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的风俗有什么

时间:2023-06-29 08:10:48 阅读 我要投稿

  七月初七的风俗有祭月,染指甲等习俗。

  七月初七的风俗有什么1

  第一、七夕节“祭月”习俗

  由于古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便形成了一种比较原始的自然崇拜。太阳、月亮、星宿等,都可以是他们祭拜的对象。

  七夕节当天“祭月”,便是源于这种古老的崇拜情节。在七夕当晚,女子会祭拜月亮,因为在传统文化中,月亮是女子的祥瑞。

  古代女人会在七夕节晚上,沐浴更衣、梳洗打扮一番,然后跪在宽敞的院子当中,对着天上明亮的月亮进行祭拜,目的就是对月祈愿并倾诉心事。

  实际上除了七夕节之外,每年的中秋节也是祭月的重要节日。时至今日,“貂蝉祭月”的传说,依然在社会中广泛流传。

image.png  

  第二、七夕采药制药

  据《本草蒙筌》中记载,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会取食蛛丝网。据说“丝网”可以治疗健忘症,同时也能使人变得讨巧。

  在众多蜘蛛丝网中,唯有花蜘蛛丝,才能起到这种效果。在食用蛛丝之前,需要将其浸在水中,然后随着水一切下咽。

  《本草择要纲目》中还曾记载,古人在七月七日“取槐”捣汁,然后用铜器盛之,可治疗内邪气热,以及止涎唾、明目益气等疾病。

  同时还指出在七月七日,松子、景天、豨签草、露蜂房等中药材,不仅药性最佳而且对身体更具保养作用。

  第三、“七夕水”明目习俗

  所谓“七夕水”指的是,在七夕节到来之时,趁天明时去打江水或提井水。并用这两种水洗脸、洗头发或洗澡,可以起到治疗热病的作用。

  据《惠州府志·风俗》记载:“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明目”。

  可以用“七夕水”清洗眼睛,不仅可以起到明目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有效治疗眼疾。当然这种说法未必有现实意义,但却是古代七夕节的特色习俗之一。

  据《攸县志》记载:“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这种习俗在南方地区依然保留。

image.png  

  第四、染指甲习俗

  或许在很多现代人的心目中,都认为染指甲是现代人的'专利。实际上我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染指甲的风潮。

  在我国西南一带,每当七夕节到来时,未出阁的姑娘们就会成群结队,去山上采摘“染指草”洗净、捣碎,然后放上明矾一起搅拌、捣碎。

  并将汁液涂抹在手指甲上,然后用棉布包裹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漂亮的指甲了。

  很多年轻姑娘,还会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可以让头发特别飘逸,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能让自己找到心上人。

image.png  

  第五、晒书、晒衣习俗

  在古人的思想中,七夕节乃当时社会的“魁星节”。从历法上来看这一天是夏季的尾巴,读书人会在这一天抓紧时间晒书。

  据古籍记载七月七日“晒曝革裘无虫”,说白了就是把书摊在太阳底下暴晒,而“晒书无蠹”则演变成了七夕风俗。

  东汉崔实子啊《四民月令》中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早在汉朝时期,七夕节还要晒衣服。

  因为当时的七月初七,贵族豪门会借着这一天晒衣服,基尼尔显摆自家的绫罗绸缎。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一天是龙王爷“晒鳞日”,们多在七夕暴晒衣服、棉被以防虫蛀。

image.png  

  结 语

  七夕节的意义并不仅限于爱情,说白了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办很多活动,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拜月”,以及香桥会、拜魁星、拜魁星等祭祀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祈求爱情,以及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七月初七的风俗有什么2

  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观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出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image.png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为求自保,装病在家。魏武帝派亲信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在家中晒书。魏武帝得知,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收押。司马懿只好遵命。另外,《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贺牛生日

  古时儿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七月初七的风俗有什么3

  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1、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则称为“输巧”,输掉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赢者。

  2、对月穿针:就是在七夕这天,年轻的妇女和姑娘们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把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她能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3、种生求子:汉族的`习俗,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当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4、为牛庆生:因为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取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5、接露水:在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image.png  

  6、储七夕水:据说“七夕水”能久储不变、可以治疗烫伤、去除疮毒等。广东、广西一带都有储存“七夕水”的风俗,就是在初七早晨头遍鸡鸣之后,各家到井边或者河边汲水储藏。

  7、拜魁星: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古代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剧传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会在七夕这天进行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8、晒书晒衣:在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

  9、结红头绳:据说家里如果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会在此日将红头绳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10、七夕观星:七夕晚上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女子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此外,还会举行各种乞巧仪式,乞求织女赋予聪慧灵活的双手。

【七月初七的风俗有什么】相关文章:

七月初七有哪些风俗06-29

七月初七七夕节风俗是什么06-28

夏至有什么风俗05-10

立夏的风俗有什么05-11

春分的风俗有什么05-12

小年的节日风俗有什么05-24

夏至有什么风俗习惯05-11

中秋节风俗有什么06-01

孩子百日有什么风俗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