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哪个朝代的

时间:2023-09-15 13:11:04 阅读 我要投稿

  汉朝。

  推恩令是哪个朝代的1

  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

  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结果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对抗(见西汉七国之乱)。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抗命,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因此,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image.png  

  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对朝政有什么作用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大臣主父偃提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将诸侯国的土地分封给其子孙后代,来削弱诸侯国的实力,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可以说,推恩令不得一兵一卒,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

  在高祖刘邦时期,曾经封了很多刘姓的`王,叫做同姓王,但后来这些同姓王的后裔却横行乡里,对抗中央,不肯听从中央的命令。为了彻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武帝就颁布了这项命令,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广布恩惠,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特权)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

  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

  推恩令是哪个朝代的2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重要政令,是在郡国并行制系统上的补充制度。景帝时期,七王之乱给国家造成的影响无法预计,这些刘氏诸侯手握地方军政大权,不听中央号令,甚至敢贸然和中央分庭抗礼。外部有匈奴和两越入侵,内部又是诸侯林立,汉朝处于内忧外患。

  当时,吴王刘濞有53城,楚王刘戊有40城,赵王刘遂有40城,七个诸侯势力范围覆盖整个汉朝领土30%以上,他们在原有封地基础上兼并、侵吞国有领土,并在封地内造币、开矿、冶金,俨然已是各地的一方朝廷,丝毫未将长安放在眼中。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汉景帝平定叛乱,汉武帝上台为了防止藩王割据的情况发生,采用了主父偃的《推恩令》,“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以此来削弱诸侯势力,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正因为如此,汉武帝才有资本对匈奴用兵,上下做到令行禁止,使得汉朝空前强大。

  随着《推恩令》实施,刘氏贵族苦不堪言,本来父辈们有个良田万顷,衣食无忧,到了下一代可能分给你的就只剩个几百亩的宅基地了,再往下的一代人中,如果你自己不找点出路,裤子都能给你“推”掉,刘备刘皇叔沦落到卖草鞋就是拜《推恩令》所赐。如果在那个时代你要破解《推恩令》,也很简单,你就得给你父亲好好科普什么叫优生优育。

  《推恩令》在明面上维护了中央的统治,但是却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中央政府必须是一个强权政府,这也就标志着统治者必然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君主。刘氏宗亲已经势弱,诸侯已无力对抗朝廷,藩王之乱从此不复存在,但新的问题又悄悄来了。

  刘秀登机,天下迎来了百年太平,汉朝也由盛转衰,到恒帝之时,推恩令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

image.png  

  外戚专权

  恒帝上台,梁太后专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梁冀是梁太后的兄长,也就是恒帝的`舅舅,外戚涉政为天下所不忍,但是无奈于天下宗亲没有抗争的实力,也就是任梁冀在朝中肆意妄为。

  这就好比,刘姓家族中的继承人年龄尚幼,无法支配祖上留下的财富,但是其母联合母家外人对刘家财产指手画脚,这时刘家其他兄弟应联合抗争,帮助自己家族的幼子保护好祖产,但是无奈没有势力和母家说道,只能任其摆布。

  梁冀掌握朝堂大权二十多年,擅自立了三位皇帝,操纵了恒帝十二年时间。恒帝无法忍受梁冀的摆布,联合宦官诛杀了梁冀。

  宦官专权

  宦官专政和外戚专政来比的话,虽然对社稷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有一点历代皇帝都很清楚,外戚掌控朝政,这些外姓人是在觊觎江山社稷,但是宦官无论怎么专政他们这种人都没法篡位。与其说是宦官专政,不如说是皇帝让宦官专政,这样可以防止其他权臣高居庙堂之上。

  当同姓宗亲势弱,这些可能和自己争江山的手足再也不会东山再起,皇帝便没有了眼中钉,同时,皇帝也失去了外部的倚靠。

  派系林立

  恒帝时期,宦官和士人冲突加剧,接连爆发了两次党锢之争,士人为了把宦官集团铲除而反造杀戮,朝堂之上腥风血雨。再加之恒帝及后面几代皇帝早逝,宦官将朝中弄的乌烟瘴气,纲常衰败,天下贪污腐败蔚然成风,将百姓压迫到了崩溃的边缘,也间接导致了黄巾之乱。

  凉州、渔阳、长沙三地又陆续发生叛乱,朝廷为平叛捉襟见肘,国力损耗殆尽。为彻底清除宦官,董卓应诏进入长安,十常侍出逃,引发了一连串的骨牌效应加速了朝廷的瓦解。从何进诏援兵入京就看得出来刘氏宗亲已经无兵可用,天下勤王的部队还得靠驻扎西北的凉州地方军。

  再到反董联盟中的十八路诸侯,这些首领不是州牧就是刺史,就连曹操也是个校尉,刘姓诸侯的人影都没有看到,由此可见在汉末时期,刘姓宗亲已经瓦解的干干净净,甚至没有能力和州郡长官平起平坐。正是《推恩令》的原因,让各地郡守和州牧以勤王的名义,代替了当初的宗亲在各个地区裂土封王,加速汉朝的灭亡。

  推恩令是哪个朝代的3

  诸侯国的情况,推恩令的起因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的儿子只有一个可以继承王位。而其他的儿子则不能做王,只能叫做公子,其它公子要是比较受他爹喜欢,或者有功劳的有可能会封以君位。

  君是王以下的最高爵位。对应的是汉爵,相当于列侯。君是可以有自己的封地和属官。这种形式相当于另类的推恩令。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

  这样爵位的.土地分封很大程度上分化了国家权力、土地、国力等。战国时受封君影响最明显的是楚国,楚国国土面积虽然大,却有着数十个封臣,导致王权极度分散。整个国家大而不强。

  楚国去远征的时候,导致的大多数情况就是楚王亲军占比很少,大部分都是各封臣自己的私兵。且战斗素质极低。国力不集中,就导致损耗。

  而汉朝的诸侯王比起战国的诸侯王,有一个权利是没有的,在没有推恩令的时候,汉朝初期的诸侯王可以任命一些低级官员和将军,但是是没有权力对其封爵,而战国时期的诸侯王是可以的。

  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汉朝诸侯王的权利无法分散出去,还是诸侯王一人全权掌握。而这样诸侯王的实力就很强了,比战国时候的诸侯王是强不少。

  那么诸侯王这么强了,对朝廷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单打独斗可能不是朝廷的对手,但是又不是一个诸侯王,要是联合起来,朝廷就有点危险了。而后就发生了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一次诸侯国的叛乱,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想消弱诸侯王的势力,就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你说这么整,诸侯王肯定是不能依啊,怎么办呢?开打呗。

image.png  

  七国之乱

  但是一个诸侯王的力量是打不过朝廷的,那就联合其他的诸侯王,反正都属于共患难,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然后就产生了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推恩令的产生

  那么七国之乱发生后,让汉朝皇帝不安了。朝廷就一直想办法继续消弱诸侯王的权利。但是汉朝的政治传统却是不利于削弱诸侯王,不仅如此,还会使得朝廷虚弱。

  因为被封出去的给诸侯王的土地,中央是不能没有原因的情况下收回,那么不能没有原因的收回,这部分土地一直就不属于中央直接管理。

  但是每一朝的皇帝,又有新的兄弟姐妹。之前收不回来也就算了。现在又的给新一轮的兄弟姐妹分土地。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中央的土地一直在减少。失去直接控制权。

  诸侯国越多越多了,中央的权利、土地等越来越小了。那么结果就是诸侯王强大了,中央开始消弱了。这种情况,中央就更加的焦虑了。

【推恩令是哪个朝代的】相关文章:

李煜是哪个朝代的08-18

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07-12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08-31

汴京是哪个朝代的都城08-18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08-11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人07-21

西施是哪个朝代的人09-08

项羽是属于哪个朝代的人08-03

武则天是哪个朝代女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