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随笔

时间:2023-04-20 12:50:39 阅读 我要投稿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育随笔集合15篇

语文教育随笔1

  教书育人用心去做

  作为一名入职近一年的语文教师,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触良多,化为最朴实的一句就是:教书育人、用心去做。入职初期的新鲜感是会很快过去的,随之而来的是重重压力,如何处理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其决定了人生这个阶段的质量,我找到的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用心”。

  用心对待教书育人这份事业。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这是一份需要投入爱的事业,因其教育对象是孩子、是成长中的人,所以需要为人师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片爱心。这不是在唱高调,而是我的深切感受,这份爱心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课堂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充满感情与平铺直叙的不同讲述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接受效果;在备课的`时候,教师的爱心体现在对学生学情的用心分析上,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在课后,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作业的认真批改,更体现在对学习习惯的关心,等等。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会无私地传授给徒弟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如我的师傅廖艳琼老师,面对学校安排的这份“结对子”工作,她欣然接受,并无私教导,小到课文字句分析,大到教学理念,我都从中受益匪浅,而这种无形中传达给我的这种充满爱心的教育理念最为宝贵,因为,教育之路漫漫,要使工作的激情之树常青,就要内心饱含深爱,才能克服职业倦怠、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

  用心对待教学工作很多细节。教学工作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各个教学

  环节:备课、教学、课后反思、作业批改等等,单是备课一环就有很多细节要琢磨,作为新教师,我在文本研读方面注重细节,如分析学生情况以更好地以生为本进行教学。另外,落实基础不放松,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这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课堂不能减少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将成会空中楼阁。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如:听默写、课前预习、课前背诵、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个别提醒、反复强调等方法。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教师也应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特别关注、持续关注、不断巩固落实。对他们的辅导,仅仅顾及个别还不够,还要扩大辅导面。仅仅掌握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学习态度还不够,还要针对初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辅导。

  用心对待师生关系这条纽带。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自认为再优质的课堂仍需要学生的接受情况去检验。所以,对学生的了解应该由浅入深,了解他们的性格、习惯、优缺点、长短处,以配合教学工作,使得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知识落实、问题分析、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而了解学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问卷调查,而应该致力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这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感情基石。钱理群教授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强调: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能够给予学生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真诚表达的习惯。

  用心对待自身成长关键阶段。作为一名新教师,回首不到一年的成长之路,收获之多令自己不胜感慨,那些关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方法的认识,除了自己的思考,还离不开学校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比如学校安排多次外出学习机会、有师傅的指导、有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有学生家长期待的目光,有家人默默的支持,这些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我会继续努力,用心对待自身成长关键阶段!

  踏实用心便可以平心静气,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内心修炼。因为教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见成效的事,在教育方法的摸索过程中、在教育理念的逐渐形成中,在教育智慧的慢慢积累中,平心静气的心态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持续进步和教师的持续发展。教育教学并不局限于课本,能够善于发现和运用教育资源需要一颗审美的心,因为教育离不开真善美的熏陶,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用心交流。平心静气,教育才会到达更高的境界。总之,还是那句朴实的话:教书育人、用心去做!

语文教育随笔2

  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

  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引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语文教育随笔3

  一个明媚的清晨,你一见到我就亲切地喊我“周妈妈”,这个称呼好让人感动。那一个学期,你就一直喊我“周妈妈”,喊得我心里暖暖的,柔柔的。我知道,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你不仅需要一个智慧的老师,也需要一个温情的妈妈。而我,似乎让你小小的心灵找到了归宿,你时常仰起小脸,真诚地说:“老师,你像我妈妈一样漂亮!”我含笑不语。在你纯真的眼里,老师就是美的化身,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感觉!

  秋去春来,你渐渐长大,学会了声情并茂地读课文,学会了与小伙伴友好相处。有一天,你一到教室就大声地送上问候:“小周周,早上好!”“小周周?你为什么叫我‘小周周’呀?”我一脸疑惑。“嘿嘿,因为你可爱,因为我爱你呀!”你边说边一溜烟跑到座位上去了。从此,“小周周”的称呼就在班里流行开了,好多孩子也学着叫我“小周周”,叫得那么自然,那么亲切。叫得我仿佛年轻了许多,仿佛成了你们的小伙伴。

  亲爱的孩子,不知明天你还会怎么称呼我。我深深知道,这些称呼都是最真最美的`。我把你的称呼当作一面镜子,时时回头照照曾经走过的路,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情向前走。

语文教育随笔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标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归了原本属于学生的课堂“主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而问题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怎样激活学生的灵性意识,问出智慧的火花,问出阅读的动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一、瞄准文眼,题中求疑。

  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提问的切入点,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角度,增设条件和提示而形象生动化。

  教师如何巧妙切入,选准正确的突破口,瞄准教学要求与学生兴趣的交汇点,又匠心独运,巧妙构设,使学生感到问题确实提到了点子上。即所提问题具有现实适应的思维价值,一般而言,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泉眼,扣住题目质疑,往往简洁明了,又直扑重点。如在教《月亮湾》这课时,我从课题切入: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提问:为什么叫月亮湾?一石击起千重浪,于是全班同学通过对名字来历的探究,来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一次又一次地说:月亮湾是个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弯弯的小河就像一个弯弯的月亮,,所以这个村子叫月亮湾。学生乐于参与就有收获,学生乐于参与就是成功。教师瞄准文眼激起学生已有的.兴趣,尊重学生学习愿望,引导对所提问题的热情,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原动力。这正是学生一个认知不断完善、发展,从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甚多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范围由小到大,理解由浅入深,求知欲望荡漾开来,课上学生的灵性思维踊跃绽放。

  二、联系实际,趣味求疑。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生活中有什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基础来进行设计。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中,怎样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认为这是本文的难点,分析我班学生情况,大多来自农村,对自然风景都有自己的观察。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想象省略号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中所见所闻,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用我提供的句式“(谁)说:“荷叶是我的(什么)。”在荷叶上(干什么)”练习想象说话,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用我提供的句式练习想象说话,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生成了一些东西,可以编写一首首小诗文: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唱歌。  小蜜蜂说:“荷叶是我的小床。”小蜜蜂采花粉累了,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一觉。  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避风港。”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小乌龟就躲在荷叶下自由自在地游玩。……生动有趣、充满童心的语言在课堂上荡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从表面是很难理解的东西,在学生思维和已有的生活体验相链接的瞬间,把问题抛给他们,通过联系生活体验补充说话,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一步一步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诗歌的主旨,知道了荷叶在动物王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变成荷叶可以给别人带来方便,给大家带来快乐。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问题在学生灵动的思维中迎刃而解。

语文教育随笔5

  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浓缩;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简洁明了的板书,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复杂、灵活和多角度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以记录板书为主的学习,语文教学中的板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板书的`形式很多,有在教学中不尽人意的板书:如“一片空白”式(只讲不写)、“随心所欲”式(凭兴趣想啥写啥)、“随写随擦”式(固定位置写)、“五彩缤纷”式(啥都写)……但也有很多可取的板书:

  一、图示式

  通过图示可以揭示课文的主旨,且更直观、形象。如《古井》这篇课文,主要讲乡亲们到井边挑水的情景和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却不要报酬。这些内容突出了古井不仅源源不断地为乡新们提供泉水,而且还陶冶了人的性格,所以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在黑板正中画了一口古井,让学生脑海中初步有了“井”的概念。然后激发学生阅读课文,

  二、提纲引领式

  这种板书比较适合学生对长课文的把握,只要抓住了主干,那么枝叶就很容易添上去了。

  三、一般规律式

  这是教者最常用的、从文体特点入手的一种方法。虽然它便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但一成不变教条容易使学生产生怠倦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板书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者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至于用什么板书形式那要根据具体课文而定,只要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是最好的。

语文教育随笔6

  金水区优胜路小学校本课程《写遍校园》自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开发实施至今已有4个学期了,学生们在课程中不仅培养了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了写作水平,深入了解了优胜路小学美丽的校园和可爱、可敬的校友,还自主创办了校级刊物《优胜周报》。《优胜周报》的出现,不是被创造,不是做花俏,而是教师、学生享受课程的成果,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

  一、分析调查数据,及时修订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学期,教师针对四年级下期实施《写遍校园》时遇到的活动时间不够、学生参与度逐渐下降等一些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期望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诉求和建议,分析具体数据,力求“写遍校园”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供教师有效的发展机会和空间。通过分析80份《调查问卷》发现:90%的学生感觉参与校本课程《写遍校园》是“轻松愉快,使人充满信心”;61.4%的学生很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20%的学生喜欢童话体裁,22.6%的学生更喜欢科幻小说体裁的文章;5.7%的学生希望成为记者,18.6%的学生希望成为儿童文学作家,24.3%的学生希望成为编剧,31.4%的学生希望成为科幻小说作家。数据显示,学生乐于参与校本课程“写遍校园”,但对于每节课写校园作文又感到一些乏味,大多数是完成任务式的喜悦。学生期待职业体验式的学习环境,对文学的创作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希望接触更多体裁的创作练习。我们将《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与我们观察分析学生的种种情况相结合,对五年级上期“写遍校园”的课程纲要进行的大幅度的调整、修改,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五年级学生的创作潜能,突破教师在课程实施上遭遇的“瓶颈期”。

  教师将校本课程《写遍校园》五年级上期的课程目标修订为:

  1、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升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

  2、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3、学生尝试多种体裁的写作,实践理想职业。结合学生的职业体验需求将课程内容调整为:班级时讯、校园时讯、“漫话”校园人物、“漫画”校园人物、校园人物专访。

  二、利用校外资源,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我们邀请的《大河报》的摄影记者白州峰记者做了一期《新闻,新闻摄影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的讲座。学生聆听了90分钟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讲座,知道新闻的特点和意义,了解了新闻记者的工作经历,激发出对从事文字工作的兴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生活寻找素材,学会观察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会动脑、动笔和动心,争做社会的有心人。

  三、珍视学生感受,灵活调整课程内容,班报诞生。

  有了第一次活动的良好收效,教师鼓励学生体验记者职业,在第一时间了解校园中正在发生的、已经发生的事件,将见到的一些事情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同学们了解校园的近况,就会拉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同学的距离,更加深入熟悉我们的学校,令自己的校园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一百多字的新闻稿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易如反掌,赞扬四位同学到医院探望生病中队长的新闻稿《探望“老班长”》,反应同学之间打闹问题的《“猫”抓人事件》,记叙为一年级新队员佩戴红领巾的《领巾飞扬》,都取材于学生的校园生活,真实记录了学生的喜怒哀乐,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校园正能量。看着这一篇篇饱含学生创作热情的新闻稿,我们的心情不仅仅可以用“好”来描写,更多的是为同班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呵护之情所感动。为什么不用一种形式延续学生对于校园的关注、对于校园的热爱呢?课堂上,教师想到了用创办班级报纸的方式继续学生之间正能量的传递。经过孩子的积极讨论,我们确定了以xxxx年入学的六班现在的五六班谐音做主题的《石榴报》,这张班级报纸内容涵盖有班级时讯、校园时讯、校园活动、校园人物、校园故事等主题,学生们根据同学特长选出了报纸主编、摄影记者、排版,并为六大板块起了既好听,又极具特色的名称,介绍校园《金色优悦》,反应班级事件的《追事》,推荐校园人物的《诗淇墨语》,推广课间有益游戏的《校园游戏》,刊登优秀文章的`《群星之城》。石榴象征着团圆,丰收于金秋时节,我们的《石榴报》也在瑟瑟寒风中,伴随着片片落叶,红红火火地呈现在师生面前。预备前、课间时,张贴《石榴报》的班级展览前总会有三三两两观看的学生,人群里时而会传出切切私语声、咯咯的笑声。病愈出院的班长专注地看着《探望“老班长”》,看一遍不过瘾,甚至搬来了凳子,站在凳子上看报,再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同学的关爱。的确,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当学生在“写遍校园”中实现了梦想的同时,教师也与学生分享了成功的欢乐。

  四、体验职业梦想,激发创作热情,《优胜周报》诞生。

  xxxx年3月底,在优胜路小学美丽的校园里一场“我爱春天师生篮球赛”正在激烈的进行着。赛场下一部分学生观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没有为一次次精彩的投篮欢呼呐喊,而是举起相机拍照,拿起采访本紧张地记录着比赛进程,他们参与校本课程“写遍校园”的孩子们。这些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报道班级新闻,希望能够捕捉到更多的新闻点,由此,教师抓住了看篮球赛的契机,鼓励学生报道校园新闻。xxxx年4月17日,《优胜周报》首刊!至今,尚显稚嫩的《优胜周报》已经出版四期。

  正如优胜路小学刘辉校长应孩子们的约稿,为《优胜周报》撰写的卷首语《优胜小周报多彩大视窗》中提到的“优胜小周报,多彩大视窗,孩子们放飞着绮丽的梦想,勾画着五彩的蓝图,在成长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这注定是滋养童年伴随成长的终身精神财富。”在这短短的两个月中,学生们学会了文字录入、上传邮箱稿件,学会了用摄像机的镜头“说话”,学会了组稿、改稿,学会了用专业的平面设计软件CDR排版。

语文教育随笔7

  今天我碰到了两个去年我教过的学生,他们现在上二年级,因为当时他们两个学习和表现都很不错,又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孩子,所以印象比较深刻,也比较熟悉。平时在学校里,每次见到我时他们也都会热情地喊:郭老师好!有时我也会忍不住会和他们闲聊起来,下面就是我们今天聊天的内容:

  “李学仁,现在你爸爸教你语文,你喜欢吗?”我问。他不假思索地边摇头边回答说:“不喜欢!”我很奇怪,又问道:“为什么呢?那你喜欢谁教你呢?”他伸出手指着我说:“郭老师,我喜欢郭老师上课!”有些出乎意料,我听了之后先是愣了一下,随之而来的是感动,我被孩子的童真深深地打动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很单纯,很简单,他喜欢你,就会喜欢你上课!

  接着我又问蒋乾坤:“你上学期考得怎么样啊?”他的回答更让我吃惊,他说:“数学考八十六!”“那语文呢?”我问。他说:“不知道!”我疑惑地追问:“你通知书上没有分数吗?”他低下了头小声地说:“有,我没看语文,只看数学了!”我听了忍不住笑了,这哪是没看到呀,分明是语文没有数学考得好嘛!后来我问他们是喜欢语文还是数学,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喜欢数学!”“那一年级的时候呢?”我问。“喜欢语文”又是异口同声。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不知道。

  一番闲聊引发了我无限的思考: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单纯善良,天真可爱,他们很简单,简单到口无遮拦,想到什么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来,而不去考虑后果是什么;他们没有什么心计,更不会为了讨好哪一个人而去刻意地说什么或做什么;他们不会掩饰,更不会假装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人,因为他只是个孩子!

  这也许就是孩子偏科的原因吧!因为孩子很感性,很简单,他喜欢你这个老师,他就会喜欢你上课,从而喜欢上某个学科,甚至会一直影响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所以,身为孩子启蒙老师的我们是否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呢?

  想想自己也有几个小“粉丝”了,不由得一番窃喜,窃喜之后是深刻的反思,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喜欢上我的课呢?这可能与我的教学方式有关吧,对于小孩子,我一直主张鼓励教育。课堂上,对于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学生给予表扬,大胆举手、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鼓励,作业按时完成、表现棒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我会用这样的语言鼓励他:“如果你能像某个小朋友那样做我也表扬你!”同时我还用一些漂亮的“奖花”作为奖品来奖励孩子,获得奖花达到一定数量还可以向老师兑换礼物。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很管用,孩子们课上课下积极性都很高,特别是老师检查作业的时候他们特兴奋,因为又可以得奖花了!

语文教育随笔8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影响深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把听、说、读作为训练的重点,习惯于动口不动手 ,比较重视让学生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课堂上学生读、思、议,整节课显得热闹非凡。语文的知识点多,字、词、句、段、篇,样样都不能忽略,课堂上学生动笔的机会很少,主要是怕耽误时间。学生偶尔动动手,也只是写写笔记,打打符号,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好象都会,写起来却感觉吃力。这样一来,造成成绩测试中阅读题普遍失分较多。

  在语文课上,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学生写。让学生准备一个可以“随便写、随便画”的本子。让学生随意性地“乱写”。记生字时,让他们把易错的字写写,多少不限;课文中有些不易讲解的词句,用笔画一画,教师讲十句不如学生画一画印象深刻。教师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最简短的句子写出来,老师巡视检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要质疑,有些问题可以用问号表示,就直接标在书上,有些问题无法用问号标出的,可以写在本上;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可以写出自己的收获,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写下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有疑而问”,养成随时留意问题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是,阅读课上的写,绝不能等同练笔。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学生完成时,只要自己认识,能描述出来,用符号替代,用词串联,写关键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内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但要避免写的内容过多,老师让学生写的内容必须经过仔细推敲,要以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能什么都写,要有目的,有计划。

  语文课堂上学生动口又动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地提高。同时,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主动性,既强化综合训练,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育随笔9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认为它将为广大学生和其他语文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驰聘、遨游的广阔天地。

  1、通过互联网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性的阅读材料由于学生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阅读材料,特别是课外阅读材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或者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很少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其实,从语文阅读的角度看,存在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和形式相近的文章,如果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话,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一定会提高。

  互联网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多种选择,阅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目的自由选择链接的方向和分支,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以“圆明园”为关键词,通过网上查询,找到关于圆明园的各种文章,然后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要,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再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就会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过去的屈辱和今天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具体的了解,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通过互联网提供“声、像、文”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文字不等同于语言,不能完全传达出语言所包含的信息。特别是对于阅读经验和人生体检都不够丰富的`小学生来说,仅仅提供文字材料是不够的。何况,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还不能顺利地阅读。

  实际上“听”和“看”也是一种“阅读”,但这是传统的阅读材料所难以提供的。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网上的音频和视频点播,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语言(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而这种声像结合的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

  我们不防把这种形式的阅读叫做“声像阅读”,我们相信,大量的声像阅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使阅读的起步进一步提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无法通过文字阅读读懂的材料,有可能通过声像阅读读懂),还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阅读的效率。

  现在我们正在尝试把这种“声像阅读”作为独立的教材(不依附于课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把它确定为近期语文教学课堂体系改革和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3、通过互联网提供自由交流、表达的场所由于互联网可以提供千万人同时阅读的可能,如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书,还有其他以往需要传阅的材料,如果到网上,就可以让众多的读者同时、异步阅读。一篇让人感兴趣的文章、一件引起共同关注的事、一首好歌、一幅好画、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可能成为学生乐于谈论和交流的焦点。

  通过互联网主页上的相关栏目,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而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心理顾忌,所以也最能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最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的兴趣。这不仅从一个侧面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良好的表达心态和交流习惯。

  4、通过互联网建立展示才华、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台,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如一篇习作、一幅绘画、自己录制的一首歌、一篇配乐朗诵,或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课本剧、一个小品,提供到展示台上。同时我们还可利用校园网开展写作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知识大赛,进行好文章、好作品评比、优秀个人或集体的评选、民意测验或调查,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语文教育随笔10

  开学三周了,我从还没有对三二班的小朋友们说过?白老师爱你们?这句话,可是今天我说了这句话。就像在家长会上说的,赏识教育加严格要求。开学了,我没有很宠他们,而是用我的眼神,用我的语气,用我的动作,用我的心去喜爱他们、观察他们、保护他们。

  说到保护,是有来由的。因为与全班小朋友分享了夏雪桐编的故事,今天夏雪桐在冲澡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她自己编的故事,因为她还不会打字,所以我帮她记录了下来,很有意思。《爱吃面包的小猫》有一只小猫特别爱吃面包,于是,他跑到商店买来了稻谷种子,并问他的好朋友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种稻谷,小狗、小兔和小猴正在玩游戏,他们都说不去;于是小猫只好自己一个人去种稻谷了;到了丰收的季节,小猫要去收割稻谷了,问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收割稻谷,可小狗小兔和小猴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猫又只好自己一个人去收割稻谷了;等小猫收割完稻谷,把面团揉好把面包烤好的时候,面包的香味把小狗小兔和小猴都吸引过来了,小猫端出自己亲手做的面包,自豪地对他的好朋友说:这是我用自己种的稻谷做成的面包,请大家吃面包!————雪桐口述,妈妈记录听完后,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感悟,有说要勤劳的,有说不要贪玩。

  李xx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每个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要做。是啊,爸爸妈妈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哪些事情呢,白老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做哪些事情小朋友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什么事情?我发现孩子在讲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具体居多,但细节不多,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我也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说到老师要做的事情,胡琛愉说:白老师要保护我们。我当时确实有些震惊。我真的从来没有给孩子讲过老师要爱你们啊,保护你们之类的话语?但孩子就是天使,他们敏感而美好,当我全心付出的时候,他们是在全身心地感受着我的付出。我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播种爱。当我将这点点滴滴播撒在孩子心间时,他们感受到了我很欣慰。

语文教育随笔11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长春版四年语文上册的《甘罗》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课文要介绍罗甘德什么事?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是写了甘罗替爷爷上朝的事。其实其理解与编者的享图大相经庭。

  但是我没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把学生四人为一组,要求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并自编自演,通过几组演出比较,是学生抓住了课文的关键:甘罗巧使妙计,让皇帝说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这一事实,从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为自己寻找公鸡蛋的错误命令。这正是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体验。最后学生终于认识课文的故事表现了甘罗善于动脑想办法、聪明机智。从而达到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动脑、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如在让学生为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关爱》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读写课文时,全班同学几乎都围绕小鱼得救后向小孩表示感谢来读写。但在我得引导下,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语文教育随笔12

  今天上午第二节,学校组织听我的课,上完后,我自己知道失败了,因为教学任务没完成,40分钟只完成了我教学设计的一半,重难点刚出来,就下课了。我自己知道我时间没把握好,前面耽误时间太多,原因有:一是我看学生课上没反应,以前学生学的知识不扎实,基础薄弱,本来很快就能进行完的,但是学生基础知识不会,怎么能往下进行呢?所以我花了时间在复习上,哎,反思一下,学生没没反应的原因,和我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有关;二是我重复的话太多,太罗嗦,本来一句话就好,我生怕他们没听明白反复的说,数学讲究一个说话严谨,能少说的就少说,能不说的就不说,一句废话都不能有,我正好相反,我还要修炼啊。下面是我总结的我师父和其他听课老师给我的建议,我收获很大,本来我苦思冥想的问题,经他们一指点,我豁然开朗。在这里,希望能和老师们分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课堂时间要把握好。复习导入环节,新授阶段,巩固练习阶段,拓展延伸阶段。把时间用在解决重难点上,也就是新授环节。

  2.数学课堂,老师用语要严谨准确。老师说话要完整,不要说太多半截话。特别是一定要提醒学生回答问题也要完整。最高境界就是这个课堂感觉少说哪一句就不行。

  3.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的课本上的主题图可能设计的不是很合理,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总之,一个目的,怎么让学生更清晰明了的获得有用信息,就怎么设计。

  4.课堂上,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要及时评价。回答的好的,及时鼓励,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5.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适时的.用。不需要用就能解决的尽量不用,如果用了效果更好的就用,总之让多媒体起到为课堂服务,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浪费时间的累赘。

  先总结这些吧,呵呵,非常感谢我学校的领导老师们,给我的建议和帮助。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会好好反思一下我的课堂,结合我的课堂吸取有益的经验,修改教案,争取天天进步,我相信,我会慢慢成长。加油啊!

语文教育随笔13

  每年的六月,都是毕业的日子,也是伤感的时刻。很怕!

  很有意思,起初我很怀念优秀的儿童,他们的形象总是印在我的脑海,甚至希望新一届班级中能有克隆的。后来发现,那些经过磨难,起过冲突,顶撞过我,受过我的惩罚,遭遇到我的不公对待的圈子,那个让我曾经伤身伤神的群体,更是重情义,更让人不舍。几乎都成了我此生的朋友。于是,对他们的怀念更多。优秀的同学,但愿你们的优秀成为一种德行,能够伴随终身,后进的同学,我知道未来属于你们,这个世界永远是有想法人的`天下。小时候听话,未必是好事。

  但,这一届绝了!全想!

  为什么?带了三年,不容易,我能用“偶然”这个词来形容。其一,这几年折腾得厉害,轮岗,支教,教师成了流动人口,岗位变动大,能连续执教三年我要珍惜;其二,教师的心态浮躁,心甘情愿,踏踏实实连续执教三年的少了,我感到骄傲;其三,学校的人事安排越来越不像“人事”,在各种的利弊权衡,男女搭配,优劣互补,特殊群体关照等(此处省略数十字)因素的干扰下,很经常出现昙花一现,一年撤换的格局。也有三改二,二跳四,六降一的……奇葩无数。所以,连续三年执教,我要感谢家长,孩子,也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努力。

  以上都是大实话,得罪了。管不着了。我的三年,值得庆贺。

  扑面而来的是离别的情愫,越是临近越是不舍,这很幼稚,明知无益,确还执拗而为。孩子离你而去,是奔向更好的去处,我不该狭隘地挽留。更何况,当老师二十年,长期在毕业班,这样的分离又不是第一次,怎么像“大姑娘上轿”一样呢?即便是“头一回”吧,当初的我也比现在洒脱。

  总要做些什么吧。一个女生建议:做倒计时提醒牌,让我们更珍惜眼前,看重当下。

  倒计时提醒牌,好主意。但我不能简单在黑板上画出一块地方,随意写上“离毕业还有……天”,我不能让时间这样轻易流走。我们班的倒计时提醒牌与众不同。按照座号顺序对应倒计时的天数,如60号就制作第60天,59号就制作第59天的,以此类推……每张倒计时牌上,可画可写,还要设计你的毕业赠言,或者是你最想和同伴们说的话,你的心愿,你的诉求,没什么不可以。就这样,一人一张,一张一天,一天一次告白,一次一份情感的深埋……

  等到你们真的都走了,我把它们收藏起来,成为一份永久的留念,纯真的记忆。我不怕了!不怕时间溜走,不怕你们一去不回头,我保留了三年来你们逐一写下的班级日志,你们的小报,推荐卡,佳作,你们幼稚可爱的礼物……可以说,我的生命里有了你们抹不去的印记。而我,也把我的信息发送到你的心海。沉下去,等待成年后被你自己唤醒……

  要告诉你们的是: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我给你们看你的童年。

  我就是你们童年的守护者。

语文教育随笔14

  最近,学生的随笔中都出现了我的身影。每当批阅“我自己”时,我总是要细细地读到每一句话,心情很紧张,我的孩子会写些什么呢?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不知是奉承还是拍马屁,我的学生把我写得都让我有点难为情了。我不禁要问自己:我有那么好吗?我没有那么好。我的白头发很大原因不是为他们愁的,我疲倦的面容也不是为他们而操劳的,我的腰酸背痛也不是为他们而累的……

  随着年龄地增长,我的肝火不旺了,而多的是耐心和温柔。这一点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变化,我已经脱去了年轻那会的冲动和焦躁,面对我现在的学生,我真的是由衷地喜欢。不管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我都一视同仁。但我还没有做到真正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尤其是让我很放心的、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我可能真的关心太少了,而相对调皮的、成绩不理想的,我与他们的交流就多一点,关爱也多一点。而我在他们的眼中仍是很关心他们的,看到他们这样写,我很惭愧。

  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的期望,我要好好地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语文教育随笔15

  我的邻居家有这么一个女孩,在幼儿园是个各方面突出的孩子,唱歌、跳舞、弹琴、画画,样样拿得出手,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谁知跨入小学不到一个月时间,整个人由一个阳光女孩变成了愁眉苦脸的娃,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蔫了,实在令人叹息。问其家长原因,原来女孩刚入学时,拼音学起来困难,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没有了兴趣就更学不好,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这样的现象也不少见,从教这几年来,或多或少接触过这样的孩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让刚入学的孩子掌握汉语拼音,顺利跨过语文学习的第一道关尤为重要。

  今年,我又接了一年级,有了邻居家女孩的先例,我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拼音时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课堂上我尽可能采取一些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小游戏,下课了也窝在教室一对一地辅导,但是几星期下来,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学习困难,兴趣就自然减少,刚入学的那份高兴和新鲜感消失了,我也觉得很累,怎么办呢?我苦苦思索着,但也找不出学习拼音的捷径。难道真要“学海无涯苦作舟”吗?难道还要重复昨天的故事吗?

  某天课后,我看见有个孩子身边围了很多人,还津津有味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我走过去,这些孩子神气地告诉我:“老师,《三字经》我在幼儿园就读过了。”“我已经会背了!”“读起来很好听的。”看着他们兴高采烈地诉说着,我明白了什么是喜欢学习,什么是快乐学习!那样自豪的神情,让我怦然心动,要是读拼音也这样快乐那就太棒了!突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何不把他们爱读的《三字经》放到拼音学习中去呢?给枯燥的'拼音学习加点调味剂,输入新鲜血液。心动不如行动!那天刚好学习复韵母“ao、ou、iu”在学生读准这三个复韵母的基础上,我出示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又不学,老何为。”我一出示,就有好几个孩子主动地读了出来。我进行了以下教学: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大声地念给我们听一听?”

  (我请了一位把手举得高高的女生,只见她抬头挺胸,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富有节奏感地念了起来。我就请他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教师:“不会读的小朋友不要心急,现在我们学习了拼音,自己也能读了,拼一拼,读一读上面的音节,相信你也可以的!”

  看到第一个孩子读的那么好,小孩子好胜心被激发了,大部分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拼着,读着,几分钟后,小手如林,“我,老师,我会……”在有板有眼的诵读中,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课后,还有不少孩子在念叨着:“子不学,非所宜……”

  这一节课让我增强了信心:原来可以通过诵读《三字经》来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拼读能力。在后来的语文课上,我都会选择几句后来的语文课上,我都会选择几句与教学有关的句子,让学生拼读。在教学“an、en、in、un、ün”的时候,我除了让学生拼读“三纲上,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外,还和学生编了新的“三字经”:点点头,弯弯腰,“an、en、in”,注意“n”。动动手,动动脚,“in、un、ün”,读好“n”,扭扭脖子,伸伸腰,我们来读“an、en、in、un、ün”。学生边做动作边读。等学完了拼音,《三字经》也念了一小部分了。看孩子们读的有滋有味,我增加了诵读的时间。除了课堂上的几分钟,还加进去了晨读10分钟和每天中午的半节课,每天读4句(上不封顶),一般是让他们先自己拼读,我领读几遍后,学生找到节奏,就能大致顺利地读下来了,后来每天让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来领读。一段时间下来,我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大声而自信地拼读音节了。

  诵读《三字经》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是我所不曾想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我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回味《三字经》,发现里面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里面的句子短,韵味足,读起来琅琅上口,能带领孩子找到文字的韵律美。我幡然醒悟:在富有韵律的语言中去训练学生的语感,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拼读能力的提高。这不就是学习汉语拼音的有效途径吗?以前我总是用多种形式练习拼读去突破拼读的难点,其实我可以绕开枯燥的拼读,增强孩子的阅读量,培养孩子的语感来突破拼读的难点啊!尝到了甜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都坚持让孩子通读《三字经》,一方面巩固汉语拼音,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语感。“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到一定程度上,学生就读轻松了,读轻松了,他们就更喜欢读了。每天一到校,他们总是饶有兴趣地读、背《三字经》,还相互之间进行比赛。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的朗读能力明显提高了不少。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细雨洒落大地,短暂的润泽之后,也许没有留下痕迹,然而当嫩嫩的芽儿从黑色的泥土里冒出来时,我们才记起了雨的光临。”诵读《三字经》真是给我的拼音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语文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语文教育随笔04-05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04-10

中学的语文教育随笔04-13

语文教育随笔15篇04-05

语文教育随笔(15篇)04-05

语文教育随笔(精选15篇)04-05

初中语文教育随笔04-05

语文教育随笔14篇04-06

语文教育随笔精选15篇04-20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1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