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应、增减效应、旁观者效应。
心理学现象有哪些1
一、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来源于著名的霍桑实验。所谓“霍桑效应”,是指那些一旦意识到别人正在观察自己后,会产生改变行为的倾向,做出与平常不一样的举动,属于心理学中的一种效应。
“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的“宣泄效应”。那么,霍桑效应如何而来?
上个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有着完善的保障制度,但是工人们在工作时状态很差,生产水平低下。
为此,工厂负责人让心理学家来进行指导,随后,心理学家给出方案:让负责人、工厂上级尽力与每个员工交流与沟通,倾听每一个员工的想法,了解员工对工厂不满的地方。
在经过工厂负责人和上级领导与员工谈话沟通后,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因为员工受到格外的关注,自我价值感提升,绩效便得以提高。
霍桑实验颠覆了传统的管理学认知,证明工人并不仅受工资的刺激,还会受到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影响。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他人的关注会改变我们对自己价值的态度,我们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的行为也会在他人的关注下变得更好。
霍桑效应也可广泛用于教学中,当老师对一个学生有足够的关注度时,学生会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发挥出更多的潜力来。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情感的宣泄有利于释放我们工作中的压力,在我们遇到烦恼时,最好与朋友交流,排解自己内心的不快,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二、增减效应
我们经常会在商城中看到节日打折促销的活动,但是,这个折扣是真的存在吗?不少商城巧妙的利用了增减效应。
假如一件商品50元,商城将定价提高到120元,然后向大众宣传打九折,不少人会争先恐后的购买,但其实,活动期间还不如平时原价购买划算。
在人际交往中,亦存在增减效应。人们偏爱那些表现得更喜欢自己的人,而不喜欢那些看起来不喜欢自己的人。
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增减效应:父母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不妨先说一些孩子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的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表扬。
在职场中,上司对员工可以先提及他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肯定对方的其他表现,给予相应支持,这样员工更容易接受。
三、旁观者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提出了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又称责任分散效应。
当发生一件紧急情况时,如果身边有许多人同时在场,我们的个体责任感会被大幅度削弱;而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时,这个人的责任感会更强,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个体责任,也会更大概率的去帮助他人。
旁观者效应启示我们:在遇到危机时,不要将责任抛给一群人。
例如,所住的房间有人进行入室抢劫,吼“着火了”比“抢劫了”更有用;在路上突发疾病需要求助时,最好选定一个人求救,比如“那个穿黄色衣服的女孩,救救我”;在光天化日下碰到劫持,最好损害附近人的重要财物,让自己得以停留。
四、贴标签效应
贴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贴上相应的标签时,为了使自己与所贴标签更加符合,他便会做出与标签内容相符的事情。
例如,我们告诉一个孩子“你是聪明的”,这个孩子会更加努力学习,考出高分成绩来证明自己是聪明的;如果你告诉朋友“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你的朋友会在此后更加留意,自己是否足够在意他人的感受,从而变成善解人意的人。
关于贴标签效应,最著名的是在二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不得不让监狱里的犯人们上战场。
在上战场前,犯人们被要求写一封信给自己最亲的人,信中必须陈述自己是如何改过自新、现在的自己表现有多好,在战场上也会英勇善战。
果然,在战场上,他们一点也不逊色于正规军,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贴标签效应的极大影响。
心理学现象有哪些2
1、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了几乎所有人的一种现象。从最简单的解释来看,你可以这么理解:某人出现了失眠状态,医生为其开具了维生素C并告知这是良药。而在服用了药物以后这个人的失眠状态真的变好了。而维生素C就是安慰剂效应的媒介。
而这就是最典型的一种安慰剂效应,对安慰剂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心关系上。最常见的理论之一是安慰剂效应是由于一个人内心的期望,从而带来的自我安慰。
2、聚光灯效应
聚光灯效应往往指的是一个人过度夸大了对于自身关注的焦点,仿佛在生活中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从而将自身所有的错误或缺陷放大。
比如某一天,一个人没有画好眼妆便出了门,而她一路上都感到不适,感觉路上的行人们都在不断的盯着自己看,觉得自己比以往要丑陋得多。
但事实上,你得明白,大多数的人都很忙,而且一路上的风景、行人很多,没有人会非常无聊的盯着一个陌生人不停的'看,甚至注意这个陌生人身上的一切。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研究工作者们就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他们让一些人穿上了印有错误印花图案的T恤外出,并且计算到底有多少行人注意到了错误。然而没有注意到的人比注意到的人数至少多出两倍。
3、聚焦效应
这个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正如一张原本比较全面的照片,将其中的一小部分剪切下来以后,就可能作为另一个中心事件了。这个以小部分形成的另一个事件却已经脱离了原本的事实真相,但却成功的分散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带动了事件的另一个走向。
而这种效应是如今媒体网络擅长于做的一件事情。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新技术被认为可以让所有的农产品产量大增数倍,而这是媒体不断播报的信息,但是媒体却不报道这项技术是否得到了相关科学认证,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危害。选择性的传播信息,会严重的影响一件事情的走向,和人们对其的正确认知。
心理学现象有哪些3
1、焦虑反应
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情况。如遇到家人生病而产生的焦虑,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2、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和青少年。有些女性在和丈夫吵架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以至威胁自杀。青少年可有白日梦,把幻想性谎言表现的内容当成现实等表现,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成熟所致。
3、强迫现象
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反复洗手,常常怀疑自己的手不干净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4、恐怖和对立
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想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5、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早逝和意外死亡后更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心理学、心理、焦虑、恐惧、强迫、幻觉、错觉、歇斯底里
6、偏执和自我牵连
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疑虑之后就会醒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检验后可迅速消失,如“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8、幻觉
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9、自笑、自言自语
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己控制也属于正常、
【心理学现象有哪些】相关文章:
动物冬眠的有趣现象有哪些05-25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03-13
心理学知识有哪些03-14
职场中的不公平现象有哪些04-13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技能03-12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类型03-14
心理学知识点有哪些03-14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点03-10
心理学中感觉的规律有哪些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