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时间:2023-08-13 15:11:02 阅读 我要投稿

  巡抚相当于现今的省长或省委书记。

  巡抚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1

  在地方行政中,宣德时期最重要的制度发展是,地方治理开始从半正式向正式的体制过渡。

  在这个体制中,官员们被任命到各省担任巡抚,其意义为“巡视安抚”;这个头衔在英语中通常被译作“总协调人”,因为这类官员的职责是协调省的三司:按察司、布政司、都指挥使司的职能。

  这种省的行政体制的设立,体现了以前几代皇帝统治时期为了临时任务由中央政府任命特任“巡抚”这一做法的变化。“巡抚”这一名称已被太祖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使用过。

  当时,他派太子朱标去陕西执行类似的任务。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也派二十六名高级朝廷官员进行安抚军民的工作。

  不但著名的官员曾被专门授予巡抚或安抚的官衔,而且,有些亲王,包括登基前的仁宗、宣宗,也被委任过。

  关心民间疾苦和地方行政工作的宣宗,遵循这些先例,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九月,派两名高级官员到南直隶和浙江省去进行“巡抚”。

  当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任期不限定的高级官员,被委派去“巡抚”河南、陕西和四川的民政、司法和军事工作时,体制的定形化过程仍在继续;

  五年后,这类委派的任务,包括了从甘肃至辽东的北方边境的主要边防地区。在承担长期管辖这样大的地区的任务时,这些专使,实际上已把后来称之为巡抚的职务,制度化了。

  但是,巡抚从未被承认为实质性的任命,而是把职权委诸同时在中央政府任正式官职的官员的一种专门的委任。这类官员通常是六部的侍郎,特别是兵部侍郎。

  后来,他们被加授高级监察官员的空衔。此外,巡抚还被指定为兼提督军务或参理军务。当军事在行政管理中日趋重要时,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普遍了。

  并且,标志着随着军事组织本身的退化,文官逐渐地控制了军事。巡抚制逐渐演变成后来称之为总督的`管理方式,总督,即被委任去处理涉及一个以上辖区的文职协调人。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五月,工部右侍郎周忱,被指定去监督征收、运输从长江流域解往北京的漕粮时,“总督”这一官职名称开始被使用,意即“监督”。

image.png  

  这一先例,在最英宗时得以制度化,这时,这些专使之一担任了巡抚和总督,具有明确的军事责任。巡抚制和总督制都在英宗时趋于成熟;它们成了明代行政等级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洲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也继而加以采用。

  宣宗试图清除军事的腐败现象,大力建立文官统治

  。在历次征战中,贪污的军官只动员穷人向富人出售免征券,在征用物资时,向黎民百姓过分勒索。他们非法地使用士兵作为自己的私人奴仆,侵吞他们的军饷和口粮,扣发他们的冬装。

  这样的非法勒索和苛刻待遇败坏了士兵的士气,助长了开小差,进而破坏了整个军事组织,严重地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清除这些弊病和恢复军事组织的纪律,皇帝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到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派出一批批的监察官员去视察和改进各省的军事状况。

  这些调查的一个目的,是清查兵员花名册,以确定各军事单位实际的士兵人数和所需的军饷和口粮,从而清除贪污的主要根源。这类使命称之为清军,从此成了御史们的正常任务。

  另外,宣宗在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颁布了关于征兵和扣押逃兵的新规定,条款从八条增至十九条;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十月,他又增加了旨在清除营私舞弊的条款二十二条。

  同年,他为了表示对军事和提高军队士气的关心,在北京郊外举行了一次王朝最令人难忘的公开军事检阅。京师在训的部队定期随御驾巡视北方边境和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

  尽管这样关注,军事组织继续受到管理不当、士气下降和缺乏战斗力等问题的损害。根本的原因似乎是军屯未能给部队提供粮食以及世袭的军事制度中,存在种种不正常的现象。

  军队不再像在永乐帝时代那样,经常征战,战斗经验很少。宣宗老是对犯罪军官宽大处理,这也是促成以上通病的一个因素。他断言,他们缺乏教育,因而不能用正常的标准去衡量他们。

  明代军队的无能更趋严重;这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惨败人数远远少于明军的瓦剌蒙古人之手这件事中暴露无遗。

  尽管以后作了种种改革,明代军事制度的基本弱点到明朝灭亡时仍未得到纠正。

  在对内的治国之道上,宣宗能够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他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体恤民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坐皇宫九重, 思田里三农”,这的确是关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宣宗的真实心态。

  他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招人垦荒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三月,宣宗路经农田时,看见路旁有耕作的农民,于是,他下马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他兴致盎然,取来农民耕田的农具,亲自犁地。没推几下,他停下来,回头对身旁的大臣说,我只是推了三下就有不胜劳累的感觉,何况农民终年劳作。

  说完就命人赏赐农民钱钞。他对农民的生活和处境是了解的,因此能够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

  同年六月,京畿地区发生了蝗灾,宣宗派遣官员前去指挥消灭蝗虫。他仍不放心,特意谕旨户部,告诫他们,往年负责捕蝗的官员害民的危害一点也不比蝗灾小,因此,严禁杜绝这种事情再次发生,还做有一首《捕蝗诗》颁给臣子。

  明宣宗清楚,昏君滥用民力乃至亡国,隋炀帝就是个例子。宣宗以此为鉴,非常注意爱惜民力。在他统治的十年间,多次下旨为民解困。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七月,罢湖广采木。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二月,罢工部采木。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十一月,锦衣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

  宣宗不但没有同意,还认为他是想用这种扰民的事情为自己谋求利益,将他逮捕入狱。他还多次蠲免税额、积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残疾和户内无丁力者的匠籍。

  巡抚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2

  清代总督和巡抚:官衔与权力,都是正二品,谁的权力更大?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政治制度也与西方国家不同。

  在清朝时期,总督和巡抚是中国政府的两个最高行政长官,他们的地位之高、权力之大,远非我们今天所能想象的。

  总督和巡抚的职责和权限虽然有所区别,但都非常重要,他们负责的地域范围也千差万别。

  总督一般负责较大的行政区域,如省或者大的地域范围内,而巡抚则是负责一些较小的行政区域,如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县。

  总督和巡抚的权力,让他们成为地方官员们的重要领导,但是由于地域范围的重叠,总督和巡抚之间的权力争夺也不可避免。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方官员需要听从多个上级领导的指挥时,该如何做出决策呢?

  总督和巡抚之间的权力斗争

  总督和巡抚都是正二品的官员,但是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却不尽相同。

  总督通常是负责较大的行政区域,如省或者大的地域范围内,而巡抚则是负责一些较小的行政区域,如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县。

  由于地域范围的重叠,总督和巡抚之间的权力争夺也不可避免。

  为了占据更高的地位和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督和巡抚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种权力争夺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代表自己的地区或者集团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需要谨慎权衡各方利益,避免因听从错误指示而导致政治失误。他们需要做到明确职责,明确权力,以及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

image.png  

  皇帝的角色

  在清朝时期,皇帝是整个政治体系的最高领袖。所有的行政长官都要遵从皇帝的意志,而皇帝则可以通过任命和罢免官员来掌控政治局势。

  总督和巡抚的职位也是由皇帝任命的,因此他们的权力也受限于皇帝的意志。在地方官员需要听从多个上级领导的指挥时,皇帝的命令会成为最终的决策依据。

  而地方官员需要做的,则是在不违反皇帝意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平衡各方利益。这一点,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需要做到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政治失误和不和谐的行为。

  沟通的重要性

  在清朝时期,地方官员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即起到沟通各方的作用。

  他们需要与总督、巡抚以及其他地方官员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各方的想法和意见,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其他人。

  这不仅可以帮助地方官员更好地理解整个政治局势,还可以避免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此外,地方官员还需要与民众进行沟通,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处理好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方面,地方官员需要做到平衡各方利益,以及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

  总督和巡抚的政绩

  总督和巡抚在清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权力十分重要,他们的政绩也是历史书籍上的重要一笔。

  在清代,总督和巡抚的地位和权力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们的政绩也成为了被各方津津乐道的话题。

  总督和巡抚的政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地方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政策措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他们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有重要贡献。最后,他们对地方社会的稳定和治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

  总督和巡抚都是清朝时期的重要行政长官,他们的职责和权限虽然有所区别,但都非常重要。

  他们负责的地域范围千差万别,但都需要做到明确职责,明确权力,以及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

  总督和巡抚之间的权力争夺和地域范围的重叠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地方官员需要谨慎权衡各方利益,避免因听从错误指示而导致政治失误。在此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地方官员需要与各方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传达信息,以帮助各方更好地理解政治局势。

  总督和巡抚的政绩也是历史书籍上的重要一笔,他们对地方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贡献。

  最终,地方官员需要做到遵从皇帝的意志,以确保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补充内容: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关于总督和巡抚,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方面。例如,他们在清代的政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的任命和罢免机制等。

  此外,总督和巡抚的政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所不同,他们的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总督和巡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清朝政治制度的运作和演变。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总督和巡抚的政治遗产,以及他们在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中的启示和借鉴。

  总之,总督和巡抚是清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现代政治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巡抚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3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官场,流传着一句俗语:“官大一级压死人。”意思指上下级地位悬殊,上级哪怕只比下级高一个级别,也能把下级压得死死的。

  其实并非如此。以清朝为例,正二品的总督与从二品的巡抚相差一个级别,但总督就不能把巡抚压得死死的,不怕总督的巡抚比比皆是比如曾国荃。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湘军名将之一。1866年,曾国荃担任湖北巡抚时,上了一道折子《劾督臣疏》,以极其严厉的措辞,对炙手可热的文渊阁大学士、湖广总督官文进行弹劾,引起官场震动。

  官文不是寻常人等。他是满洲正白旗人,根正苗红,得到了咸丰皇帝以及慈禧太后的信任,多年任职湖广总督。

  官文没啥本事,可在平定太平天国后,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一等伯爵,赐双眼花翎,比攻入南京的曾国荃、收复江苏的李鸿章和平定浙江的左宗棠还威风。

  可是,曾国荃就不怕官文,还不顾官场潜规则对他进行弹劾。慈禧太后虽然十分不愿意处罚官文,但还是免除了他的湖广总督职务,同时罚去一等伯俸禄10年。

  再比如郭嵩焘。

  郭嵩焘是晚清一位难得的既清廉又能干的官员。他是左宗棠的同乡兼好友。

  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郭嵩焘劝说左宗棠出山帮助湖南巡抚张亮基于前,劝告曾国藩训练湘军于后,为左宗棠、曾国藩创建功业助了一臂之力,因此在回忆录《玉池老人自叙》中自豪地说: “文正、文襄一时元勋,发端亦由彼人。”

  1863年,45岁的郭嵩焘奉命署理广东巡抚。这是郭嵩焘第一次担任封疆大吏。当时,两广总督叫毛鸿宾。毛鸿宾是山东历城人,是曾国藩的同榜进士,得到过曾国藩和胡林翼的赞赏。

  郭嵩焘担任广东巡抚时,与两广总督毛鸿宾因为权力分配、粤军人选等问题发生了矛盾。

  后来,郭嵩焘奏报朝廷,对毛鸿宾进行弹劾。1865年3月,毛鸿宾因担任湖南巡抚期间有失察同僚的过失,被降级调用,灰溜溜地离任,回到老家。

image.png  

  后来,郭嵩焘对曾国荃说:“二百年督抚同城之大患,发其覆者,惟公与我两人。”这是说,两百年来巡抚扳倒总督的,只有曾国荃和郭嵩焘两人。

  清朝巡抚之所以不怕总督,是因为巡抚与总督一样,是主管地方军政民大权的封疆大吏。他们都有专折奏事的权力,并不是上下级关系,只有权力大小的区别。

  在清朝前期,总督的权力大于巡抚,巡抚见了总督还得给几分面子。到了清朝晚期,巡抚与总督就一般大小了。比如,两江总督管辖的区域有江苏、安徽、江西3省。

  如果两江总督的威望和能力不足的话,或者巡抚也很强势的话,江苏巡抚、安徽巡抚、江西巡抚就会不听他的号令,让他的政令出不了南京城。

  比如沈葆桢。

  沈葆桢是晚清名臣林则徐的外甥,又是林则徐的女婿。1861年,曾国藩邀请辞职在家的沈葆桢加入他的队伍,并推荐他担任江西巡抚。

  曾国藩此举,是为了确保湘军的军饷安全。可他万万没有料到,沈葆桢当上江西巡抚后,“翻脸不认人”,将原本提供给湘军的漕折、厘金等全部截留下来,拒绝为湘军提供军饷。

  江西是湘军的饷源地之一。由于就爱你关系欠饷太久,“多者十五个月,少者七八个月”,湘军一度只能靠煮粥过日子。

  当然,在绝大多数时候,总督和巡抚还是能够平安相处,保持着一团和气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