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传位给李治。
李世民的皇位传给谁1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
此后,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了长安。
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了太上皇,之后,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然而,大唐到了第三代,皇位便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手中。都说虎父无犬子,可是,李治的政治手段,真不能与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同日而语。
甚至,连自己的皇后武则天都不及。历史评价其承贞观遗风,行事颇为稳重,但是,后世却对其“弱夫”的形象印象深刻。
李治尚为晋王之时,曾有人于太原一处发现奇石,石头表面纹理天成,最为奇特的是上面还呈现着“治万吉”三个字,这被时人认为是瑞兆,一时传为佳话。
不过,此时的唐太宗,尚未有立李治为太子的考虑,所以,就不曾过多关注。
后来,随着朝中局势的变化,加之,瑞石之兆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导致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唐太宗不得不重新考虑此事背后所蕴含的神秘意义。
当然,此事只是李治引起唐太宗注意的一个引子,他能顺利登上皇位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在李治粉墨登场前,朝堂上有权参与皇位争夺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二人已经斗得是两败俱伤。
嫡长子李承乾被废黜,政治生涯已然走到了尽头,再无力回天。而嫡次子李泰在争斗中,虽占有优势,却也因锋芒过露而成为了众矢之的。
第二点,在两位兄长的争储之战中,李治一度置身事外,也不展露才能,一切低调行事。在别人斗得不可开交,甚至落马时,他却是“岁月静好”,这一番做派无疑让世人高看了他。
加之,李治一贯保持“宽仁孝友”的形象,这对亲身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和二嫡争储的满朝文武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毕竟,谁也不想有一个残忍暴戾,喜怒无常的顶头上司。
第三点,对于手握大权,如长孙无忌这样的重臣而言,君主仁孝,这不仅是守成之主该有的德行,还意味着自己能否掌控君王,以确保自己的权势、地位不被剥夺。
太子人选关乎朝廷社稷,唐太宗一时之间也是犹豫再三,拿不定主意。
而李泰的才能唐太宗是了解的.,但是,却担心他容不了人,上位后做出迫害手足之事。唐太宗欣赏李治忠厚良善,却也知道他优柔寡断的性情,恐难成大器。
然而,在唐太宗举棋不定时,李泰却犯下一个致命错误。当时,汉王李元昌刚因反叛而被赐死,正巧李元昌与李治颇有交情,正是这一点让李泰觉得自己抓住了李治的把柄。
于是,就以此为要挟,恐吓李治主动退出储位之争。经此一遭,李治如惊弓之鸟,整日忧心忡忡,魂不守舍。
李治的异常被唐太宗看在眼里,再三询之下,李治向太宗禀明了实情。如今,唐太宗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儿子手足相残,本就因李泰性格而在定储一事上犹豫不决,此事一出,唐太宗对其更是不满。
在《旧唐书·濮王李泰传》中,记载了李承乾最后的关键一击,彻底打碎了李泰的太子梦。
一日,李承乾觐见,经过谋反案后,唐太宗对他是恨铁不成钢。
当时,李承乾这样对太宗说道:“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是,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此话说的合情合理,同时,再次提醒了唐太宗,李泰一旦为帝,大权在握,因争储结下了怨恨,李承乾怕是性命难保。
为避免玄武门事件再次重演,唐太宗最终决定放弃李泰,改立李治为皇太子。为了能让李治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子,唐太宗很是动了一番心思。
在太极殿中,唐太宗召见文武百官再提立谁为太子一事,此时有了前面的铺垫,满朝文武都认为李治仁孝当立为嗣。
最终,在百官的拥护之下,李治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国太子。但是,此时的李泰,却对宫中形势毫不知情,亲自带领百余名侍卫去往了太极宫。
谁知,刚走到位于太极宫西面的永安门,侍卫就被全数撤去,随后,自己也被强行带至肃章门,囚禁于北苑。
待到一切尘埃落地,李泰被免去官职,降为东莱郡王,遣至均州。
李治于贞观十七年被立为太子,看似这条路走的格外顺利,但是,这不仅是因为李承乾与李泰两位“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
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经历过因权势兄弟相残的惨状,所以,他宁愿将儿子“贬”至远方,也不愿后人再步自己的前尘。
六年后,唐太宗去世,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在朝中众大臣的扶持下,他开启了“永徽之治”。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
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与此同时,他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
显庆五年后,他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李世民的皇位传给谁2
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怎样一个人?为何能使两儿子结死仇?
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也是千古名君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那么李渊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何他的两儿子之间会产生死仇?
下面,笔者就从李渊本人、李建成、李世民、皇室文化这四方面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李渊本人
李渊,生于公元566年,去世于公元635年,享年69岁。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因此他的身世也是非常显赫的,可以说世代都是王公贵族,是统治阶级。
他的祖父李虎在北周时期被封为唐国公,因而唐朝的“唐”之名就源于此。到了隋朝,李渊的姨母又是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因此李渊也是深受隋文帝器重,担任的都是对隋朝非常重要的官职。
李渊对自己看法的改变其实源于一次相面。有一位相面先生说李渊面相奇特,有帝王之相,因此要他要保护好自己,不要出意外或者名声上受伤害。而李渊听到相面先生说的话后,自然是非常高兴,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更加看好。只是,他性格却因此自负起来。
后来,随着隋朝越加没落,隋炀帝引发的民愤也使隋王朝逐渐陷入一种泥潭。但是,尽管如此,却依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忽视的。
李渊因为受命经过隋炀帝巡行的地方,但却没有去拜见隋炀帝,毕竟他们之间还有外戚的关系,这是非常无礼的。正好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李渊也就得知了隋炀帝的生气。
于是,他非常害怕,就只能靠沉迷酒肉、贪污受贿的污名来保全自己。虽然说他的做法有点怯懦,但却也真的保全了自己。
后来,隋朝的没落已经指日可待,很多地方门阀组织都在闹起义独立,李渊也借此机会起兵太原。然后又在自己两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众部将的辅佐下吞灭和招降其他起义组织,从而建立了唐朝。不得不说李渊的气运真的挺旺的。
李渊长子李建成
李建成拥有豪放通达的个人气度和习性,作为将军,他平常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就连百姓种在路边地里的瓜果蔬菜,也要一定付了钱才能吃。他得来的食物和酒水,也都与将士们一同分享。这样,李建成很快就与自己的将士打成了一片,并在军队中建立起了很好的声望。
作为官员,他能够温和地处理投降的官员和百姓,就能保证他所治理的地方定法度严明,而不会有滥杀枉法一说。因此,在军政上,李建成都有极高的才能和手段。
但是,在与自己身边的谋者交流上,他就显得有点不太重视,也因此没有很好的把握唐朝开国时作为太子的机会,打压和排斥李世民,这才被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一箭射杀。
李渊次子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助力父亲完成开国大业,并因为战功卓越,而被唐高祖封为秦王。但是由于自身的才干突出,深受很多大臣、大将的信任,因此成为太子李建成继承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后来由于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为唐高祖李渊剩下的唯一嫡子。最后,又促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称唐太宗。
从这也可以看出,李世民骨子里就是一个不甘于人下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兄长和父亲。在继承皇位面前,他觉得自己并不差,可为什么要立兄长李建成为太子,而不是他?因而从唐朝开国开始,李世民的心里就深深地埋下了要取代李建成成为太子,继承皇位的种子。
皇室文化
其实纵览古代的历史,皇室中皇子之间对皇位的竞争的确是很激烈的,因此在唐朝也不例外。
每一个有雄心的皇子,其实都想着做皇帝,因为他有皇室的血脉。而这引发的就是,其他皇子会与太子进行竞争,这种竞争一旦发生,那就是尽可能的取得胜利,因为一旦失败,除了死就是被流放做个空头王爷。
结语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君主,虽说有气运原因,但也有自身优秀才能的原因,比如很有心计。这里的“心机”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因为没有心机的话,李渊可能就做不成皇帝。至于两个儿子之间结死仇,则是两儿子之间争夺皇位而起,是皇室的正常优胜劣汰,虽说有点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
李世民的皇位传给谁3
问题
1、李世民儿子李牧简介。
2、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是谁所生。
3、李世民传位于谁。
4、李世民传位。
以下内容关于《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李牧》的解答。
1、李世民传位给李治。
2、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
3、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4、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的皇位传给谁】相关文章:
李世民传皇位给谁05-30
赵光义皇位传给谁了08-10
李世民怎么驾崩的05-30
李世民后面是谁继位05-29
李世民死因是什么05-29
青雀是李世民的第几子05-30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05-29
李世民杀兄弑父的原因05-29
李世民最疼爱的女儿排行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