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聪明的人排行榜

时间:2023-09-22 03:12:36 阅读 我要投稿

  诸葛亮、荀彧、周瑜等。

  三国最聪明的人排行榜1

  20、徐庶: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人觉得,徐庶实乃世外高人,且忠心耿耿,故而进入曹营后一言不发。其实徐庶也想在曹操那里好好表现,只可惜曹操麾下的谋士太多了,轮不到徐庶表现。

  19、逢纪:他是袁绍的重要谋士,主要功绩是帮助袁绍夺取冀州,奠定了袁绍雄踞北方的基础。

  郭图谗言沮授,而逢纪则在官渡战败后谗言田丰。后来袁谭要求袁尚增兵,袁尚不但不增兵,反而让逢纪监视袁谭。袁谭非常不待见于是逢纪,随便找个理由就把逢纪砍了。

  18、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哥哥,深得孙权赏识。孙权经常跟诸葛瑾讨论定国安邦之策,诸葛瑾的态度也很明显,就是连蜀抗曹,维持孙刘联盟。石亭之战时,诸葛瑾辅助陆逊,击败曹魏大军。

  17、田丰:荀彧评价他为“刚而犯上”,意思是田丰情商太低,不会拐弯说话,直接怼袁绍。官渡之战时,田丰认为袁绍应该积攒力量,十年后再打曹操。可袁绍不听,直接把田丰关了起来。官渡战败后,袁绍认为田丰会取笑自己,于是直接处死了田丰。

  16、蒋琬:他是蜀汉后期的肱股之臣。诸葛亮死后,蒋琬官拜尚书令、假节钺,后来成为蜀汉丞相。

  蒋琬有诸葛亮的理想,提出了东西合力、水路出川等进攻曹魏的良策。可惜蒋琬身子骨不结实,他还没来得及实施谋划,就撒手人寰。

  15、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昭很早就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地位很高。

  孙策死后,张昭和孙权的关系不太融洽。一个不服气,一个不服管,干完一架就和好,再吵架再和好,循环一生。张昭的才能不在统军作战,在内政治理。

  14、程昱:他很早追随曹操,立下不少功劳,而且为人做事非常狠毒,这一点《三国演义》完全忽略。官渡之战,程昱给曹操推荐关羽,关羽一出马就斩颜良,解白马之围。赤壁之战时,程昱识破黄盖的诈降之计,但曹操飘了,不信程昱。

  13、沮授:此人智计无双,能跟曹操麾下的绝顶谋士相提并论。只可惜袁绍刚愎自用,头脑不清楚,很少听从沮授的建议。沮授帮助袁绍击败黑山军、公孙瓒,平定河北,地位堪比蜀汉诸葛亮。如果袁绍有刘备的本事,官渡之战就不会输给曹操。

  12、庞统:他为人轻狂桀骜,恃才傲物。庞统长得相当难看,难看到了“人见人恨”的地步。孙权看了一眼庞统,差点吐了,刘备同样也接受不了这样一个又丑又狂的人。诸葛亮一再夸赞庞统的聪明才智,刘备才重用庞统。取西川时庞统夺益州立下大功,可惜英年早逝。

image.png  

  11、陈宫:此人性格刚烈,足智多谋。陈宫辅佐吕布夺下兖州、徐州,还多次击败曹操。《三国演义》里面,陈宫才略超群,但未遇明主,总有人叹息为何他不归降曹操。正史里面,陈宫人品差劲,多次想忽悠武将反水吕布,自己做主公。

  10、鲁肃:电视剧把鲁肃塑造成了一个“忠厚老实、善良好说话”的实在人。正史中的鲁肃虽不善奇谋,但战略目光极高,有格局有眼界。赤壁之战,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两家联盟。鲁肃懂得三足鼎立,两弱想存活下去就必须联手抗强,否则唇亡齿寒。

  9、郭嘉:奉孝不死,卧龙不出?开玩笑,真的是开玩笑。说破大天,郭嘉也就只有一个“十胜十败论”。所谓的“十胜十败论”其实就是大忽悠,把正常人忽悠瘸了。这种近乎阿谀的吹捧之言,比起千古流芳的“隆中对”来说,差得太多。

  8、法正:此人以奇谋妙计见长,擅长出奇制胜,冷不丁冒出来一记狠招。汉中之战时,蜀汉曹魏对峙一年之久,法正用了声东击西之计,来回勾引夏侯渊。抓住夏侯渊的行军破绽后,黄忠斩杀曹魏主帅夏侯渊。夏侯渊的死,震动了曹魏朝野上下。

  7、荀攸:曹操的“谋主”。荀攸功绩比郭嘉也强多了,主要有:献计击败张绣、刘表;献计击败吕布;辅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跟荀彧相比,荀攸的计谋主要体现在一两场战役上。打赢一场仗,攻下一座城池,对荀攸来说问题不大,但无法谋取天下。

  6、陆逊:主要功绩有:石亭之战击败曹魏,曹休重伤不愈,不久后一命归西;夷陵之战击败蜀汉,气死刘备。陆逊的妻子孙氏是孙策的女儿,孙氏与陆氏的联姻是让孙权对陆逊信任的关键因素之一。

  5、司马懿:司马老贼被电视剧捧上了天。司马懿可有改变天下大势的`战略规划?司马懿就是能熬,熬死曹操、曹丕,渐露峥嵘;熬死曹真、曹休,露出狼子野心。司马懿手握七倍于诸葛亮的兵力,十倍于诸葛亮的粮草,一直都被诸葛亮压着打。

  4、贾诩:赫赫有名的“毒士”,主要功绩有:献计张绣,要不是典韦死战,张绣就把曹操干掉了;献计曹操,离间马超韩遂,用一张纸就粉碎了“西凉铁骑”。贾诩擅长剖析人心,他的计谋大多建立在人心之上,跟天时地利关系不大,就是拿捏你的想法。

  3、周瑜:万人之英,周公瑾。孙策跟周瑜之间,不像君臣,更像兄弟。周瑜后来才渐渐明白,孙权不是孙策。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如果没有周瑜用火攻击败曹操,也就没有了魏蜀吴三国。

  2、荀彧:真正的谋士,是战略层面的谋士。能够达到这种级别的谋士,三国只有三位,分别是周瑜、荀彧、诸葛亮。诸葛亮手里的牌最差,荀彧手里的牌最好。荀彧追随曹操时,袁绍、吕布、袁术、张绣、马超等诸侯的实力都非常强劲。没有荀彧为曹操制定战略规划,曹魏起不来。

  1、诸葛亮:想抹黑诸葛亮,喷子们总能找到千奇百怪的角度。喷子们,听过“武庙十哲”吗?三国时期仅有一人位列“武庙十哲”,他就是诸葛亮。“武庙十哲”还有白起、韩信、张良、孙武等兵家鼻祖。你敢说诸葛亮不能打?

  三国最聪明的人排行榜2

  1、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易中天的评价:凉州贾诩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所有大事大的计谋都成功了。最终封侯。

  贾诩曾在多个将领下做谋士,人称其“文和乱武”甚至在张绣手下时候两次献计打败曹操,而后又在官渡之战前劝张绣投降于曹操。于是便在曹操营中做了谋士。

  这个人献计不多,参与的事件也不多。但是只要有计谋,便一定是对的,是真正的算无遗策。

  为什么我说他是最聪明的人?

  因为在乱世之中,贾诩不仅出计必成,而且懂的进退,最终安稳生活,以七十七岁高龄去世。能在最接近权力中心的地方下活下来,正常的生老病死,非常厉害。

  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看事情明白,却不像杨修那样事事都要显摆,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聪明似的。看的明白,却能审时度势知道何时该不显山不露水,何时该谏言献策出力。不功高盖主,不拉帮结派,明哲保身,进退自如。在此乱世保全家人,顾全名声,这种人大概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了吧。

  无论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诸葛亮,还是那些武将谋士最后基本都是家破人亡,子孙灭门,灰飞烟灭,唯有贾诩代代封侯,封子荫妻,笑天下人无知。分裂三国也是他,北方统一还是他。最后三咸其口。荣华富贵。易中天盛赞为“三国最聪明的人”

image.png  

  2、三国最聪明的四个人,怎么排名呢?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期里,各地“智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如:庞统、徐庶等等。但是,大家知道三国中最聪明的四位,是哪几个人吗?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第四名,周瑜。

  周瑜,字公谨,出身官宦世家,容貌俊美。周瑜与孙策是好朋友,他21岁时跟着孙策一起平定江东,孙策不幸身亡。孙权接任后,也很倚重周瑜。周瑜带江东大军与刘备军团联合,打败曹操,为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正史里面,周瑜“性度恢廓”“ 实奇才也”。但在演义里面,为了突出诸葛亮,周瑜变成了一个衬托主角的'男二号,临终时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就算如此,也不能掩盖周瑜确实是一个英豪才俊的事实。范成大曾赞誉周瑜是“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文豪苏轼也写下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赞颂风流儒雅的周大都督!

  最后提一句,周瑜去世时才35岁!

  第三名,诸葛亮。

  三国有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他自出山起,就兢兢业业的为刘备恢复汉室做贡献。

  诸葛亮在刘备势力不足时,设下草船借箭的计策。曹操率大军南下时,与周瑜联手火烧赤壁,打败曹军。诸葛亮北伐时,又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

  诸葛亮的智谋,让他的对手也不由的称赞。火烧赤壁时,周瑜见诸葛亮真的借到了东南风,说:“诸葛亮有巧夺天工之能、神鬼莫测之术,如果不及早铲除,必成江东大患。”司马懿也曾称赞诸葛亮说:“真乃天下奇才也!”

  最后,诸葛亮在北伐时,因操劳过度病死了,享年53岁。

  第二名,贾诩。

  贾诩是曹擦手下的谋士,他在赤壁之战前,力劝曹操不要兴师动众,讨伐江东。曹操不听,果然被打败,狼狈逃回。关中之战时,曹操与关中军僵持不下,贾诩设计离间了马超和韩遂,曹操得以顺利平定了关中!

  贾诩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为什么呢?除了在军事、政治上的贡献外,贾诩还很会拿捏人心,曹魏朝堂的掌权者,都不是省油的灯,但是他还在那样的环境下,活了74岁!

  第一名,司马懿。

  司马懿跟着曹操,与诸葛亮做了一辈子的对手。单从战绩来看,司马懿略输诸葛亮一筹,当然,这也不排除演义对诸葛亮的过分美化。

  三国最聪明的人排行榜3

  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想必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魏蜀吴”。无论在三国题材的影视剧,还是在浩如烟海的文史研究著作中,都有“魏蜀吴”的影子。如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带有“魏”、“蜀”、“吴”字样的旗帜满天飞。

  “魏蜀吴”对我们的影响真是太深。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知道,凡是名字都有自称、他称以及后世之称的说法。一国国名更是如此。

  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各自是怎么自称的。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在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

  东汉末年,曹操受封魏公,其治所为魏郡所在地的邺,故曹丕为新朝取名为“魏”;刘备为中山王刘胜后裔,自称是汉室的延续。

  为了表示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孙权是吴郡人,他的.父亲孙坚为东汉末年诸侯,兄长孙策为东汉“吴侯”,“吴”国也是有据可依。

  大家知道,凡新朝初立,必定正朔,理国朝之渊源。国号最能代表一国对自身的认定。毫无疑问,各国在自称时都会用国号。

  国号是自我认定的官方称呼,在他国眼里未必就是这个样子。例如,刘备自称“汉”,曹丕和孙权就不会认可。毕竟曹操的“魏公”、孙策的“吴侯”都是东汉皇帝封的,况且最后汉献帝还禅让了,承认刘备是汉的延续,岂不是自我称臣?所以,在文献资料中各国的互称也是比较杂乱的。

  《三国志》载,孙权称帝,卫尉陈震庆权践位,造为盟曰:“今日灭曹,禽其徒党,非汉与吴,将复谁任?”“《尚书》有告誓之文,汉之与吴,虽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约。”

  《江表传》载,权云:“近得玄德书,已深引咎,求复旧好。前所以名西为蜀者,以汉帝尚存故耳,今汉已废,自可名为汉中王也。”

image.png  

  当然,这是官方称呼,私下里承不承认是另一个问题。毕竟,蜀和吴有时候称魏为贼。

  如诸葛亮在《出师表》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后世之称呢?

  从方位上讲,吴国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后世称东吴;蜀国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称蜀汉;魏国在占据中原地区,仍然称为魏。

  当然,在学界为了区分对待,后世史家称“魏”为“曹魏”,甚至为区别“后魏”,也称“前魏”或者“先魏”;称东吴为“孙吴”;称“蜀”“蜀汉”或“刘蜀”(如《三国志》就以《蜀书》的名义记述刘备的“汉”)。

  后世之说,显然不能搬用到三国当世当时使用,毕竟“曹魏”、“孙吴”、“蜀汉”都具有地方割据性质。所以,我们现在习惯所称“魏蜀吴”严格来讲是不确切的。

【三国最聪明的人排行榜】相关文章:

最聪明的动物08-29

哪种动物最聪明07-31

什么鹦鹉最聪明最听话最粘人05-29

挽回婚姻最聪明的方法07-22

最聪明的动物有什么08-22

最聪明的动物有哪些08-11

最容易出轨的星座排行榜08-30

世界最漂亮的女人排行榜09-04

最聪明击退小三的办法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