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

时间:2024-07-30 07:31:23 阅读 我要投稿

学生调查 篇1

  暑假已过大半,学生们放假在家,他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外出旅游等等。为掌握学生参加暑期培训班的学习与外出旅游等情况,了解他们对参加暑期培训班的评价与看法,近期,常州调查队对中小学生参加暑期培训班及旅游情况开展了电话访问。

学生调查5篇(精品)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随机电话访问100位学生,从不同性别看,男生47人,女生53人。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看,其中小学生比例占到42%,初中生占43%,高中生占15%。

  二、近半学生参加暑期培训,以文化课为主

  (一)暑期培训以文化课程为主。1、49%的学生参加了暑期培训班学习。从随机访问100位中小学生的数据显示,常州中小学生参加暑期培训的比例占到49%。从不同学生类别看,小学生参加培训的比例最高,占到其调查人数的61.9%,其次是初中生,占48.8%,高中生最少,只占13.3%。从参加暑期培训的原因看,为了自己学习提升的需要的比例最高,占到89.8%,家长要求参加的比例不高,只占8.2%,受身边同学影响而参加的仅有2.0%。

  2、89.8%参加的暑期培训班为文化课程。调查数据显示,在参加了暑期培训学习的学生中,有高达89.8%(多选)参加的是以英语和数学为主的文化课程类学习;28.6%选择的是以乐器和舞蹈为主的才艺类学习;12.2%选择的是游泳等健体类学习,2.0%的学生选择的是“机器人”等其他学习。

  从不同学习阶段比较看,学生参加培训班的特点十分明显,虽均以课程类学习为主导,但小学生参加的培训班种类最为丰富,其次是初中生,最单一的是高中生。小学生中,参加课程类、才艺类、健体类的.比例分别为88.5%、38.5%和19.2%;初中生则为90.5%、19.0%和4.8%;而高中生100%的只有课程类学习。从参加培训班的数量看,只参加1个培训班的占到28.6%,参加2个的最多,占到40%,参加三个的占到12.2%,三个以上的18.4%,最多的1个学生前后参加了8个。

  (二)暑期培训满意度较高。1、75.5%的学生认为参加培训班有帮助。从参加培训班学生的 反映看,75.5%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能学到很多东西;22.4%的认为帮助一般,比预想还有一些差距;2.1%的认为帮助很小,只有一点点收获。从参加培训班学生的感受看,认为很充实,暑假过的很开心的有59.2%;认为还可以,劳逸结合,没有感到无聊占40.8%。

  从51%没有参加暑期培训班学生的原因选择看,52.9%的回答是家长没有要求;25.5%的是自己不愿意参加;9.8%的回答学校有统一安排无时间参加;回答其他原因的有11.8%。当问及与身边参加培训班同学比,你认为自己怎样问题时,回答自己比他们学习成绩好的占35.3%;认为没什么差距的有41.2%,感到与他们成绩还有一定差距只有7.8%;回答不知道,从未比较过的有13.7%,还有2%的选择了其他。

  2、 学生对暑期培训班学习认可度为74.8%。在随机调查的100位学生中,对参加暑假培训班的看法是:72%(多选)的学生认为能学到很多东西,54%的认为能交到很多朋友,认为学不到东西纯属浪费时间的占10%,7%的认为无所谓能应付家长就行。从受访学生的评价看,21%的对参加培训班表示很赞成,较赞成的占39%,认为一般的有36%,不太赞成或很反感有4%。学生对暑期培训班学习的总体认可度为74.8%,且认可度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而有所下降,这其中,小学生为76.2%,初中生为75.3%,高中生只有69.3%。

  从学生的心里愿望看,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过一个充实、放松而有意义的暑假生活。这其中,68%(多选)的学生认为还是要多温习功课为下学期打基础,56%的想学一些有兴趣的技能,48%的希望放松尽情玩耍;35%的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三、暑期出游热情高涨,省外旅游兴起

  1、73%的学生暑期已出游或已有出游计划。暑期出游能放松身心,排解压力,更是在学习之余亲近大自然、接触沟通外界、增长知识阅历的一种重要途径。调查显示,73.0%的受访学生在暑期已出游或已有出游计划。其中,目前已经出游过的占到访问总人数的34%;已有出游计划,还未出发的占到30%;还在出游计划中,未最终确定的有9%;回答不出游的占27%。

  从不同学生类别看,已出游或已有出游计划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81.0%、72.1%和53.3%,小学生出游比例明显高于中学生。而不打算出游的比例刚好相反,高中生达46.7%,分别比初中生、小学生高出18.8和27.7个百分点。

  2、学生暑期出游省外比例最高达37.1%。在73.0%的已经出游或已有出游计划的学生中,去“省外”出游的比例最高,占到67.1%;目的地在“市内”、“市外省内”和“国外”的各占调查总人数的11.0%。

  从具体的出游目的地看,“省外”出游主要选择浙江、北京、上海、安徽、山东等省市;“市内”出游主要前往常州恐龙园、嬉戏谷、溧阳等地游玩;“市外省内”出游前往南京、苏州、镇江、连云港游玩居多;选择“国外”旅游的,主要为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上,41.1%的受访学生是家庭自驾游出行;27.4%的是旅行社报团游;21.9%的是旅行社或旅行网订好机票、酒店的自由行;只有9.6%的受访者是完全自己安排行程的自助游。

学生调查 篇2

  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上面花的时间越来越少,那么近几年来,大学生读书的情况怎么样呢?针对这个情况,有关部门做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对象为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生。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XX年11月在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07级5个英语班累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6份,有效问卷100份,男女比例为1:1。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个案调查的方式对问卷调查进行了补充。

  一、数据结果及分析:

  (一)目前多数大学生不喜欢读书。

  调查显示,63.5%的学生目前不喜欢读书,他们认为,互联网等其他多媒体日益发达,增长知识远远不止书本一种形式。只有28.9%的学生称很喜欢读书,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二)读书空间较为便利,但有一定的闲置。

  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利用的阅读地点依次是宿舍,图书馆,教室,家里,有38.3%认为如果自己想阅读,一般能够找到比较便利的阅读地点,由此可见,当前我校学生读书空间的保障是没有问题。同时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和教室内部的硬件条件”普遍持满意态度,其中非常满意占21.3%,基本满意占50.8%。此项调查还显示,在目前大学生读书空间比较便利的情况下,学生对这些空间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亟待挖掘图书馆,教室等现有设施的潜在功能,吸引学生读书。

  (三)当前在校大学生虽然业余时间比较充裕,但从每天用来阅读的时间较少。

  对于影响读书的主要因素,被调查者中选择课外活动多的占12%,选择功课压力大的占27%,选择社会就业压力大的占12%,选择书籍太多难以选择的占15%,选择其他选择太多的占8%。82%的被调查者每天读书不到一小时,只有不足2%的人每天读书5小时以上。

  (四)读书类型趋向功利化、多元化。

  对于主要阅读的图书类型,当前大学生群体在阅读图书的类型选择上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其中与专业学习或考级考证类相关的书籍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比例高达52%以上。由此可见,很大一部分被调查者是在外来压力下进行阅读,阅读的短期目的性比较强。对于出于何种原因借阅图书,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自身修养,为以后找工作等做铺垫等,其中选择提升涵养修养的需要占28%。在选择为将来就业增加砝码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3%,高年级的学生做此选择的比例甚于低年级学生(大二学生中占66.67%,大三学生中均不超过40%),这是与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找工作的情况分不开的,同时也显示出学生们意识到了读书与工作、与未来的关系密切。总之,大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很强,也比较务实。此外选择考试考级需要的占16%,选择完成作业需要的占10%,选择消磨时间的占18%,选择其他的占5%。被动性是借阅的特点之一,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借阅无目的性,盲从性大,集中表现在18%的学生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

  此次调查中,30%的人认为大学校园读书氛围一般,且功利性很强。30%的人对大学的读书氛围不关注,对读书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5%的同学认为其周围读书氛围浓厚。

  (五)读书渠道多样但内容较浅层次。

  对于主要的阅读渠道,调查数据显示,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读书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网络传媒、音像制品等新型读书方式正成为其新的选择。通过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读得最多的书是教材,阅读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获取期末考试的高分。对于是否读过四大名著这一类书籍,被调查者中选择读过的占59%。选择通过影视作品欣赏过的占26%,选择想读,还没有机会读的占11%,选择没想过要读的占4%。

  对于读物类型的选择,女生更喜爱看小说和期刊杂志,喜欢看报纸的较少,只占被调查女生的7.69%。喜欢看报的男生则为21.21%,比率明显多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关注时事与信息。喜爱文学性作品的女生占40%,喜爱史学性作品的最少,仅占17.14%,而男生中各有32.43%表示喜欢看哲学性、史学性强的作品。喜爱娱乐性作品的男女生各占20%和13.51%。

  (六)对于读书的标准意见不一。

  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于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并无共识,65%的.人认为畅销书就是好书,18%的同学认为有思想内涵的书才是好书,11%的同学认为老师推荐的书是好书。现代社会,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人们的浮躁是有目共睹的,畅销了不一定就代表有思想有内涵或对我们有所帮助。上课的时候有些老师会给我们推荐一些书,这些书一定是经过老师的反复阅读仔细筛选才选出来的,所以必定是有其思想内涵在里面,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

  调查发现,90%的大学生认为读书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帮助,读书能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有些书能让我们受益匪浅,为日后事业等的发展指明方向,少走弯路。但这部分被调查者中的大多数也表示,这个道理并没有成为他们生活的准则,上网等娱乐活动依然占据自己的大部分时间。

  二、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生对读书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在大大降低。当代大学生对读书持越来越功利的态度。大学里读书氛围也有待加强。读书阅读,尤其是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越来越不受大家欢迎,大多数学生很少去图书馆,各种读书设施和渠道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很多同学将考试等同于看书,没有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不能够正确对待书籍阅读。同时大学生用于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阅读书籍的数量和种类偏少,且很多学生读书目的不明确。

  大学生中目前读书的人数不少,但是真正能够读出深度、读出思想的却并不多。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读书选择影响巨大,更多的人重视实用、实际的技能学习,而不是内在文化素养的提高。加之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更加丰富,电脑网络的普及,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了娱乐而非读书,即便是读书,也是选择目前网络上的“快餐小说”的现象更为普遍。

  结合调查结果,现就目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读书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应当调动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阅读的兴趣。在兴趣被激发之前,强制读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校应该提倡多阅读,老师可以推荐读书,并要求学生写下读书笔记;图书馆作为最重要的读书场所,应当进一步完善借书体制,也可以增加更多的阅读位置,并且将有意义有思想的图书放在显眼的位置,可以增加借阅量。也可以举行一些读书月,或者讲坛等促进读书的方式,这就需要借助一些社团的力量,让同学们在参加活动时互相交流思想,积累文化,读更多的书。

  加强对大学生的读书阅读指导和教育,加大导读力度,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图书馆资源,不时督促大学生,可以开展校园读书月活动,积极调动大学生读书的兴趣。社会也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提供一些优秀的刊物,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读书来源,使其能在读书中受益。但是作为大学生主体,在校期间应该为自己确立一个完善的读书计划。

学生调查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开始作为一个单独消费群体受到关注。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别性,使其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他们有着超前的消费观念,却又受到自身经济实力的制约。旺盛的消费需求,难免会使他们出现一些非理性的消费或其他一些消费问题。毫无疑问,服装消费是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特点的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可以及时把握大学生消费新动向,并可以为针对大学生的服装生产与销售市场提供参考。

  关键字:大学生服装消费

  正文: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在逐年增加,以致大学生消费问题也在逐年被高校及国人所重视。同时,服装是一种集商品、精神与物质生活与一体的艺术,体现出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以及设计者与消费者的宣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下的审美观。几乎是从服装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在服装之中,构筑成了服装文化精神文明内涵[1]。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是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概况:

  1。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方式是网上问卷调查,通过调查者在网上发放问卷,对几个高校(以燕山大学为主)大一、大二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出了19份问卷,实际收回10份有效问卷。

  2。问卷内容

  该次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服装消费的理念以及该项消费在其所有消费中所占比重两个部分。

  三、数据统计

  1.性别构成:根据调查样本的统计,在调查中男女比例为1:1。

  2.年级构成:由调查结果可以统计出,大一的学生占30%,大二的占70%。

  3.一星期买一次衣服的比例为10%(为大二学生),几个月买一次衣服的占90%,半个月到一个月买一次衣服的比例基本为零。由此可知被调查学生的购衣频率。

  4.在大型百货商场购衣的占10%,在专卖店购衣的占30%(为男生),在超市购衣的占20%,在普通市场购衣的`占40%。由此可知被调查学生的购衣地点。

  5.所以被调查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00%的人都比较喜欢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没有人认为服装的款式无所谓,也没有人想追求潮流抑或标新立异。可见大学生还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消费群体,绝大多数人购买衣服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强调追求潮流。

  6.50%的被调查学生比较喜欢休闲类的服装,10%的学生偏好职业类的服装,另有10%的喜欢个性前卫的服装,20%的喜欢牛仔服装,还有10%的人选择其他类型的服装。由此可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休闲类的服装。

  7.有50%的学生在购衣时首先会考虑服装的款式,且都为女生,另有40%的学生会首先考虑价格,只有10%的学生会首先考虑质量、产品品牌(该题是多选题)。由此可见,女生在购衣时最是注重服装的款式,而男生则大多数的会先考虑价格,至于服装的质量及品牌则是不太重要的。

  8.对于被调查的学生来说,有40%的同学获得服装品牌的渠道是通过朋友介绍的,有40%的是通过广告来获得服装品牌的信息的,只有分别10%的学生是通过网络和杂志来获得品牌信息。因此,对于被调查的学生而言,广告的宣传以及的朋友的介绍对他们购衣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9.有20%的学生每季度用于服装购买的费用在50元以下,50%的费用在50—300元之间,30%的学生每季度的花费300—500元购买服装。

  10.据调查结果知,30%的同学每季度购衣的支出在10%以下,50%的学生每季度购衣占所以支出的10%—30%,另有20%的每季度购衣占所有支出的30%—50%,每季度购衣费用占所有支出的50%以上的比例几乎为零。

  11.对于价格和款式,有40%的同学比较倾向款式,60%的则比较在意价格。

  四、问卷结果分析

  1。大学生服装消费费用及其消费结构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80%的学生每季度的购衣费用都在50元以上,表明大学生在每季度都是要购衣的,且大多数的购衣费用较多,为服装销售创造了一定的市场。70%的同学每季度购衣占所有支出的10%以上,可见,同学每季度购衣的钱占所有支出的比列是较大的。虽另有20%的每季度购衣占所有支出的30%—50%,但是每季度购衣费用占所有支出的50%以上的比例几乎为零,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在其总消费中虽占较大的比重,但仍是较为合理的。

  2。大学生服装消费的理念

  1)合理消费是主流

  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都是几个月购买一次衣服,且大都喜欢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潮流抑或对服装的款式无所谓,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是较为理性的,对于流行与时尚的适度追求是合理的。对于价格和款式,有60%的学生在购衣时更加注重价格,这说明了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另有90%的学生在购衣时会首先考虑服装的价格或款式,体现了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因此,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比较理性,合理消费还是主流。

  2)偏好休闲类服饰

  数据统计显示,有一半的大学生偏好的服饰类型为休闲类,另有20%的选择牛仔类型,只有10%的学生选择个性前卫类的服装,没有人偏好流行时尚类的服装。由此可知,我国大学生在购衣时是较注重学生形象的,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时尚,追赶潮流。

  五、大学生服装消费存在的问题

  1。服装消费两极化

  在一般多久购衣一次的调查中,有10%的选择一星期购衣一次,剩余的90%则都是几个月购衣一次,这就体现了大学生服装消费中的两极分化。20%的学生每季度用于服装购买的费用在50元以下,另有30%的学生每季度花费300—500元购买服装,这之间的消费差距是较大的。

  2。对服装质量、品牌的淡漠

  在购衣时主要考虑因素一栏的调查中,只有10%的学生选择在购衣时会首先考虑服装的质量或品牌,这体现了大学生对服装质量及品牌的不在意。在调查了解服装品牌的渠道时,分别有40%的学生选择朋友介绍和广告,这说明大学生不是很注重服装的品牌,只有广告的宣传语朋友的介绍对大学生的购衣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六、大学生服装消费状况原因及应对之策

  当前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中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两极化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家庭熏陶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服装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因此,家庭是培养学生的第一环境,要重视家庭的熏陶。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他们缺少消费的理性,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因此父母应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

  2社会影响

  大学生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尤其当其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因此,对于社会而言,应该积极开拓大学生服装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3。学校风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服装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从而也难以达到指导目的。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服装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服装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服装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调查 篇4

  虽然中学生还属于无收入阶层,但在有些地方已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那么我们的同学消费观念如何?消费状况到底怎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潜伏着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简单明了的调查问卷表,对本校同学做一次调查,共发放110份调查问卷,收回100份,下面是相关的报告总结:

  零用钱的来源

  从来自100份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98%的中学生零用钱都来自父母,基本是父母或其他长辈主动给予,很多家长可能有“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念头,对子女的消费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有的家庭。在调查中,约有28%的同学表明假期有参加打工赚钱,但那远不能用来交学费及平时的日常花销,长期的开支主要是依赖父母,对于月零用钱,50%的中学生零用钱的数额每月在职10-50元;有42%的中学生表明够用;30%的中学生认为“还可以”,只有28%的中学生认为“不够用”。由此可看出,大部份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还是足够,认为不够手的可能是花销太大或家庭困难及家长有意限制。

  关于假期打工,50%的中学生有这种想法,30%的中学生打工过,其实只要去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子劳力,所获得的报酬都是会欣喜且倍受鼓舞的。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不光彩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一个将要面对社会种种挑战和考验的人,树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消费行为不无裨益。

  零用钱的流向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学生主要消费有两大去向:一是买零食占42%,充分体现了少年嘴馋的天性;二是买学习用品占37%,说明这些同学在享受口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添置些课外学习资料和文具用品。此外,衣着消费也占了总消费的一定比例,尽管调查中发现相当部份中学生在购买衣服,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时选择普通标准,但由于“更新换代”频繁,毕竟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玩方面的消费,在当前的中学生消费中不容忽视,占7%。虽然是农村中学生,但有的同学追潮流,赶时髦,随身佩带手机、CD、MD等;有的同学迷恋网吧,把所有的零用钱都花在上网;调查中还发现人情交往也是学生中一笔不少的开支,如交朋友,生日派对,封建节日相互宴请,甚至过早地涉入爱河。人情交往太多、太频,既耗费钱财,也影响学习。作为中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和过多地涉及人情世故方面的问题。

  世界上什么事最容易?相信许多人都会说花钱,而且花钱的过程中充满着莫名的快感,真不知道当前中学生到底想得到什么?是自由?是快乐?抑或其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意识地花掉不该花的钱。或许,这一代的中学生实在太前沿,遗失了本应有的那份纯真,消费趋势体现出成人化的特点,在这里真想对同学们说,保留一点纯真,保存一点少年与成年之间的距离美,多花一些精力在学习上思考,多花一点时间在个人素质修养的提高上,不要浪费钱,更不要浪费青春啊!

  用钱是门学问

  用钱与花钱从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花钱”有随意性强,“用钱”指把钱用在必需上,充分体现钱的真正功能。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零用钱的使用全部由自己支配,但使用的计划性、节制性不强。有计划的只有26、7%,其他都无计划或无节制。调查中还发现部份家长对中学生处理零用钱的态度不明朗,或许并不关注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或许忙于工作、家务无暇顾及,听之任之;还有部份家长把零用钱的多寡,作为激励的筹码,学习好,就多给一点零用钱,学习差就少给点,这样,有些中学生为了多拿点零用钱就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当被问及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88%的'中学生选择看情况,说明目前的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处理上还是比较谨慎理智的。对于是否捐献给希望工程,只有5%的中学生有经常性的行为。分析其中原因,也许囿了囊中羞涩,也许对捐献的社会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每个中学生每年捐献10元,不知可以让多少个西部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调查中还发现没有一个同学能把剩余的零用钱放进银行储存,由此可见,中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当薄弱。

  反思与建议

  中学生的消费以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就只好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地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应用则用,不要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时尚,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东西,当自己买的东西不别人好的时候,不必理会别人是怎样看你的,只要自己坚信这样做是对的;消费时更多的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得来不易的,学会节俭,用得合理,这样才会让父母感到放心。

  对于个别中学生的高消费现象,主要原因有:青少年自尊心强。注重外表,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如认为穿的显眼点,漂亮点,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发奇心,就把钱花在这上面,以为边走边打着手机,十分潇酒,风光。其实现在中学生大多设有必要购买手机,这样做很不理智,不仅浪费,还加重家庭负担,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使乱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只要开口,绝不会空手,有求必应,长此以往,轻则助长了他们的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形成不考虑他人处境,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愈加激烈,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会占得住脚。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消费又是为了更多的知识和形成更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起就要学会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去消费。作为中学生应该把有限的零用钱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主要用在学业上,作为自己的学业后勤保障,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学会善于理财。

学生调查 篇5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学生调查】相关文章:

(经典)学生调查04-29

学生调查[经典]04-16

学生调查[精选]03-02

(经典)学生调查05-26

学生调查02-16

学生调查【精选】06-01

学生调查(必备)03-03

学生调查(集合)06-25

学生调查(荐)04-30

[精品]学生调查05-22