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是由谁发明的

时间:2023-09-17 08:12:02 阅读 我要投稿

  毕昇。

  活字印刷术是由谁发明的1

  一、基本概况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二、发明过程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image.png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三、发明意义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活字印刷术是由谁发明的2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明者

  活字印刷术是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而发明出来的一种印刷方法,发明者为北宋庆历间的毕昇,不过说其发明活体印刷术,倒不如说他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比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2、使用方法

  据悉从汉朝的汉朝蔡伦改良纸的生产以后,书写材料比之前的更加轻便简洁了,但抄写的书籍还远远不够多,无法满足当时学生的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东汉末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而后在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上进行改良、创新,直到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此时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而后将稿件的单字挑出来,并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即可。

image.png  

  3、文献记载

  活字印刷术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在书中记载内容如下: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字,将一个字为一个印,而后用火将其烤硬,使其称为陶质,而后排版时在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且铁板周围有个铁框,再摆满要印的字印,并用火熔化混合物,最后在平板上按压一下即可,不过毕昇的胶泥活字没有保留下来,但活字印刷术保留下来了。

  4、历史影响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了活字印刷术近代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健、稳定的地基,同时为传播知识发展壮大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此外活字印刷术还有利于普及教育,提高阅读能力和增加了社会交流的机会,此外印刷术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活字印刷术是由谁发明的3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史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

  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是把竹片或木片砍成同样长短的条,然后用麻绳或皮条串编到一起;同时还出现了帛书,就是把字写在丝绸上,然后用木棒作轴,把丝绸卷起来。

  "册"字就是书简的象形字,多像一根线串起的竹条哇!同样,"卷"字是来源于一卷卷的帛书。"第一册"、"第一卷"就是这样由来的`。

image.png  

  当时丝绸很贵,用来做书很不现实,而书简又太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书简就有120斤重;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就用了3000片竹简——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

  公元600-1050年这段时间里,欧洲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质量非常低,而此时期的中国却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却日益发展;当时的欧洲人口稀少,文化普及程度非常低,加之没有印刷技术,手抄本书籍也非常有限。

  而此时的中国已经发明了印刷书,书籍的保有量急剧增加,据相关统计当时中国的书籍比全世界书籍的总和还要多。

  公元1041年,毕昇发明出活字印刷术,这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是印刷史上的一大变革,提升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传播。

  活字印刷术最先传到朝鲜,被当地人称为陶活字,后来又传到了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