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岳飞是不是南宋时期的1
人物生平:
1、三次投戎
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充当骑兵效用士,不久被擢为偏校。
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
2、初露峥嵘
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十二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构命他南趋濬州(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河南滑县)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往李固渡进行侦察,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岳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在滑州南的'遭遇战中,岳飞奋勇当先,又以百骑杀败金军。两次小战,岳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
3、再归宗泽
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
宗泽委任王彦作为领导,带领岳飞及其部下。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原谅了岳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
4、开封弃守
上年八月开始南侵的金军,于是年正月又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进袭扬州。二月初三日,南迁扬州的宋高宗得到金军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的消息,惊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刘兵变被镇压后,高宗移驾建康。就在高宗移驾建康时,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
岳飞于六月下旬刚回军开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岳飞向杜充苦谏,杜充不听。岳飞无奈,只得率军随之南下。开封随后于次年二月陷落。
岳飞是不是南宋时期的2
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岳爷爷的威名至今流传,而岳飞的死至今都令人惋惜,本来可以直捣黄龙却在十二道金牌的命令下撤军,随后更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直到宋孝宗时期才恢复清誉。
时至今天,依旧有很多人去杭州岳王庙去祭祀这位民族英雄,更是很多人惋惜他的冤死,那么宋高宗为何非要下令杀死岳飞呢?
军事天赋的显露
岳飞是河南的普通农家子弟,祖上没出过什么名人,虽然家贫,但却刻苦学习,平常的时候喜欢读《左传》和《孙吴兵法》,并且拜师学艺,这位以后的驰骋沙场立打下了基础。
和其他普通人一样,岳飞也早早地娶妻生子,在那个年代,除了读书有出路以外,只有当兵这一条路了,虽然宋朝武将地位低下,但不妨碍很多农家子弟怀揣梦想投军。
岳飞投军后现在河北、山西以及河南等地活动,先是在敢死队中效力,后来靠着出色的武艺一路攀升。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已经成为清远军节度使,节度使这个职位在唐朝是非常牛逼的,但是到了宋朝只是一个荣誉头衔,没有与之匹配的实际权力,但地位依旧不低。
两宋时期,宋军一败再败,但是只要有岳飞主导的战场,几乎毫无败绩,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极高的政治觉悟
现在有很多人说岳飞是因为坚持“迎回二圣”,让想要稳固帝位的赵构很不放心,所以才杀了他,但事实上岳飞不仅军事能力强,而且有极高的政治觉悟。
早些年,岳飞确实打着“迎回二圣”的口号一路征战,在金国准备扶持宋钦宗的儿子当傀儡皇帝的时候,岳飞再也没有说出这句话,反而私下拜见赵构,并且上书赵构早立太子,断绝金国扶持傀儡皇帝的念头。
注:“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岳飞.《乞出师札子》
所谓的梓宫就是已经在五国城的宋徽宗和郑皇后,至于天眷只是还在宋钦宗等人,一句话,岳飞现在只认赵构为正统。
这份札子可以说明确表态了岳飞的立场,即便是“迎回二圣”也不会动摇赵构当皇帝的局面。
赵构听闻岳飞的札子后,非常开心,说出了“诸将知尊朝廷可喜......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等话语。
因此宋金议和之前,岳飞和赵构的君臣关系非常良好。
北伐前的准备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成功收复了襄阳六郡后开始谋划北伐。
绍兴七年(1137年)经过多年谋划后,岳飞正式上了《乞出师札子》,提出了收复中原的宏图,其中计划之周密,眼光之远见,展现了岳飞超高的战略能力,其中有几个重要的计划:
1、金国处于制衡的目的扶持伪齐,我们可以派使者离间伪齐和金国的关系
(臣揣敌情,所以立刘豫于河南,而付之齐、秦之地,盖欲荼毒中原生灵,以中国而攻中国。粘罕因得休兵养马,观衅乘隙,包藏不浅。臣不及此时禀陛下睿算妙略,以伐其谋,使刘豫父子隔绝,五路叛将还归,两河故地渐复,则金贼诡计日生,它时浸益难图)
2、如果有机会,可以北上河南,汇合五路叛将,收复河南和陕西地区,其中山东地区可以交给韩世忠等人。
(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
3、继续分兵北上,灭伪齐,恢复大宋
(臣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
4、如果顺利的话,辽国也可以复兴,适当给予辽国援助,可以牵制金国的兵力
(如此则大辽有可立之形,金贼有破灭之理,四夷可以平定)
5、如果伪齐实行坚壁清野,那么河南暂时无法收复,那么岳飞就带兵回来,寻找机会流动作战。
(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於、虢略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定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锉其锐,或待其疲。贼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必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
6、如果敌人没有攻打襄阳,反而去江南或者四川等地,那么更好,直接长驱直入
(设若贼见上流进兵,并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贼困于奔命,势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
7、另外告知宋高宗,他现在需要的是时间,而且此次北伐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了,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到时候天下肯定安定
(亦不过三二年间,可以尽复故地。陛下还归旧京,或进都襄阳、关中,唯陛下所择也)
说实话如果赵构真的全心全意地支持岳飞的话,收复失地真的不再是梦,可惜一心求和安稳皇位的赵构最终让这个计划付之东流。
金国的困境
金国当年起兵的时候只有2000多人,只是后来一边打一边接受降军才不断扩大,但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太少了,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很难扑灭各地的反扑,虽然金国名义上控制了黄河流域,但是没有真正控制。
当时境内各种起义军纷纷打着旗号,让金国疲于应付,只能表面上控制着这些地方。
同时金国内部也纷争不断,太祖一脉和太宗一脉激烈的权力斗争,演变成了停战派和主战派。
其中停战派说现在金国实在没有能力统治这些地方,不如先缓缓,等实力积累后一举灭了南宋。
主战派则表示南宋和北宋如出一辙,现在只不过垂死挣扎,可以趁机灭了他,省得以后恢复后尾大不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导致金国上层乱哄哄的。
绍兴八年(1138年)停战派占据上风,宋金第一次议和,为了表示诚意,金国说可以把陕西河南归还给宋朝,这让南宋朝廷上下喜出望外,纷纷上书派大军北上,直接驻扎在陕西河南等地,但是赵构表示,人家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当不得真,这让很多人气的吐血。
当然金国也不愿意,只是为了“安抚”一下南宋而已,毕竟自己打下的土地怎么能拱手让人呢?
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达成第一次议和,为了保住皇位,赵九妹先是承诺取消国号“宋”,并且承诺每年给予25万两的岁币,后让当朝宰相秦桧跪在金国使者面前,聆听圣训。
宋金大战
绍兴九年(1139年)主战派的完颜兀术发动政变,主战派主导金国朝政,获得权力后的完颜兀术力主收回河南陕西地区。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撕毁和议,下令进攻南宋,和议不到两年就撕毁了,同时金国一路南下,已经打到了离长江不远的顺昌城(今安徽阜阳地区)。
金国的一系列操作让赵构的脸啪啪作响,赵构也是难得硬气了一回,既然和议不成,那么直接开战吧。
赵构命韩世忠、张俊、岳飞为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并且加封为太保、少师、少保的荣耀官衔以激励他们作战。
其中岳飞的任务是救援顺昌城,不过还没等到岳飞到达顺昌,大将刘锜已经大败金军,完颜兀术退回到了开封。而关中地区胡世将正和金兵对峙,双方互不相让。
此时形势利于南宋,只要此时宋军集中兵力北上决战,中原收复的几率很高,但是又软了下去的赵构派使者李若虚到军营道:“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岳飞自然不甘心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而李若虚也是主战派,于是他们决定先收复中原,至于朝廷命令先放在一边,这相当于公然违抗朝廷命令,而李若虚也表示自己愿意回朝承担矫诏的罪名“矫诏之罪,若虚当任之”。
势如破竹
当年六月,岳飞顺利攻克蔡州、颖昌、陈州。
七月顺利收复洛阳,并且联络北方义军,骚扰敌后。
而韩世忠也打到了海州(今连云港),张俊进军亳州,宋军全面北进,只要岳飞成功击败在开封的完颜兀术,金国再无能战之兵。
然而脊梁骨断了的.赵构再次下诏,下令韩世忠、张俊、刘锜撤军,放弃了这一大好局面,只有岳飞的孤军继续作战。
然而岳飞没有放弃,完颜兀术引以为傲的铁浮图在岳家军面前不堪一击,几场大战下来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尤其是杨再兴,以300骑兵力杀2000金军,最终战死沙场。
这和原先一打就跑的宋军不一样,让完颜兀术不禁说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话。
不信邪的完颜兀术准备在朱仙镇与岳家军决战,如果打不过真的就撤了,没想到与岳家军的第一次交锋让金军全线崩溃,完颜兀术看到真的打不过,准备下令撤军了。
这下子收复中原真的不是梦了,只要赵构派来援兵,丧失的土地唾手可得,但是岳飞没有等来援兵,等来的只有十二道金牌。
赵构的想法
为什么赵构会放弃如此好的局面呢?这还得从宋朝立国之初说起。
宋朝立国之初,看到五代十国天子轮流做的局面,为了避免宋朝重蹈覆辙,便搞出了“杯酒释兵权”,抑制大将军权。
有宋一代,抑制军权是刻在宋朝骨子里的基因,整个宋朝,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对军权的严防死守,因此在宋朝军人地位很低。
而赵构本来就是捡漏当上皇帝的,当上皇帝后,对军权方面更是非常敏感,毕竟他的皇位并不稳固。
同时北宋灭亡后,各地虽然都在勤王,但都是以报效朝廷为名,实际上想要割据一方,其中闹得最大的就是著名的“苗刘兵变”,赵构被逼着退位给三岁的小皇帝,后来虽然被平息,但是又被金兵撵到大海上,苟延残喘。
此时的南宋朝廷不仅没有信任的兵马,而且威信大幅度降低,因此赵构在地位稍稳后,就开始着手恢复丧失的朝廷威信以及收拢兵权,这才是赵构为什么一心想要求和的基础。
一旦求和,有了金国的册封加上继承北宋的基业,南宋朝廷可以重建其合法性,至少名义上是如此,有了名义上的合法性,各地割据武装都得服从南宋朝廷的命令,否则就是谋反的大帽子扣下来。
同时求和后,边境没有仗可打,赵构正好可以削去大将的兵权,将军权集中到朝廷手中,这才是赵构的最终目的,因此只要达到这个目的,他什么条件都可以接受。
赵构的立足点从来都不是恢复大宋江山,他只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安定,安安心心的当天子,至于什么光复祖宗基业,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这也为岳飞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一心求和
金国内部有主战派和停战派,南宋朝廷也有主和派和主战派,其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秦桧。秦桧这个人善于揣摩人的心思,对于赵构的想法也是一清二楚,因此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他甘愿当起了主和派。
当时朝廷主战派和主和派天天吵闹不休,秦桧要的就是借助议和,打压主战派,实现自己的权力最大化,因此和赵构狼狈为奸,积极策划两次议和,当权者有了这个想法,岳飞的北伐收复失地的想法必然不会成功的。
悲剧的岳飞
本来一鼓作气就可以收复河南,但是在十二道金牌的命令下,岳飞不得不撤军,逃出开封的完颜兀术再度占据河南,辛辛苦苦收复的河南地区再次陷入,让岳飞不得不仰天大哭:“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回到临安的岳飞心灰意冷,朝廷衮衮诸公只想苟且偷安,于是他想要辞官还乡,此时的赵构却不准,说战争还没结束,不准岳飞辞官,这倒不是赵构多么爱护岳飞,只是赵构还得借着岳飞维护南宋朝廷,毕竟这么忠心又听话的武将是赵构所需要的。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达成议和,但是议和的前提是必须杀了岳飞“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金国实在是被岳家军打怕了,只要岳飞还在,一旦被启用,那就是金国的噩梦。
在稳定朝廷和杀死岳飞面前,赵构和秦桧很快做出了选择,下令将韩世忠、张俊、岳飞调离军队,韩世忠的命运本来和岳飞一样,但是在岳飞的告知下跑到宫中哭诉才勉强保住了性命。
十月,岳飞被投入大理寺,但是找不出任何岳飞“谋反”的证据,无奈之下,以“莫须有”的罪名下令处死。
岳飞冤死后,宋金和议再有什么阻碍,赵构心里彻底踏实了,舒舒服服地做了几十年的天子然后退位,活了八十岁,历代帝王中少有的高寿。
秦桧也得到他想要的,执掌朝政14年,位极人臣。
只有民族兴亡重于个人荣辱的岳飞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赵构和秦桧也知道岳飞是冤死的,但是在自己利益面前,只能牺牲岳飞,后来更是心虚,将岳州改成纯州,不知道是不是心怀愧疚。
岳飞死后,一个小小的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将岳飞的遗体埋藏在九曲丛祠旁边,直到去世后才告诉自己的儿子。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即位之初,就为岳飞平反,隗顺之子告诉朝廷岳飞埋葬之地,最终被挖出来重新厚葬,后来赐谥号“武穆”,世称岳武穆。岳飞平反之初,赵构还在世,或许这背后也有他默许的意思。
岳飞重新安葬后,因为被赐鄂王,祭祀他香火的地方被成为岳王庙,此后千年,岳王庙香火鼎盛,前来祭祀纪念的人络绎不绝,连明太祖、毛主席都称赞不已。
至于秦桧和赵构,死后成了昏君奸臣的典范被遭受后人无尽的唾骂。
【岳飞是不是南宋时期的】相关文章:
赵师秀是南宋中期的诗人吗08-05
北魏是什么时期08-13
鲶鱼是不是很脏08-13
牛肉是不是发物08-14
off是不是开06-20
花生是不是豆类07-23
离婚挽回的最佳时期03-03
男人最容易出轨的时期08-05
生命最后时期的征兆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