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因为朱瞻基并不爱她,因为她一直没有生下皇子,所以被皇帝以无子为由废黜了后位。
明朝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1
一、朱棣看中孙氏,将她作为准为皇太孙妃接进宫,与朱瞻基青梅竹马长大,结果大婚之时孙氏却变成了皇太孙嫔,煮熟的鸭子飞了
朱棣靖康之难之后登基,为挑选江山的继承人很费了一番脑筋,朱高炽是嫡长子,太子的不二人选,可是长得肥胖,性格端重沉静,跟朱棣个性完全不一样,朱棣并不是很看好他,但他对儿媳和孙子朱瞻基很满意,所以并没有起废太子之意
因为太喜欢朱瞻基,朱棣早早就为孙媳妇人选操心了。宋代有个习惯,喜欢挑选官宦人家的好女孩,从小送入宫,在专门的机构里培养长大,长大以后做宫女,女官或者后妃。明初也沿用了这个习俗。
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在自己的老家看中了一个聪明漂亮的小姑娘孙氏,想说给朱瞻基,带进宫里。孙氏虽然年幼,已经艳名远播,朱棣一见也非常喜欢,立刻就把她留下来了,此时孙氏只有十一岁,与朱瞻基同龄,作为准皇太孙妃与朱瞻基一起长大,可谓青梅竹马,感情非常好。
可是朱瞻基十八了,到了适婚年纪,要娶妻了,朱棣把孙氏直接降为皇太孙嫔。正妻重新“海选”,朱瞻基一心想娶孙氏为妻,朱棣虽然喜欢朱瞻基,婚姻大事却由不着朱瞻基。
二、有女中尧舜之称的朱瞻基的母亲明仁宗张皇后,看中了胡善祥,得到了朱棣的支持。
朱棣为什么会反悔,跟朱瞻基的母亲明仁宗张皇后有关。张皇后也是从小就送进宫里长大,看人看事极准,孙氏进宫后,交给她调教,她发现孙氏心眼太多,太会钻营,而且长得太漂亮,近于妖媚,没有正妻端庄大方的气质。
朱棣对儿媳的意见很尊重,而且他调查也发现,孙氏十岁入宫之后,孙氏的父亲就以“同乡”为由,攀附于儿媳的父亲张麒门下,张麒本就手握重兵,还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首功之臣,再加上自己的女婿朱高炽和外孙朱瞻基都已经是内定的皇帝,在朝堂之上无人敢不让其三分,可谓权势滔天。如果两代皇后均出自于一个地方,外戚再联手,必然只手遮天。
所以朱棣决定皇太孙妃另选他人。胡善祥的姐姐在宫中为女官,胡善祥以贤德出名,朱棣一眼看中了当时年仅十五岁的.、个人修养十分出众的胡善祥。而且胡善祥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各种祥瑞之说。比如所居小楼有红白之气环绕等等 ,这在当时就是贵不可言必须立后的象征。朱棣驾崩之后,朱瞻基成为太子,于是胡善祥就成为太子妃。
孙氏一场欢喜落了空,公公朱高炽不忍心,赐给孙氏一套冠服,当作弥补。可巨大的落差,哪是一件冠服弥补得了的呢?
三、朱瞻基继位当了皇帝,与孙贵妃一个红黑一个白脸,欺负胡善祥
大多数老人家看中的媳妇,儿子都不喜欢,更何况朱瞻基还有青梅竹马的孙氏在。朱瞻基虽不是昏君,但帝王有的毛病他都有,尤其喜欢鱼服出宫,包养民间女子,作为妻子,胡善祥经常劝谏朱瞻基,这让朱瞻基更不喜欢她。
有朱棣和朱高炽在,朱瞻基不敢太胡作非为,朱高炽只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去世了,朱瞻基继位,胡善祥成了皇后,孙氏立为贵妃。
明代规制,皇后是宝册加宝印,贵妃只有宝册而无宝印。正常仅有皇后一人可以执掌金玺,这也是皇后执掌后宫的权力象征,孙氏册立贵妃找朱瞻基也要宝册,朱瞻基竟真的打造了一个金宝赐予孙氏,无形之中与胡善祥平起平坐。
没过多久,孙贵妃怀孕生下了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明史报料说,这个儿子并不是孙贵妃亲生的,跟刘娥为了当皇后抱养仁宗认作己出一个戏码,但似乎并无实据,仅仅四个月大,朱瞻基就要把朱祁镇立为太子。
明朝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2
胡善祥被废,无论是宣宗朱瞻基,还是张太后,还是朝中大臣们,甚至包括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她是受了委屈的,所以都很同情她,宣宗晚年也以“少年事”表示后悔。
明成祖朱棣将朱高炽定为接班人,其中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看中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所以他对这位皇太孙格外上心,甚至精心为其挑选了个媳妇。
永乐十五年,朱棣下旨为刚满十八岁的朱瞻基选妃,胡善祥以贤名被选为正妃。但是,朱瞻基并不爱她,他爱的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孙氏,可是在朱棣的圣旨之下,孙氏只能被封为嫔。这件事朱棣不知道,但朱高炽知道,所以当朱高炽继位为仁宗后,特地下旨允许孙氏穿戴妃的服饰。
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宣宗继位后,按照惯例册封胡善祥为皇后,孙氏为贵妃。通常来说,皇后受封时有金册金宝,而贵妃就只有金宝了。但因为宣宗太爱孙贵妃了,所以也给孙贵妃发了金册,这事张太后知道,也是同意了的。并且从此之后,皇后和贵妃都有金册金宝,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无论是做皇太孙时,还是做皇太子时,还是当了皇帝以后,宣宗自始至终都是喜欢孙贵妃,而对胡善祥没什么感觉,两人之间始终不来电。
宣德二年,孙贵妃为宣宗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这也是宣宗的第一个儿子。因此,宣宗更加宠爱孙贵妃,动起了扶孙贵妃为皇后的念头。当然,也可能是孙贵妃夜夜给宣宗吹枕边风所致,但史书上没这么写,似乎这是宣宗自愿的。
不过,废后在古代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废掉皇后,放在普通人家叫作休妻,按照古代法律和传统规定,只要正妻不犯“七出”之条,丈夫是不能主动休妻的。皇后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更不能随便废掉。宣宗想要废掉皇后胡善祥,必须得有一个过得去的理由才行。
可偏偏胡善祥虽然和宣宗感情淡薄,但天性贞一,举止庄重,不仅没有什么过错,而且还颇有贤名。这就让宣宗很为难了,想给胡善祥挑点错出来都找不到。想来想去,宣宗勉强找了一个理由:皇后无子。
在宣宗继位之前,胡善祥为他生下了两个女儿,但却没生下儿子。而孙贵妃在不久之前,刚刚给他生了个儿子。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也是“七出”之一,这个理由似乎说得过去了。
于是,宣宗找来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这帮大臣,讨论废后的事情。宣宗说,“我都三十了,一直没有儿子,如今孙贵妃生下了儿子,母凭子贵,自古如此,那么皇后该怎么办呢?”
众大臣面面相觑,皇帝这是要废后啊,可没听说胡皇后有什么过失啊,于是大家都默不作声。宣宗一看大家不说话,这摆明了是不同意啊,只好点名提问。
宣宗先列举了皇后的一两个小的过错,然后提问杨荣,杨荣比较圆滑,说道“可以废后。”
宣宗又问蹇义,“以前有废后这样的事情吗?”蹇义回答说,“宋朝的时候,仁宗曾废郭后为仙妃。”
宣宗看势头不错,又提问杨士奇,杨士奇比较重伦理,说道,“我侍奉皇帝和皇后,就像侍奉我的父母一样,做儿子的怎么能讨论废掉自己母亲的事呢?”
随后,杨荣和杨士奇就吵了起来,其他人见状,就和稀泥,“这种大事,必须得群议才行。”
杨士奇还不服,说道,“宋仁宗废后,当时的大臣们就骂,史书上一直骂到现在。”
宣宗看再讨论下去,非打起来不可,于是宣布散会。散会后,大臣们又讨论了一阵,认为宣宗想要废后的想法很坚决,恐怕很难阻止,但胡皇后又没有什么过错,不能轻易废掉。
眼看废后的方案无法通过,宣宗也是相当苦恼,又不敢真的把这件事拿到朝堂上去讨论,到时候不同意的官员只怕真的要拼死上谏,更下不来台。
不过宣宗也是真的聪明,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就是命令胡皇后主动辞去皇后之位。前文我们说过,胡善祥是一个很恭顺的女子,当她知道宣宗的意思后,并没有反抗,更没有大闹一场,而是按照宣宗的意思,上表请辞。
孙贵妃还假装推辞了一番,说什么“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当然这只是做戏给大臣们看的,最终她还是如愿当上了皇后,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孙太后。
胡善祥被废之后,也没有出宫,而是留在了宫中,出家为道士,道号“静慈仙师”。其实,对胡善祥来说,结束了和宣宗的无爱婚姻,在精神上未必不是一种解脱,但在名声上,她再也不是一朝皇后了,地位当然也急剧下降。
不过,宣宗的母亲张太后对其中的缘由一清二楚,她很怜悯胡善祥,经常召胡善祥到清宁宫陪她居住,内廷朝宴时,也让胡善祥位居孙皇后之上。这主要是体现了她的一个态度,有她这个当朝太后撑腰,无论是嫔妃们,还是宫女太监,恐怕没人敢欺负胡善祥。就连孙皇后在表面上,也得对孙贵妃客客气气,纵有不满,也毫无办法。
宣宗晚年时,谈及废后之事也颇感后悔,他不无遗憾地对身边近臣说道:“这些都是朕年少轻狂时才会干出的'事情。”
宣宗在位十年,死后由儿子朱祁镇继位,孙皇后也成了皇太后,但她还是不敢欺负胡善祥,因为张太后还活着,是太皇太后。正统七年,张太后病逝,胡善祥在宫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大树倒了,胡善祥非常难过,大哭一场,一个月后也去世了。
综上所述,胡善祥被废,纯粹是宣宗宠爱孙贵妃所致,她本身是没有什么过错的,这一点所有的人都知道。因此,无论是张太后,还是朝中的大臣们,甚至天下的老百姓们,都非常同情她。宣宗虽然不爱胡善祥,可他对胡善祥总是有那么一丝愧疚之情的。唯一对胡善祥有敌意的,可能只有孙贵妃吧,但在张太后的保护下,她也不能把胡善祥怎么样。
我倒是觉得,胡善祥被废,成为“静慈仙师”,虽然地位下降了很多,但从此就再也不用再刻意维持和宣宗的无爱婚姻,不用端着国母的架子劳心劳神,能够逍遥自在的享受生活,对她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明朝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相关文章:
胡善祥历史人物原型07-16
刘启的皇后是谁08-03
朱棣母亲是不是马皇后08-09
如意皇后叶子怎么变红07-25
李世民有多讨厌长孙皇后05-30
独孤三姐妹都是皇后吗08-11
富察容音皇后历史原型08-03
孩子被养废的10个征兆05-16
明朝景王裕王之争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