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谁

时间:2023-09-15 11:27:58 阅读 我要投稿

  关汉卿。

  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谁1

  为弱者发声的良心编剧

  关汉卿的作品中,刻画了许多弱势群体形象,比如《窦娥冤》中的寡妇窦娥、《救风尘》中的妓女宋引章、《金线池》中的儒生韩辅臣等。

  尤其是他对于那个时代儒生群体的关注,为整个中国文学史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元朝不到百年的历史中,数任统治者都曾重武轻文、歧视儒生。而金朝灭亡后,北方中原地区七十多年未开科举,更是打碎了读书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梦想。

  文人地位一落千丈,当时甚至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即便后期恢复了科举,社会上也充斥着诸多不公,所以能成功入仕者是极少数,更多的文人为了生计,只能靠卖文测字算卦等为生。

  当时社会流行杂剧,文人们便组成“书会”一起搞创作。关汉卿虽然是医户出身,但也因为热衷文艺而加入其中。

  由于长期与底层文人打交道,关汉卿对他们的处境和命运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思考。于是他的笔下遍布处境落魄的读书人形象——

  比如《窦娥冤》中,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便是一个“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读书人。他生活窘迫,靠借高利贷维持生计,甚至要靠卖女儿来换取进京赶考的路费。

  他是窦娥人生悲剧的开启者,当然也是窦娥沉冤昭雪的推动者。还有《救风尘》中那个被妓女宋引章嫌弃的穷秀才安秀实,《金线池》中那个被骂作“一千年不长进的”文人韩辅臣……

  在关汉卿之前,很少有人去关注和描摹这一群体的命运。但自从关汉卿开了一个头,越来越多文人儒生形象登上戏剧舞台,演绎出了属于这一代读书人的痛苦与挣扎。

  非典型的悲剧作家

  由于塑造了大量悲剧人物,关汉卿被后世称作“悲剧作家”,甚至被外国人称作“中国的莎士比亚”。不过细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关汉卿笔下的悲剧并非典型悲剧,因为他所塑造的人物几乎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比如在《窦娥冤》一剧中,备受欺压的女主角窦娥临死前许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三桩誓愿对天地提出控诉,渲染出了浓郁的悲剧氛围。

  有学者认为,剧情发展到这里已是高潮,剧本可以结束了。但关汉卿没有停笔。在第四折,他又设置了“鬼魂诉冤”、窦天章为女儿平冤昭雪的情节。

  总之,在关汉卿笔下,那些背负冤屈的底层百姓,要么是借助明君、清官,伸冤昭雪,要么是借助鬼魂、梦境,弥补了现实缺憾。

  而关汉卿笔下的文人,无论遭遇过怎样的辛酸苦楚,也总会迎来苦尽甘来的一天。比如,曾经被心上人嫌弃的穷秀才——安秀实和韩辅臣都迎来柳暗花明,收获了完美姻缘。

  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窦天章、裴度、王拱辰、柳永、陈氏三兄弟等皆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在关汉卿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价值观。尽管从戏剧专业的角度看,这样的大团圆结局可能会冲淡戏剧的张力,削减悲剧的魅力。

  但是,对于悲剧的观众,尤其是已经生活在悲剧中的人来说,给予他们希望与憧憬,何尝不是另一种救赎?

  狂放不羁的风流浪子

  看到这里,关汉卿在你心里可能已经是个眉头紧锁、端庄严肃的老编剧形象了。别急,我们手里还有更多的料……

  还记得那句超乐天派的名言吗?“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句话正是出自关汉卿之口。不过,当你看完这句话的上下文,可能会对关汉卿有一番新的认识——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一枝花·不伏老》)

image.png  

  这是什么?妥妥一篇“浪子宣言”啊!

  如此一个风流浪子,才华横溢,又流连青楼,自然少不了风花雪月之事。在坊间流传的各种绯闻里,我们找到了一个证据确凿的`绯闻对象——元朝女明星珠帘秀。

  珠帘秀是她的艺名,她本姓朱,河南洛阳人,是当时最著名的杂剧女演员,据说容貌秀美,艺术造诣极高,被誉为“杂剧当今独步”

  关汉卿和珠帘秀的绯闻,来自一首赠曲。南宋灭亡以后,大批北方剧作家和表演者南下。珠帘秀也流转到了扬州,于江淮一带巡回演出。关汉卿在此结识了珠帘秀,并对她产生爱慕之情,专门为她作曲一首:

  “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着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至于二人的故事有没有“然后”,我们不得而知。但世人总是对才子佳人的邂逅充满无限想象。田汉在1958年创作的话剧《关汉卿》中,便将二人设置成了恋人关系。

  妙笔生花的金句男神

  纵览古今,很多文学大家,都是“圈里红”——著书立学不少,文坛地位颇高,但就是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点远。但关汉卿不一样,他的作品绝对够接地气!

  关汉卿作品中的很多句子至今都在广为流传,甚至早已融入了我们的口头表达。小编收集了几句,大家感受一下——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出自《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意思是说作为父母没有必要为儿孙多操心,儿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必太多干涉。这句话的前半句,是不是都听出老茧来了?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出自《窦娥冤》,意指凡事不要强求,不要揪着别人不放,这句话基本是劝人宽心的必备语料了。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出自《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意指苦苦追求未必能成功,但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好结果。

  “官官相为倚亲属。”出自《包特制三勘蝴蝶梦》,这句话经过代代传播,今天已经简化为了一个成语:官官相卫。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出自《窦娥冤》。甭解释了,劝孩子读书的名言警句。

  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那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现代人自比“铜豌豆”,往往是标榜自己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

  不得不说,比起唐诗宋词,中国人对元朝文学的关注还是太少了。这一课,《那些年》希望能为你补上。

  王国维在《录曲余谈》一书中提出,中国人看待关汉卿,应该像“意大利人之视但丁、英人之视莎士比亚、德人之视歌德”

  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谁2

  一、故事情节

  《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主人公窦娥展开。窦娥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寡妇,因不愿意接受当地流氓的保护,遭受到一系列的迫害。在故事中,窦娥被押赴刑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她满腔怨愤,控诉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在临刑前,她发下了三桩誓愿,分别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些誓愿成为了她向社会控诉的强烈象征。

  二、人物形象

  1. 窦娥:该剧的女主角,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寡妇。她性格坚强,不愿接受当地流氓的保护,但也因此遭受了社会的冤枉和迫害。在故事中,窦娥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2. 张驴儿:当地的一个流氓,一直觊觎窦娥的美色。他为了得到窦娥,设下陷阱陷害窦娥,最终导致窦娥的冤案。

  3. 蔡婆:窦娥的婆婆,一个善良的老妇人。她为了保护窦娥,尽了一切努力,但最终未能拯救窦娥的'生命。

  4. 桃杌:当地的贪官,收受张驴儿的贿赂,昧良心陷害窦娥。

image.png  

  三、艺术特色

  1. 丰富的戏曲语言:剧本中充满了各种角色的戏曲语言,如对白、唱词等。这些语言既表达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情绪。

  2. 情节紧凑:剧本的情节紧凑,紧张刺激。在窦娥的冤案中,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3. 独特的创作风格:关汉卿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将虚拟的戏曲情节与现实社会相结合,通过窦娥的冤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四、社会意义

  《窦娥冤》作为一部元杂剧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不满情绪。该剧通过窦娥的冤案,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反思。此外,该剧也反映出当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对于后人了解元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谁】相关文章:

和平鸽作者是谁07-27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08-20

《童心说》的作者08-11

虎男狗女谁更爱谁06-15

貂蝉是被谁杀死的08-02

赵州桥是谁建造的07-14

慈禧是谁的老婆08-25

商鞅的妻子是谁08-25

北约首领是谁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