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等,在众多的意象之中,有两种意象尤其值得关注,以下看看大雁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大雁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1
一、 点缀秋冬景象。
同样是秋景,一则以雁阵惊寒之声写月白霜清之夜,一则以长空秋雁之形写晴空万里之日,前者凄清冷寂,后者逸兴遄飞。“雁燕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姜夔《点绛唇》)时值冬日,北地的大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云本无心,雁亦天然,正像漂泊诗人任真自然的性情。
二、 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因为大雁是候鸟,秋季由北往南,“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据说飞到湖南衡阳的回雁峰就停下了,次年春季又飞回北方。这种有规律而自由的飞翔在宦游、游学而有家不能归或者遭遇战乱无家可归的人看来是值得羡慕的。
有趣的是,诗人在思乡的时候写的多是秋天的北雁南飞,很少写春天的南雁北飞,仿佛春天专属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而且多虚写雁之声,少实写雁之形。
三、雁”还有一重意思,就是信使。
所谓“鸿雁传书”,与青鸟、鲤鱼类似,可以传递爱情、亲情、友情之书。关于雁足传书的由来,相传西汉武帝时,苏武在匈奴北海牧羊十九年,汉朝使者对匈奴单于称:大汉天子在上林苑猎到一只大雁,雁足上有苏武亲手写的书信,单于被迫放苏武归汉。
书信倒不一定真有,但据科学考察,大雁每年要飞行好几万英里,一天就可以飞越数百英里,所以从匈奴飞回汉朝完全有可能。与之相关的还有“雁丘”的故事。
据说元好问曾道逢一捕雁者,将捕获的双雁杀死其一,另一只脱逃后在死雁的上空盘旋哀鸣,后来一头撞在地上,殉情而死。元好问听说后便买下这对大雁的尸体,在河边筑了一座坟茔,名之为“雁丘”,并赋下了传颂千古的《摸鱼儿问世间》。
四、 大雁还是自然、人事的见证,这一点和旧时燕子的`作用相似。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汾阴行》)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富贵荣华,桑田碧海,只有惯看秋月春风的大雁是人事变迁的见证人,是自然永恒的代表者,可是它面对这一切仿佛毫不关心,如此无情。
五、 比喻兄弟之情。
大雁飞行的时候,排列整齐而有次序,这样的队列能减少阻力,而且大雁之间能随时不断地互相鼓舞,从而保证雁群长时间远距离的飞行,这样的情况被称为“雁行(háng)”。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诗郑风大叔于田》)郑庄公的兄弟共叔段乘着四匹马拉的车子去打猎,两匹服马在中央,两边骖马像雁行。雁行的整齐有序和互相帮助很像兄弟之间的关系。《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
“雁行,并行而稍后也。”后因以比喻兄弟。
大雁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2
一、“燕”“雁”意象起源
燕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候鸟,每到春来,便成双成对地出现在百姓屋檐下,衔草啄泥筑巢。作为传统鸟类,燕子在诗歌史上很早就已出现,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玄鸟”被奉为商族图腾,据考证就是燕子。除“玄鸟”之外,燕子还有其他别称,在诗词中所看到的“乌衣”“玄乙”“社客”等都是它。从最开始的图腾、神鸟,到后来的诗词中,燕子渐渐化身为与人亲近的民之鸟。《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里有“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以燕儿筑巢传达对爱情的寄托。
到中晚唐时,诗人大量在诗中使用燕子意象,尤以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诗人最常使用,其中杜甫与刘禹锡两者均有30余首诗歌作品中用到燕子意象。这与燕子意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时代特性均有密切联系。
大雁作为一种大型候鸟,每到秋季便结伴飞回南方故巢,直到春季始回,秋高气爽,雁字南飞。它在诗歌中的意象起源同样可追溯至《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在这里,鸿雁虽用于起兴,但已经与在外服役、四处奔走、居无定所的征夫流民的情思有所关联了。
汉时,在汉武帝刘彻笔下,大雁则与秋风有了联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雁与秋,共时。至唐代,大雁意象大量入诗,与不同诗人主观相结合,生发了更丰富的情感寄托,以及多重文化内涵。
二、古诗词中“燕”“雁”意象的相同寄托
燕子与大雁都是候鸟,在秋时飞往南方,而春时北归,“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写燕子春回,《吕氏春秋》中则有“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
雁在诗词中,常有鸿雁传书之意。这一用意最早源自《汉书》,与苏武牧羊的故事相联系。此后,鸿雁传书就常出现在征人、思妇以及所有思念之人的.相思之情中。
杜甫希望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所以写到“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王维写征人出行前思妇切切叮嘱,“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伊州歌》);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而燕子在诗词中,同样也有作为信使之意,只是这个寄寓用得较少。唐时郭绍兰《寄夫》中有:“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
在诗词中,同有“燕”“雁”归而人去的离情别愁。许浑《送杨发东归》中写“红花半落燕于飞,同客长安今独归”,书送别之意;而雁去喻离人愁的诗词就更见得多了,最经典的莫过于,“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大雁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3
雁在在古诗中主要有两种意象
1、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字领起全文,写出边疆秋来,景色与家乡苏州的差异,从而引起了世人对故乡的思念。
雁朝衡阳飞去了,而诗人却只能长留边疆苦思家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夜晚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睡。”毕竟这么多年了,雁儿都回南方去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雁儿一样回归呢?
2、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如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写此诗时,诗人带着家人离开成都,滞留夔州。
晚年多病,朋友失散零落,处境艰难,心里充满痛苦心情。自己就像这只孤雁一样,离群落单,和家人离开故地,与友人分散。
诗人通过描写孤雁,和那念群的叫声,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大雁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相关文章:
大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05-24
关于大雁的诗句05-24
昙花的花语和象征意义03-29
大雁的句子短句唯美05-25
大雁南飞的唯美句子05-26
大雁的浪漫文案有哪些05-25
大雁南飞的人生感悟05-25
冬至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05-15
兰花花语解读兰花的象征意义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