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 篇1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又受到限制。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又很大影响。
二、调查目的
了解市场调查的整个流程,实际执行一次电子问卷调查;
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以及对流行时尚的看法,进而为针对学生服装销售产业提供参考;
更好地经营本博客,满足大多访问者的需求,特组织此次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及形式
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电子问卷,问卷总共12题,11题单选必答题,1道选答题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此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社会调查,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产生的原因有了深刻理解。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来自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大众传媒以及市场中影响着消费决策的营销、文化等手段。
从调查结果来看,理性的消费观、讲求实际仍是当代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但也有不理性的一面,也有侧重时尚、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其实很多大学生,都知道自己的生活费用来之不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许的攀比心理,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圣人,每个人都有一颗虚荣心,看到别人身穿名牌,或穿漂亮的衣服,都会手痒痒想去买。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克服,尽量管住自己,买实惠的、自己确实需要的东西。虽然,大学生尚未迈出社会,但是大学生圈子也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社会,生日请客吃饭、特殊的纪念日的事经常发生,恋爱消费,都成为了他们消费的`一部分。
而且,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急需完备的消费教育引导其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在大学生消费教育领域承担更多的责任,要继续教育引导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而学生自己要积极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建立健康的、科学消费观。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也在反思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的前提下,我是否也做到了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努力克服自己,管住自己尽量不要因为一时即兴而买了没用的东西。回忆大学一年,我觉得我确实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虽然知道家里经济并不富裕,但有时候,我还是会很疯狂的购物,很不理性的买了很多不实惠的东西,有些衣服穿不了几天,就后悔当初冲动的购物。生活费用完了,一个电话回去,钱又到了卡上。现在想想,对父母的亏欠太多了,他们那么辛苦的赚钱,而我却还这么快乐的花他们的血汗钱。我想这次的调查活动,我是受益匪浅的。作为当代学生,认清自己的责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校园时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为了学到对自己、对他人有帮助的知识,而不是去享受生活的。因此,我们要理性的对待消费,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要考虑到自己可支付的范围之内。
在这次的社会调查中,我们每个组员都受益匪浅,大家集心协力、分工合作,按时完成了我们的任务。
学生调查 篇2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0xx年9月初,县教育局xxxx号文件向各校传达了省市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为了切实搞好辖区学校“减负”工作,了解各校“减负”文件精神的执行情况,县教研室初中组于20xx年9月13日至20xx年10月20日结束,对全县十三所初中进行了全面调查,旨在督查引导各校严格履行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对象:初中教师、学生和家长。
方法:依照省《区县教研机构监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学校,明察暗访,通过听、看、查、谈、访等方式进行。其中听课56节,发放教师问卷130张,学生问卷全县156班共计156张,问卷全部有效。
内容:参照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均为其要点。
三、结果及分析
1、领导重视,制订了“减负”方案。问卷显示,100%的教师接受了“减负”文件学习,89.1%的学生接受了“减负”文件的传达。通过听取各校有关领导“减负”工作汇报和查阅“减负”资料,反映了各校对“减负”工作的不同重视。在后期的“减负”检查中,各校减负落实愈见扎实。除均建立了“减负”领导小组,有“减负”实施方案外,有的学校和教师分别建立了“减负”目标责任书,学校设有“减负”责任追究制度,对教师有“减负”倡议书,建立了学科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有家庭作业和双休日作业布置的要求,有层层把关的周作业计划和落实记载,教师“减负”承诺书,学校对学生的“减负”问卷等。如耿中、榆中、药中、姬一、通中,从这些学校的汇报与检查中,可以看出对“减负”的重视及作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2、重视了常规管理,学校秩序正常。走进十三所初中,感到教学秩序井然。从我们检查看,十三所初中有教学计划,有课程安排,能按课表正常上课,学校常规教学检查资料齐全,学生作业批改细致认真,教研活动有安排、有记录。
3、重视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所听56节不同学科课,能看出各校在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法与学法上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与探索。如鹿苑中学教导处及语文组的“同课异构”教法竞赛展示课、张中、泾中、耿镇、姬二的课堂教学令人满意。联想到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局领导班子,落实“户均一个大学生工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抓“三展”,备“三考”取得了显著成绩。之后,又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变学生思维惰性习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被逐步调动起来,高效课堂蓬蓬勃勃,发展日趋完善,改变了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这些举措,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对减负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是各校在这次“减负”检查工作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仍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课程设置问题较多。单就从十三所初中课表看,除一所学校基本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外,十二所学校都有差异。如初一语文,国家标准规定每周6节,而有2所学校设为5节,一所学校设为7节;初一数学,国家标准为每周4节,9所学校设为5节;初一英语,国家标准每周4节,5所学校每周5节,2所学校每周8节;初一生物,国家标准每周3节,7所学校每周2节;初二物理,国家标准每周3节,4所学校每周2节……拿所给课表与班级课表初查对比,一些所谓“副课”根本没有。学生问卷显示,“副课”被挪用被挤占8.33%,无挪用挤占89.74%,未答占1.9%,主要是初三无非考“副课”,考前无“副课”,平时“副课”被“主课”代替,“副课”教师不在上“主课”。被挪用被挤占涉及4所学校,与监测“课程开设规范、无挪用、挤占现象”不相吻合。
2、作业量较大。100%教师回答学校有周作业计划,87.17%学生回答家庭作业未超过2小时,12.83%的学生感到作业量过大,感到作业量大主要是初三学生和城区学生,主要在3所初中。8.3%的学生反映教师布置重复性机械性惩罚作业,91.2%学生反映有2套教辅资料,这与监测家庭书面作业量“初中控制在2小时内”“无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不以增加作业量形式惩罚学生”“学生在校所用教辅资料每人不超过一套”有差距。调查中一位学生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很晚11点多,书包大概能有40斤重。另一位家长说,听说上级减负检查,学校通知孩子赶快拿掉书包教辅材料,等检查组一走,又装上上学去。
3、补课与有偿家教现象严重。全县初三,除一所学校外,其余12所都补,这与监测规定的“不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变相组织除九年级第二学期之外的学生进行大面积补课”不符。城区2名学生和3位家长反映某些教师联合动员学生晚上到其家进行有偿家教,孩子的老师说单凭上课不行,人家都补,不补就跟不上趟,因此家长只好让孩子交钱补课,对孩子健康忧心忡忡。另一位学生家长说,都补,很普遍。面对繁重课业负担学生家长敢怒不敢言。
4、考试次数频繁。问卷显示,十三所初中,11所学校有月考,有的还有学科竞赛、周考等 。7所学校公开排名。这与“初中只在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不举办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不公开学生考试成绩”“不进行成绩排名”极不相符。
四、结论和建议
结论:上级减负文件精神已引起了学校重视,初见成效,但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面临问题依然严峻。
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各校领导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了解新课程改革方案,学习县教育局〔20xx〕142号文件,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各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重新安排课表,国家课程方案不容以任何理由的变更,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第三,各校要取消已有的初三上期的补课,坚决杜绝有偿家教。县教育局曾三令五申地指出,补课不应当,有偿家教更不应当,务必引起各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第四、各校要再次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自觉抵制不合监测要求的现象发生,使减负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根据省《区县教研机构监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研室本期还要抽查下学期还要进行检查。
第五、各校要引导教师积极探究多种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更新教法和学法,倡导广大教师充分运用电教资源,有效提高教课堂教学效果,向45分钟要质量,以达到减负增效。
第六、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陕西省教育厅20xx年4月29日《关于科学安排中小学生作息时间的通知》第四条:“小学和初中的冬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50,高中不得早于7:30;夏季可相应提前15分钟到校”,西安市中小学5月8日开始执行新的到校时间(初中7:40—8:00)。监测规定初中生在校时间“每天不超过7小时”“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 而全县十三所初中各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只有2所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未超过7小时;问卷显示,51.9%的学生睡眠能保证8小时,37.82%的学生睡眠能保证9小时,10.25%的学生感到睡眠不足7小时。希望各校重新调整作息时间,科学安排,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学生健康成长。
二O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从本学期开学到现在,历时2个月,教研室中学组全体同志深入各校进行听课、评课,各学科教研员和授课教师结合校情、生情就学科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对各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好的方面:
(1)拓展思维 更新观念
1、领导重视,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全县十三所中学大部分学校都制定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成立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高效课堂活动开展,如张卜、耿镇、榆楚、药惠、湾子等中学都成立由校长牵头,主管校长主抓,教导处具体负责,各教研组长参与并实施的高效课堂实施领导小组,推门听课,参与评课,指导学科教师有效开展高效课堂实践,有效发挥职能部门、骨干教师在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开展。
2、通过高效课堂的实施、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规律。
各学校非常重视领导班子、教师 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比如张卜、四中、鹿苑等学校都利用暑期学习会组织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广大教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耿镇中学派肖虎,药惠中学派教导主任到一中,榆楚中学校长曹武堂亲自挂帅,带领各教研组长和教师到西安、泾阳等兄弟学校听课、交流,把先进的教学模式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工作,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走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路子,从而减轻教师与学生负担,教师从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二)、勇于探索,勤于实践
从上学期实施高效课堂以来,领导大胆组织开展,教师积极参与实施。本次听课60节,导学案使用已成为课前之必须,湾子、榆楚中学还制定导学案编制、使用和管理细则、集体备课制度、“高效课堂评优及展示”活动安排。导学案编写遵循主体性、探究性、课时化、问题化、方法化、激励性原则,经过集体讨论,最终形成有效的教案,从而指导教学。
在高效课堂实践过程中,老师能积极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激活学生思维,通过组织展示、讨论、点评,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从而在拓展中快乐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如鹿苑中学的张琳花讲授《秋天》一课,先从欣赏秋天的美景及赞美秋景引出秋天的诗词歌赋从而引入何其芳的秋天,再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检查小结对其知识点强调说明,以加深印象,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语境朗读诗文、揣摩重点词语,感悟意境,分小组对问题进行思考、交流、讨论,学生点评各组的讨论结果问的深入,点评效果良好,课堂气氛热烈,对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容量大,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使老师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合作者;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课堂中少了生硬的约束,多了老师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知识信息的传递的魅力,逐步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的领导都能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也对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湾子,榆楚,泾渭中学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优”奖励制度,鹿苑中学每个老师都能写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极大的激励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个别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不能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各校长应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本校实际,走出去,请进来。不反对拿来主义,真正把握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2、学校、教师顾虑大,担心尝试用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影响教学质量,只在个别班级试点,要相信他山之石。
3、教师设计导学案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学校将运用“导学案”作为改变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模式,就是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检查发现有的导学案编排像教案。教师要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使之能够较好的承担这一使命。使用导学案个别教师是课前用一节课讲授导学案的答案,讲课只是给听课老师展示,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课堂虽然分了组,但学生的自主、合作仅停留在表面,优秀生活跃、积极展示,学困生仍被动接受,有时还可能被忽视。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要看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从而调动和激励整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学生的学习成果巩固不够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等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6、推广经验,有序推进高效课堂。一是教研室每学科要多组织高效课堂观摩研讨活动,要选择理念新、思维活跃,责任心强的教师承担高效课堂的示范课,同科教师一起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推广经验,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进程。二是教研室多组织教师出外参观学习,感受高效课堂的魅力,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改革之路充满艰辛,需要我们不断付出努力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高陵初中的高效课堂,从而全面提高我县中学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调查 篇3
他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他们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他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里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使得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二)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就是说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第一,要认真学习。人们的人生价值观,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通过学习自觉培养的。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我们分析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犯罪的过程,不难看出,许多人以前都是贫苦出身,从小接受党的教育,也曾做出一些对人民有益的成绩,可为什么最后又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呢?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忘乎所以了。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打着“经济效益”、“创收”的旗号给“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披上合理的外衣。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多少人为此走入歧途,甚至走向地狱。面对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第四,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做好了,可以造福一方,工作有失误,也可危害一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这给大学生们做个表率,让他们也感受到“公仆”的重任。
综上所述,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生调查 篇4
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1、对学习感兴趣的有216人,占76。8%
2、学生最喜欢的二门课程依次是数学、语文,喜欢数学的有115人,占41%,喜欢语文的有84人,占30%。
3、学生最不喜欢的二门课程是英语、科学。不喜欢英语的有66人,占23%,不喜欢科学的有43人,占15%。
4、学生喜欢上述学科原因中认为老师教学方法好的有129人,占46%,认为这门学科很有用趣的有89人,占32%。
5、学生不喜欢上述学科的原因中认为这门学科无趣的有78人,占28%,认为老师教学方法不好的有58人,占21%,因为自己成绩不好的有44人,占16%,因为不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的有41人,占15%。
6、学生认为校园环境能对学习起到帮助作用的有216人,占77%。
7、学生认为家庭能对学习起到帮助作用的有210人,占75%。
8、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受自身影响的有136人,占48%,受老师影响的有68人,占24%,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有62人,占22%。
9、认为学校、老师依靠开展学习方面的竞赛能提高学习兴趣的学生有185人,占66%,认为经常鼓励自己能提高兴趣的有83人,占30%。
10、认为家长经常辅导自己做功课能提高自己学习兴趣的有123人,占44%,经常了解自己学习能提高学习兴趣的有100人,占36%。
一、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语数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而对英语、科学最不感兴趣。深究其中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家庭因素。因社会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困难,家长们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可谓到了顶点。家长们总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考取理想学校,到社会或工作岗位上时立于不败之地。在此心理支配下,家长只关注与升学有关的科目,其他的科目则不闻不问,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对其他的则关注过少。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认为语数是重要学科,其他学科学不学则无所谓。
第二,学校因素。在人事分工上,学校把绝大部分骨干教师安排去教语数,导致其他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在教研活动上,学校重点开展语数教研活动,其他非考试科目基本上没有开展,教师的观念得不到更新,导致教学方法落后。在评价措施上,学校也向语数老师倾斜,导致其他学科教师工作没有热情,责任心不够,主人翁意识不强。
第三,教师因素。教师片面追求分数,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优劣,导致学生偏爱语数,不关注其他学科,得不到全面发展。教师教学语言不生动,教学手段不灵活,评价措施不到位,教学设计不新颖,枯燥的课堂,学生索然无味。另教师人格魅力强弱,亲和力大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影响作用。
第四,环境因素。社会、学校、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赖以进行的主要环境,环境的优良潜在地干预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尽管这种影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团结向上的班级风气,和谐的家庭氛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个人因素。学生大体知道自己的读书目的,但在行动上,他们并不是很认真地学习,对所学的东西不是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语文、数学适用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容易理解,他们就比较有兴趣,而学术性强难理解的科学、英语学生则不感兴趣。学生学习意志通常不是很坚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调查反思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厌学倾向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状,课题组下阶段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实验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一是从面向升学转向适应社会需求。学校教学质量观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只重语数不重其他科目的做法,在教师分工上,教师专业发展上,教师评价措施上一视同仁。二是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确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从无视人的发展规律转向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彻底摈弃加重学生负担,搞题海战术,无休止地进行考试的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让学生轻轻松松来学习。
2、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加大培训力度。
(1)组织观摩学习。其一,定期聘请专家到学校讲学,聆听专家意见,接受专家指导。其二,与武汉市的名校接上帮扶对子,请他们学校教育前沿地带的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现身说法。其三,到同课题学校去学习观摩,开阔眼界,激活思维,吸取更多经验。
(2)坚持读书学习。要求每位教师每月阅读一定量的理论书籍,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并要求教师每月做好1000字以上的自学笔记,写好一篇学习心得。
(3)教师互动学习。一是开辟沙龙对话。以备课组为单位,间周集中一次,每位教师都带着困惑和疑问,作为探究者来参加沙龙对话。二是开设教研论坛。每月可集中一次,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个带共性的话题展开讨论,让教师在辨析中成长。
3、改善育人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打算在教室走廊上张贴著名人画像,在文化长廊开辟科学家求学故事专栏,各个班级的布置要体现本班特色,黑板报、墙报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经常家访,建立家校互访制度,此外,教师要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和科学育人的方法。通过家校的通力合作,把教育的出发点着眼于未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乃发展,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4、开展多彩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爱活动爱表现是他们的天性。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开展多种活动,如学科的竞赛活动,学习标兵的评比活动,优秀作业展评活动等。各班级也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活动,如百题无错评比活动,学科趣味游戏活动,数学艺术节活动,学生争章活动等。如此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同时学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欲望也能得到满足。这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5、建立和谐关系。
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迁移到喜欢他教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他是构建互相激励和教学相长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爱学生,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理由,改变以往的教师权威。二是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投入到学习中去,各班可通过班会、队会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互爱互助,共同进步。三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严厉呵斥、横眉冷对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至于越来越讨厌学习。作为父母,在对孩子严格的同时还应该更多的把他们当朋友,多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寻找厌学的根源,帮助孩子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并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
总之,学生厌学现象问题不容忽视,只要我们学校、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家庭都重视起来,找出症结,努力想办法来改变这一现状。我想,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把学习当作己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之才。
学生调查 篇5
原因
冬天来临,家庭用电剧增,又到了用电高锋期,电力紧张就时不时会停停电,有什么办法可以缓减用电紧张呢?于是,我对家庭用电情况进行了调查,想了解家庭用电浪费情况。
调查
我在小区内走访了大部分家庭,调查了每月用电的度数和每家的人数、每月用电的费用,统计了每家节能灯、家电的总量,常用与不常用家电数量,夏天和冬天空调使用情况,并仔细询问了家人的生活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小区内住户都有节约用电的意识,部分家庭也有些节约用电的好办法,但是很多家庭的节约用电却找不到具体办法。
在调查家庭内,以下家庭具有代表性:
高爷爷家每月用电约191度,4人,每月付电费115元,有18盏灯,都为节能灯,其他家电共计13台,人均用电约48度;
罗叔叔家每月用电约85度,4人,每月付电费51元,有9盏灯,都为节能灯,其他家电共计11台,人均用电约21度;
蒋爷爷家每月用电约105度,2人,每月付电费63元,有17盏灯,里面13盏节能灯,其他家电共计7台,人均用电约52度;
唐爷爷家每月用电约130度,5人,每月付电费78元,有20盏灯,都为节能灯,其他家电共计12台,人均用电约26度。
分析
爷爷奶奶辈源于生活节俭,能省就省,有节约用电的意识,但没有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仅仅是为了少花几个钱。
叔叔阿姨辈能理解节约用电的'重要性,明白电是重要能源,但却找不到节约用电的好办法。
冬夏的用电明显高于春秋二季,主要是冬夏耗电电器如空调、取暖器、电热毯使用较多。
上述具有代表性的家庭中也突出了节约用电行为上的巨大差异:
1、高爷爷家安的照明灯全是节能灯,并且有些电灯不常用。浪费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家经常几台电视从早到晚一起开着,插头长期在插座上。家里有两台冰箱,都塞得满满当当。
2、罗叔叔家用电较少,家人喜欢集体活动,一起看电视;家电用后都把插头从插座上取下来。
结论
小区居民都认为应该节约用电,但没有真正意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很多家庭都有节约用电的一些好办法,但却没有被推广和广泛运用;现行电价执行分时段计价,不能真正促进大家节约用电;小区内家庭使用的家电耗电差别很大,低能耗家电使用率较低。
家庭用电浪费情况严重,主要原因有:
1、 电灯未全部使用节能灯,人走灯未灭。
2、 节能家电使用率不高,家电用后不取插头。
3、 电视从早到晚不论有无人看都开着,而且声音很大。
4、 夏天和冬天空调整晚开着。
5、 高热食物直接进冰箱。
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和得出的结论,针对家庭用电浪费严重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通过报纸、杂志、公益广告等方式或途径,宣传节约用电,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
2、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节约用电宣传员和监督员。
3、针对家庭用电浪费的主要行为,制作节约用电小办法传单,组织义务宣传员进入各生活小区,教会大家节约用电的具体办法,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4、执行阶梯电价政策,使高浪费家庭支出电费更多,每月不超使用限额的家庭则次月奖励,如免费使用2度电。
5、家庭购买低能耗家电则给予补贴,高能耗家电则无补贴。
学生调查 篇6
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2.7%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8.7%。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49.4%,农村为20.4%,相差29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48.2%,农村为38.5%,相差近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平与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应当经常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教育者应当更加虚心,对学生思想中的新动态,要报有宽容的态度。在新的教育氛围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新旧道德对话中的一方,而胜利永远属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新道德的缔造者。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不意味这悲哀,在师生双方的矛盾斗争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长了,教育也就发展了。
【学生调查】相关文章:
(经典)学生调查05-26
学生调查[精选]03-02
(经典)学生调查04-29
学生调查【精选】06-01
学生调查02-16
学生调查[经典]04-16
学生调查(热)06-20
学生调查(精品)05-13
[精品]学生调查05-22
(热门)学生调查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