这棵树上的枝叶。充分运用这些习题培养学生应用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解决种种具体问题的.能力。

  4、树的枝叶不宜太多,太多了学生会太累。也不能太乱,

  太乱了学生会太烦。更不能用别的树上的枝叶来折腾学生。

  5、当学生在做任何习题时,最好能时时提醒他们要从树的主干上来理解,从而使他们能从种种貌似繁杂习题中,看到它们其实是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简单运用的真面目。

  6、时时使学生心中只有一棵简单清晰、有条不紊的初中数学之树的体系,有一充满勃勃生机的根及坚实简明的主干支撑着初中数学知识的全体。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以从容轻松的心态来应对任何貌似复杂,但实质上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就不会感到数学知识杂乱无章了。

  一旦使学生明白了自己日常的功课、作业、考试,也无非是课本上基本概念及基本运算的变体形式,真正知道这一万变不离其宗的迷底,学生就不会被日积月累的知识所累、所困,而是能保持轻松、清醒的心态来应对各门功课、考试乃至将来的中考、高考。

  其实,各门功课的学习之道都是如此。胸有全局,重点清楚,就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知识的末梢上过多地消耗精力和时间,到头来,反倒没有精力去重点知识了。

  (三)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

  1.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3.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4.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5.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

  6.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8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中去,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

  案例:在学习命题和逆命题时,学生都知道命题和逆命题只是题设和结论的交换,但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能适当地加减文字使语句通顺,这就反映了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慢一些。还有就是在学习逆命题时,不能证明,只能举反例加以推翻,有的'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举反例也是言不由衷,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几何证明题的证明时,要求学生注重逻辑性,严密性,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一定要注意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能讲得通才行。并且再三强调,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直接用,其余的都要加以证明,不可想当然,不讲理论依据就拿来用,是行不通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每一道题诗,最好给其他学生讲一讲,别人能明白,又提不出疑问,才说明你做的题成功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尽管我在教学时千方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进行反思,学生的基础太差不容忽视,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高。尽管如此,我作为老师也得努力,在提高我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共同创造一个数学成绩提高的新平台。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9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性探究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不怕困难的治学精神;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关键词:问题;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现代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在教学只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面对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这一矛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贯彻传统教学中的精神,如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认真作业,又要在教学中加强改革,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数学问题贴近生活等.这样才能使学习具有激情,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价值观更加正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就更加能适应社会,为建设祖国奉献出自己的智慧.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导入新课时,设计问题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学有用的数学,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问题一定要情境丰富,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即使提出的问题是不正确的,也要民主对待.不能打压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全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0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二、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是强调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并运用它们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想束缚在教材的框框内,不

  准他们越雷池一步,学生的创造力就难以得到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应在紧扣课本注重命题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就中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创造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站在新的高度去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效果,让每一节课充满创造活力,让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1

  平移作为一种重要的几何变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好平移,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意义重大而深远。但在现实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太理想,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真阅读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点平移的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数轴上的点平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平移的规律做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发明了一个简单的点平移口诀,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点平移口诀:左右横,上下纵,正加负减。

  使用说明:

  ①该口诀适用于数轴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平移;

  ②“左右横”指左右移动时变横坐标,“上下纵”指上下移动时变纵坐标,“正加负减”指点移动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就加,负方向就减。

  一、现举一例详述方法

  把点A(-2,3)依次做如下四次平移:①向左平移2个单位;②向右平移-1个单位;③向上平移4个单位;④向下平移-5个单位;平移后得到点B,求点B的坐标。

  分析简解

  将点A(-2,3)“向左平移2个单位”,由点平移口诀可知:“向左”表示变横坐标,又“左”代表横轴的“负”方向,所以平移之后的'新点的坐标为:(-2-2,3);同理:“向右平移-1个单位”表示“横坐标+(-1)”,“向上平移4个单位” 表示“纵坐标+4”, “向下平移-5个单位” 表示“纵坐标-(-5)”,所以点B的坐标为:B(-2-2+(-1),3+4-(-5)),化简后可得点B坐标为:(-5,12)。

  二、趣题重现难题巧解

  蜗牛能成功吗?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3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次爬一段,总能爬出去!”。

  第二天,蜗牛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往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53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0.7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却又下滑了0.2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55米,没有下滑;第六次往上爬了0.58米,请问:蜗牛能成功爬出井口吗?

  分析简解

  规定:“向上爬”记作“正数”,“向下爬”记作“负数”,那么蜗牛的爬行问题实际上就转化为一个数的平移问题,即:只需计算蜗牛每次爬行的距离的代数和,如果小于3,那么不能爬出井口;如果大于或等于3,那么能爬出井口。由点平移口诀可知:

  0.5<3, 0.5-0.1+0.53<3, 0.5-0.1+0.53-0.15+0.7<3, 0.5-0.1+0.53-0.15+0.7-0.15+0.75<3, 0.5-0.1+0.53-0.15+0.7-0.15+0.75-0.2+0.55<3,

  0.5-0.1+0.53-0.15+0.7-0.15+0.75-0.2+0.55+0.58>3,所以蜗牛能成功爬出井口。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2

  据了解,对已经在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归因已经在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而学生却认为,自己学习有困难,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因在已经在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人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充分表明,老师在学生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美国的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反思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已经在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最利已经在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已经在接受、最利已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已经在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已经在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已经在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只要我们善已经在观察、善已经在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提高。

  三、反思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是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学意义、思维培养、陶冶道德情操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刻苦的钻研;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反思教学价值,就是挖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要知道每一种数学思想都包含着一种人生哲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丰富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点滴的数学知识都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的蛛丝马迹,不放过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好。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学生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书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儿,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着想,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而能力素质却是无形的、是无法教会的。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在已经在塑造人,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3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好一些,他们接受这方面的知识会比较快和轻松,而有的学生总是不得法,学习起来就非常困难。所以,培养学生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有一定难度和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是,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思维形式,作出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为几何离不开图,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识图、画图、分析图形,正确的把图形认识清楚,从图形中找条件和结论,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推理与证明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一个人能否严密的思考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在初中几何推理与证明的过程中如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证明能力呢?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猜想、证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感受几何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熟悉推理论证的能力。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些最基本的图形入手,让学生学会抓题目的关键,抓视图的感觉,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读题、读图的感受,交流收获。

  三、让学生自己多动手操作,由直观到抽象概括,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迪,突破重点与难点,打好学习几何的基础。

  四、推理能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交流,或师生互换角色,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最关键的,同时鼓励学生多想“我应该怎么做”。教师给学生规范的板书,展示给学生一个比较规范的样本,以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中时刻注意几何的学习方法渗透。证题时,可采用逆向分析,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再正向分析,使用综合分析法。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4

  有从事教学研究多年的学者提出,现代英语教学中,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教学的反思,已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形成并发展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实验时常想,数学课无论怎样改,还不是代数学公式,用公式进行运算;几何学定理,用定理进行证明,能改到哪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作为一个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我在备课时总觉得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来设计寓意也就那么几种图案,不会有什么更新的花样,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而且还创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美丽的图案,更令我惊喜的是有的小组的同学结合边境口岸的'实例,拼出了《国门》的图案,使当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加上磁铁小黑板、实物投影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5

  回顾这半个学期来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感觉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容乐观。尤其是期中考试后的学习中,成绩相对下滑较大,同时也暴露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几何知识解决问题时所存在的缺陷: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性质、定理定义掌握不牢,练习不够,运用知识点十分不熟练,思维缺乏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经过细致的分析,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思想认识不够,过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由于前两个学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几何的学习上,普遍掌握得比较好,解题时运用几何性质、定理、定义的能力也不错,因而过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的困难。

  二、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本次期中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处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成绩下滑较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难度过大,没有估计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无形中给中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三、没有抓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相当部分学生存在着计算方面的问题,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错误百出,简单的几何作图和识图能力都很差。函数的知识点掌握不牢,不会进行灵活的应用。

  通过对前半期的分析、总结和反思,下半期的数学教学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前半学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备课的过程中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和练习的监管和督促力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班级的数学成绩,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做好每堂课的课后教学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教学死角。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5篇04-19

数学教学随笔04-09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随笔04-19

初中教学随笔04-05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04-14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04-07

初中教学教育随笔04-08

初中教育教学随笔04-08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